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長大也很牛,官至丞相,是西漢有名的經學家。晚年算一個反面教材,後文説。

  匡衡像

  他的仕途也是十分坎坷的,但總有運氣爆發的時候。據《史記·張丞相列傳》記載,他才能低下,多次參加朝廷選拔人才的考試,但是都沒考中,等考到第九次時才湊合着考中了丙科。對於經書,由於他多次應考不中的緣故,加上勤奮刻苦,他非常諳熟。後來,他做了候補平原郡文學卒史。又過了好幾年,御史才徵調他進京,以候補百石官屬的身份被薦舉做郎官,補做博士,拜為太子少傅,侍奉元帝。元帝喜歡《詩經》,就升任匡衡為光祿勳,讓他身居皇宮之中擔任老師,教授皇帝的侍臣,而皇帝也坐在他的身邊聽講,非常喜歡他,因此,他的地位也就一天比一天高貴起來。御史大夫鄭弘因為犯法被免官,匡衡先生就繼任為御史大夫。一年多之後,韋玄成丞相逝世,匡衡才繼任為丞相,位極人臣。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後來晚年他混的不是太好。據説因為貪污和管教不嚴等問題被查了水錶……

  據《漢書》記載,他晚年的時候兒子匡昌醉酒殺了人被關了,越騎官員們與匡昌的弟弟還準備合謀劫獄……結果當然是被發現了!

  而且匡衡利用郡圖之誤,非法擴大食封土地四萬多畝。查他兒子殺人劫獄的罪時,原本還不想牽連他,結果司隸校尉駿等揭發他其“專地盜土”,就被人查辦了。

  想一想兒子殺人都幹了,還打算劫獄越獄,平時的管教也是夠了。連帶這自己還貪了錢。他是在元帝時貪的,到成帝時才有人藉着他兒子殺人一案揭發他,平時對於百官的掌控也是夠厲害的。晚年被降為庶人,病死的。本身漢朝丞相就不少,相比其他丞相貢獻也不多,還弄了個反面教材,當然沒人知道。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開心就好”:呵呵呵

  網友“孝感用户66xxxx658”:小編智商堪憂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厲害了!這位95後的學霸,花4年時間,竟然在高二就已經着手寫一本天文愛好者的入門讀物。”真正是應了這句話:“你説對時代有信心,有時卻又“累覺不愛”,好像遍地黃金的日子過去了,風口都是父輩的。一些資源註定被激烈的競爭,但不妨礙這個偉大的時代被充分共享。當中年人依然陽光,當青年人充滿力量,這便是最好的中國。”

  這本書,全書300多頁,差不多有30多萬字。作者孫邦正,杭州人,今年正好20歲。現在,這本書已經放到了學軍中學圖書館。記者聯繫上了在正在美國唸書的孫邦正。他大一原本在中國計量學院學習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因為對天文學的濃厚興趣,大二申請到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學習天文與天體物理。沒去多久,孫邦正就有論文發表在了全球天體物理界影響力前三名的專業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ApJ)上。他最近正忙着跟學校的教授做一個關於“分子云當中的湍流結構與磁場信息方面”的研究。

  有網友表示:“同年齡的我,卻顯得碌碌無為……”所以啊,優秀的人依舊在奔跑,我們怎麼能連走路都喊着累呢?加油吧騷年們,相信你們自己是最棒的!

  (2017-10-19)


  民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文化又一個高峯,僅次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民國時期,名家輩出,再教育方面也有很多專家,那個時候的教育與現在的完全不一樣,如果你不信你就來看看那時候的地理課本。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這是在教學生地圓學説,短短几句就説出了一個大道理,淺顯易懂。而且畫的畫非常生動。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這是中國地圖,把中國形象的比喻成一個大葉子,不過令人尷尬的是,台灣並沒有畫在上面。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陝西省,左邊是陝西的地圖,右邊是陝西的象形圖,完全是一個美女,非常形象。

  這個是山東的地圖,把山東比喻成一個駱駝,富有趣味,孩子怎能學不會。

  這是安徽和江蘇,安徽正好是一朵薔薇花,而江蘇就像一個人在舞劍。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浙江和江西就是一個老婆婆和一個老公公,仔細一看還真是這樣。只能説當時編教材的人真用心。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銘文”:漢地十八省從清末都沒怎麼變過

  網友“揹負青天”:值得尊敬,值得收藏

  網友“愛吃沙拉的獅子”:胡説八道,那時候的行政區劃不是這些圖形

  (2017-10-14)


  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天文學看似很神秘,但是我國古代已經在天文學領域有建樹的人也有不少。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一、張衡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 ,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二、祖沖之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祖沖之(429—500)字文遠,祖籍范陽郡遒縣,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他從小接受家傳的科學知識。青年時進入華林學省,從事學術活動。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作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可惜後來失傳。祖沖之算出圓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

  三、郭守敬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漢族,順德府邢台縣(今河北邢台市邢台縣)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1] 。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曆法著作。

