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專業是好政策,但不宜以此吸引學生報考

俗話説“七分考,三分報”,高考志願填報讓不少考生和家長犯了“選擇困難症”。萬一落選心儀專業,是否可以先踏入學校,再找機會轉專業?記者瞭解到,廣東不少高校均實行相關政策支持學生轉專業,並逐漸拓寬輔修條件,減少“高考定終身”的情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進大學之後,如果對原來就讀專業不滿意,將有機會轉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這對學生來説,當然是好事。我國已有很多高校推出轉專業政策,這是擴大學生選擇權的改革,值得肯定。但是,高校將其作為招生宣傳的“賣點”,或許並不合適,考生和家長也最好別把這作為報考大學、專業的主要因素。

當前,我國高校雖然推出了換專業政策,甚至有高校提出零門檻申請換專業,但換專業的比例是有限的,並不能做到學生想換就換。有的高校換專業比例達到30%,而有的學校換專業比例只有5%。也就是説,換專業具有不確定性。由於對所學專業不滿意又不能換專業,結果在大二、大三選擇退學再高考的學生近年來不在個別,包括從北大、清華退學。今年湖南高考第一名(加上20分加分),就是一名大三從北大退學的男生。

有人對此感到不解,大學不是有轉學政策嗎?對原來專業不滿,為何不通過轉專業渠道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問題在於,大部分學校轉專業要看大一的GPA(學績點)、轉專業申請、轉入專業的考試成績,即便是零門檻申請,也得看換專業考試成績。簡單來説,就是“要努力學習好本專業才能達到不學本專業的目的”。這是一個悖論,可卻是現實。由此,對本專業沒有興趣的學生就變得特別煎熬,不努力學習,就得一直學這一專業,而努力學習,自己又根本沒興趣。學到班級最好,卻要轉專業,此時要不要轉也變得糾結。

事實上,高校的一些非熱門專業的教授們也對轉專業政策“不感冒”,認為這讓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很多成績好的學生都轉到到熱門專業去了。有人質疑他們怕競爭,但問題是這些專業的質量不是不高,有的甚至是全國學科實力排名第一、第二,只是吸引力不如所謂“熱門”專業。當學生及家長以急功近利的觀念選擇所謂的“熱門”時,實力再強的基礎學科專業也屬於“冷門”。

這也是有限比例換專業,同時把換專業作為進入學校熱門專業機會的政策設計必定存在的問題。要讓學生在大學裏進一步瞭解學習興趣,結合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應該是自由換專業。實行自由換專業政策,要求大學必須辦好每一個專業,不存在各專業辦學質量的較大差異,同時要重視對學生進校後的生涯規劃教育,不像之前一樣盲目追逐熱門,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這需要大學對教育教學進行全面改革,優化專業設置,重視人才培養質量,而不能只是在原有辦學框架下設置換專業政策。

不僅換專業政策應如此,推行專業輔修,授予完成輔修學生輔修學士學位,允許學生學習雙專業,授予雙學士學位等等,均應基於學生實際,擴大學生選擇權,並保障培養質量。

在選擇大學、專業時,要看得長遠一些,不能只追求被錄取,而不考慮未來的學業發展,或者想得過於樂觀,這些都可能給自己“挖坑”。簡單來説,建議學生選擇某一專業時做好長期就讀的準備。有了這種觀念,就會認真評估做好當下的選擇,不論今後能否換專業都可從容應對。(熊丙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9 字。

轉載請註明: 轉專業是好政策,但不宜以此吸引學生報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