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9月11日電 題:珠三角崛起世界級城市羣 支撐粵港澳大灣區
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人工島主體建築結構8月底封頂,使得大橋今年內通車的目標再近一步。
這座“海上巨龍”與正在加快推進的廣深港高鐵、深中通道、虎門二橋、深茂鐵路等珠江口的“超級工程”,將打通城市間互聯互通的“任督二脈”,為粵港澳大灣區搭建重要的交通骨架。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雄姿。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廣東省長馬興瑞曾説:“加快珠三角地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對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網密度已達或超世界發達地區水平,接下來將發力建設城際鐵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有分析認為,交通深度融合勢必推動珠三角城市聚合相融,促進生產要素流動,進一步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
作為亞太地區最具開放性和活力的經濟區之一,珠三角經濟經歷前幾年的轉型升級,正呈現優化發展的新局面。
2016年,珠三角九市實現生產總值67905.33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廣州、深圳GDP均接近2萬億元,佛山GDP約8600億元,東莞也達6770億元。2017年上半年珠三角GDP增長8.2%,毗鄰澳門的珠海市增速領跑全省。
作為中國一線城市,廣州正加快推動國際商貿中心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深圳立足於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廣深兩地市長先後表示,新一輪城市規劃將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羣戰略規劃。
廣州、深圳處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圈,被寄予輻射帶動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羣崛起的厚望。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國際經濟所所長、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丘杉認為,除粵港澳三方的協調配合外,要注重發揮廣州、深圳在金融、物流、貿易、會展、信息和高端製造業等方面的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
“通過廣州與深圳在科技創新上的相互對接,帶動東莞創新發展,形成新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廣東省政府參事、深圳大學教授魏達志稱,深圳作為國家自主創新型城市更應發揮帶動協同作用,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圈的形成。
根據廣東省住建廳、廣東省發改委8月下旬聯合印發的《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6-2020)》,依託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三大國家戰略平台,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龍頭引領,發揮廣州、深圳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強化中心城市功能,有序向周邊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強化珠三角城市間分工合作。
按照該規劃,佛山、東莞、中山實施“強心戰略”,做大做強主城區;珠海、惠州、江門、肇慶重點加強市區建設,輻射帶動周邊縣市發展。
廣州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剛稱,隨着土地等各種要素成本的上升,廣深中心城區應主要發展高端服務業,製造業則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有序轉移。
可以預見,以廣州、深圳為龍頭,珠三角九市集體起舞,將以更加自信的步伐向世界級城市羣目標邁進,攜手港澳共同托起粵港澳大灣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