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製+原創”並進 中國藏語片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新社西寧10月8日電 (記者 羅雲鵬)從説着藏語的孫悟空到格薩爾王被搬上動漫熒屏,如今在青海,安多藏語譯製片和原創動漫作品等正顯現出接駁並進之勢,“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製+原創”並進  中國藏語片飛入尋常百姓家

  資料圖:西藏生活。

  中國境內有藏族人口約640萬餘人,使用藏語方言主要分為衞藏、康巴、安多三種,其中安多藏語片區(青海海北、海南、果洛、黃南、海西、甘肅甘南以及四川阿壩部分地區)人口近280萬人,接近藏族總人口的44%。

  “過去譯製一部電影需要7天至10天,年譯製能力只有200小時,如今隨着數字化改造和軟硬件設施革新,譯製影視劇能力達1300小時。”已有“譯齡”35年的青海省民族語影視譯製中心主任扎西説。

  青海省民族語影視譯製中心成立於1980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專業譯製少數民族語言影視節目的專門機構,此間節目譯製量和覆蓋面在中國所有民族語影視譯製單位中居首位。

  “我們每3個月左右要向(青海)省內外30多個藏區的州、縣免費提供節目,安多藏區70%基層廣播電視台節目來自譯製中心。”青海省民族語影視譯製中心黨支部書記韋延紅説,“目前我們一年譯製電視劇1600集、電影故事片50部、紀錄電影10部”。

  2017年青海省民族語影視譯製中心增設創作部,增加有原創藏語廣播劇、小説連播、格薩爾説唱等貼近藏區生活的廣播節目。

  “藏語的節目比起以前多了很多,尤其是科普類和法制類的節目很受歡迎。”家住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的華果説,“除了在電視上,現在通過金格桑等APP還能自己選擇不少喜歡的節目。”

  近年來,《尋找智慧精靈》《藏羚羊》《格薩爾王》等不同風格藏漢雙語動漫相繼問世,使得取材於藏族本土文化的動漫形象開始“適齡化”發展,2016年首部《格薩爾王》系列動漫作品一經推出,便贏得不少“點贊”。

  青海西寧工作的夏吾東智説:“看到《格薩爾王》裏的動漫形象既激動又吃驚,激動在於這是一種從沒有過的表達方式,而吃驚則因為這些人物和場景是如此接近我們小時候的想象。這樣的作品不僅孩子們喜歡看,我們也喜歡。”

  記者此前採訪時所見,在《格薩爾王》動漫中,從草原帳篷、民族服飾到草原生活器物,從阿尼瑪卿雪山、百里花海到達塘查茂會場,一切現實中的場景皆“變幻”為藏式卡通樣式,主題曲也借鑑了《格薩爾》史詩傳統説唱中“Alalamo”的形式。

  “難!”談及《格薩爾王》動漫形象創作路時,其主創負責人彭毛扎西説,“格薩爾王是史詩裏抽象化的人物,很多具象化的形象只見於唐卡或雕塑,而動漫作品面向8至16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所以僅形象確定前前後後就經歷了10套方案。”

  青海省民族語動漫中心主任武國龍介紹,該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來,先後譯製《喜洋洋與灰太狼》《三國演義》《黑貓警長》等各類動漫節目1142部(集),時常達713小時,並編創有《格薩爾王》等4部原創動漫作品。(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7 字。

轉載請註明: “譯製+原創”並進 中國藏語片飛入尋常百姓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