  四、徐光啓

  徐光啓(1562.4.24-1633.11.8),字子先,號玄扈,天主教聖名保祿,漢族,上海縣法華匯(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1] 徐光啓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一名石申夫或石申甫,戰國中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家,開封人,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環形山被命名的中國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西漢以後此書被尊為《石氏星經》)、《渾天圖》等。《甘石星經》在中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2017-10-19)


  [最厲害]

  1997年出生的杭州男孩,給同齡人寫了本天文學教材

  《心閲星空——中學生天文學基礎和觀測實務》封面

  圖為北天星軌。15分鐘左右的時間恆星在天空中劃過的痕跡,中間不動的就是北極星,孫邦正2016年10月攝於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蒙多塔湖畔 。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孫邦正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天文台

  前幾天,看到浙江人民出版社的一位編輯朋友發了條朋友圈:“厲害了!95後學霸,花4年時間,為同齡人寫了一本天文學入門教程。當我們還在參閲各種大神寫的科普讀物時,這位學霸竟然在高二就已經着手寫一本天文愛好者的入門讀物。”

  我趕緊打電話給出版社。朋友説的書名叫《心閲星空——中學生天文學基礎和觀測實務》,全書300多頁,差不多有30多萬字。作者孫邦正,杭州人,1997年出生,今年正好20歲,現在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天文與天體物理系大二學生。

  孫邦正寫書的初衷是給他高中時創立的社團“學軍中學天文社”寫一本入門天文學的教材。現在,這本書已經放到了學軍中學圖書館。

  這本書的責編陳源告訴我,孫邦正是自己抱着書稿找上門來的,“我們一開始並沒有放心上。結果全書看下來,出乎意料。寫得非常專業,涉及大量天文學知識。我們還特地從浙江科技出版社調了一位專家過來幫忙把關書稿。”陳源説,“我挺佩服他的。這麼小就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他的邏輯性非常強,我還得經常請教他,編書過程中,如果有需要校對的地方,他會把自己看過的參考文獻一本本發過來,記錄和分析都做得很詳細。”

  這本學生寫給學生的內部教材,在市場上賣得不錯——在浙江人民出版社自己的網店上架,第一天就賣掉了150多本。

  對天文的愛好始於一場日全食

  我通過微信聯繫上了正在美國唸書的孫邦正。他大一原本在中國計量學院學習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因為對天文學的濃厚興趣,大二申請到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學習天文與天體物理。

  沒去多久,孫邦正就有論文發表在了全球天體物理界影響力前三名的專業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ApJ)上。他最近正忙着跟學校的教授做一個關於“分子云當中的湍流結構與磁場信息方面”的研究。

  “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挺學渣的,尤其是高中的時候,組建和發展天文社,以及寫書,花了挺多時間,學業成績挺差的。”孫邦正對“學霸”的稱號回應很謙虛。他告訴我,天文這個愛好開始於2009年7月22日的一場日全食。他清楚記得那次近百年來地球上出現過最壯觀完美的日食,天地瞬間變色,白晝如何在天體變換中突然走入黑夜的神奇。“那時候我小學剛畢業,去觀測日全食,是老師留的作業,要我們觀測完以後每個人寫一份簡報。現在想來,當時大部分同學對這個作業都比較馬虎,可我真的很認真去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時很多同學看到食甚結束,就是太陽開始復圓的時候就下樓不觀測了。孫邦正是那天在樓頂上唯一一個堅持到整場日食結束的人。那一天,孫邦正在太陽底下經歷了3個小時的暴曬,“我想起了小時候老家停電時大家都在外面聊天或玩耍,而只有我一個人在數星星。不知道是不是我對宇宙的奧秘有着連我自己都未知的慾望。”

  高中時就給社團成員上天文課

  《心閲星空》改了三次稿

  那次觀測日全食後,剛剛進入初中的孫邦正開始對天文產生了自己都無法理解的興趣。他記得第二年的元旦,“1月1日凌晨有個月偏食,發生在半夜兩點。那天夜裏冷得要死,家裏人都勸我別看了,可我堅持定了鬧鐘起來,當時看到了許多星,雖然完全不知道哪顆是什麼,就是覺得超級興奮。”兩天後迎來他的生日,1月3日那天,他收到了爸爸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人生中第一台望遠鏡。從此對天文觀測,一發不可收。

  2012年,孫邦正進入學軍中學念高中,他聯合學校裏幾位同樣愛好天文的學生,一起創辦了天文社團,並擔任第一任社長。除了聚在一起交流天文知識外,孫邦正幾乎每個星期都要為社團成員上一堂天文學的選修課,“杭州其實很多高中後來都發展了天文社,我們還成立了杭州高中天文社聯合會。我就想着,能不能把自己以前給社團成員上課程時用過的知識點都彙總起來。大家一定缺乏這樣適合高中生閲讀的天文書。”

