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開學了,家長要“三同”——家長與孩子同入學、同學習、同學段(即:同成長、同畢業)。
開學前,有些家長為了給孩子做規矩,嚇唬孩子説,“小學和幼兒園不一樣,等着老師來收拾你吧!”;一開學,焦慮的家長下班回家,見到孩子就追問“作業做完了嗎”……新學期,中小學開學了,為何家長也要“開學”?今天(9月4日)徐彙區家長學校“開學第一課”暨第9期“超級家長會”上,圍繞“新生入學適應”這個熱門話題,多位專家認為,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家、校、社的“同頻共振”,尤其家長更要形成“共同開學”的理念。
徐彙區班主任帶頭人、高安路第一小學資深班主任湯捷説,對於“幼升小”的孩子來説,進入小學後,校園環境發生了變化,作息制度也發生了改變,有些孩子不適應,可能心理上還沒做好準備,家長應從正向引導孩子,多給孩子鼓勵。湯捷為家長提出三個建議:多陪伴、多鼓勵、多放手。比如:孩子放學後,熱衷與家長分享一天校園裏的事,家長千萬別當小事應付。當小朋友願意與你分享校園一日發生的事時,家長要認真傾聽,這樣孩子以後也學會了傾聽的習慣。家長要多放手,更不要全包辦,倡導勞動教育。
“‘小升初’的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思維轉型和習慣養成。”徐匯中學校長、特級教師曾憲一認為,小學學習更多的往往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式的單向思維,到了初中則是“橫看成嶺側成峯”的辯證思維。“初中階段的孩子,容易有逆反心理,人的成長過程中出現逆反心理,這也是人的思維發展的正常方式,相反,如果沒有叛逆期,家長反而要擔心了,會不會是思維沒有發展好。”他建議,家長與老師做好配合與溝通。真正的學習,是思維邏輯的發展;最好的習慣是預習,學生要學會研究,首先要會學習,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做研究、多提問。“好老師只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還遠遠不夠,要教會孩子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
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姚愛芳強調,孩子開學了,家長要“三同”——家長與孩子同入學、同學習、同學段(即:同成長、同畢業)。家長不要天天盯着孩子的分數、升學這些事,關注孩子是否有陽光、樂觀的心態,是否有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有無承受挫折和抗壓的能力,這些品質和素養,是能否支撐起孩子一生的基礎。“我們的育人目標,首先是培養孩子身心健康、陽光樂觀,關注人際交往和求知慾望。”
“家長一定要養成與孩子共同學習的習慣。”姚愛芳説,“在終身學習的社會,家長把成長的焦點放在自己身上。當家長有所改變,孩子也會有所改變;當家長有所成長,孩子也會有所成長。”她建議家長要牢記——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特別是爸爸們,不要做“甩手掌櫃”,更不要“喪偶式育兒”,而應多花心思陪伴孩子,教會孩子學習交往,讀懂孩子。
目前,徐彙區中小幼學生約13萬。今年2月初,徐彙區教育局就對全區學生和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瞭解其具體需求,並啓動“超級家長會”線上直播項目。從時間管理、親子溝通,到防護近視、返校復課、居家鍛鍊……這些“超級家長會”上的熱點話題,都源自多份問卷中家長與學生最為關心的內容,先後8期“超級家長會”線上直播總點擊量超過百萬,其中第三期“新啓程、心助力——返校復課特別節目”觀看點擊量更是超過47萬。
“超級家長會”之所以這樣圈粉,在徐彙區教育局綜合教育科副科長袁學佳看來,一方面,今年的疫情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親子之間的衝突,從客觀造成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出現了更為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超級家長會”密切關注家庭的真實需求,每一期的話題和設計,都直面家庭問題中的“痛點”。
今天的“家長學校三級網絡建設”現場推進會上介紹,“家長學校三級網絡建設”今後還將全面啓動家長學校“強校工程”,三級家長學校將密切結合學生成長關鍵節點,創新學區化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新模式,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形成系統的共育網絡,通過這個平台,幫助家長與學生“同頻共振”,為家長提供更專業的指導,加強自我修行,與孩子共同成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解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