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被哈佛錄取,看看人家高中怎麼過的。“老師,我是文景,剛收到通知,我被哈佛錄取了,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鼓勵。”發這條信息的女孩叫郭文景,昨天還在美國的她,拿到哈佛通知書後,第一時間向班主任彙報。女生被哈佛錄取,這是杭二中第一個在本科階段被哈佛大學錄取的學生,也是浙江省第一個被哈佛本科提前錄取的學生。
女孩被哈佛錄取 看看人家高中怎麼過的
=女生被哈佛錄取,翻看郭文景的履歷表,成績十分亮眼:高一時就獲得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浙江省賽區)一等獎。曾受麻省理工邀請參加比賽,獲得北美編程邀請賽第二名,超過了絕大多數來自哈佛、斯坦福、卡內基梅隆的大學代表隊。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參加美國國家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都奪得冠軍,其中2014年還獲得了唯一的滿分。另外,她還參加過中國和美國的數學競賽,在美國數學奧林匹克夏令營中獲得了最高分。
女生被哈佛錄取 看看人家的高中三年是怎麼過的?
在高中三年,郭文景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學帆船,學滑雪,學救生員,參加二中的辯論社,去上海蔘加全英文的辯論賽;喜歡研究社會問題,積極參加各種夏令營,比如在伯克利大學的著名SPARC人文學夏令營、HWeek(HarvardWeek)即“哈佛校園行”。在杭二中校長葉翠微看來,郭文景知道自己要什麼,也知道自己要面對什麼。特別是她特立獨行的個性,15歲那年能隻身飛往美國,教美國的孩子奧賽課,拿到了2000美金酬勞。
哈佛大學本科校友面試官、哈佛大學中國秘書長湯玫婕今年面試了郭文景,對她讚不絕口。“我在中國區面試6年,她是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她的計算機水平,放在美國同年齡的女程序員中,也是最頂尖的。她在美國大學預科考試中5門滿分,英語非常流利,顏值還高,簡直是近乎完美。”
對於女生被哈佛錄取,這不是郭文景首次上新聞,在2014年,杭州媒體曾報道過她。其母親也講述了教育女兒的方式。
15歲,正是花季雨季的年齡。對於國內大部分學生而言,正是坐在高中教室,汲取知識的年齡。然而,就有這麼一個15歲的姑娘,獨自“走去”美國,“走向”那三尺講台,為美國的學生上課。
姑娘名叫郭文景,是杭二中高一(13)班的學生。去年12月底,她受美國A-star信息聯盟的邀請,為美國4~11年級有興趣參加信息學競賽的學生上相關課程。兩週後,因經她授課學生成績提升,她也因此獲得2000美金的薪酬。
昨天,在杭二中見到郭文景時,小姑娘一身淺藍色的羽絨服,扎着簡單的馬尾,“乖乖”地跟在校長葉翠微的後面。現場不熟悉她的人,很有默契地互看一眼,打心底裏認為她是個“軟妹子”。
可惜的是,這種認知很快在班主任邱明峯的敍述中被推翻:曾獨自帶隊去寧波參加浙江省的英語辯論賽;也曾帶着班上唯一的6名女生,參加校運動會的各項女子比賽;也是校輪滑社成員……用邱明峯的話説,看似文弱,其實是個堅韌的“女漢子”!據杭二中校長葉翠微説,郭文景是杭二中遷校以來,高一就走出國門授課的第一人。
按照郭文景的説法,會去美國授課,是因為國外好友的推薦。推薦的好友比她大2歲,這次也與她一起在給學生授課,不過,兩個人授課的班級不同,“她曾有過多次授課的經歷,是她向美國A-star信息學聯盟推薦我的。”
會結識這位國外的好友,源於初三時的一次比賽。初三暑假,郭文景曾參加過美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並進入集訓隊的前24名,因此,周邊有了不少國外同樣是信息學競賽的好友,平時經常會在網絡上交流。
有了好友的推薦,再加上競賽的背景,郭文景很快得到美國A-star信息學聯盟的認同,並在去年10月份,收到了相關的邀請函,“收到邀請函時,我其實還有點‘擔心’,正好是期末複習前夕,‘擔心’學校不好請假……”