  有了想法後,孫邦正從高二開始着手整理書稿,一直到高考快結束,才完成只有87頁的初稿。之後,他經歷了三次改稿,幾乎每一次都是大刀闊斧的修改,最後一次,“我到了美國後,讀了這裏很多原版天文學課程,發現了原先思路上的區別,於是重新進行了修改。”這樣一來,歷時整整四年,《心閲星空》才得以出爐。

  爸爸眼中的孫邦正 他在喜歡的事物上,總是很較真

  “我都佩服他,你説改就改嘛。他把整本書全部打亂,徹底改了一遍。”孫邦正爸爸孫富嘴上絮叨着兒子,聽得出心裏對兒子滿滿都是驕傲,“他到美國後,給雜誌投稿寫論文,一改就改了28稿。他在喜歡的事物上,總是很較真。”

  兒子跑去美國讀天文學,孫富最初堅決不同意,“我們希望他學金融,以後好找工作。”但兒子對天文的執着,讓孫爸爸毫無招架之力,“他一開始報考美國學校時,和我們商量,能不能只填3個天文專業,再填6個金融專業。我們想想,金融概率大,好呀。哪知,這小子在填報志願上選的金融專業全是不可能中的。我們對這些又不懂。”

  雖然被兒子設了“圈套”,不過一向開明的孫爸爸很快釋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靈魂,他們熱烈追求的夢想,作為家長,都應該全力支持,不是嘛。”他記得兒子出發去美國那天,臨行前,孫邦正摟着爺爺奶奶無比興奮的樣子:“很多人一輩子工作是工作,愛好是愛好。爸,我以後終於可以把工作和愛好結合起來了。”

  孫富知道,做一名天文科學家,是兒子孫邦正一直就有的夢想,“高中的時候,他説自己學渣,他那會的確因為搞天文社,精力投入太多,成績下滑很厲害。”不過,孫富透露,“兒子初中是杭州十三中的,當時保送進的學軍。而且佔了兩個保送名額,杭二中、杭高、學軍,這三所都可以選。兩所學校校長找他談話,希望他選擇他們學校。”

  老師眼中的孫邦正

  不是學霸,是學神

  在學軍中學天文社地理指導老師徐勤眼裏,“孫邦正不僅僅是學霸,而是學神!”他説:“學霸只是成績好一點的學生而已,孫邦正是個很全面的人。他功課不賴,體育非常棒,是國家二級運動員,在100米、200米的省市田徑賽中經常獲獎。他酷愛天文,是個有獨立研究素質的人,很有自己的想法。話不多,看起來有些內向,但聊起天文就眼睛放光。”徐勤記得,那會兒天文社成立後,最早開的幾堂課,是他去給學生講,後來讓孫邦正試着講了兩節,“我馬上和他講,以後我不用再講了,你鑽研得比我還深。”

  孫邦正還是個棒球迷,曾經是杭十三中棒球社社長。十三中原校長屈強,為孫邦正申請美國學校時,親自寫了封推薦信,裏面提到:“孫邦正是我們學校棒球社社長,曾代表中國隊,參加中日韓俄四國中學生棒球邀請賽。在比賽中,好幾次對方隊員劫殺,孫邦正都全身心投入,用前撲、倒地衝擊等動作,成功搶壘。來自日本韓國俄羅斯的比賽委員會把唯一的全場最佳運動員,授予孫邦正,因為他的技術、努力和勇敢。這個獎盃現在還展覽在我們學校的榮譽室。”

  [最暖心]

  夫妻倆誤扔5萬元貨款,十多名環衞工翻垃圾堆2小時尋回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澎湃新聞消息,10月18日上午,經過10多名環衞工人2個多小時的翻找,終於在10多噸垃圾堆裏找回了唐女士不小心扔掉的5萬元貨款。

  來自安徽的唐女士和她丈夫租住在浙江嘉興海寧市許村鎮團結村,以做小生意為業。因要付貨款,10月16日下午,唐女士從銀行取出5萬元,用黑色塑料袋裝好在家裏隨手一放。晚上,不知情的丈夫以為那是垃圾,就扔到了垃圾桶裏。17日一早,唐女士收拾房間,又把家裏的垃圾扔到了屋外的垃圾桶內,當天,垃圾轉運站的車就把這裝有5萬元的垃圾桶收走了。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17日晚19時許,生意上的合作方來拿貨款,這時夫妻倆才發現錢不見了,互相詢問才明白:錢被當成垃圾扔了。

  唐女士當即聯繫許村垃圾中轉壓縮站,得到的回覆是:這兩天收的垃圾還沒有運走,第二天工作人員會幫忙找。可是夫妻倆還是一夜未眠,18日天剛亮就到垃圾站守候。

  “我們接到電話時,壓縮垃圾的轉運工作就停下來了,一共兩個集裝箱的壓縮垃圾,有10多噸,我們全部拆開幫忙找。”許村垃圾中轉壓縮站相關負責人19日告訴澎湃新聞,10多名環衞工人和唐女士找來的朋友一起幫忙,從18日早晨7時找到9時30分許,終於從垃圾堆裏找到了唐女士扔掉的5萬元。

