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這是歷史上大多數君王的政治手段,也是君王無情的真實寫照。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這樣悲慘的劇情數不勝數,尤其是在明朝開國的君臣身上發生的次數最多。大家都熟悉明朝的歷史,也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生平事蹟,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輔助朱元璋建功立業的臣子鮮有善終。就像將要介紹的這一位一樣,明朝的開國功臣大都下場悽慘。不僅僅是擁兵自重的武將,像李善長一樣的文臣也慘遭明太祖的毒手。
義軍的賢明軍師李善長是元朝末年滁州的一位鄉紳名士,他早年曾經科舉落榜,後來農民起義軍領袖朱元璋打到他的家鄉,為求自保,他親自前往迎接。當時朱元璋的隊伍才剛剛剛發展起步,他的身邊大都是一些粗莽的武將,正缺少像李善長這樣的飽學之士,所以初次見面的朱元璋對他甚是熱情,誠邀他加入起義軍。李善長為人本就志向遠大,自命不凡,名落孫山的他正愁沒地方施展平生所學,於是高興地接受了邀請。
(圖一:畫作中的李善長)
李善長作為文臣,手無縛雞之力,他在義軍中主要處理後勤和文職工作,戰時則陪伴在朱元璋身邊擔任隨軍參謀,歷史記載李善長並沒有軍事指揮才能,他也不曾被委派領軍征伐沙場,但是他多謀善斷,往往很有先見之明,遇到困惑朱元璋喜歡問計於他。
史傳朱元璋曾問李善長,天下何時能夠平定?李善長回答説,古時候秦國暴亂,劉邦勵精圖治,從一個平民百姓到成就大業僅僅用了五年時間,如今主公的情況與他相似,謀劃得當的話很快就能實現大業。朱元璋因而堅定了信念。
李善長還幫助朱元璋考察眾將領的才能,暗中寫下評語交給朱元璋作為他視才而用的參考。將領之間有矛盾,李善長也積極調和,因此他在義軍軍營裏落下了一個賢明軍師的名聲。關於李善長的軍事指揮功績並不多,不多並不是沒有。相傳朱元璋率領大軍出征時經常將李善長留守大本營,有一次朝廷的大軍乘機攻打李善長,李善長設伏大敗敵人,朱元璋得知消息後對她大加讚賞,誇他能文能武。
明朝的開國功臣跟隨朱元璋一步一步的發跡腳步,李善長也開始逐步走到歷史舞台的中央。後來,朱元璋開元建國,李善長被封爵位宣國公,官拜左丞相,當時的朝廷是以左為尊的,所以由此可見,李善長已經是位高權重、飛黃騰達了。李善長可以説是當時新興政權的文臣之首,經過他之手的政治舉措甚多,朱元璋頒佈的很多惠民政策都是他提供的。
(圖二:影視劇中的李善長)
經濟上,李善長借用並改造了元朝朝廷的制錢法,首創了茶法,在他的倡導下,兩淮地區的鹽業經營權收歸政權所有,鹽業變成了國家專營。沒過多久,戰亂下瀕臨崩潰的經濟就得到恢復和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律法上,李善長首先是明確了起義軍中的軍紀,其次,在他的提議下,明太祖廢除了殘酷的連坐制度,重新確立了比較合理的法律體系。
在禮治上,李善長更是全權負責,不論是皇帝分封臣子、諸王,還是官方活動的組織策劃,都是由李善長主持和負責的。總之,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皇帝都非常倚重李善長。明太祖曾經當眾表彰李善長的功績,説他的功績堪比歷史上的蕭何。
顯赫榮耀的皇親國戚公元一千三百七十年,明太祖封賞一眾文武功臣,李善長被封為左柱國以及太師等顯赫的職位,他的官祿達到了四千石,爵位是韓國公,並且可以世襲。不僅如此,皇帝還賜給他免死的鐵券。在文武羣臣中,就屬李善長的封賞最為豐厚。
(圖三:朝堂辯論中的李善長)
後來,皇帝更是將自己疼愛的公主下嫁給了李善長的兒子李祺,這使得李善長一躍成為皇親國戚。由於愛屋及烏,皇帝對他們一家更加恩寵,李善長的弟弟、侄子後來都被皇帝委以重要的官職。李善長達到了人生的巔峯,官員百姓們看到李家的顯赫富貴都感到羨慕。
(圖四:漫畫中的李善長)
李善長為人也有缺點,史學家們評價他是外表憨厚,實則心胸狹隘,自恃清高,後來他得到明太祖的恩寵後更是目中無人,狂傲不馴。曾經有下屬官員無意之中冒犯了他的權威,他將立刻向皇帝稟告下屬的罪過,請求皇帝予以嚴懲。他的同僚劉基因為禮法的事情與他有爭論,惱羞成怒的李善長居然當眾辱罵劉基。因為李善長的顯赫地位,劉基由於害怕不得不因此辭官回家。
不得善終的李善長盛極而衰,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當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卻也都不能夠察覺。李善長居功自傲,不僅百官對他嫉妒怨恨,時常在皇帝面前説他的壞話,而且皇帝也漸漸對他心生不滿,厭惡他的所作所為。
(圖五:身着朝服的李善長)
胡惟庸謀反是明朝初年一件震驚朝野內外的大事,而胡惟庸就是李善長的黨羽。胡惟庸本來是一個地方小官,因為得到李善長的舉薦這才飛黃騰達,一步一步坐到了朝廷丞相的位置。胡惟庸被誅殺的時候,受牽連的人有很多,原本李善長也逃不了干係,但是明太祖出於對他的恩寵,還是放了他一馬,沒有牽連李家的人。
那時候皇帝已經聽到不少關於李善長及其親屬行為不端,仗勢欺人的諫言,經過了胡惟庸案,皇帝原以為死裏逃生的李善長會有所收斂,不曾想李家人依舊是我行我素,肆意妄為。因此皇帝漸漸疏遠了李家。胡惟庸案五年之後,一次偶然的事件讓李家的親戚丁斌向皇帝出首李善長,丁斌曾是李善長的心腹,他證明李善長明知胡惟庸要謀反卻隱秘不報的事實,明太祖大怒,下令將李家七十餘口人處死。
結語:古人説,伴君如伴虎。李善長的人生經歷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歷史上李善長到底有沒有參與謀反史學界不得而知,不過明太祖似乎心中有數。相傳李家被斬一年之後,朝廷有一位御史向皇帝上疏説,李善長獲得的榮寵已經到了極致,他沒有理由再涉險謀反,因為就算謀反成功了,他也不會獲得比他已經得到的恩寵更多。明太祖在看過這封奏章後沒有處罰這位御史,似乎默認了這一觀點。或許他殺李善長只是出於帝王的無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