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氣水協同打通油藏的任督二脈
今年,西北油田通過院廠深度融合、聯合攻關,從油藏認識、建模數模和油藏工程方向開展攻關與研究,加快技術方法、成果認識進現場,提升注氣技術現場支撐、研發質量與礦場轉化效果。上半年,西北油田實施氣水協同作業16井組,注氣3113萬方、注水17.25萬方,增油4.56萬噸。
院廠融合,提升轉化效果
“竇工,這兩個井哪個先進水啊,您再給看看吧。”凌晨兩點,在研究院駐三廠服務組的一間辦公室裏傳出了討論的聲音。
竇蓮是該院的科研人員,提高採收率機理研究是她的主要工作內容,作為該所第三批駐廠服務組的一員,像這種與採油廠幹部職工深夜討論的場景並不少見。
長期以來,採油廠輕理論重實踐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就導致知識儲備跟不上工作進度,遇到的新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駐廠服務組的到來則有效解決了這一頑疾。
時間緊,任務重,為了實現降本增效,駐廠服務組深入一線,與採油廠的幹部職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工作同討論、遇事同解決。
竇蓮説:“駐廠讓我們和採油廠的一線幹部職工有了更多溝通、交流的時間,他們的理論知識跟不上,我們去幫他們解決了大問題,理論知識的昇華讓他們對油藏的認識更深刻,對井的管理更到位,院廠融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研究院按照“提前排查、整體部署、分批實施、邊實施邊調整”原則開展注氮氣優化治理工作。2020年初,院廠融合排查了80口潛力單井、井組施優化調整,1-2季度實際實施42口,計劃外開展了6口,為2020年全年80萬噸增油目標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技術下沉,推動增產增效
在同產量下,注氣的費用往往是注水的3.5倍左右,如何在不增加註氣量的情況下,通過增加註水量實現降本增效,這是研究院和採油廠共同面臨的問題。
“我們將注氣的前期方案拿到現場,與工作同時進行,我們的人員也進入現場,在重點單元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技術支撐,院廠融合,降本增效,氣水協同,提高產能。我們做到了在不增加註氣量的情況下,增加了注水量,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產量,實現了1+1>2的效果。”研究院油氣藏工程研究所副所長陳勇説。
以TK212CH-TK277井為例,挖潛井間驅潛力,單井轉單元,建立水+氣雙重介質驅井網。大排量推水對埋存氮氣形成擾動,向優勢運移方向波及形成聯動,建立注採關係,階段含水下降至0%,日產油上升至21噸穩定生產。
技術的快速下沉轉化,解決了採油廠幹部職工在工作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注水注氣組合拳的出擊,讓採油的成本大幅降低,效率大幅提高。
自2012年以來,西北油田已實施氣水協同42井組,注氣增油59.55萬噸。(陳勇 呂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