  [煲雞湯]

  讀書是一種“遇見”

  1

  我以為,讀書其實是一種“遇見”。打開書本的剎那,就開啓了一扇去往不同時空的大門,碰見各種各樣的人,聽説形形色色的事,接觸不同年代留下來的思想菁華。

  如果説,“遇見”是讀書與生俱來的產物,那麼,選擇怎樣的“遇見”,讀書人理應有屬於自己的主動權。

  蘇東坡説得好:“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那麼,什麼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選擇那些契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功課長進的書籍外,關鍵一定要按優中選優、精中選精的原則,去選讀那些經受過時間和一代又一代讀者淘洗的經典。

  須知,讀一本經典抵得上讀幾十本、上百本普通之書。而對於那些平庸的書籍,我們還是少讀或者不讀為妙。那樣的“遇見”,只是重複,只會無端損耗你去選擇讀一本經典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2

  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讀書當然也是“遇見”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讀書面越廣越好。

  讀報看到一個材料:在當年的西南聯大,許多教授在讀書方面都是學貫中西,打通文理。因此,吳宓、陳岱孫、金嶽霖、賀麟等能用中國話語、中國文化嫺熟詮釋西學;馮至講《浮士德》時,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詮釋《浮士德》“一個越來越高尚越純潔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題。一些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學識。物理學教授王竹溪編寫《新部首大字典》,在語言學界頗有影響;化學系教授黃子卿工於書法,熱愛舊體詩,時常與文學教授遊國恩探討詩歌;年輕的數學家華羅庚則對散曲充滿熱愛……

  讀書的“遇見”,又並非不動腦筋地匆匆而過,而是一種主觀能動的行為。換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善於從無疑處讀出有疑。誠如孟子所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據説,梁啓超先生對於所讀之書是不願輕易相信的。他作《王荊公》,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僅反覆研讀王臨川全集,還參閲宋人文集筆記凡數十種。所以,當與《宋史》互相參證時,他始發現其中的一些以訛傳訛抑或故意詆譭、污衊的謬誤,然後,他“一一詳辯之”,以還原歷史真相。這種實事求是的“遇見”方式,不僅是對歷史負責,也是對自己的治學態度負責。

  3

  從書本中來,到生活中去,則是一種以“遇見”疊加“遇見”而解疑釋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書本的平面“遇見”,而到現實的自然與社會中去作立體的“遇見”,其效果或許會更精彩,更生動。

  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教授,就對讀書與旅行之間的關係有着獨到的理解。他説:“我是搞歷史地理的,旅行有時會帶來契機,長期解不開的謎解開了。我曾和鳳凰衞視拍過‘告別三峽’的紀錄片,就看到當地一個鹽場,滷水直接從山裏流出來,這種滷水看着普通,其實鹹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鍋裏煮就成了鹽。這裏的鹽場一直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在用,後來才停掉。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遷到這裏煮滷產鹽,巴人為什麼一度很強勢,地盤能擴展那麼大?他們控制着鹽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原本,葛劍雄教授在讀書中無法解開的疑竇,想不到因為一次拍紀錄片的“遇見”,終於茅塞頓開。從這個意義上説,在現實自然與社會中的立體“遇見”,無疑是對書本知識一種必不可少的重要補充和佐證。

  想起楊絳先生説過:“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請高明,和他對質。”這無疑是對“讀書是一種遇見”最生動的詮釋。

  而一個會“串門”、常“遇見”的讀書人,更讓“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成為可能,水到渠成。

  (2017-10-19)


  自從地球形成以來太陽已經圍繞銀河系公轉了20多圈,每公轉一圈稱之為一個銀河年,一個銀河年相當於2.2億個地球年。這一點恐怕是古代瑪雅人無從知曉的。

  不能否認的是在過去幾個銀河年中從宇宙到地球襲來的災難確實影響了地球,但卻沒有妨礙地球衍化高度生命。如果要説地球災難的來臨方式就不能不説一下銀河系內的能量大爆發。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在銀河系剛形成之際,劇烈的能量爆發非常頻繁,恆星以極高的速度形成之後很快就會燃燒殆盡而爆炸,那時的銀河系充斥着各種輻射,這種情況下以地球對生命的定義來説生命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伽馬射線相信很多人都聽説過,伽馬射線爆產生於超級超新星爆炸事件,其被稱作宇宙大爆炸以來最劇烈的爆炸。它的能量是超新星的1000倍,並且能量集中在很窄的由兩極發出的豎狀噴流中。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伽馬噴流可以摧毀一切在其行徑上的物體,即便很遠的距離上強烈的輻射 也會損害生命的DNA結構。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約和22億年後,銀河系將會和仙女座星系合併,那時兩個星系的氣體雲會發生猛烈地碰撞,星系間產生的潮汐力將會對星系的分佈產生影響。這只是説是銀河系最後的終結,至於地球生命,隨着靠近仙女座的距離約進入十分之一時,地球生活就已經有了影響。

