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僑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觀察者變建設者

  海外僑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觀察者”變“建設者”

  廣州8月15日電 題:海外僑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觀察者”變“建設者”

  作者 蔡敏婕

  海外僑商融通中外,擁有廣泛的政商人脈關係和成熟的生產營銷網絡,可以為雙方項目“穿針引線”,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力量,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發展具有差異性,對於僑商而言,具有前所未有的投資機遇。

  正在深圳舉行的第三屆華人華僑產業交易會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僑商發展”,吸引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615家參展商參展。記者巡展會時發現,在對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議上,多位海外僑領和僑商的表述由過去的“正在瞭解灣區建設”變成現在的“正在進行項目洽談”。

  日本沖繩中國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總經理楊京華連續三年“跑”僑交會,他表示,日本沖繩政府歡迎和中國進行貿易,沖繩當地的華人華僑也非常積極,近年來,尤其關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澳門和深圳的發展。

海外僑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觀察者變建設者

  多位僑商在僑交會展位前尋找商機 陳驥F 攝

  “我們非常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商機,這次特意率領團隊前來與內地移動平台簽訂養老和醫療合作項目,並探討下一步合作計劃。”楊京華稱,“沖繩養老和醫療業發展較好,目前已經和深圳養老院和公立醫院有合作項目,希望將來可以讓深圳民眾早日到沖繩體驗相關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內多個城市正在推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其中,作為供港的蔬菜、禽肉蛋大户的惠州,正在建設粵港澳休閒旅遊度假基地;江門欲成為珠三角和港澳地區鮮活安全農產品供應基地;珠海市斗門正在規劃建設生態農業科技城,計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水產和農產品的供應基地。

  賓州廣東同鄉聯合總會會長葉惠民介紹説,美國費城附近的特拉華州主要生產農業製品和家禽食品等,該州的現代農產品和健康食療產業比較發達並對外出口,她認為可以把特州的農業發展模式引入粵港澳大灣區,同時費城有很多來自深圳大鵬新區的客家人,他們會踴躍建設家鄉,“我認為農產品產業化這塊擁有發展前景,目前正在尋找可以對接項目的企業”。

  “東南亞很多國家和地區有着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僑商應當積極為中國企業到當地投資‘穿針引線’,同時自身也參與其中,分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紅利。”馬來西亞潮州工商總會總會長吳源盛認為,深圳與馬來西亞合作前景廣闊,馬來西亞企業希望藉助參加僑交會的機會,找到和深圳企業合作的切入口。

  “僑商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者,認為這是新的發展機遇。”深圳僑商智庫理事長鄭漢明認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立以及成熟配套商業體系的建立,加上中國官方也會提供很多優惠政策,將吸引更多海外產業資金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迴流,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集羣,僑商可以利用其所在國的優勢,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平台發展事業,達到“雙贏”。

  華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林勇分析稱,對於僑商而言,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實施,機會多於挑戰,“過去的華僑政策經常講服務僑商和利用僑商,而我認為現在應該是共贏僑商,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平台,搞活海內外兩個市場”。

  林勇認為,首先要發展好華僑試驗區才能帶動僑商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示範作用,“未來僑區的建設,是信息化的產城結合體,也是共享經濟的模式,讓全球華僑與華人共享發展紅利。”(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7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外僑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觀察者變建設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