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0公頃牧場被啃食,蝗蟲已進入俄羅斯等國,多國進入防備階段
據央視網7月8日的報道,近日,成千上萬只蝗蟲入侵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在網友拍攝的視頻當中,蝗羣密密麻麻,如同一大片烏雲一般,而且翅膀震動的聲音極為清晰。目前當地大約6萬公頃的牧場被蝗蟲啃食殆盡。今年蝗災頻發,此前在印度、巴基斯坦、緬甸以及非洲等地都遭遇蝗羣襲擊。如今蝗災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蟲災,各國對此都十分警惕。
蝗蟲怎麼就形成蝗羣
蝗蟲,俗稱是螞蚱,它們一般是黃褐色或者綠色,相信不少小夥伴小時候都有抓來玩過。目前全世界一共有10000多種蝗蟲,而我國存在1000多種。蝗蟲有三個人生階段,分別是卵、若蟲、和成蟲。當蝗蟲處於若蟲階段的時候,它們是相互分開,有一定自我生活空間的。但是到了成蟲階段,如果它們的腿部受到觸碰產生刺激之後,就會改變原有的獨居生活習性。
而對於一隻蝗蟲而言,腿部被觸碰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一隻兩隻,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那麼它們為何只朝一個方向,如此專一呢?科學家JamesBuhl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認為和蝗蟲的蟲口密度有很大的關係。當蝗蟲密度達到25-60頭/平方米的時候,它們的隊列井然有序,朝同個方向前行;當達到74頭/平方米時,便只會超一個方向前行。
今年蝗災為何頻出現
蝗蟲喜歡温暖,乾燥的環境。越是降水少、氣温高、適宜土壤濕度的地方,蝗蟲的產卵數量就會激增。而今年全球的氣温很是異常,全球變暖趨勢更為嚴峻,多地出現歷史最高温。由此蝗蟲大量產卵,據統計,蝗蟲產卵多的時候,可以達到每平方米5000個卵塊,而每一個卵快當中可能會有80粒卵,這意味着此後這1平方米的地方,就會產生30萬隻蝗蟲。
而大批蝗蟲的出現,最害怕的莫過於農作物了。含辛茹苦生根發芽,最後好不容易碩果累累,一羣蝗蟲飛過之後,全變“禿頭”,這一年的努力一眨眼的功夫就沒了。2001年俄羅斯斯塔羅波爾地區出現蝗災,70000公頃的草場和耕地被摧毀;2015年內蒙古蝗災2000多萬畝草場受到侵害;2019年,意大利撒丁島遭遇蝗災,2500公頃的農作物被摧毀。
如何防治這該死的蝗災
蝗災説到底就是大批害蟲來襲,所以發生蝗災的地方可以使用農藥進行噴射。但是農藥多少都會存在對環境不友好的物質,所以挑用農藥的時候,儘可能選擇低毒低殘留的。但是人工噴灑農藥多少都會有費時費力,所以不少國家都動用飛機來執行這一重要任務,但是飛機噴灑的缺點就是成本有點高,看來沒有點資金還真滅不了蝗災。
當然了,最為有效的防治蝗災的方法是天敵,畢竟食物鏈一環接着一環,一物降一物。鴨子這類家禽、各樣的鳥類、以及青蛙這些兩棲動物,都是食用蝗蟲的愛好者。在新疆,粉紅椋鳥就是蝗蟲的頭號天敵,它們每次可以吃下上百隻蝗蟲。鴨子也不甘示弱,它們所使用的“地毯式搜捕”法,不僅吃掉成蟲,連蟲蛹都不會放過。
消滅蝗蟲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每一次出現蝗災的時候,當地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蝗災的出現再次直指全球變暖,所以緩解全球變暖實在刻不容緩呀。
參考信息:央視網新聞 7月8日 《俄羅斯遭遇蝗災 約6萬公頃牧場被啃食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