  (2017-10-06)


  説起紅移,相信很多的人還是比較陌生的,其實當時間開始出現波動的時候,波長變長,頻率降低,這就是紅移,而天體的移動及規律的預測都離不開對紅移現象的研究。紅移最初是在人們非常熟悉的可見光波段被發現的,而隨着人們對電磁波譜各個波段的瞭解不斷地深入,使得任何電磁輻射的波長增加都可以被稱為紅移現象。對於波長較短的紫外線等這些波段,波長的確是波譜向紅光移動的結果。

  而對於紅外線微波以及無線電波這些波長較長的波段來説,它們波長的增加實際上是在不斷的遠離紅光波段。但是這種現象還是被定義為紅移。當觀測者站在離光源較遠的運動距離時,觀測者所看到的電磁波譜就會出現紅移的情況。這和聲波因為多普勒效應而出現頻率變化非常類似,其實這樣的紅移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有很多應用,就比如説多普勒雷達、雷達槍等等。從分光學的角度來講,多普勒紅移多用來測量天體的運動,這種多普勒紅移最早是在19世紀被預測並且觀察到的,當時的科學家斷定光的本質就是一種波。

  被用於解釋遙遠的星系和類星體的還有一種紅移機制。這種紅移機制主要是在星系間的氣體雲的光譜中所觀察到的一種紅移現象。紅移的增加比例與距離是成正比的,這層關係為宇宙在膨脹的觀點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就比如説大爆炸宇宙模型,這個主題開始於19世紀,天文學家在對波動力學的現象進行探索的時候,總結出了卜勒效應。之後1842年,有天文學家對這種現象提出了科學的物理方面的解釋,這種效應至今為止還在被應用着。卜勒效應當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預言,那就是恆星的顏色不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這些恆星相對於地球的運動速度不同,雖然這個推論最後被推翻了,但是這也是天文學研究領域的一次重大的跨越。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恆星之所以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其實是因為恆星的温度不同,而並不是它們相對於地球的運動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在1912年,天文學家在進行天體研究的時候,發現絕大多數的螺旋星雲都有着不可忽視的紅移,隨後,直到有科學家發現星雲的紅移和距離有關聯性,也就是哈勃定律的誕生,才進一步推動了紅移定律的發展。宇宙膨脹大霹靂理論的建立離不開這些觀點的誕生以及發展。

  拿一個光子在真空中傳播的事例來講,一個光子在真空中傳播可以產生多種紅移機制,機制的產生都和多普勒紅移現象非常類似。都是波長與波段在紅移現象當中的自由轉換,而且這些機制會分別使用伽利略、洛倫茨或者是相對論轉化,在各個參考的架構之間來回地進行比較。

  (2017-10-11)


  由福建師大兩岸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師大文學院和台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等兩岸機構合作編寫的語文教材項目——《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近日正式在台灣出版並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多所高中投入使用。

  台北市萬芳高中學生施國威説,教材上有很多的圖例解釋,非常實用,新課本讓他對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更濃了。

  更加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萬芳高中的學生,在開學的第一天就驚奇地發現,自己手上的語文新課本,居然是兩岸合編出版的教材。新課本不但圖文並茂,生動翔實,還為每篇課文設立“主編解讀”,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編寫成易於施教的故事、幫助青年學生更好地瞭解中華文化精髓和漢語言的無窮魅力。

  從2014年6月起,兩岸多名專家學者查閲研究了大量資料,完成了《高中語文》(含課本、教師手冊、教師用書)的第一冊和第二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高中古詩文選讀》等總計13冊、500萬字的編寫任務。

  相較於以往的課本,這次合編出版的教材更加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選了大量古今名篇,例如《師説》、《岳陽樓記》等。此外,《論語》、《孟子》的選段,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的選篇,《孔乙己》、《再別康橋》等白話文也都入選其中。

  希望能有更多南部高中選用

  兩岸合編高中教材的大陸主編、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孫紹振介紹説,大陸選的課本,比較着重於文本中心,藉此展開對作家的瞭解;台灣選的課本,比較強調以作家為中心,介紹他的整個文學成就、生平以及在歷史上的地位。

  台灣主編、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孫劍秋稱,大陸教材和台灣教材因為各有不同,各有特色,所以想把它們融合在一起,呈現完整的教案。

  此次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團隊還帶着合編教材南下高雄,除了前往前鎮高中,也到高雄師大與師大附中分享編寫經驗與感受。台灣教師對於兩岸合編教材給予高度肯定,並寄予期望,希望合編教材能有更多南部高中選用,尤其在南部綠營執政縣市,以突顯教育界對中華文化的堅持。

  前鎮高中語文老師吳慧君説,高中生對於創新性的信息接受度是非常高的,如果能有兩岸共同的文本、共同的文本記憶,讓台灣學生知道我們的這篇經典文章大陸學生也在學習,對兩岸來講都是好事。

