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電影、電視劇裏兵士沒有反坦克武器,卻還要用槍打?這不是糜費子彈嗎?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綜合

  比如説電影《狂怒》,德國人用槍打M4A3E8謝爾曼

  

  

  

  

oO牧民06-25 12:03

  16

  

  

  


在影視劇裏有的片段反應了當時的人們無知沒有見過坦克以為用槍就能打穿這個鋼鐵盒子!在二戰剛開始時,大部份的國家都有一種使用大口徑高速彈的反戰車槍(例如英國的“Boys”.55反戰車步槍)。這些步槍在對付二戰初期的戰車(輕型戰車像德國的一號/二號坦克之類)有不錯的效果,但隨着新型戰車的裝甲愈來愈厚,單兵攜行式的反戰車槍效用愈來愈低,最初還有口徑到20mm的小型“炮”可以用,但很快地變成得用錐形裝藥這類使用化學能的反戰車槍榴彈才有效,也為此延伸出火箭發射器、無後座力炮(recoilless rifles,例如Panzerfaust)、火箭推進榴彈(rocket-propelled grenades,與Bazooka相似)之類的武器。一些反戰車步槍,例如芬蘭的L-39,仍被狙擊手用於騷擾敵人,像是對戰車的窗口發射白磷彈頭或是逼敵方狙擊手離開他的所在位置。

其他像是前蘇

聯的PTRS-41(5發彈匣,半自動)或PTRD(單發手動裝填)這種二戰時的武器在朝鮮戰爭時也被中國和朝鮮軍用來對付戰車,因為他們那時缺乏較現代的單兵反戰車武器。反戰車步槍在概念上是現代步兵所使用之反戰車武器的老祖宗,同時現在的大口徑狙擊步槍和反物資步槍的一些設計理念也得歸功於它。

  

  3評論

  

永恆諾8338709706-25 10:06

  43

  

  

  

作為戰爭片的愛好者,我經常在電視劇中或電影中看到槍戰的鏡頭,但是從小時候,就開始看到,人被槍擊中後,僅僅是衣服上有一個槍眼,還有一攤血跡,難道真的是這樣嗎?而且特別是看我國的抗戰劇也很少有反坦克武器,大都是用槍打,而且關鍵是戰爭勝利了。





就如
一則新聞提到,解放軍的一次演習中,一名戰士爬到樹上,用無後坐力炮打掉“敵”坦克。最後這戰士也因無法撤退,被判“犧牲”。我也覺得用子彈打坦克的確浪費子彈,而且效果不好。

  後面才發現一些原因,一些劇情要根據當時的年代和歷史來確定武器的先進性程度的。就如共產黨初期的抗戰就是小米扎步槍而已,何來大炮之説,更談不上反坦克的高科技武器了。所以我覺得不是浪費子彈,況且導演有的是錢,就這些假槍假炮的,花不了多少。

  

  7評論

  

無聊的炮兵06-26 00:15

  57

  

  

  

  戰場是很嚴肅的,你不能因為手裏沒有反坦克武器,看到敵方坦克過來就全部停止射擊行注目禮吧?那氛圍怪怪滴!所以,好歹開兩槍意思意思,表示我們是敵對關係,説不定萬一那顆子彈撞大運把坦克某些部件給打廢了呢?槍,是一定要打的,萬一起作用了呢?

  其實有些坦克的某些部位裝甲還是比較弱的,多幹幾槍萬一幹廢了呢?二戰時很多坦克的機槍手是需要露頭的,多開幾槍可以威脅下坦克上的機槍手嘛,免得那小子太囂張。

  還有,萬一坦克膽小,看到這麼多人在打他,他怕怕,嚇跑了呢?

  

  15評論

  

艾洛裏06-25 22:37

  17

  

  

  

  不是電視劇裏,就是現實也是這樣,難道你手裏有武器不打就是跑?再説早期坦克身上各種觀察孔等,一顆進去,裏面人都可能受傷。知不知道子彈會彈彈彈。就是現在大部分也是有觀察孔,就是小多了,並且大部分都是電子化了。而現在的槍也不是原先那樣的了,各種彈藥都有。不過主要還是因為面對恐懼的腎上腺的作用,就算知道沒用,但還是會摳動扳機的,因為那是戰場。

  

  8評論

  

你得燚龘06-26 08:34

  10

  

  

  

  原因有4。

  1,老式坦克的觀察孔,機槍孔都不小,且防護弱,如果打中那裏很容易打死裏邊的人。如果運氣再好點,側方打中油路或者冷卻系統,就能幹掉一輛坦克。而且早期的坦克防禦都不是很高。

  2,坦克攻堅戰都會採用坦步協作戰術,就是坦克給步兵當保護傘,步兵負責清除坦克死角的敵人。開槍的話,就有可能打死不小心露頭的敵人。

  3,防禦方的戰術安排。假如有2個防禦點,前邊的無反坦克武器,後邊的有,那怎麼安排戰術?那就是前方的防禦點開槍吸引火力,就算坦克只用同軸機槍也會吸引很大的注意力。這時後方的反坦克武器適時攻擊,就有可能幹掉坦克。

  4,心理壓力。坦克雖然防禦高但遇到攻擊也是害怕。前邊會不會有反坦克地雷?前邊會不會有隱藏的坦克坑?前邊會不會有伏兵給我扔燃燒瓶?坦克就會不自覺的減速,要麼端掉防禦點要麼更換路線。這就遲滯進攻速度。

