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讀歷史就是讀人心,讀歷史就是讀人性

明朝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史書上並無重大事故記載,看似四海平靖;然而,這一年卻也悄悄發生了幾件表面上無足輕重的“小事”。該年萬曆皇帝即位滿十五年,前任首相張居正才剛過世,“張派”勢力已在這年遭到清算、煙消雲散,並由皇帝取得實際權力。

《萬曆十五年》:讀歷史就是讀人心,讀歷史就是讀人性

但大臣隨即發現,萬曆皇帝對政事心灰意冷,君臣之間隔閡日深;同年,富有清廉盛名、言行古怪的御史海瑞謝世;歲末,大將戚繼光則在革職數年後的貧病交迫中謝世。此後三十年,努爾哈赤崛起於東北,明帝國內政江河日下;越數十年,明朝覆亡。

《萬曆十五年》:讀歷史就是讀人心,讀歷史就是讀人性

從過去的歷史看來,這些“小事”不過是屬於宮廷內鬥的一小部分,談不上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影響地位;《萬曆十五年》作者用宏觀、超越傳統史學道德判斷的眼光,深刻分析萬曆十五年中,一連串的“小事”是如何暴露出大明帝國的體制僵化現象,進而影響歷史日後的走向。

本書雖屬於單朝代史,但黃仁宇先生以其新穎的寫作手法、歷史發展結構,不以當代人物的愚賢得失作評論,而將人物放進當代政治、經濟、文化、價值觀的環境中,來闡述明朝官僚體系衰敗腐化的末路。書中創新多元化的角度,值得讀者一再深思。

《萬曆十五年》:讀歷史就是讀人心,讀歷史就是讀人性

作者及其相關作品

本書作者黃仁宇先生,1918年6月25日誕生於湖南長沙。早年在家鄉生活,在長沙市第一中學畢業後,1936年(時年18歲)入讀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由於抗戰爆發,黃仁宇決定投筆從戎考取軍校,成都中央軍校畢業後,他曾擔任國軍下級軍官十年;曾任陸軍第十四師排長及連長。

《萬曆十五年》:讀歷史就是讀人心,讀歷史就是讀人性

黃仁宇

1943年黃仁宇隨軍進入印度,任第一軍上尉參謀。1944年5月在緬甸密支那作戰負傷,獲頒陸海空軍第一等獎章。抗戰勝利,任第三軍及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司令部少校參謀。1946年參加全國考試及格,獲選送美國陸軍參謀大學進修;1950年退伍後再度赴美,前往密西根大學攻讀歷史,1964年獲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南伊利諾伊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任教,又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萬曆十五年》:讀歷史就是讀人心,讀歷史就是讀人性

1985年《萬曆十五年》在台灣省出版,在青年及社會大眾之間,引起極大的迴響,時至今日,本書仍以暢銷書的姿態佇立在熱門書排行榜上。然而史學界對本書的反應卻頗為冷淡,甚至有些排斥,有學者在學術研討會中公開指黃氏是“歷史學界的瓊瑤”;亦有人指《萬曆十五年》不是學術著作,是小説而非歷史。

相較於出版後的風光,《萬曆十五年》的英文版在尋求出版的過程中,卻也曾遭受過不少的挫折。《萬曆十五年》原稿完成於1976夏天,由於內容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此一特性反在商業性和學術性這兩方的出版界都碰了壁;商業出版公司認為,《萬曆十五年》涉及了明朝財政,又提到中國思想,應屬學術著作,而學術界則認為,這書既不像斷代史,也不像專題論文,缺乏分析和解剖,不倫不類,也不願承印。直至1979年耶魯大學接受了《萬曆十五年》,於1981年出版本書英文本。英文版問世後,曾獲1981和1982年美國書卷獎的提名。

《萬曆十五年》英文版(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出版後,被美國許多大學採用為教科書,另有法文、德文、日文等版本。使黃仁宇享譽國際,《萬曆十五年》也廣獲讀者好評。中文版在台灣省由食貨出版社發行,迄今已多達三十餘版,是黃氏著作中最暢銷的一本。

