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七十年間,中華民族苦難深矣。滿清末年,肉食者鄙國家疲弱。割地、賠款和締結所謂和約,成了大清朝廷的日常工作。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發現,早在清初,閉關鎖國就成了中央政府的基本國策。康熙在位期間大力施行的禁海令,對當時中國各階層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堂堂大國,成了愚昧的代名詞。十全老人執政的時候,雖特准廣州十三行管理對外貿易,卻也在給英王的信中稱:"天朝物產豐盈,念茶葉……"。作為統治者的皇帝們,尚且驕傲自大,看不清世界局勢,逞論滿朝大臣。
清朝閉關鎖國產生的惡劣影響,遠不止彼時的國家衰弱任人欺凌,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同樣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傷。這些傷害,絕不會隨着時間的消失而慢慢讓人忘懷。正如至今仍滿是荒涼之景象的圓明園一樣,清末的屈辱是整個中華民族難以抹除的民族記憶。滿清統治者盲目自大,為鞏固其腐朽統治,不惜五千年文明上邦淪落成愚昧之國。史學界稱,中國的繁華盛世終結與嘉慶之手。冰凍三尺,又怎是一日之寒?早在明末就有西洋傳教士在中國傳教,意大利人龍華民以九十五歲高齡去世後,還曾得到順治的追悼,明明有改革圖強的機會,滿清皇帝們卻還是關起門來過日子。
大家都知道,中國近代史起於鴉片戰爭。而鴉片戰爭爆發的內因,正是英國人不甘白銀大量湧入中國造成的貿易逆差,從而利用毒品使得白銀重新流回中國。當時執政的道光皇帝,自然不會坐視毒品肆虐,在這些原因下,鴉片戰爭的爆發也是必然情況,大名鼎鼎的虎門銷煙,僅僅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線罷了。可笑的是,地球儀明明已經在乾清宮上書房放了幾百年,而身為皇帝的道光竟然不知英國的位置,還在朝堂上問羣臣,英吉利是哪國!可悲可嘆,一國領袖目光尚且如此閉塞,逞論百官。
彼時的大清帝國正如一塊肥的流油的嫩肉,吸引着歐陸各國的目光,列強慾壑難填,一而再再而三的對大清發起了進攻,統治者得過且過,對列強予取予奪,五千年來老大帝國,竟淪落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更令國人難以接受的是,東洋島國不僅對朝鮮垂涎欲滴,還試圖挑戰中國的地位。歷史已然明示後人,落後就要捱打,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成了列強們搶奪中國資源的傀儡。
萬幸的是,清政府終歸還有一絲骨氣。面對列強租賃土地的要求,清政府自然不敢推脱。值得稱讚的是,清政府對列強租賃土地一百年的無理要求,無視實力差距嚴詞拒絕。因為按照國際慣例,如果甲國家對乙國土地統治達到一百年,則原屬乙國家的土地徹底歸為甲國。清政府在這件事上,倒是保全了大國的領土主權完整和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