明君唐太宗生平簡介 唐太宗時期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唐太宗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時也是唐朝的詩人,並且在政治軍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績。
唐太宗圖片
唐太宗在位期間,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稱號,在對外和對內上他都有着一套方針。對外他積極開拓疆土不僅重創了高句麗,也將東突厥滅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在國內他就勸課農桑,奉行節約,並且主張以文治天下。作為一代君王,能任人唯賢,多次聽取諫官魏徵的逆耳忠言,並作出相應的改變,這些使得唐朝能夠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唐朝在當時能夠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也正是因為他的勤政愛民,不懈努力。唐朝民俗開化,經濟繁榮,是當時各民族的大熔爐,唐太宗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户”便是當時的社會現象的寫照。唐太宗在位了23年,他在位的時間並不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但確是歷代皇帝中貢獻最大的。他在位期間朝堂上下都是一派和樂。
玄武兵變,歷史滄桑,一將終成萬骨枯,唐太宗的皇位終歸來得不是那麼名正言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在位時所作出的政績。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患病癱瘓在牀上,最終在終南山上駕崩,安葬在昭陵,廟號為太宗,唐太宗去世後,追封的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其創下的大唐盛世也為後人所稱道。
唐太宗時期
唐太宗時期可謂唐朝的一個盛世,“貞觀之治”正是描述唐太宗的政績。唐太宗李世民是李家天下的第二位皇帝,為了登上帝位,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成功當了皇帝。
唐太宗時期唐朝疆域圖
李世民並沒有讓大家失望,在他任內,重用魏徵等賢臣,對內實行仁治,讓百姓休養生息,減輕賦税,聽取各方大臣意見,知人善用,也注重吏治,要求官員廉潔,自己也吸取隋亡的教訓,勤儉節約,而且還會親自選派一些地方官員。所以説,唐太宗時期是一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時期。在此期間,李世民還平定了東突厥、薜延陀等部落,成功的擴大唐朝疆土。因為百姓得以安居,所以唐朝在李世民的努力下,人口大面積增長,而且民風很好,貞觀四年一共被判處死刑的罪犯只有29人,基本上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户,這一時期的百姓因為豐衣足食,對國家沒有怨氣,所以不會涉險犯罪,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
唐太宗時期,對於商人來説也是個不錯的時期,自古士農工商,商人排最末,太宗卻給商業發展提供便利,設立安西四鎮,維護商人利益,保護商人安全,也使得唐朝在海外聲名遠播。
這樣看來,唐太宗時期真正算得上鼎盛時期,可以説是百姓之福,百姓好了,太宗自然也得好處,他奠定了大唐盛世,為李唐子孫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唐太宗擅長什麼書法
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參與了唐朝的建立,更主導了著名的玄武門兵變,開創了“貞觀之治”,成為千古一帝。這樣一位帝皇,我們不禁想象他筆下的字該是如何的蒼勁有力,霸氣凌厲,但是事實上,唐太宗更鐘愛行書,行書相較於楷書而言,不那麼正式,相較於草書而言,又不那麼潦草,但是方便實用,又不失美觀,是集楷書的藝術性和草書的快速書寫的特點於一身的書法字體,因此,行書也叫行楷,或者行草,端看你下筆更偏向於哪一種字體了。
唐太宗圖片
史料記載唐太宗李世民之書初師承於隋之書家史陵,又常常與當時的書法大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切磋書藝,後來看到王羲之的《蘭亭序》,愛不釋手,唐太宗的書法字體也漸漸地向行書發展,而因為唐太宗更喜歡行書,所以大力的發展和推崇行書,使得當時的行書盛極一時,奠定了行書在今天書法史上的地位。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行書的大師,但是傳世的作品較少,至今流傳的僅有《温泉銘》、《晉祠銘》等。更值得一提的事唐太宗將《温泉銘》用來刻在碑文上,這是第一次將行書用於碑文刻字,為行書的使用方法開闢了新的領域,唐太宗為行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作為一代帝王,在書法上自然需要很高的造詣,雖然他流傳的作品不多,但是從這僅有的作品裏面我們還是可以看出李世民在書法所下的功夫。
唐太宗知人善任
唐太宗原名叫做李世民,有人説他的名字暗藏着濟世安民的意思,他是漢族人,除了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外,還是非常有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他一生有很多功績,其中被很多人稱道的就是他非常知人善任。
唐太宗像
他推行了眾人皆知的貞觀之治,在他繼承皇位之後,對大臣們非常尊重,努力學習治理國家的方法,非常積極地向愛卿們吸取經驗教訓,貞觀年間,他主張削弱地方割據勢力,但是又不是強迫他們服從他,而是知道包容的力量是無窮的,他積極聽取各個小國的治國方法,儘量讓他們都滿意,從而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他在位的時候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人才,設立了讓人才們自由學習的弘文館,以備不時之需,希望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能夠儘自己的一份力。他受文人們敬仰的另一大原因是他不分貴賤,用人的時候以賢德為唯一的標準,這就為非官宦子弟的廉潔之士提供了為國家效力的機會。這些寒門弟子也為政界帶來了一些新鮮空氣。這對整頓政績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在對待大臣方面,李世明以隋煬帝為戒,成為皇帝之後積極鼓勵各位大臣給自己提意見,而且把諫言的權利放寬,這樣可以有力的減少他決策的失誤。有時候甚至有些大臣在朝堂之上都讓李世民有些下不來台的狀況發生了,他也不會因此怪罪他們而是與他們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就是因為他這樣的清明政策和用人之道才為國家帶來了國泰民安的時期。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可以説是唐朝的一對模範夫妻,明君賢后。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結婚的時候,長孫皇后才13歲,不過在那個時代應該也算是到了結婚年齡,那時候的唐太宗還不是皇帝,甚至連太子都輪不到他。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劇照
在她嫁給李世民之後,盡心侍奉李淵,對待後宮嬪妃也是非常恭敬,為了李世民,他還去勸慰朝臣,希望大家支持她的丈夫。
唐太宗喜歡對皇后講述前朝之事,皇后非常自律,一直勸太宗不要跟自己説前朝之事,太宗還是願意對她説。後來唐太宗要立她哥哥長孫無忌為宰相,長孫皇后一直懇求不要這樣做,免得形成她和長孫無忌專權的現象,李世民只好作罷。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是真的互相相信彼此,並且事事為對方考慮,在意對方的想法,可謂伉儷情深。
長孫皇后為人十分恭敬謙卑,識大體。她所生的公主,唐太宗非常喜歡。出嫁時,太宗給了很多嫁妝,魏徵對此很不贊同,就跟太宗説了,太宗將此事告訴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不但沒生氣還誇讚了魏徵一番,可見其心胸寬廣,為人正直。長孫皇后生病,兒子就來跟唐太宗説,要大赦天下,長孫皇后當時就否定了這個事情,她認為她生病不值得這麼做,太宗聽聞感動流淚。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相互關心,無論太宗后妃多少,皇后只有這一個,所以她死後,太宗建高台,希望日日能看到他的那位能同甘共苦的長孫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