  讓兩岸學子儘可能誦讀古文

  3年前,兩岸啓動合編這套教材時就決定儘量選入經典古文,卻沒想到今年台灣當局修訂高中語文新課綱,調降其中的文言文比例,引發巨大爭議。兩岸學者都表示,文言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已經在事實上內化為兩岸中國人氣質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不應削減、拋棄,而該讓兩岸學子儘可能多地去誦讀和欣賞。

  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孫劍秋説,台灣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已經學習了非常多的白話文,年級越高,語文教育的難度就要相應加深,因此文言文的比例應該逐年拉高,同學們對整個文化的理解應該更多元。

  台灣《旺報》刊文稱,兩岸語文教材出現交集並不是第一次,2013年大陸中華書局曾經引進台灣的《中華文化基礎教材》,馬英九時期還完成《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現在兩岸合編語文教材來台,受到台灣教師歡迎,因為“如此才能確保學子有較大的古文閲讀量”,倘若“未來要讀古文可能只能去大陸語文課本里找尋”,豈不令人唏噓。

  文章最後説,文化和氣質的養成需要百年千年,破壞只需要一任當局。感嘆之餘,只能借用《出師表》一句“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結。(鍾健 江凜)

  (2017-10-12)


  近日,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和中教易未來(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教易未來(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承辦的“首屆電子競技教育創新發展論壇”在京圓滿落幕,相關國家科研機構、院校專家領導、版權專家、行業協會、品牌營銷、投資機構以及媒體記者等百名人士共同出席了本次論壇會,一起見證了國內首套電子競技學科教材的正式亮相。

  本套“電子競技”學科系列教材,是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創新研究所支持,中教易未來(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組織編寫,部分內容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本套電競教材共10冊,分別由理論通識教材和職業技能教材組成,並在國家版權中心登記備案。

  推動電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電競教育勢在必行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知識經濟學家、中國科普作家盧繼傳致開幕辭,盧院長指出:電子競技(以下簡稱“電競”)作為一項新興體育運動是《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關注,受到社會廣泛歡迎,電競的主要受眾羣體是青少年和兒童,他們對電競的認知還存在着一定的偏向,需要我們用教育的方式去引導。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繼傳致辭

  此外,盧院長還指出,近年來,各類新產業形態層出不窮,都源自於創新發展的持續推動,創業熱情的不斷激發,才會有新事物的接連湧現。中國有廣闊市場、有巨大人口規模的特殊的優勢資源,藴含巨大的市場機會。我們要站在經濟發展的高位,敢於開拓創新,創造新業態,從而創新的消費市場,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電競作為一項新興產業,藴含着無限的機會與機遇。

  最後,盧院長指出,電競行業要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大力推行電競教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將遵循科院社會職責,以思想引領、管理引領,與中教易未來(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電競產業發展課題組,開展系統研究,提供科學管理方案和專業諮詢服務,並將承擔賽事組織與管理崗位的專業人才培訓工作,促進電競人才成長,支持促進我國電競事業健康發展。

  註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成立於1986年9月1日,由中央主要領導陳雲同志批示、國家科委(現為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國家事業單位,是我國專門從事管理科學和相關交叉科學研究的新型科研機構,主要職責是緊跟中央戰略發展部署,開展課題、學術研究,為國家、社會、企業領導決策提供諮詢服務,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隨後,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陳明宣副會長髮表主題演講《電子競技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蔣建科先生髮表主題演講《把電子競技產業建成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舞台》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創新研究所胡錦瀾所長髮表主題演講《電子競技教育創新發展方向》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AMD大中華區渠道銷售副總裁郭俊光先生髮表主題演講《電子競技與電腦硬件發展及人才市場需求》

  《電子競技教育創新和發展》圓桌討論座談環節,嘉賓從左往右依次為:

  北軟天使基金投資總監雷平先生、

  九九互娛營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東先生

  體壇週報體壇電競主編李楷平先生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創新研究所所長鬍錦瀾先生

  中教易未來(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趙小宇先生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北京師範大學亞太實驗學校代表對電競教育試點工作進行教材案例展示。

  最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繼傳先生、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主編佟暉先生、大河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童先生、中教易未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黃曉天先生共同為中國首套電子競技教材揭幕。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國內首套“電子競技”教材叢書正式發佈

  首套電競教材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理論教育課程,主要闡述了電競行業的產業結構、市場情況、電子競技的定義及各類遊戲的特點和應用等內容,教材內容包括:《電子競技概論》《電子競技心理學》《卡牌類遊戲的分析與應用》《多人在線戰鬥競技場遊戲的分析與應用》《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分析與應用》和《即時戰略類遊戲的分析與應用》。

