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婚慶”從業30年策劃無數:好的婚禮有靈魂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老婚慶”從業30年策劃無數:好的婚禮有靈魂

  9月30日,史康寧接受新京報記者的採訪。史康寧,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全國婚慶、婚介行業標準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秘書長,民政部科技專家庫成員。新京報記者 朱駿 攝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次偶然機會,史康寧被同事邀請主持婚禮,從此一做便是三十幾年。

  史康寧,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慶行業委員會總幹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全國婚慶、婚介行業標準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秘書長,民政部科技專家庫成員。

  無數個假期,史康寧參與策劃主持過無數場婚禮,但一場老知青的婚禮,一首不一樣的婚禮進行曲,卻令他至今難以忘記。這是一場有靈魂的婚禮,與排場、闊氣、豪華無關。

  多年的一線策劃和主持工作,讓史康寧逐漸意識到,他的職業不僅僅是設計婚禮,而是在為新人打造他們人生中那個難忘的時刻。他相信,婚禮是婚姻的開始,意味着新人們要承擔更多新的社會責任。既然開始,便容不得重來。

  “婚禮應該自己做主”

  紫色的紗幔緩緩落下,背景音樂漸漸停止,舞台上的燈光慢慢聚焦在新郎和新娘兩個人身上。所有來賓都安靜下來,目光聚集,新郎此時顯得有點緊張。

  “終於等到這一天,我有點激動,不知道該怎麼説,所以我選擇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來表達。”

  新郎是一名鋼琴師,他牽着新娘的手來到舞台一旁的鋼琴前。一個人彈琴,一個人傾聽。

  不用問這對新人愛對方到底有幾分,兩人對望的眼神已經可以説明一切。新郎用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向新娘講述自己的情意。曲罷,二人也哭成了淚人兒。

  這是史康寧策劃的一場婚禮,一個簡單的細節讓很多人感動不已。然而他的團隊在這個國慶幾乎天天都有婚禮進行,六七天中多達十幾場,十一長假沒有一天休息。

  如今提及婚禮,除了婚宴和紅包,你還會想到什麼?在婚禮宴會廳的一側,新娘穿着白紗挽着父親緩緩走向新郎,然後交換戒指,互相許下承諾;或者新郎新娘紅色的唐裝上身,宴請親戚朋友……人們對於這些婚禮形式已經習以為常。但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現在婚禮的這些排場和花銷可是那會的青年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史康寧回憶,八十年代初,自己大學畢業剛剛參加工作,在黨校教書。在他的印象裏,那時舉辦婚禮大多便是新郎新娘穿着比較正式喜慶的衣服,頭戴紅花,請親戚朋友來家裏吃個飯,有條件的便還會再去拍個婚紗照。

  後來有同事結婚,邀請他去做婚禮主持人。“當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從來沒參加過婚禮。”史康寧坦言,當時還沒有婚禮流程的概念。第一次做婚禮主持人,介紹完新人的姓名,婚宴便開始了。現在回過頭再看,他覺得自己“好青澀”。

  自從那次之後,便有很多同事朋友來找他主持婚禮。“記得一次有朋友跟我説,不能讓我白乾,就給了我50元的紅包,這相當於我當時半個月的工資。”逐漸,史康寧發現其中的商機。從原來教師的崗位離開,同朋友一起開辦了婚慶公司。

  聯繫酒店,承包化妝,出租婚紗,跟隨拍照攝像……在史康寧的計劃裏,一直努力引導新人為自己的婚禮做主。“與出生和死亡相比,結婚應該是人一生當中為數不多,可以自己做主的事情了。”

  史康寧回憶公司創辦最初,只有五六個人,大多還都是身邊的朋友。後來開展社會招聘,鼓勵兼職。應聘的人有大學老師,也有出租車司機。“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接十幾單。”

  如今婚禮的形式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史康寧覺得,如今一些婚禮雖然熱鬧,但是缺少了些味道。“辦過之後應該是一場值得記憶的婚禮。”

