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軍事上的天才,號為兵仙,卻是政治上的蠢才,竟死於女子之手
文/花開無田圖/網絡圖片
説起中國古代驍勇善戰、指揮有方的名將,戰國時期的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能夠排列在內,秦朝鎮守長城的蒙恬也算一個,繼承者漢朝也不乏名將,像衞青、霍去病、陳湯、竇憲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可我最佩服的是一位西漢開國名將,劉邦自述能得天下的重要因素,出謀劃策、運籌帷幄靠張良,治軍有方、堅守糧草靠蕭何,那麼前線打仗、破城無數靠誰呢?
不用我説,大家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淮陰侯韓信,一位傑出的軍事家,足以站在名將前列的牛人。韓信的軍事指揮能力不是一般地強,後人把他和兵家始祖孫武、兵家亞聖吳起、人屠白起並稱為兵家四聖。
明朝太祖朱元璋翻閲史書,得知幾千年前竟然也有一個和自己出身低微的皇帝,泗水亭長劉邦,即位時指出自己獲勝的秘訣,全靠蕭何、張良和韓信,三人並稱西漢三傑。沉思良久的朱元璋彷彿遇到了千年之前的共鳴,他對周圍人興奮地説,相國李善長是明朝的蕭何,謀士劉基是明朝的張良,那麼北伐元帥徐達就是明朝的韓信。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韓信是劉邦奪取天下重要的功臣之一,徐達也是朱元璋推翻元朝最得力的元勳之一。兵仙韓信的名聲傳到千年之後的明朝仍不減威力,讓開國皇帝朱元璋真的以為遇到了韓信的轉世,韓信在軍事界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可是韓信的下場卻遠遠不及明朝徐達,先是從楚漢時期的齊王換成開國之初的楚王,最後因為被實名舉報貶為淮陰侯,反觀明朝名將徐達,在多疑猜忌更甚於劉邦的朱元璋的手下,先是開國之初的魏國公,六大國公之首,死後被朱元璋追封為中山王,畫像懸掛於功臣廟正殿第一位。
不是韓信的功勞不如徐達,而是韓信的性格太過於張揚,功高蓋主的同時還不注意收斂,讓老上級劉邦內心一陣暗罵。韓信毫無疑問是個天才軍事家,一個能載入軍事史冊的神人,可他的政治嗅覺和敏鋭性太低,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他是官場和政壇的低能兒。
戰場上的一把利劍,到了沒用的時候,自然成為了一把廢鐵,可韓信毫不忌諱君王的猜忌,依舊把自己擺在利劍的地位。
縱觀古代歷史下場悲慘的名將元勳,韓信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只要你立下功高震主的功績,在皇帝面前一定要夾起尾巴做人,皇帝給你官職你拒絕還來不及,千萬不要主動去給皇帝要官做。
韓信就是犯了這樣的大忌,楚漢爭霸的關鍵時期,他率軍攻佔了齊國,隨即給劉邦寫了一封戰報,表示齊國難以治理,自己想要暫時代替齊王,做一個假齊王。
戰報傳到劉邦的軍營裏,此時的劉邦正被楚軍圍困在滎陽,就像熱鍋裏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流氓本性的劉邦忍不住當着韓信的使者破口大罵:“我被楚軍圍困在這裏生死未知,天天盼着韓信發兵來救我,盼來盼去,韓信不但見死不救,還要自立為王,這不是成心欺負人嗎?”眼見空氣就要凝固,一旁的謀士張良、陳平急忙衝劉邦使眼色,踩了一下劉邦的腳,劉邦突然意識到現在不是和韓信翻臉的時機,立即停止了抱怨和指責的話語,語氣轉為緩和:“韓信立下這麼大的功勞,就應該做一個真王嘛,當一個假王有什麼意思?”説完這句話,劉邦為表示自己的誠意,派張良帶着王璽和詔書去韓信那裏,封韓信為齊王,承認了韓信王位的合法性。
缺乏政治頭腦的韓信認為這是劉邦對自己的一種肯定,對劉邦更是死心塌地的追隨。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不知道的是,劉邦的不滿已經滋生出來,許多年後劉邦還對韓信的趁人之危耿耿於懷。等到天下格局只剩下劉邦和項羽的時候,項羽派説客武涉前去勸説韓信,指出劉邦的忍耐力驚人,當初追隨項羽的時候一臉忠誠,結果轉身又背叛了項羽。
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你現在覺得和他感情密切、關係友好,可是一旦你替他打完天下,最後的結果多半是被他謀害。
