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磚男孩"父親信奉的"新教育"張清一是個什麼人?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這兩天,快報“搬磚男孩”的報道,引起了巨大反響。

  昨天快報的報道中提到,“搬磚男孩”小朱的爸爸採取這種教育方式,是深受張清一“新教育”的影響。

  張清一是誰?他倡導的“新教育”是什麼理念?他創辦的學堂在教孩子哪些內容?

  我身邊朋友的經歷

  跟快報寫的一模一樣!

  “一模一樣,真的一模一樣!”昨天上午,讀者方先生打進85100000熱線:“看了今天快報報道的搬磚男孩,跟我身邊兩個朋友的經歷太像了,也是張清一,也是新教育!”

  方先生的一個朋友,也是讓孩子中途輟學去接受“新教育”了。“當時孩子才三四年級,成績很好,老師和學校都不同意輟學的。她媽媽也是一開始請假,後來就乾脆不要學籍了。學校根本勸不住,親人交惡也沒用。”

  方先生説,這個孩子現在已經脱離“新教育”,原因是“學了四五年,老師沒什麼可教了”。按常理,這個孩子正是上高中的年紀,但因為沒有學籍,知識體系也跟正常課程不接軌。“只能去打工了,什麼文憑都沒有,你説能找到好工作嗎?最奇怪的是,孩子家長一點都不後悔!”

  “我還有一個朋友,幼兒園就把孩子送過去了,一天正常學也沒上過,到現在已經七八年了,我們勸了也不聽。”平時朋友聚會,方先生也會見到這個在“新教育”學習的孩子。他留心觀察過,這個孩子和其他在學校讀書的孩子幾乎沒有共同語言,學校課本上的內容基本沒學過。“聽説這個‘新教育’的課堂沒有一本書,但從小要讀《論語》、《三字經》、《道德經》。”

  “當然,也有好的地方,比如不近視,這在五年級的孩子裏很少見。他的身體很結實,因為每週要走50公里,這跟搬磚是一個道理,還有就是自理能力很強,‘新教育’要求他們從8歲開始自己洗衣服、做飯。”

  方先生説,“‘新教育’的收費並不便宜,學費、餐費、住宿費一年加起來至少7萬5,一般在10萬左右。”

  去年夏天,張清一的“新教育”在浙江舉辦了一場為期兩天的家長分享會,幾百位家長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課。在朋友的遊説下,方先生懷着好奇去聽了其中一場講座。“主要內容就是批判現行教育體制。”

  “我沒有在現場見到張清一,甚至懷疑送孩子去讀‘新教育’的朋友也根本沒見過他本人。我對那個負責人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沒有一本書。他説,有了書就是違規辦學。”方先生説。

  朋友的另一個舉動也讓方先生有點慌。“張清一除了辦‘新教育’,還帶家長入會炒股。他們有專門的微信炒股羣,好像是每個月收費1000塊。我朋友説,孩子不去讀‘新教育’也可以加羣,張清一就在羣裏,會發布一些股票信息,指導家長炒股。但據我所知,我朋友炒股已經虧了200多萬。除了炒股羣,還有類似的養生羣,他們對張清一都有一種近乎膜拜的心理。”

  張清一是誰?

  為什麼要創辦“新教育”學堂?

  張清一,雲南人,原名張健柏,家長們喜歡稱他為“清一山長”。1980年,張清一考入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後併入武漢大學),在電廠工作幾年後,又考入武漢大學哲學專業讀研,畢業後留校任教,曾在武漢大學政管學院擔任公共哲學課講師。其間,張清一下海經商,創辦“今日電器”,曾任武漢電器某行業協會會長。

"搬磚男孩"父親信奉的"新教育"張清一是個什麼人?

  張清一原名張健柏。武漢晨報2008年的報道截圖

  張清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多次提及,“自己辦學是緣於兒子”。

  “2003年,我兒子5歲,正在上幼兒園大班,但兒子的綜合表現在幼兒園老師眼裏非常糟糕,不聽老師的話,總被老師批評。在老師眼裏,這孩子不聰明,但我不這麼想,我認為我的兒子並不笨。”張清一就把兒子接回家,用自己研究的“全媒體超速學習法”,對兒子開始私塾教育。

  雖然當時很多親人和朋友表示反對,但一兩年後,他兒子在學習、做人方面都有明顯進步。一些朋友也開始嘗試讓張清一來教他們的孩子。隨後,張清一在2005年創立了“今日學堂”。

  什麼叫“新教育”?