出人意料的是,班主任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答應得很爽快,“這是一次很好的歷練機會,能把所學的知識與人分享,更何況,她一直是一個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學生……”邱明峯在談到毫不猶豫同意請假的原因時説。
在班主任和爸媽的支持下,郭文景的美國授課之旅就此成行。不過,在臨行前一天,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也差點讓郭文景去不了美國:原本要陪她一起去美國的媽媽,因為臨時找不到護照,不能陪她一起去,爸爸不放心女兒一個人去美國,建議郭文景也不要去了。
“難道要因為你們的一個失誤讓我失去信用?”一句話堵得爸媽説不出話。幸好,最後,媽媽的護照也找到了。
女生被哈佛錄取媽媽眼中她也曾是文藝小青年
在與郭文景的交談中,她曾提到自己會對信息學感興趣,是受到家庭的影響,爸媽從事的是與軟件有關的工作,但她不知道的是,爸媽心裏曾一度反對她涉入這行,“我們自己從事這個行業,知道當中的辛苦,所以並不願意女兒將來也從事這行。”
雖然心裏反對,但出於對女兒的“尊重”,他們並沒有表露出來,“我們不清楚她心裏到底有多‘愛’信息學,所以不能貿然作出決定。”郭文景媽媽説,一直到女兒不經意的一句“媽媽,只要一想到能編程,我就會不由自主地笑出來”,才讓她決定無條件支持女兒走信息學這條路。
雖然已決定支持女兒走這條路,但在言談間,媽媽更懷念的是郭文景初一時的那些愛好,“她也曾是文藝小青年,會跳芭蕾、會彈鋼琴、愛寫些小詩,也愛胡亂編寫一些曲譜,然後彈給我們聽……”
有過7年美國生活的郭文景媽媽,崇尚的是西方的教育方式,“郭文景一直是被我們‘放養’的,很少管她,尤其是學習方面,基本不管,教她的是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在媽媽的觀念裏,女孩子的幸福很重要,如何幸福?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這就需要“寬容”“忍讓”的處世態度。
在郭文景媽媽看來,學習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的能力,也因此,她從來不在意女兒的成績,當郭文景自認考試考砸了,她只會幫女兒分析原因;當郭文景緊張地準備某次考試時,她會建議女兒陪自己去看一場電影……“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畢竟有限,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終身受益。”郭文景媽媽説。
女生被哈佛錄取借鑑“獎懲”制 hold住學生
初中讀杭外的她,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自信與美國學生溝通不成問題;因事先溝通過上課的內容,事先有了準備的她,也是自信滿滿,唯一擔心的是自己的年齡,“我其實有擔心會hold不住啦,學生與我年齡差不多,而且信息學一向是男生比較多,萬一學生在課堂上調皮搗蛋……”為了讓自己顯得成熟,在踏入教室前,郭文景還特地把長髮披了下來。
在郭文景負責的20位學生中,年齡最小的才上四年級,年齡最大的上高一。正如她所擔心的,第一堂課就有學生隨意走動,“年齡小的學生會很活躍,繞着課桌走來走去,讓他回到座位上也不聽。”
正當不知拿這些“頑皮”的學生怎麼辦時,腦海裏突然出現班級曾有同學因上課講話“受罰”的畫面:上課如果隨意講話,就要被罰唱歌,如果不願意唱歌,就得帶東西給班上同學吃……
第二堂課時,郭文景就將這些“獎懲”制度寫在黑板上,並與學生“約法三章”,“美國學生雖然年齡小,但還蠻講信用的,約定好的事就不會反悔。”捋清了學生“特性”,之後的課堂就變得很順暢。
在美國授課的兩週,郭文景每天的工作時間是早上8:00~12:00;下午1:30~5:00,“上午兩節課,下午兩節課,每節課一個半小時。”下班適當休息後,她就開始備課,“有時候要備1個小時,也有時候會要3個小時的備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