見韓信不為所動,武涉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劉邦現在不殺你,是因為項羽還在,劉邦需要你為他征戰疆場,如果項羽滅亡,你的下場就會是下一個項羽。大概是武涉不會看人臉色,他沒有意識到韓信逐漸變黑的臉,繼續説着:如今楚漢爭雄,主動權在你手裏,你跟隨劉邦就是劉邦獲勝,你跟隨項羽就是項羽獲勝。
或許是武涉敬佩韓信戰神般的風采,忘記了項羽派他來的意思,而是設身處地替韓信思考:最好的辦法就是脱離劉邦,也不歸順項羽,做一個三分天下的梟雄。這句話戳了螞蜂窩,韓信內心一陣獨白:我跟隨項羽的時候官職最多不過是郎中、執戟的侍衞而已,意氣風發的項羽根本不把我放在眼裏,我這才棄楚投漢。劉邦授我上將軍的帥印,讓我執掌十萬兵馬,讓我得以所用,盡情發揮軍事才能。
一邊是恩重如山的劉邦,一邊是棄之敝履的項羽,現在竟然讓我背叛劉邦?一臉黑線的韓信不留情面地趕走了武涉。緊接着韓信的謀士蒯通走了進來,他沒有直言自己的想法,而是對韓信説自己會看面相。韓信覺得新鮮,讓蒯通為自己相一相,蒯通便趁此機會説出自己的藍圖:“齊王的面相最多也不過是封侯,而且還帶有凶兆,非常危險,不過從背相來看,卻是貴不可言。”
蒯通神乎其神的話,讓韓信聽得雲裏霧裏,明明自己已經是齊王,為什麼還是封侯之相,而且還有性命之憂?蒯通明白韓信的性格,預感到他的下場不會太好,於是便從“天下苦秦久矣”談到“滅秦之後的羣雄爭霸”再到現在的“楚漢交鋒”。分析完天下大勢後,蒯通又指出韓信舉足輕重的軍事地位,毫不誇張地説,劉邦和項羽誰能戰贏,決定權在韓信的手裏。
韓信明白蒯通是為自己好,他誠懇地表示劉邦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大於天,況且自己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劉邦不會做卸磨殺驢的狠心事。蒯通痛心疾首地説:“大王你怎麼這麼糊塗呀!勇略震主者身危,功高蓋主者不賞,你也不想想,這些年來你東征西討,早已有震主之威,有蓋主之功,歷史上的先例比比皆是,難道你沒聽過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説法嗎?”
面對蒯通的陳説利害,韓信給的回覆是再想想,可是左等右等,思考再三的韓信依舊不肯做叛漢的逆臣。蒯通一看實在是沒什麼指望了,他對天長嘆一聲,就此裝瘋賣傻當了跳大神的神棍。
蒯通本能成為張良、陳平一樣的謀士,可他跟錯了主子,重情重義的韓信不是趨利避害的劉邦。
蒯通深知多年後自己的一番慷慨陳詞勢必會傳到劉邦的耳朵裏,為避免殺身之禍,蒯通裝瘋賣傻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手段。蒯通裝傻後不久,韓信完成了最後一次戰功,垓下之戰,一次讓不可一世的項羽四面楚歌的曠世奇功。
垓下之戰的指揮者韓信處變不驚,一路追殺突圍的項羽,促成了一場霸王別姬的歷史悲歌。可是還沒等項羽的屍體涼透,韓信就意識到了身陷囹圄的尷尬,他的兵權被上交,一如當初他背水一戰時的無奈,全是因為劉邦收走了他的精鋭部隊。封號也從兵權在握的齊王換為有名無實的楚王,項羽死時的尊號,用劉邦的話來解讀,就是表彰韓信圍殲楚軍,打敗了一生的宿敵項羽。可是細思極恐,這是不是暗示韓信的命運將會和項羽如出一轍,我們不得而知。
公元前201年,劉邦借“天子巡狩會諸侯”的名義突然逮捕了韓信,理由是藏匿項羽部將鍾離昧。五花大綁的韓信回想起過去的無限榮光,不禁悲從心來,或許是劉邦覺得師出無名,他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這次事件讓韓信意識到蒯通的話是多麼正確。
公元前196年,韓信在知己蕭何的誘導下,在未央宮門被武士逮捕囚禁。不久後,韓信在遺憾和悔恨中被殺,而劉邦在回來聽説韓信死時的消息,反應很是平淡,在這個關鍵情節上,妙筆生花的司馬遷也無法給我們一個確切的交代。
究竟是呂后自作主張還是劉邦私下授意,我們不得而知,唯一確定的是劉邦詢問了韓信的臨終遺言,得到的是“恨不用蒯通計”。劉邦立即下令逮捕蒯通,卻被蒯通以“狗朝着堯帝狂吠”的俏皮話逗笑,眼見蒯通對自己沒有威脅,劉邦得過且過地放了這個謀士。
參考資料:《史記》等
能做到內心坦蕩是一個人內在的、深不見底的心態在起作用。而萬念侵入心,又怎麼能令人坦蕩呢?心態上的浮躁和輕狂,必定會浮於猜疑,混亂心智,心中鬱結而難以自拔,最終會成為一個淺薄無知的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