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改旗易幟”的張學良,追隨南京國民政府的國際反蘇路線,並聽信幕僚“蘇聯有大饑荒,人民奄奄待斃,對於共產黨政權極度不滿,歐美各國對於蘇聯也有仇恨,倘若有人此刻發難,共產黨必倒台。中國若能趁這個機會將中東路主權一舉收回,不但蘇聯此刻無力進行反抗,就是世界列強,也必雙手高舉,贊成中國的行動。”
1929年5月27日,哈爾濱特區警務處長米春霖接到密報,指稱“蘇聯將在哈爾濱領事館召開遠東黨員大會”。張學良密電哈爾濱特區長官張景惠,派軍警搜查蘇聯駐哈爾濱使館,逮捕蘇聯駐哈總領事,同時封閉了中東鐵路蘇聯職工會,並強迫中東路蘇方正、副局長停職。29日,張景惠又下令封閉哈爾濱、齊齊哈爾、海拉爾等地蘇聯領事館。張學良這一公然違反國際公法的行為,激怒了蘇聯政府。31日,蘇聯政府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議,要求釋放其在哈爾濱領事館被捕人員,同時向邊境地區增加兵力,準備在外交交涉失敗時訴諸武力。“五二七事件”的爆發,成為“中東路事件”的開端。
針對蘇聯方面的軍事壓力,東北方面也採取了強硬態度,針鋒相對地積極備戰,並採取了武力收回中東鐵路主權的行動。但中蘇雙方裝備懸殊,而東北軍 “以東北一隅之力,對抗俄頃國之師” ,南京政府卻未發一兵一卒出關協助,以致傷亡慘重。張學良只能與蘇聯和平談判,無條件同意恢復中東路原狀。不合時宜的時機和方法,造成了蘇聯人的懷恨,而在幸災樂禍的日本人面前,又過早地暴露了東北軍的弱點。
張學良本人也根本沒有想到會敗,他後來在《張學良自述》中承認:“那時,我自不量力,很想施展一下子。”許多年後,據為張學良記錄口述歷史的哥倫比亞大學工作人員張之宇記載:“張氏曾自疚,告訴筆者:我是封疆大吏,中東路,‘九一八’事件,對蘇、日關係,平時我有自主權,不能説有了事,推卸責任。
【來源:撈史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