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酒後寫出一上聯,對仗工整意境深遠,楹聯專家認為:無人能對
開元十三年,李白出蜀,辭親遠遊,書寫屬於他的光輝一生。隨後李白來到江陵遇見司馬承禎,後一路南下,途經洞庭湖,來到六代故都金陵。期間他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句,比如《望廬山瀑布》,《烏棲曲》,《贈孟浩然》。直到開元二十二年,李白拜見荊州長史韓朝宗,入仕當官。李白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人,他講究"走一路,看一路,寫一路"。李白遊歷大江南北結交不少文人墨客,且這位青蓮居士喜好杯中之物,時常伶仃大醉,酒後更是寫出了《將進酒》。
不過李白某次途經叫做青林口的小鎮時,隨手寫下了一幅上聯。這副上聯對仗極其工整,意境深遠。相傳青林口如今位於四川南部,當地風土人情非常淳樸,來往客商頻繁。青林口盛產一種綿柔竹酒,喜好杯中之物的李白,來到這座小鎮上免不了要和當地的文人墨客切磋詩文。興致正酣之際,大家更是開懷暢飲。話説李白一連於青林口呆了近6天時間,每天便是遊山玩水,與當地名望之士切磋詩文。士紳富豪聞訊趕來,想請李白留下墨寶以供後人瞻仰。第5天時,青林鎮上開鐵匠鋪的壯漢拿着紙筆,懇求李白幫他寫一副對聯。
恰好當時李白喝了不少酒,開懷暢飲之後,李白立馬有了靈感。揮筆寫下"青林口,白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坐南朝北打東西"。這句上聯通俗易懂,對仗極其工整,又不顯得平平仄仄。寫完之後李白便呼呼大睡,鐵匠便將其掛到自家店鋪門口。然而鐵匠鋪的老闆並不清楚,寫對聯是要一上一下,這樣才能寫得工整好看,寓意深遠。可李白寫完上聯已經醉得不省人事,第2天他便離開了青林口,去往其他地方應朋友邀約。
這位鐵匠鋪老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將這副楹聯的上聯掛在店鋪門口。沒想到這副上聯便在青林口,成為名聲大噪的遊覽景點。不少自恃才氣的後人來到青林口,就想對出李白所寫出的上聯。但很可惜,時到今日也沒有文人墨客,能工整的對出這副楹聯的下聯。就連不少專家都覺得:李白這幅上聯是根據他當時意境,還有所思所想寫出。基本上後人很難有李白那種生平閲歷,所以也不大可能工整的對出下聯。也有不少後世學子根據自己經歷,算是"狗尾續貂"了一波。
比如,有一句下聯是這樣説的,"周口店,秦書生,背漢賦,填宋詞,經冬歷夏看春秋"。然而,這些這些下聯沒有李白所出的上聯卓越之感。因此這幅上聯成為不少楹聯專家,用來給弟子出題的科目。據説李白寫出這幅上聯之後,也因公事繁忙,生活瑣事,早已經忘了這幅墨寶。所以這副上聯成為楹聯愛好者,每日苦苦思索想想要破解的難題。
筆者感嘆,不僅有才華,且慷慨激昂的李白,隨手一寫便能流傳千年。因此李白文采,可以説無人能出其右。也讓中國在文化底藴上,更顯得熠熠生輝,流傳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