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橋下開演唱會,周圍居民難以安眠。■居民:音響開着,聲音太大了,在家不敢開窗户,不然,説話都聽不清。
■現場:“演唱會”聲音高時幾乎聽不清立交橋上的車流聲。
■參與者認為,自己的聲音並不大。
立交橋下開演唱會 周圍居民難以安眠
為了避開雙橋子立交下的“演唱會”,劉女士(化名)搬出了租住了不到一週的房子,兩次搬遷後到了牛王廟,才終於嘆了一口氣:總算清爽了。而仍然居住在雙橋子立交附近的住户,則不敢開窗户。80多歲的王婆婆表示,“不敢開窗,不然屋裏説話都聽不清。”劉大爺則表示,每晚十點以後才能夠安心地睡覺。
雙橋子立交下的“演唱會”每天都會上演,下午2點至5點兩支隊伍按照單雙日輪換,晚上7點至10點則是另外兩支隊伍按照單雙日輪換。歌舞期間,圍觀的“粉絲”花錢可以獻花、獻絲巾等道具。
同時,“演唱會”的聲音,也給附近兩個小區的居民帶來了一些困擾。
一位活動的組織者稱,他們在橋下唱歌有三年了,另一位組織者聲稱橋下的歌舞表演有數十年了。參加歌舞表演的多是退休人員,主要是為了娛樂,每天的收入並不多,“為了支付樂隊、服裝等費用。”
立交橋下開演唱會 周圍居民難以安眠
附近居民
為避噪音租户搬家
住户在家不敢開窗
2月初,劉女士和男朋友在雙橋路南一街12棟租了房。“簽完合同的那天晚上,我們就覺得外面的歌舞聲很吵。”出去查找後,他們找到了歌舞聲的來源:雙橋子立交下,距離他們的房子約200米。
“房東喊我們自己克服。”劉女士表示,由於聲音實在太大,他們一度想到要裝隔音效果更好的玻璃,“關了窗,在屋裏都能感覺到,頭被吵得要炸裂。”住了不到一週後,他們準備換房子。“損失了一個月房租和中介費,共2000塊。”
劉女士和男朋友找到了距離雙橋子立交稍遠的鋼管廠生活區,“發現聲音還是很大。”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搬到更遠的牛王廟附近。“總算是清爽了。”
王婆婆3年前搬來鋼管廠生活區,“那時候就有了。”她告訴記者,“演唱會”每天有下午和晚上兩場。“音響開着,聲音太大了,在家不敢開窗户,不然,説話都聽不清。”和王婆婆同住一個院子的劉大爺表示,“每天晚上十點之後,自己才能躺下休息。”
雙橋子立交下還開着數家茶館,一家茶館的老闆坦言,立交橋下唱歌的出現其實不止三年,由於聲音太吵,對茶館的生意也有影響。
記者探訪
現場聲音巨大
還能花錢“刷”禮物
2月25日晚上9時,成都商報記者從雙橋路地鐵站出來,走到距離雙橋子立交約200米處,就能聽到音響聲,聲音隨着走近而增大。
立交橋下開演唱會 周圍居民難以安眠
雙橋子立交橋下,有兩堆較少的人員圍着卡拉OK點唱機,唱歌、跳舞,“2塊錢一首。”距之50米外的開闊地上,顯然場面更大:音響設備聲也更大——聲音高時幾乎聽不清立交橋上的車流聲,人員也更多,甚至排到了橋下路面上。空地的中央擺放着一塊紅毯,不時有活動成員上去演唱一些老歌,場地周圍擺放着塑料坐凳,“演唱會”的觀眾們或坐或站着觀看,觀眾多為中老年人員。
記者注意到,活動成員唱歌時,有觀眾會上台向唱歌人員獻上花束以及絲巾,接着走到舞台正前方的人前,向桶裏遞上錢。“獻花一次20塊錢,獻絲巾一次10塊錢。”一位觀眾介紹。記者注意到,不到半小時至少有5人上台送禮物。直到當晚9點半記者離開時,“演唱會”仍沒有要停。
3月1日下午,記者在雙橋子立交下目睹了同樣的情形,不過“演唱會”的主角換成了另一支隊伍,這場的獻花、絲巾的價格便宜一半。
組織者
成員都是退休人員 收費為補貼活動
張先生是晚上“演唱會”的一個團隊的組織者,“我們的隊伍是雙號晚上,其餘時間晚上是另一支隊伍。”他聲稱,雙橋子立交下“演唱會”已超過十年。他表示,自己隊裏的成員都是退休人員,“大家都是互相介紹認識的。”
“費用是觀眾自願,用來補貼每次演出的樂隊、服裝等。”張先生稱,“獻花、絲巾的收入一般就200元,最多也就400多元。”
3月1日是黃先生的團隊在雙橋子立交下“唱歌”的三週年紀念,他的隊伍每週一、三、五的下午在橋下唱歌,其餘日子的下午則是另一支隊伍。黃先生介紹,自己隊伍的成員同樣多為退休人員,“一開始是從人民公園那裏認識,大家愛好唱歌慢慢熟悉起來,來到這裏。”
“我們和街道辦有過約定,下午是2點至5點,晚上是7點到10點。”張先生稱。這個説法,也得到黃先生的認可。
儘管長期以來受到附近居民的投訴,不過活動成員認為,自己的聲音並不大。
城管
清理不容易 會限制時間、音量
“2015年,街道合併之後我們就開始收到關於雙橋子立交下噪音擾民的投訴。”雙橋子街道辦城管科肖科長向記者表示,橋下唱歌的隊伍在四支左右。“佔道肯定是違規的,根據工作經驗,他們的音量也肯定是超標了。”
不過,他表示,想要清理很不容易。“一方面説是退休人員的娛樂活動,另一方面,他們也有一些中老年的觀眾。”多次被投訴後,去年夏天時,他們曾召集各隊伍的組織者宣傳政策。“當時確實有一個口頭約定,是關於唱歌時間以及音量。”
再次接到羣眾的投訴,他表示,城管科準備再次召集各支隊伍的相關人員,“進一步限制他們的活動天數、每次的時間以及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