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英給婆婆梳頭。
黃驊大愛農婦一顆孝心暖人間
剛進婆家門,她就把70多歲的“爺爺公公”(當地方言,指丈夫的爺爺)接到自己家的炕頭上,伺候了近15年;“爺爺公公”去世後,她又把從小就患有先天性智障的“叔公公”(當地方言,指丈夫的叔叔)接回家,至今已照顧十餘年。這個人就是黃驊市黃驊鎮前沙窪村的張長英。51歲的張長英,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憑藉着質樸又堅定的默默付出,讓自己的事蹟在十里八村傳為美談,成了鄉親們心中孝老愛親的楷模,她所在的家庭也因此當選2017“全國最美家庭”。
張長英(後排左三)與家人的大合影。(前排右一為張長英的“叔公公”)
嬌小的肩膀 擔起甜蜜的負擔
嬌小的身材,一頭短髮。張長英看上去特別幹練。她不善言談,臉上總掛着樸實的笑容。就是憑着這樣弱小的肩膀,張長英在23歲時與丈夫王文明結婚後,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雖然這樣的重任在別人看來可能是負擔,但在張長英的心中,即便是“負擔”,也是甜蜜的。
剛結婚時,張長英要面對這樣一個家庭:婆婆身體不好,體弱多病,患有高血壓;70多歲的“爺爺公公”也身患多種疾病,幹不了活,還要別人照顧;家裏還有一位智障的單身“叔公公”,每天東跑西顛,吃飯睡覺時都得人四處去找他。家裏僅有兩間破土房,生活十分拮据。為了生計,丈夫王文明外出打工,公公和婆婆成了耕種幾十畝口糧田的主要勞動力。
見婆婆天天忙裏又忙外,晝夜忙碌,實在辛苦,張長英暗下決心:“結婚了就是一家人。這個家我要管,這個擔子我要挑,我要多為公婆分擔。”
結婚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張長英就早早起牀,幫婆婆燒水做飯,打掃庭院,去“爺爺公公”屋裏端尿盆,幫老人穿衣服、洗臉、疊被子。她用一顆火熱的愛心帶給全家人快樂和温暖。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婆婆心疼張長英太辛苦,建議她搬到另一間老房子單過。張長英一聽,既感動又心疼地説:“爸、媽,讓俺兩口子搬出去另立鍋灶行,可媽媽身體也不好,讓爺爺跟我走,我伺候他老人家。”
兒媳一席話,温暖公婆心。從此,“爺爺公公”就跟張長英夫婦一起過了。張長英照顧“爺爺公公”的起居生活,可謂事無鉅細。隔三岔五,她便用攢下的錢買“爺爺公公”愛吃的牛肉包子,她和丈夫則只吃饅頭、大葱蘸蝦醬;冬天一到,她總會把“爺爺公公”的屋子燒得暖暖和和的,以至於左鄰右舍的老人都喜歡到“爺爺公公”的屋子裏嘮家常;“爺爺公公”愛聽民間小調,她就去集上買來一大摞“爺爺公公”愛聽的磁帶,每天放給“爺爺公公”聽……
眨眼十來年過去了,張長英從沒嫌棄過老人。“爺爺公公”逢人就誇:“我活到80多歲,都是老天有眼,給我一個好孫媳婦!我這輩子,‘得’了孫媳婦的‘濟’啊!”(得濟:得到好處,特指得到親屬晚輩的好處)
張長英與公婆。
十年如一日, 病牀前顯孝心
十幾年,在張長英的精心照顧下,“爺爺公公”一場場病災都闖了過來。
2002年春天,82歲的“爺爺公公”出門遛彎兒,不小心從高坡上滑落,重重地摔在地上。
摔壞大胯骨的“爺爺公公”癱在了炕上,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吃飯也得人一勺一勺地餵了。為了更方便晝夜伺候“爺爺公公”,張長英便睡到了“爺爺公公”的炕上。最忙的時候,張長英一邊為“爺爺公公”抓藥、熬藥、喂藥,還得每隔幾個小時為老人翻身。由於“爺爺公公”的骨架子大,身體重,又矮又小的張長英每次給老人翻身都要累出一身大汗。為了不讓癱瘓在牀的“爺爺公公”生褥瘡,張長英三天兩頭地為老人擦身洗澡……
“爺爺公公”癱瘓後,因為行動不便受到刺激,脾氣也暴躁了很多,總是犯糊塗,還經常把大便弄得到處都是。張長英二話不説,每次都會一點兒點兒地打掃乾淨,從不抱怨。細心的她還專為爺爺縫製了十幾個小褥子、小墊子。夏天換洗好説,可一到了冬天,她家房前的大水坑就被厚厚的冰凍結實了。為了給“爺爺公公”洗刷乾淨,張長英不怕冰天雪地,總是早早起牀,端着一大盆的衣物,用錘子砸碎厚冰,再把一件件髒衣物沖洗。儘管兩手被冰水凍得紅疼麻木,但她回家後還要再燒一鍋熱水將衣物重新清洗乾淨。
