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手機進化論:4天線引領下一波終端創新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綜合

  10月17日電  曾經佔據智能手機銷量半壁江山的“蘋果”,2017年的銷量或將遭遇滑鐵盧。來自媒體的報道稱,蘋果iPhone 8手機銷量下滑,原因是消費者認為這款手機缺乏創新。事實上,不僅僅是蘋果,所有的手機品牌最近兩年都遭遇了硬件創新的瓶頸。

  為了尋求突破,蘋果嘗試在新一代iPhone手機中加入全面屏,結果卻因良品率太低不斷推遲上市時間。眼下,很多手機品牌競相扎堆全面屏,這意味着全面屏的風口很快就要過去,全面屏很難成為手機創新匱乏的突破點。那麼,即將到來5G網絡,能否成為智能手機突破創新瓶頸的力量呢?

  “高鐵模式”背後的創新機遇

  早在幾年前,智能手機硬件就已經陷入創新匱乏的沼澤。在4G內存成為家用電腦主流配置時,很多千元智能手機已經標配6G運行內存;很多家用電腦還是4核處理器的時候,智能手機已經是8核處理器起步了……

  在這個硬件性能嚴重過剩的時代,摩爾定律就像一個魔咒,智能手機豪賭硬件創新因此成為一條不歸路。所以,智能手機要想突破創新瓶頸,硬件創新已經成為一條死衚衕。在硬件創新難尋生路的情況下,基於消費者需求的應用場景創新,或許會成為一個突破點,蘋果的崛起不就是一個好教材麼?蘋果的輝煌,並不是因為iPhone搭載了領先的硬件,而是iOS生態帶給用户的出色體驗。更流暢的系統,更豐富的應用,是蘋果手機的核心競爭力。眼下蘋果手機銷量遇冷,意味着蘋果在軟件層面也遭遇了創新匱乏的瓶頸,但安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於安卓手機來説,基於軟件層面的創新也是一個大好機遇。2015年的時候,華為在在旗艦手機P8中推出了針對高鐵、電梯等應用場景信號增強功能“Signal+”,這是“高鐵模式”功能的雛形。在收到消費者對信號增強功能“Signal+”的好評後,華為完善了這一功能,重新命名為“高鐵模式”。在華為P8手機後的每一款產品中,“高鐵模式”這一功能都是標配。

  其實,“高鐵模式”之所以備受消費者推崇,是因為解決了手機應用場景的一大痛點。眾所周知,地鐵、高鐵、電梯等場所的信號質量非常差,嚴重影響正常通話,更不用説手機上網了,這是高鐵模式爆紅的原因。在華為“高鐵模式”一炮打響後,魅族、小米等很多國產手機廠商紛紛跟進,高鐵模式因此成為了智能手機的特色功能。現在看來,基於用户需求的這種創新,正成為智能手機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除了“高鐵模式”這一標誌性的創新外,智能手機基於軟件和應用層面的創新還有很多,諸如魅族經典的mBack操控模式,還有偽基站識別等功能,都是解決消費者應用痛點的創新,也是受“高鐵模式”啓發的創新。

  向5G邁進將成為手機創新的突破點

  短短兩年時間,高鐵模式已經得到了智能手機廠商、消費者和產業鏈的高度關注。眼下,按照三大運營商規劃,2020年左右5G網絡將正式商用。儘管商用還需要時日,但相關準備工作已經開始,一些網絡技術已經開始向5G演進。為了加速向5G過度,國內的運營商已經開始部署4G+網絡,手機廠商也在跟進,這不僅是一個商機,也是一個實現差異化創新的突破點。

  與4G網絡相比,網絡速度更快的4.5G/4G+網絡使用了一些新技術。今年的世界移動大會期間,上海聯通展示了4T4R技術,配合三載波聚合和256QAM高階調製技術,提供了超過1Gbps的體驗,基本可以實現類似於5G的Gbps的體驗。據悉,上海聯通展示的4T4R技術,一種是針對高端用户密集的高科技研究所大廈室內場景,使用4G LampSite室分方案,在保持2T2R硬件架構不變的情況下,平滑加載4T4R等新技術實現1Gbps峯值速率,用户體驗和網絡容量大幅提升。針對室外場景,上海聯通商用部署1.8G+2.1G 4T4R基站,兩種場景協同進入Gbps商用時代。

  除上海聯通外,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在一些城市也開展了基於4T4R技術的演進。為了讓普及4G+網絡,華為、三星和蘋果等手機廠商,也推出了基於4G+的智能手機。昨天剛剛發佈的華為Mate10 Pro,就是一款4G+手機。與傳統4G手機相比,華為Mate10 Pro支持4X4MIMO技術,三星S8和Note8也支持這一技術。

  藉助4X4MIMO技術,Mate10 Pro三星S8等4.5G手機可以在部署了4T4R網絡的基站實現最高1G的上網速率,這與5G網絡的傳輸速率已經非常接近。顯然,在5G還未正式商用前,4G向5G演進無疑是手機終端廠商尋求網絡差異化創新的突破點。

  寫在最後:多年來,手機品牌的創新和競爭一直圍繞硬件升級發展,這也是手機創新遭遇瓶頸的誘因。從消費者角度來看,網絡、軟件優化、新應用的挖掘,都是手機突破創新瓶頸的方向。眼下,5G時代即將到來,由4G到5G演進也拉開了序幕,諸如4T4R網絡、AR和VR等應用的爆發必將成為手機行業創新的爆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