  浙江目前有7家學堂

  什麼是“新教育”?張清一認為,傳統的義務教育培養的學生大多是“考試的產品”,而他的學校的教育模式,強調“人”的教育,沒有作業,不用考試,是以提高小孩思維能力、培養做人準則、鍛鍊身體素質等為主的教育,這是根本。

  張清一曾介紹過,他推崇的教育核心是:第一,身心健康,價值觀的樹立,這是人生幸福和成就的基礎;第二,學會適應人生和社會,學會做事,學會自我管理;第三,激發興趣與熱情,積極主動地學習;第四,思維能力的培養,學會獨立思考;第五,最後是如何學習知識和如何考試。只有按這樣的程序,才是把孩子一生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即使後面的目標沒有達到,也有幸福的人生。簡單點説,“大學可以不考,身心必須健康;文憑可以不要,德才必須兼備”。

  奉行“新教育”理念的學堂,遍佈全國各地。在“新教育”網站上,有一張學堂的不完全名錄,全國共55家,以江浙、廣東、河南、山東地區最多。其中,浙江省內有7家學堂,分別在杭州、寧波、紹興和金華。

"搬磚男孩"父親信奉的"新教育"張清一是個什麼人?

  張清一創辦的今日學黨上課場景。長江商報2009年4月22日報道

  這55家沒有統一的名稱,有的叫學堂,有的叫書院,還有的叫家塾,不過奉行的教育理念一致,都是張清一開創的“新教育”。

  學堂還有等級之分,一些開辦時間較長、教師數量較多的學堂,等級會高一些。

  比如網站最近曬出的一份名單,甲級學堂有4家,其中2013年在深圳開辦的行知學堂,評分最高,有8位教師。7家乙級學堂,分散在青島、石家莊、天津等地,有一家開明學堂就在杭州(就是快報記者昨天去探訪的這家),2015年6月辦學,有2位教師。

  “新教育”的學堂是怎麼開起來的?

  從一些記錄,可以略知一二。張清一在博客裏,曾曬出幾位家長和他的書信往來。一位媽媽想來今日學堂當老師,張清一勸她自己開學堂,幾輪交流下來,這位媽媽真的籌備起一家學堂。一位家長説,各地學堂類似於加盟“新教育”,先了解、學習“新教育”理念,相當於做基礎培訓,然後再開辦。

  “搬磚男孩”事件引起巨大反響

  這種新教育方式是家長太偏執還是大家過於擔心了?

  這兩天,快報的微信、微博上,有很多網友留言,杭州教育圈的老師也在關注這一事件,大家各有看法,討論熱烈。

"搬磚男孩"父親信奉的"新教育"張清一是個什麼人?

  反對

  理由一:不能拿孩子當教育的試驗品

  網友“劉小溜”:新教育是一種創新,但不是對任何孩子都適用,這是拿自己孩子當試驗品。而且小學教育重點不是學習,是性格塑造和羣體融入、興趣發現。現在的孩子對於社會的認知還不太深刻,自行規劃需要引導,目前就定死方向,孩子未來過於窄,而且很大部分受父母價值觀影響。以他父母來看,未來孩子可能:孤獨,脱離社會,偏執,金錢至上,自私自利。

  理由二:家長太偏執,被“新教育”洗腦了

  網友“佳敏”:感覺這個叫張清一的新教育,忽悠了他爸媽啊!我們國家就是應試教育,以後想混社會文憑就是你的敲門磚!不讀書成功的人有,那畢竟是少之又少!沒錢沒背景讀書是你最接近成功的一條路。比如我們單位,大專生勞動合同、本科生外加人事管理合同,未來就是領導儲備,這就是文憑的差距。