  另一部分為電競職業技能部分,主要闡述了傳媒、組織、教練等就業方向所需的職業技能等內容,包括:《電競傳媒與攝影藝術》、《賽事組織與管理學》、《電子競技新媒體學》、《電子競技職業教練培訓課程》。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電競教育百家爭鳴易未來潛心三年填補行業空白

  (2017-10-16)


  前幾天,看到浙江人民出版社的一位編輯朋友發了條朋友圈:“厲害了!95後學霸,花4年時間,為同齡人寫了一本天文學入門教程。當我們還在參閲各種大神寫的科普讀物時,這位學霸竟然在高二就已經着手寫一本天文愛好者的入門讀物。” (10月19日《都市快報》)

  這本書名叫《心閲星空——中學生天文學基礎和觀測實務》,全書300多頁,差不多有30多萬字。作者孫邦正,杭州人,1997年出生,今年正好20歲,現在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天文與天體物理系大二學生。孫邦正寫書的初衷是給他高中時創立的社團“學軍中學天文社”寫一本入門天文學的教材。現在,這本書已經放到了學軍中學圖書館。

  於現在的孩子,確實太需要這樣的“入門”。天文學是嚴謹的,其實也是浪漫的,遙望寥廓深邃的星空,總是讓人充滿美麗的遐想和希望,老一代的人,生活貧乏,但星空卻慷慨地給予了情調和色彩,許多人都記得,夏天乘涼,聽嫦娥奔月的故事,從茫茫星海中尋找北斗七星,那種詩意和浪漫,幾乎可以影響終生。

  毋庸諱言,現在的孩子,對星空的興趣在弱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天文課不是主課,與學校的升學率無關,學校缺乏相關的教育。實際上,於現在的家長,教會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遠不如唱歌跳舞彈琴學畫那樣“實用”,比如可以成為出名的捷徑,比如可以為升學考試加分。因此,現在開個天文興趣班,遠不會像奧數那樣,擠破了門。

  這其實也與大的社會氛圍有關。身處喧囂浮躁之中,金錢至上、功利、現實、務實讓我們漸失深沉、博大的襟懷,甚至以追求犬儒功利為樂趣,老實説,如此時風之中,誰還有多少關注星空的定力。於是,大人如此,孩子又怎麼可能去關注星空。

  而這顯然絕對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於國民素養而言,“天文素養”顯然不可或缺。黑格爾就這樣説過,“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實際上,因為目光的短視,以至“腳下”進退失據已經幾成社會一大病態。

  關注星空,才能更熱切地關注當下,才可能以博大寬容的胸懷,以理性睿智的心態,撥開急功近利的迷霧,面對無處不在的功利和物慾誘惑,保持一顆平常心,守住精神的家園。對許多孩子來説,或許,想成為未來之“星”,也需要從學會“仰望星空”開始。從這個角度而言,尤其要為這本《心閲星空》天文學入門教材以及它的作者喝彩。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孫邦正寫書的初衷是給他高中時創立的社團“學軍中學天文社”寫一本入門天文學的教材。現在,這本書已經放到了學軍中學圖書館。

  這本書的責編陳源告訴我,孫邦正是自己抱着書稿找上門來的,“我們一開始並沒有放心上。結果全書看下來,出乎意料。寫得非常專業,涉及到大量天文學知識。我們還特地從浙江科技出版社調了一位專家過來幫忙把關書稿。”陳源説,“我挺佩服他的。這麼小就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他的邏輯性非常強,我還得經常請教他,編書過程中,如果有需要校對的地方,他會把自己看過的參考文獻一本本發過來,記錄和分析都做得很詳細。”

  這本學生寫給學生的內部教材,在市場上賣得不錯——在浙江人民出版社自己的網店上架,第一天就賣掉了150多本。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對天文的愛好始於一場日全食

  我通過微信聯繫上了在正在美國唸書的孫邦正。他大一原本在中國計量學院學習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因為對天文學的濃厚興趣,大二申請到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學習天文與天體物理。

  沒去多久,孫邦正就有論文發表在了全球天體物理界影響力前三名的專業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ApJ)上。他最近正忙着跟學校的教授做一個關於“分子云當中的湍流結構與磁場信息方面”的研究。

  “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挺學渣的,尤其是高中的時候,組建和發展天文社,以及寫書,花了挺多時間,學業成績挺差的。”孫邦正對“學霸”的稱號回應很謙虛。他告訴我,天文這個愛好開始於2009年7月22日的一場日全食。他清楚記得那次近百年來地球上出現過最壯觀完美的日食,天地瞬間變色,白晝如何在天體變換中突然走入黑夜的神奇。“那時候我小學剛畢業,去觀測日全食,是老師留的作業,要我們觀測完以後每個人寫一份簡報。現在想來,當時大部分同學對這個作業都比較馬虎,可我真的很認真去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時很多同學看到食甚結束,就是太陽開始復圓的時候就下樓不觀測了。孫邦正是那天在樓頂上唯一一個堅持到整場日食結束的人。那一天,孫邦正在太陽底下經歷了3個小時的暴曬,“我想起了小時候老家停電時大家都在外面聊天或玩耍,而只有我一個人在數星星。不知道是不是我對宇宙的奧秘有着連我自己都未知的慾望。”

