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專欄 觀察家 劉義傑
想盡孝道,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年邁,又希望他們能夠在有生之年享上清福,今年21歲的宜賓女孩做出意外之舉。自稱剛從四川師範大學畢業的女孩樊師貝希望有人能夠資助或無息貸款200萬元,讓她為父母在城裏買一套房子等,她承諾15年內將貸款還清。
照片中清純的姑娘,採訪中有板有眼的回答,使筆者難以忍心將其一棍子打死——直接定性為無良的炒作,畢竟到底是炒作多一些,還是真心孝順多一些,只有她自己知道。退一步,將其視為真誠的盡孝,反而更有利於我們的探討。
為什麼這樣説?在我看來,如今的盡孝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行動,但卻有一種盡孝讓人十分的不理解,那就是那些只能感動自己的孝心。這位宜賓女孩的做法可謂十分典型。簡單説來,就是用自己理解的孝順來強加於父母。父母更多的是為了自己能夠幸福,孩子過得好,能夠常回家看看,多給父母打個電話,物質上能夠力所能及地幫助父母就好了,所謂窮日子窮過,富日子富過。這位宜賓女孩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沒錢買房,但這是他們最痛苦的事情嗎?我想不是,他的兩個哥哥啃老似乎更惡劣吧?在此,這位女孩給父母再多的錢,有用嗎?
毫無疑問,這位宜賓女孩的父母年事已高,父親今年67歲了,所謂風欲靜而樹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及時行孝很有必要,但這位女孩,一面想更好地發展,更多地充電學習為將來發展,另一面又想給父母買房買保險,這難免給人的感覺是,陷入了用物質盡孝的怪圈,盡孝的方式有很多種,自己能給予的孝就是最好的,無視情感的陪護,將金錢放在第一位的孝,難免是走入了怪圈。
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偉説,“她如果憑自己的能力掙了3000元錢給她父母,都算孝順。想靠別人來幫忙盡孝道,她父母知道後心裏會難以接受的。”這個難受,就是這個女孩的價值觀存在問題:一者,這種求捐款的形式是欠妥當的,説難聽的,“我的後半生將為你而活,創造的財富都可以屬於你”的承諾,與賣身求捐款沒什麼本質區別;二者,價值觀存在問題,在市場經濟社會,想獲得資助,那麼必須要有抵押和誠信做本錢,在此,這位女孩能拿出什麼承諾?曬照片的行為更像在透露用顏值來博得救助吧?漂亮就是本錢,恐怕才是這位女孩根深蒂固的想法,也是其求捐款行為的“底氣”吧? 求捐200萬提前盡孝,在這位女孩看來,一定是誠意無比,可與“24孝”相比肩了,但這種只是感動自己的盡孝,更多的是一種利己行為。想盡孝,又不想耽誤自己的時間與職業規劃,也不想出太大的力氣,只想通過所謂的“求借”一勞永逸解決問題,這樣的孝心不能不説是打折扣的。
當然,像這位女孩這麼極端的人畢竟少數,但現實中有異想天開、不勞而獲的人卻很多,這更多的是一種浮躁,對自己的人生無益,對盡孝的內涵也是一種扭曲。這樣的行為是可恥的,應該得到社會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