  支持

  理由一: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度量別人,誰都沒法預測未來

  網友“小5”:看完覺得好多人都是“鹹吃蘿蔔淡操心”,人家孩子人家不知道操心麼?開始以為是家庭條件不好,看完是人家不能苟同現世的教育環境,想給孩子一個特別的教育方式,看孩子搬磚,他自己不嫌苦,不喊累,鍛鍊自制力,非常好,把一幫人擔心害怕的。這孩子快六年級了,成績還不錯,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其他所謂的家長啊老師啊,還是不要以自己的考慮去擔心人家了。

  理由二:不要一看到不一樣的教育思路,就認為是洪水猛獸

  網友“錢塘望月”:我看小孩子的背挺得很直,也不能説人家的教育一定就是錯的,有時想想正規渠道的教育就一定是對的嗎?那這些年為什麼爭着吵着要教育改革,改什麼?改得一定好?我們不妨把思路放寬點,包容點,不要一看到不一樣的教育思路就認為是洪水猛獸。

  杭州教育圈討論熱烈

  孩子還能迴歸學校嗎?

  昨天也有不少杭州教師在微信朋友圈發表自己的看法。

  勝藍實驗小學書記楊森毅非常關注“搬磚男孩”的事件,他認為:“教育是一個系統,首先要對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本身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絕不是看幾篇教育故事,道聽途説幾個教育傳聞,就能對教育行為吹鬍子瞪眼的。更可恨的是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扮演上帝的角色,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

  還有一個大家很關心的問題,如果家長不同意,“搬磚男孩”小朱還能迴歸學校嗎?

  楊老師還專門和市檢察院的朋友對事件和相關法律進行了研究和討論,最後得出的結論也比較無奈,這樣的違法行為不像虐待和遺棄還不能構成犯罪,檢察機關無法介入,只能參照《義務教育法》第五十八條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

  “也就是説,法律沒有規定可以使用強制性手段,學校層面也很難做,只能是教育行政部門或是婦聯、關工委等相關組織出面調解。很無奈,只能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如果一種教育自稱能“包治百病”

  那一定有問題,需要警惕

  在杭州教育圈裏很紅的張敏老師,也在關注這起“搬磚男孩”事件:“並非在學校受教育一定是對的,在外面讀書一定是錯的。但我從一個教育者的視角來看,這個家長的做法有一定問題。想要孩子回學校讀書,比較尷尬。”

  尷尬的原因是學校沒有行政執法權。《義務教育法》規定每個孩子要入學讀書,但沒説孩子要在哪裏讀書。如果是在辦學規範的學堂讀書,並不是輟學,也不違法,沒人有理由讓孩子回來。不過,如果這個孩子上的學堂,辦學不規範,教育、公安等部門是可以依法查處的。

  假設學堂違規辦學,被取締或整改,孩子回到家裏,也不去上學怎麼辦?

  張敏老師説,目前只有通過街道、社區以及社會輿論的教育引導。

  也有一些朋友問過張敏老師這個問題:把孩子送去私人學堂讀書好不好?他説,沒有標準答案,但家長可以在考察學校中,記牢一點:任何一種教育、教學形式等,都有利有弊,沒有一種教育是完美無缺的。如果一種教育自稱能“包治百病”,那一定有問題,需要警惕。

  搬磚男孩去年曾就讀的那所私人學堂

  在臨安山坳裏 現在已人去樓空

  在此前的採訪報道中,我們瞭解到,去年9月,朱文×曾到臨安一所叫“開明學堂”的私塾去讀書,接受“新教育”,後來被他姑媽強行勸回。另據瞭解,還有其他的認可“新教育”理念的學生家長,也把孩子送到臨安去讀這類“開明學堂”。

  像“開明學堂”這類崇尚“新教育”的機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昨天,快報記者實地探訪了朱文×就讀過的“開明學堂”。

  從武林廣場,驅車90公里,到達位於臨安天目山鎮告嶺村。

  朱文×曾就讀的學堂,就在這個村子裏。

  經路人指點,我們找到了朱文×就讀的學堂。這是一座5層的樓房,但沒有任何學校或者培訓機構的牌子或者特徵。

"搬磚男孩"父親信奉的"新教育"張清一是個什麼人?