  高中時就給社團成員上天文課

  《心閲星空》改了三次稿

  那次觀測日全食後,剛剛進入初中的孫邦正開始對天文產生了自己都無法理解的興趣。他記得第二年的元旦,“1月1日凌晨有個月偏食,發生在半夜兩點。那天夜裏冷得要死,家裏人都勸我別看了,可我堅持定了鬧鐘起來,當時看到了許多星,雖然完全不知道哪顆是什麼,就是覺得超級興奮。”兩天後迎來他的生日,1月3日那天,他收到了爸爸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人生中第一台望遠鏡。從此對天文觀測,一發不可收。

  2012年,孫邦正進入學軍中學念高中,他聯合學校裏幾位同樣愛好天文的學生,一起創辦了天文社團,並擔任第一任社長。除了聚在一起交流天文知識外,孫邦正幾乎每個星期都要為社團成員上一堂天文學的選修課,“杭州其實很多高中後來都發展了天文社,我們還成立了杭州高中天文社聯合會。我就想着,能不能把自己以前給社團成員上課程時用過的知識點都彙總起來的。大家一定缺乏這樣適合高中生閲讀的天文書。”

  有了想法後,孫邦正從高二開始着手整理書稿,一直到高考快結束,才完成只有87頁的初稿。之後,他經歷了三次改稿,幾乎每一次都是大刀闊斧的修改,最後一次,“我到了美國後,讀了這裏很多原版天文學課程,發現了原先思路上的區別,於是重新進行了修改。”這樣一來,歷時整整四年,《心閲星空》才得以出爐。

  爸爸眼中的孫邦正

  他在喜歡的事物上,總是很較真

  “我都佩服他,你説改就改嘛。他把整本書全部打亂,徹底改了一遍。”孫邦正爸爸孫富嘴上絮叨着兒子,聽得出心裏對兒子滿滿都是驕傲,“他到美國後,給雜誌投稿寫論文,一改就改了28稿。他在喜歡的事物上,總是很較真。”

  兒子跑去美國讀天文學,孫富最初堅決不同意,“我們希望他學金融,以後好找工作。”但兒子對天文的執着,讓孫爸爸毫無招架之力,“他一開始報考美國學校時,和我們商量,能不能只填3個天文專業,再填6個金融專業。我們想想,金融概率大,好呀。哪知,這小子在填報志願上選的金融專業全是不可能中的。我們對這些又不懂。”

  雖然被兒子設了“圈套”,不過一向開明的孫爸爸很快釋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靈魂,他們熱烈追求的夢想,作為家長,都應該全力支持,不是嘛。”他記得兒子出發去美國那天,臨行前,孫邦正摟着爺爺奶奶無比興奮的樣子:“很多人一輩子工作是工作,愛好是愛好。爸,我以後終於可以把工作和愛好結合起來了。”

  孫富知道,做一名天文科學家,是兒子孫邦正一直就有的夢想,“高中的時候,他説自己學渣,他那會的確因為搞天文社,精力投入太多,成績下滑很厲害。”不過,孫富透露,“兒子初中是杭州十三中的,當時保送進的學軍。而且佔了兩個保送名額,杭二中、杭高、學軍,這三所都可以選。兩所學校校長找他談話,希望他選擇他們學校。”

  老師眼中的孫邦正

  不是學霸,是學神

  在學軍中學天文社地理指導老師徐勤眼裏,“孫邦正不僅僅是學霸,而是學神!”他説:“學霸只是成績好一點的學生而已,孫邦正是個很全面的人。他功課不賴,體育非常棒,是國家二級運動員,在100米、200米的省市田徑賽中經常獲獎。他酷愛天文,是個有獨立研究素質的人,很有自己的想法。話不多,看起來有些內向,但聊起天文就眼睛放光。”徐勤記得,那會兒天文社成立後,最早開的幾堂課,是他去給學生講,後來讓孫邦正試着講了兩節,“我馬上和他講,以後我不用再講了,你鑽研得比我還深。”

  孫邦正還是個棒球迷,曾經是杭十三中棒球社社長。十三中原校長屈強,為孫邦正申請美國學校時,親自寫了封推薦信,裏面提到:“孫邦正是我們學校棒球社社長,曾代表中國隊,參加中日韓俄四國中學生棒球邀請賽。在比賽中,好幾次對方隊員劫殺,孫邦正都全身心投入,用前撲、倒地衝擊等動作,成功搶壘。來自日本韓國俄羅斯的比賽委員會把唯一的全場最佳運動員,授予孫邦正,因為他的技術、努力和勇敢。這個獎盃現在還展覽在我們學校的榮譽室。”

  (2017-10-2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91 字。

轉載請註明: 鑿壁偷光的孩子, 長大後怎麼沒有消息了呢? 晚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