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網課期間,孩子用最貴的平板,玩着最多的遊戲,難道不悲哀?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經典

“努力的過程,是一輩子的財富”

2020年清明,全國人民為在疫情中逝去的烈士和同胞默哀,那一幕幕的心酸場景,再一次在腦海中浮現。

為逝去的烈士及同胞默哀,這對孩子來説,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與生命教育,這對孩子內心的影響,是多少錢也買不過來的。

所以,今天,我們就談一談有關

“家庭教育”

問題,希望對老師及家長們有所啓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富養孩子成為了當代家庭教育中家長們的共識。

就算沒有説出口,在不知不覺中,很多爸媽也已經開始了孩子的“富養”模式——

孩子的衣服要穿名牌,文具要買貴的,學校要報貴族式的,至少,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們也不能少。

跟人聊天時,表面上爸媽們會抱怨教育成本的高昂,實際上心理卻難免有點小得意:看我多捨得為孩子付出。

不過,這樣用真金白銀鋪就的“富養”之路,真的有效嗎?

01

最近一個月,孩子們都在家裏上網課。家長徐芳卻給我打電話抱怨起孩子的事。

原來,雖然家裏有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但是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快捷方便的網課體驗,徐芳特意去為孩子買了一台平板電腦。

在購買“平板”時,商家介紹説:“最近來買平板的家長特別多,好像都是要給孩子上網課用的。”

徐芳一聽這話,既然平板電腦需求量如此大,那我們自然不能落後,要買就買個最好的。

於是,她把店裏最貴、最新的一款平板電腦買回家中,想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孩子有了得力的學習工具,上網課的效率也會大幅提升。

可萬萬沒想到,一個月下來,孩子的網課學習一塌糊塗——上網課時不及時打卡,老師留的作業不按時交,甚至對課上的知識點也一問三不知。

再看孩子的平板電腦上,不知什麼時候多出好幾個遊戲APP。

有天徐芳暗中觀察,發現孩子竟然在上網課的時間打遊戲,她購買的豪華版平板電腦竟成了孩子玩遊戲的“幫兇”。

像徐芳這樣的家長目前不佔少數,給孩子買東西,只選貴的不選對的,可一不小心就遭遇富養的滑鐵盧。

02

去年夏天,有一位廣州媽媽在微博上慨嘆:“月薪三萬,養不起孩子一個暑假。”這位在企業當高管的媽媽,女兒讀小學五年級,逢女兒放暑假,卻覺得捉襟見肘。

高管媽媽算了一筆賬:

一趟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

暑假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

鋼琴考級,每週上兩節鋼琴課,200元一節,一共2000元;

老是在家不好,需要鍛鍊,又報了個游泳班2000元;

臨近開學,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

零零總總加起來竟有35000元之多。

更重要的是,很多媽媽慨嘆:

“這些錢不得不花,不花心裏不踏實。”

而很多收入達不到這個水平的父母,為了給孩子儘可能好的教育,也勒緊褲腰帶,給孩子花錢。

可以説,這是一個全民富二代的時代,我們明明不是富人,卻以富人的標準養育着孩子。

看到別的孩子用蘋果手機,我們也要給孩子買一個;看到別的孩子上私立學校,我們也要節衣縮食去報名。

但大多數人恰恰忽視了,

真正的“富養”,不是單純的物質滿足,而是一套科學嚴謹的教育理念和做事方法。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説過:“真正好的教育,是要塑造人的風骨與品行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應該如此。

同樣是星二代的黃多多,經常喜提熱搜。小小年紀的她,雖然也擁有爸媽的明星光環和財富,但是卻沒有止步不前,而是憑藉着努力拿下了五項鋼琴比賽的一等獎。

而除了鋼琴之外,黃多多還能夠自己創作話劇劇本、獨立翻譯英文原版小説、獨立設計服裝……可以説是全面發展的典型。

此前黃磊接受採訪時,就表達過自己的教育理念:“想給予孩子更多的技能,這些技能的背後,都是孩子努力的過程,而

這些努力的過程才是孩子一生的財富,這是物質無法交換的。它會深深融入孩子的氣質中,伴隨她一生”。

03

特別喜歡《紀念碑谷》裏面的一句話:“孤勇之後,世界盡在眼前。”對於孩子的教育,

真正的“富養”,不是按照富二代的標準去養育他們,而是讓他們擁有廣闊的胸襟、真正的學識、寬闊的事業,不是物質上的重金給予,而是精神上的持續輸出。

真正的“富養”,是要做對下面這三件事情——

1. 温暖的陪伴,給予孩子精神的富足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於孩子來説,父母的陪伴更是彌足珍貴。不過,陪伴不是每天與孩子膩在一起,而是