  這幢樓房的院子是敞開式的,樓房裏沒有人,每個窗户都拉上了窗簾。

  5層樓房的邊上,還有附樓。

"搬磚男孩"父親信奉的"新教育"張清一是個什麼人?

  望進去,原來是個飯廳。牆壁上,還貼着一些提示,踮起腳來能看到一些提示:按時就餐、如不用餐,需提前告訴炊事員……飯前念感恩詞,每次盛飯盛菜一次不要打太多,保持餐桌整潔,每次吃飯時間不少於15分鐘、不超過30分鐘,自己碗內的食物做到不浪費,不挑食……

  另一面牆壁上,貼着感恩詞: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辛勤教導,感謝同學關心幫助,感謝天地萬物給予我成長的機會……

  在當地村民眼中,這幢5層小樓,名氣很大。但大家對“開明學堂”,都不太瞭解,不僅叫不出具體名字,它的規模、有哪些人來過、來幹什麼,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印象。

  一位阿姨説:“上半年好像還看到過鎮裏的、派出所的、教育局的人來查過這個學校,聽説是沒有辦學手續。不過後來還是繼續開了。不過,最近是沒有看到這個學堂開門過。”

  回到小樓的院子裏,給“開明學堂”的負責人高玉梅打電話。高玉梅稱,他們已經不在這裏上課了,建議我們到網上了解一下“新教育”。

  剛要離開告嶺村時,一位村民提供了一個線索:在附近的西遊村,一個農家樂裏,還有另外一個像“開明學堂”這樣的私塾。

  根據村民提供的地址,我們到了西遊村,走進了一幢農民房。

  這是另外一個“新教育”學堂。

  屋裏只有一對母女,女孩10歲上下。記者表示想了解下這裏的“新教育”學堂,孩子媽媽就把孩子爸爸叫了過來。

  孩子爸爸姓何,表示並不願意接受正式採訪,但願意隨便聊聊。

"搬磚男孩"父親信奉的"新教育"張清一是個什麼人?

  之前,何先生夫婦也是在體制學校內工作過幾年。後來,何先生的太太在家帶孩子,瞭解了各種各樣的教育理念,又在網上接觸到了張清一的教育理念,非常贊同。看到張清一為了培養自己的孩子,辦了一個專門的學校,何太太也有了這樣一個想法,因此做了嘗試。

  “先是在寒假時候,在我女兒身上試試,學的是《國家兒童地理百科》。我發現一個月下來,她英語很厲害了。她是一個很普通的孩子。你沒有嘗試過,你會覺得不可思議。其實孩子只要智商正常,都可以做到的,這個是學習方法的問題。你看現在很多小孩子,學母語學得很好,我們孩子生下來就聽到周圍人説母語,聽得多了,學母語學得很快。英語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何太太説,“現在這個學校,具體怎麼做,主要是看張清一的博客。包括國內新教育在怎麼做,我都在學。”

  何先生説:“送孩子到這裏來的,都是欣賞同一種教育理念的人,可以説,這是我們一羣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做的一次實踐。如果覺得自己的孩子不適合了,隨時都可以做的。我想你也看到了,這個地方已經是半山腰上了,這麼偏僻的地方,如果不是非常信任,誰會把自己的孩子放在這裏呢?”

  何先生強調:“我們主要是鍛鍊孩子的體質,培養孩子的意志力等,還有語言學習。”

  何太太説:“平時我們上課的方式,你們可能很難理解,我們跟體制學校不一樣。比如,看一部《獅子王》的電影,孩子可以從中學到英語,也可以學到堅忍不拔的意志,學到語言的美等等。”

  何先生説:“朱文×同學搬磚,是對自己意志的磨練,也能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我記得以前我讀初二時,不愛學習,我媽媽就叫我去幹農活……太辛苦了。到初三時,我學習很用功,成績刷的就上去了。現在過多的關注朱文×,對他以後返回體制內學校是不利的。”

  交談中,何先生夫婦也坦陳,來這裏的學生,如果覺得不合適,可以繼續回體制內的學校去學習。這裏的學習經歷,是他們的一段難得的學習經歷。他們的教育,與體制內學校可以説是互補的關係。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918 字。

轉載請註明: "搬磚男孩"父親信奉的"新教育"張清一是個什麼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