《萬曆十五年》:讀歷史就是讀人心,讀歷史就是讀人性

黃仁宇除本書外,其他多部作品都成為市場上的暢銷書,如《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放寬歷史的視界》、《中國的大歷史》、《地北天南敍古今》、 《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關係千萬重》等書,都成為暢銷書,獲得全球各地華人的熱烈回應,成為學界異數,影響極為深遠。

黃仁宇蒐集資料之勤,專精研究之深廣,著作成品之旺盛,近期史家相信無出其右者。有許多年輕學者公開表示受到他的啓發。然而,他在學術界內卻備嘗艱辛,受到許多來自學術界的譏評。他在自傳中曾表示:

我在校園內也面臨個人的困窘。我得不到同事的幫助或支持,卻也無法説服他們,我的歷史觀有利於整個史學研究。我在美國大學教師教學績效評量不但跌到可笑的水準,而且五年來一直都沒有出版書,説來諷刺但《萬曆十五年》的書稿被耶魯大學接納時,已經是我收到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分校遣散通知的六個月後,出書時我更已離開紐普茲了。

文章結構

《萬曆十五年》文分七章,中文版含附錄共三百五十七頁。另有明代文物建築彩色插圖十四頁。

書名雖為《萬曆十五年》,但書中內文涉及範圍卻又不只此年之事。七章各描述一人物,標題分別是<萬曆皇帝>、<首輔申時行>、<世間已無居正>、<活着的祖宗>、<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戚繼光:孤獨的將領>、<李贄:自相沖突的哲學家>。內容看似描述七人的生平簡介;實際上是以七人身處的時空背景,剖開當時的政治、宗法、社會、財政、軍事和文化思想進行論述。

《萬曆十五年》:讀歷史就是讀人心,讀歷史就是讀人性

作者以人物與相關事件為經緯,交織錯綜整個明朝制度衍生出的官僚系統、經濟組織、司法體系、軍事制度以及行政體制問題,並將論點核心置於影響這些問題最為深遠的的“禮儀與道德”兩者,一併討論明代興衰的關鍵點所在。

大歷史觀點

黃仁宇在本書自敍與另一著作《中國大歷史》中,一再強調大歷史觀點對歷史思考的重要性。所謂的大歷史,就是書中自敍所提及的“不斤斤計較歷史人物短時片面的賢愚得失,也不是隻抓住一言一事,借題發揮。而應竭力將當日社會輪廓儘量勾畫,庶幾不致因材料參差,造成對歷史人物的偏激評價。”簡化語意之後,就是將歷史背景往後推,與未來的歷史發展做互相印證。

作者不拘泥、不侷限於一個時間點,而注重在“過程”、“發展”與“演變”。觀察《萬曆十五年》一書,不難發現作者雖然立題於一個時間點;但文中內容可推至過去與未來數十年間的演變。此一觀點,與當代歷史書籍多以歷史事件作為核心,頗有差異。但如作者所言:“若想要高瞻遠矚,首先必須先將歷史背景推後三四百年。”把握歷史脈絡,進而推演整個歷史的走向,這才是新時代身為一個歷史人,所必須具備的宏觀眼光。

《萬曆十五年》:讀歷史就是讀人心,讀歷史就是讀人性

細膩的觀察角度

從張居正生前與反對派文官的明爭暗鬥,到死後遭到清算被人批評奢華無度、無人臣尊君之忠,可反對派文官中居然還可以衍生出另一類的“爭權奪利”,即以“正直”作為政治籌碼的文臣。從申時行被時下批評“藴藉不立崖異”、“首尾兩端”,作者以當時申時行對各派系文官的調和,來解釋這些批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6 字。

轉載請註明: 《萬曆十五年》:讀歷史就是讀人心,讀歷史就是讀人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