陪孩子共同成長。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張照片,河南洛寧一名14歲女孩因疫情期間要上網課,家裏又沒有網絡,只好到村委會蹭網學習。

照片中,女孩端坐在昏暗的燈光下刻苦用功,父親則默默蹲坐在角落陪伴女兒。

昏暗的燈光,專注的少女,沉默的父愛……父親沒能給予女孩財富和金錢,但是寒夜蹭網時的默默陪伴,如同暗夜螢火,給予孩子求知路上指引的光芒。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中,有一對來自十堰的普通母子登上央視舞台。媽媽是一名超市服務員,文化水平並不高,孩子黃海亦是剛上初一的學生。

看起來沒什麼特別,可是孩子在舞台上出口成章的表現,卻令所有人驚歎。這些與媽媽的努力密不可分。

原來,這位媽媽每天用超市丟棄的購物小票抄寫唐詩,七年時間,從無間斷,漸漸地,家裏出現了一本本媽媽自制的詩詞手冊。

母子倆只要閒下來,就會拿着這些“手冊”背誦唐詩名句,日積月累,這些詩本啓迪了兒子的人生,極大地豐富了他的知識量,也提升了媽媽的文化水平,讓媽媽與孩子共同進步,拉近了兩代人之間的距離。

經過一道道考驗,最終母子倆一同成為了詩詞大會百人團成員,站在了央視的舞台上。

當一個媽媽沒辦法給孩子特別富裕的生活的時候,她努力地給他一個富足的精神世界,這樣的媽媽,是有遠見的媽媽。

2. 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好習慣可以伴隨着孩子不斷精進自我,是孩子一生取之不盡的財富。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努力。

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給予孩子宜人的薰陶。

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在今年高考後刷屏,他創下了廣西自恢復高考以來,理科總分最高分的歷史記錄,在日常生活中還寫得一手好書法。

網友紛紛感嘆:這是什麼樣的神仙家庭才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

楊晨煜的父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並沒有多麼高超的教育理念,只是在日常每件小事中以身作則。

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玩電腦,平時不去棋牌館,多帶孩子去圖書館……”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説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這個世界上沒有橫空出世的狀元,只有以身作則的父母。

好習慣的培養過程註定是寂寞的,但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像寶藏一樣,令孩子受益終生。

3. 對抗“喜歡”,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

許多孩子都會講:“我希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通常,這種“喜歡”裏包含的都是享受與放鬆。但現實世界是殘酷的,許多美好的事情背後,都藴藏着艱辛的付出。

小到身材管理,大到建功立業,每一件事都不能憑“喜歡”去完成,而是要靠勤奮、靠智慧、靠堅持,更是要靠一顆強大的抵抗壓力的內心。

天賦異稟如周杰倫,在提到小時候學鋼琴的經歷時,都説是“媽媽拿藤條逼着我練琴”,如果單純靠喜歡,我想,我們根本不可能看到今天的樂壇天王。

有段話講得很好:

5歲覺得學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説“我不會”;

18歲覺得學英語難,放棄英語,28歲出現一個很棒的需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説“我不會”;

世界上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我本可以。

喜歡是人的本能,但同時,喜新厭舊也是人的本能。你不逼迫孩子一下,他又怎會知道自己本來可以做到?你不逼迫他一下,他又怎會願意頂住壓力向前?

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白吃的苦,讓他懂得自己付出努力的意義在哪裏,無論何時面對壓力,都不應該退縮,這何嘗不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寫在最後:

在教育如此多元化的今天,“富養”的概念不再是“窮養”的對立面,也不是單純地為孩子製造優渥的生活條件。

一切看起來手到擒來的光鮮亮麗,背後都是不為人知的砥礪前行。物質上的給予是最簡單的東西,難的是年復一年的言傳身教和正確引導。

孩子的人生路途還很遠,在這路上不曾有天降的幸運和突如其來的驚喜,而真正的“富養”,是給予他能夠在任何境遇裏都能撐起人生的財富,而不是用物質堆砌起一個不會長大的“巨嬰”。

如果您認同文中的觀點,請在文末右下角點亮“在看”,或者將本文轉發給家長,或轉到朋友圈喲~

本文由“一起考教師”、“教師枕邊書”特約作者

涵煜媽媽

所寫。

“一起考教師”不僅志在為您的教師資格證和教師招聘考試提供最靠譜的產品和服務,也願為您其他方面的困惑提供最真誠的建議和幫助,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