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是歐洲歷史名城,也是很多人去北歐遊玩不可錯過的一站。
作為丹麥的首都,那裏有着安徒生筆下的小美人魚,也有見證了丹麥王室興衰的阿美琳宮,而寬鬆的社會氛圍也意味着即使只是在哥本哈根點上一杯啤酒享受下午也相當愜意。
必看的哥本哈根的招牌景點
美人魚對面就是哥本哈根要塞
▼
但令人有些奇怪的是,從地圖上審視哥本哈根,你會發現這座城市在丹麥國內的位置並不討巧:它位於整個國家的最東面,甚至是一座橫跨兩個島嶼的城市,遠離丹麥國土主體-日德蘭半島。這並不符合一般的國都選擇原理。
丹麥領土的主體夾在德國與瑞典之間
首都哥本哈根地跨兩島,直面強國瑞典
頗有種天子守國門的感覺▼
撇去遙遠的格陵蘭和法羅羣島不算,那時候的丹麥管轄的本體部分,除了現代仍然留在丹麥境內的日德蘭半島、菲英島、西蘭島、洛蘭島和包裹在其中的其他小島嶼以外,還多了一塊今天屬於瑞典的東方國土斯科訥地區。
歷史上更大的丹麥主要大在兩方面
一個是瑞典南端
一個就是德國北部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
維京長船博物館,丹麥-羅斯基勒
▼
雖然波羅的海沿岸並非傳統上的海洋強勢地區,但能夠完全掌握這座半封閉海洋的出入口,也為丹麥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海洋優勢。如果他們能在對手們動手之前,在厄勒海峽附近建立一座海洋堡壘,那將會成為一座旱澇保收的天然收費站,真正利用好整個北方的海洋權。
歐洲五大海運通道:
大西洋-地中海、地中海-黑海、地中海-紅海
大西洋-北海、北海-波羅的海
厄勒海峽是北海-波羅的海的一連串海峽之一
▼
這座城市如今仍然和對岸瑞典的赫爾辛堡保持着密度世界前列的24小時渡輪,是厄勒海峽北部的重要城市。14世紀開始,丹麥王國也確實將這裏改造成了堡壘和海關,因《哈姆雷特》而聞名的克倫堡就位於赫爾辛格。
下圖是瑞典這邊的赫爾辛堡
海峽對面則是丹麥的赫爾辛格
▼
可惜這座城市周圍農業條件不佳,很難滿足鼎盛期丹麥王國首都的糧食需求,因此從一開始就不是作為首都的好選擇。相比之下,哥本哈根雖然沒有那麼險要,但地形相對平坦,在大城鎮建設方面有先天的優勢。
更何況,在離哥本哈根不遠的波羅的海南部,厄勒海峽帶來的鹹水令這裏盛產鱈魚、鯡魚,丹麥漁民可以不在北海蔘與漁業競爭便捕獲充足的蛋白質,哥本哈根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現在人們已經不再為食物發愁
但中世紀出海都是冒着很大風險的
▼
其實能把這樣一座關鍵城市從教廷的控制範圍內剝離出來,僅靠一個丹麥國王的頭銜是不夠的。當時北歐存在的政治實體,是基本以今天的丹麥、瑞典、挪威為主體,以丹麥為核心的卡爾馬聯盟。三國約定共主,而埃裏克就在那個時候統治着這三個國家,憑藉着這個超越一般王國統治者的身份,他才有了和教廷掰手腕的資本。
1423年歐洲大致狀況
北歐三國合體為卡爾馬聯盟,表面上實力大增▼
也就是説,整個卡特加特海峽東岸,他們只給瑞典留下了哥德堡這一個港口,逼迫瑞典與波羅的海東岸的立陶宛人較勁,爭奪所剩不多的生存空間。
意味着瑞典人的生存空間被極大壓縮
如果瑞典人完全轉向東面發展,放棄西海岸
恐將再無翻身之日....
▼
起義不久被撲滅,但丹麥國王出爾反爾,將投降的貴族盡數屠殺,與殘留的瑞典反對派從此結下了樑子。在此後爆發的瑞典解放戰爭中,瑞典人技高一籌,正式脱離了卡爾馬聯盟。
血洗斯德哥爾摩
▼
轉折發生在17世紀中葉的第二次北方戰爭期間。當時的瑞典國王查爾斯十世渡海蔘與了歐洲大陸上的權力競逐,再橫掃了波蘭-立陶宛。瑞典國內空虛,讓丹麥看到了再次吞併這個老對手的機會,但1657年的冬天出奇寒冷,丹麥-挪威聯軍的戰艦被凍在港灣無法出動,只能明年開春再戰。
瑞典軍隊還是很強的,橫掃波蘭-立陶宛
相比海軍,瑞典在陸軍方面有更大優勢▼
將錯就錯的首都
丹麥人失去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的“龍興之地”,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必然。
從丹麥內部面臨的壓力來看,隨着丹麥南方德意志城邦逐漸形成共識,過去只能以漢薩同盟這個各懷鬼胎的非政府組織挑戰丹麥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利益的德意志人,將會在陸地和海洋兩個方向上對丹麥形成威脅。
18世紀丹麥地圖
在瑞典的壓力下,丹麥人退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而下個世紀,就是德國人南面攻過來了
▼
從其他北方國家的利益看,一個全面控制了厄勒海峽的丹麥對波羅的海周邊的控制力太強,遲早需要找機會將其削弱。丹麥和瑞典兩個關係不好的鄰居各自控制一半的厄勒航道,是最符合波羅的海國家利益的安排。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遲遲不願意接受東部國土丟失的丹麥人在1720年的第三次北方戰爭中選擇幫助俄國打擊瑞典。雖然站對了邊,但和談時俄國人只顧着從瑞典的屍體上薅羊毛,卻完全沒提歸還東丹麥的事。
而此時等待了半個世紀的丹麥人已經在哥本哈根這座“前線”首都投資了太多,其城市發展水平遠遠超過了丹麥境內的任何一座城市,丹麥也只能將錯就錯地繼續保留哥本哈根的首都身份。而隨着軍事技術和歐洲局勢的變化,哥本哈根太靠近東部邊境的劣勢已經被北約和歐洲的共同防禦抵消,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上看,已經完全沒有遷都的必要了。
在冷戰中,雖然丹麥也是很靠近蘇東陣營的國家
但真正的壓力其實落在瑞典和芬蘭身上
丹麥更警惕的可能還是已經被分裂的德國▼
只有一種可能能讓丹麥人認真地討論遷都:瑞典社會崩潰,或者至少是臨近丹麥的瑞典西南部崩潰,對國家安全造成高度威脅。
放在過去,這可能只是茶餘飯後的笑料。可如今,考慮到就在厄勒海峽邊的瑞典城市馬爾默已經有1/6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這傳説中的鄰國動盪還真不一定不會發生。
瑞典-馬爾默清真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