  一場有靈魂的婚禮

  “我的名字叫康寧,也可以理解為健康安寧。可能大家也是衝着圖個吉祥,才來找我的吧。”史康寧説,很慶幸自己在婚慶行業剛起步發展時便加入其中,參與見證了人們結婚,從以往大多在家中宴請,到後來逐漸轉向去酒店,找婚慶公司幫自己策劃。

  在史康寧的印象當中,婚慶公司於2001-2005年達到發展高峯,僅北京就有上百家。記憶深刻的是有一年國慶,七天的假期共安排了九場婚禮。從北京到大連,再從大連到北京。

  見過各種婚禮排場的史康寧,三十多年來,讓他至今記憶猶新的是2005年為一對老知青主持的一場非常“低調”的婚禮。

  新娘50多歲,年輕時在內蒙古插隊。回京後的她,臉上已然滿是皺紋,背也逐漸駝了起來。“看起來真的是歷經滄桑”。她沒有固定的工作和穩定的住所,身邊也沒有好友。她與新郎是在一個知青羣中相識,瞭解後便決定生活在一起。

  “這注定是一場特別的婚禮。”史康寧説,婚禮在中國人民大學旁的一間平房中舉行,現場除了史康寧自己帶過去的一個囍字,其他什麼都沒有佈置。

  沒有捧花,沒有婚紗,沒有攝影,沒有婚禮進行曲……兩位老人的婚禮就這樣開始了。前來參加婚禮的也都是一些老知青,史康寧給他們每人發了一份婚禮進行曲的歌詞,希望他們一起清唱,用歌聲來祝福兩位老人。

  “……

  忠貞的愛情堅貞不渝,相親相愛地久天長。

  衷心祝福虔誠希望,願你們生活幸福久長,幸福久長。”

  史康寧記得,新娘那天穿着紅色衣裳,很靦腆。“參加婚禮的老知青們,唱歌聲音越來越響,其中夾雜着抽泣聲。”或是想起自己當年的激情歲月,或是感慨兩人共結連理的喜悦與不易。

  唱罷,史康寧什麼都沒説,全場也沒人説話。婚禮的莊重和愛情的神聖凝固在了那一刻,千言萬語難以表達。

  “婚禮凝結了兩個新人的故事,身邊朋友流露出來的是真情實感。”史康寧説,難忘不代表重金豪華的婚禮,也不一定是籌備繁重的婚禮。

  “真正令人難忘的婚禮是有儀式感和靈魂的。”史康寧説。

  婚禮僅僅是一個開始

  多年的一線婚禮策劃和主持工作,讓史康寧意識到,一場好的婚禮,是凝聚着新郎新娘一路走來的點滴,用細節去打動別人,而這些與排場、闊氣、豪華無關。

  “就好比在西式婚禮中,新娘挽着她父親出場。接下來的一幕是,他父親牽着新娘的手迎面走來,再轉交給新郎。這就是傳遞愛與責任的一種儀式。”他覺得,在這樣有儀式感的婚禮上,新人在享受人生將要開啓新階段的喜悦,而來賓也能感同身受。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意義,才讓史康寧一做就做了幾十年。

  “我在婚禮上對新人説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們從今天開始,又多了一份社會角色。要承擔起為人妻為人夫,為人媳為人婿,日後為人父為人母的責任。’”史康寧總結多年來的婚慶工作,感悟婚禮是婚姻的開始,意味着新人們要承擔更多新的社會責任。既然開始,便容不得重來。

  史康寧和他的太太結婚數十年,兩人之間的默契與相互陪伴卻勝過一切。他覺得,荷爾蒙只是愛情的一部分,真正的愛情終究還是迴歸於生活之中,如細水長流。

  他覺得,一段婚姻或許可以重來,但人生還會面對種種開始,無法倒退,總要學着自己去面對和承擔。

  “而婚禮僅僅是這些開始中的一個而已。”史康寧説。

  責任編輯:張迪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9 字。

轉載請註明: “老婚慶”從業30年策劃無數:好的婚禮有靈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