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三年(1043)正月初一,34歲的趙禎獨自坐在宮殿中默默流淚,他不到3歲的兒子趙曦剛剛去世了,悲傷將他吞噬,或許是上天不垂簾,短短6年,他連續失去了3子7女。
面對同樣失去兒子的朱才人,趙禎竟找不到一句安慰的話,他知道接下來,等待他的將是大臣們如雪片般的奏摺,請求官家收養宗室子入宮,之前已經被逼着收養過一次趙宗實了,難道這樣強行逼君的事又要再次上演了嗎?
不,趙禎,在心裏怒吼,他是拒絕的,兒子還是自己的親,自己辛苦經營的太平盛世,怎能輕易地拱手讓於他人之子呢,他年輕力壯,他的父親在43歲時才生下他,他相信自己一定會再有兒子的。
既然想生兒子,那一定要多娶好女充實後宮,趙禎一直是一個約束自己慾望的帝王,他想成為一個千古明君,自古明君絕對不能是好色之君,絕對不能大張旗鼓的去民間選秀,這樣勞民傷財,還會被指責沉溺女色,趙官家不僅不主動出去選秀,就連大臣進獻都很少。
趙禎長期無子,所以在女色上一點也不節制,而又沒有對民間造成傷害,所以大臣們也沒有理由指責他好色,但畢竟要生兒子,那后妃的缺口是一定要解決的,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養女制度在仁宗時期開始興盛起來。
養女制度並不是宋仁宗時期的首創,在封建宮廷中,一直都存在這一現象,不過以前居多是宦官收養,用來獻給皇帝,以達到提高、鞏固自己地位的目的,而仁宗朝的養女,基本上都是后妃們在收養,用途和目的基本一致。
在北宋初期,收養女的現象並不多,宋仁宗的生母李氏在生了趙禎後,又生了一個女兒,但不久,這個孩子就夭折了,或許是出於對女兒的思念,李氏又收養了一個女兒,這就是北宋宮中關於收養女最早的記載了。
皇祐五年二月壬申朔,詔開封府促惟恭、承衍之任。樂安郡主,章懿太后養女,命為昭成太子元僖女焉。
電視劇《清平樂》中,張貴妃張妼含就是第一個以養女身份來到宋仁宗身邊的人,收養張氏的人正是賈教習,宮中的高階女官。
張妼含自8歲開始,就被賈氏精心培養,16歲那年,在宮延上跳舞,被趙禎一眼相中,收為御侍,後封為清河郡君,從五品才人到正二品修媛,僅用了1年多時間。
除了張貴妃是養女外,還有張氏身邊的許蘭苕、曹皇后身邊的董秋和,包括後來嫁給趙宗實的高滔滔,這些人的原型都是養女。
曹皇后與張貴妃二人的養女鬥爭
曹皇后出身於開國元勳曹氏,端莊賢淑,能力一流,輕鬆勝任皇后一職,但卻一直不被宋仁宗所待見,而張氏雖是舞女出身,但卻深家趙禎寵愛,甚至多次想廢后改立張氏,但一直找不到曹皇后的任何把柄。
曹氏眼見自己後位不保,或許她不愛皇帝,也可以不要後位,但曹家不能,一旦皇后被廢,曹家勢必受到牽連,即使為了曹家,曹皇后也必須想辦法穩固自己的位置。
為了分張貴妃的寵,曹皇后開始收養女子,其中留下姓名的就有五位,分別是:範觀音、高滔滔、曹氏、李氏、武氏。
後來這五位中,高滔滔嫁給了英宗趙曙,李氏被指婚給皇族趙仲炎,而武氏則成為曹後嗣孫神宗趙頊的妃子。
當曹皇后將養女範觀音送到宋仁宗身邊時,張貴妃立即感到了危機感,她必須想辦法將範觀音弄出去。
慶曆7年(1047年)大旱,連續多日不下雨,張貴妃瞅準時機,聯動養母賈婆婆、大臣賈昌朝發動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賈昌朝上書説:上天不下雨,需要宮中放一批人出去,這樣才能感動上天。接下來,張貴妃率先響應這個建議,並對宋仁宗説:”要放出去的宮人,必須是後宮中有一定地位的,被官家厚待的人,這樣才能感動上天,並先將自己身邊的養女全部送出宮。
這一招,以守為攻逼得曹皇后無法反駁,只得將剛得寵的範觀音,連同其他養女也一起送出了宮。
在此以後,張貴妃又收養了周氏入宮,長大後送給宋仁宗,被封為安定郡君,而董充媛也將自己的兩個養女送給宋仁宗,一個封安福縣君,一個封仁和縣君。
然而,當他們將這些花季少女獻給宋仁宗時,宋仁宗已經垂垂老矣了,沒過多久,就歸天了,而這些無兒無女的低階御侍,只能老死宮中。
直到北宋滅亡,后妃收養養女制度才衰落,不再有後妃收養女固寵的事例。
如果説,剛開始收養女目的還是遵循倫理的,但到了仁宗時期,養女卻逐漸變成了后妃們爭寵、固寵的工具。但諷刺的是,無論宋仁宗身邊有多少美女,無論他怎麼努力,最後也沒有生出一個兒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