  

  評論

  

Arch-Wu06-25 23:49

  6

  

  

  

  第一,二戰時候國內戰場缺乏反坦克武器,士兵們對於坦克的認知也不足,總覺得是刀槍不入,有可能射擊只是心裏安慰,但我更偏向於是射擊坦克後的步兵這一説法。沒有步兵協同的坦克,因為視野原因,容易被燃燒瓶,炸藥包,集束手榴彈攻擊。

  第二,二戰時候的日本“豆丁”坦克裝甲薄,也有一些裝甲車輛用的是鉚接。用重機槍打久了因為鉚接的,金屬疲勞可以崩開,炮塔也有可能因為重機槍的子彈射擊變形而卡死,不過當時國內戰場僅限於重機槍能起到作用。

  

  1評論

  

pretty小輝06-26 14:53

  3

  

  

  

作為士兵的義務,戰爭時刻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敵人,應該端起你的武器射擊。也許有用,也許無用,但這起碼在士氣上有一定的激勵作用。試想如果敵人坦克部隊發覺連一個朝自己射擊的都沒有,那對敵方士氣是有多大的提升呢?



俗話説的好:逢敵必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

  我們可以從二戰坦克作戰來看,坦克一般都不會單獨作戰,而是伴隨步兵突進撕開防線。

  那麼這時候就算我方士兵沒有趁手的反坦克武器,也要進行持續不斷的射擊。原因大概如下:

  除提升士氣外,最重要的就是對敵方部隊前進速度的阻滯。很簡單,坦克不可能完全護住後面的步兵,而最終佔領陣地的大都是依靠步兵搶佔。射擊火力主要就是壓制敵人步兵跟進敵人裝甲部隊,把他們打脱節了,那對守方來説就會更加有利。

一些裝甲車輛防禦並不高,大口徑機槍仍然可以有概率擊穿殺傷裏面的人員。例如二戰美軍中的M2點五零機槍。

M2的採用大口徑.50 BMG彈藥有高火力、彈道平穩、極遠射程的優點,每分鐘450至550發(二戰時空用版本為每分鐘600至1200發)的射速及後坐作用系統令其在全自動發射時十分穩定,命中率較高,



該槍發射12.7×99mmmm口徑槍彈,包括有普通彈、穿甲燃燒彈、穿甲彈、曳光彈、穿甲曳光彈、穿甲燃燒曳光彈、脱殼穿甲彈、硬心穿甲彈、訓練彈等。這種火力盡管對德系戰車傷害一般,但是對付日本豆騎們的小輕坦還是妥妥的。

如此就可以解釋狂怒中為何德軍要用機槍向謝爾曼開火了,德軍使用的MG42機槍雖口徑不如點五零,但有着比前者強大的射速火力,配備類似的彈藥。那麼如果剛好擊中了射擊孔和觀察窗口,就會出現像影片開頭狂怒在車體完好情況下陣亡的那個射擊手一樣,(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思考過)



以上就是小編的解讀,歡迎點贊和評論⊙∀⊙!

  

  3評論

  

跳海自盡的魚201406-25 22:48

  31

  

  

  

  步兵用輕武器射擊裝甲部隊有二個目的:一是為了消滅與坦克裝甲車輛協同作戰的步兵,沒有步兵掩護的坦克在有依託的步兵工事前,只是一個個活靶子;二是干擾坦克前進和火力打擊,二戰坦克的觀瞄都是靠光學設備,密集的火力可以滯阻坦克衝鋒。電影中的表演看着好玩就行了,別太當真。二戰中美軍的最大軍事優勢是強大的軍事工業和完善的後勤保障,真説到坦克的運用比起德國和前蘇聯來只是個渣渣,二戰後華約的數萬輛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是當時北約揮之不去的惡夢,以至於北約在前沿佈置大量戰術核武器,只求能延緩一下華約的進攻。

  

  評論

  

伊洛河畔看春秋導遊06-26 08:15

  1

  

  

  

  槍械本身對坦克構不成威脅,但是勇敢的軍隊面臨敵人進攻是不怕犧牲的。如果因為在武器裝備上有差距或差距太大,弱勢方怎麼辦?是投降還是撤退?如果因為武器裝備差距,就得投降和撤退,那麼世界上只會有美軍了,其他軍隊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孫子兵法講決定戰爭因素有道天地將法,而今PLA體系軍事、政工、後勤、裝備、紀律的排位,裝備也居於第四位。

  

  評論

  

荒野大蝦殼06-26 23:03

  21

  

  

  

  你看那些製作比較嚴謹的影視劇,比如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太平洋戰爭之類,這裏面你根本看不見一幫步兵拿槍打坦克的鏡頭。兄弟連第三集卡靈頓,E連堅守陣地,有個鏡頭是機槍手打三號突擊炮,但是咱看明白他打的是三號突擊炮上面的機槍塔,那是在壓制機槍塔不讓他發揮火烈。另外第四集市場花園行動,整個E連還有四輛坦克的支援下,才碰見一輛虎式坦克就第一時間全員撤退!這才是貼近實戰,這才叫製作嚴謹!反觀其他拿槍打坦克的影視劇,呵呵一笑就可以了,導演把觀眾當傻子糊弄,你也沒必要跟他較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