在“爺爺公公”癱瘓的四五年裏,張長英基本上沒有住過孃家,幾乎沒有睡過一晚囫圇覺。2005年12月,感受着孫媳婦的一片孝心,85歲的“爺爺公公”幸福地閉上了眼睛……
“我們是一家人,我必須照顧他”
“爺爺公公”入土為安後,張長英的公婆家裏地裏忙個不停,她智障的“叔公公”自己住在老房裏,每天得等着張長英的婆婆回來做飯吃。張長英看在眼裏,疼在心上,就和公婆商量,要將“叔公公”接過去一起住。婆婆實在不忍心,張長英卻笑着説,“誰讓咱們是一家人呢。”
張長英的“叔公公”51歲,因從小患有先天性智障,一直沒有結婚。每天“玩”回來,他總是一身泥土、鼻涕邋遢的。自從跟張長英住後,村裏人發現“叔公公”變了,身上的衣服和臉都變乾淨了。張長英還特意買了一個特大號的浴盆,定時為“叔公公”洗澡。一次,“叔公公”出去“玩”回來了,一身泥土。張長英勸他把衣服換下來,她好洗一洗,可“叔公公”偏偏不換。張長英想幫他換衣服,反而被“叔公公”抓着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至今,張長英的胳膊上還留着那塊齒痕。即便如此,作為一個善良的侄媳婦,張長英還是每天都樂呵呵地伺候着這個“叔公公”。
“叔公公”出去玩耍,時常會迷路。張長英便會“全家總動員”,四處尋找,直至將“叔公公”安全帶回家。
“有一年夏天,‘叔公公’出去玩,都一天了也沒回家,可是急壞了我們。大家分頭到坑塘邊、樹林子、大窪裏以及周圍村莊找了個遍,終於在次日凌晨三點,在離家七八里地的莊稼地裏找到了他。”看着“叔公公”臉上的泥巴、身上被蚊子咬的大包,張長英和孩子們都心疼哭了。想到“叔公公”一天沒吃飯,回到家,她趕緊打滷,下了三大碗麪條。瞅着“叔公公”吃得那麼高興,張長英笑了。為防止“叔公公”再走失,張長英就用小白布條在他的衣服上做了很多小標牌,寫着“叔公公”的名字、地址、聯繫電話,還懇求好心人看到後幫着收留並及時與她聯繫。
為了不讓“叔公公”到處亂跑,張長英常常給他講故事,教給他“跑落子”,還給他買了紙和筆,教他畫畫兒,還嘗試教他種莊稼……即便是住孃家時,張長英也會帶着“叔公公”,就怕他在家沒人照顧。每次帶着“叔公公”去果園打農藥,她往噴霧器裏兑藥前,都要把“叔公公”支走,兑完藥總要把藥瓶用土或雜草埋起來,怕“叔公公”看見。
“有一次我打藥時,看他不對勁兒。我就問他是不是偷喝了小瓶裏的‘水’。”張長英説,“叔公公”最初一個勁兒地不承認,直至她再三追問,他才支支吾吾地説:“喝……喝了……兩口。”張長英一聽,嚇壞了,急忙找車將“叔公公”送到醫院。幸虧有她及時送醫,“叔公公”撿回一條命。當時,有人對張長英説,“他反正是個傻子,何必這麼着急上火,搶救活了也沒啥用。”張長英生氣地説:“他再傻,我們也是一家人,我必須管他!”
都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小感受着張長英的言傳身教,她的三個孩子也都特別孝順。當年“爺爺公公”在世時,張長英下地幹活沒回來,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為老人端屎端尿,洗腳擦背,從不嫌髒。現在,只要家裏有好吃的東西,孩子們總會先拿給“傻爺爺”吃。家裏有把電推子和刮鬍刀,一家人誰有空誰就為“傻爺爺”理髮、刮鬍須、洗頭。孩子們還幫着張長英給“傻爺爺”洗衣服……
近日,張長英的家庭被評為2017年“全國最美家庭”。她笑着説,“其實沒啥,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我們是一家人,我不管,誰管啊?!”
這就是張長英,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用一顆金子般的孝心,詮釋着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通訊員高箐 記者李家偉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