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劇報告:尋秦記: 名校畢業生井下挖煤 一干7年
《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孫少平獨自去異地當礦工,憑藉努力成為了礦工組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找到了“孫少平”的影子。王維,神華神東補連塔煤礦的一名採煤機司機,2010年他從中國礦業大學畢業後就成為一名“現代版挖煤工”,迄今已有7年了。他深有感觸地説,礦井之下,就是另一個世界。
上午7時,王維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穿好防護服、頭戴礦燈、腰挎氧氣瓶等裝備后王維和同事等待下井。這些裝備自重約10公斤,但在井下作業缺一不可,因為一旦礦工在井下遇到危情,這些自救設備能保命。所以再重,也得揹着。
礦上每天有專門的運輸車送礦工下井。全副武裝的王維和工友擠在車裏,他們需要1個小時多才能到達作業面。7年了,無數個日子裏,每天都在重複着這段路,王維早已心平若水,沒有了最初的忐忑不安、新奇或驚喜。
王維第一次下井是在校期間,跟隨老師去徐州一個礦井觀摩。當他們準備升井時,王維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整個人都被嚇趴在地上,“那時的煤礦還是採取爆破開採,巨大的響聲是雷管發出的聲音,但當時把我嚇壞了,我第一反應是出事故了,自己要被困井下了。”後來,王維在老師的帶領下安全升井。
下井後,礦工們首先進入了巷道。巷道道路泥濘、光線昏暗,一眼望不到頭。王維介紹,巷道主要是用來運送礦工和材料設備的,而開採出的原煤卻不經過這裏,直接通過傳送帶運往地面。
上午8點,運輸車將礦工們送到各個採煤作業面。王維所在的作業面距地面200多米,環境潮濕陰冷。作為採煤機司機,王維主要負責通過控制採煤機,在長約311米,高約7米的作業面來回割煤,為了監控採煤機正常運轉,採煤機割到哪裏,王維就要跟到哪裏。他所在班組12人,每天割煤約20000噸。
王維畢業於211院校中國礦業大學,他的很多同學都在從事煤礦行業,科班出身的他屬於單位高科技人才。據他介紹,控制採煤機這樣的大型機械設備不僅要具備大量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熟練的操作技巧。上學時,王維也沒想到畢業會成為每天井下作業的挖煤工,如今一干7年,挖煤器械、礦井通道已然成為他生活難以分割的部分。
上午10時許,王維配合工友檢修液壓支架。液壓支架不僅承載了煤層的重量,而且給礦工提供了操作空間。但支架24小時不停運轉難免會出現線路老化的現象,所以需要礦工在生產的同時兼顧對支架檢查維修。
有一次,作業面的液壓支架下陷,復原支架需要人工墊一根支柱。王維和工友配合操作時,因為地質疏鬆的緣故,支柱不穩瞬間倒地,剛好王維站在旁邊,幸虧工友眼疾手快,拉了他一把,不然性命堪憂。那一次,讓王維深刻體會到井下危險無處不在。王維説,儘管目前的作業設備相比原來更先進,安全係數也很高,但在生產安全和風險防範方面絲毫不能大意。
礦上每天有餐車將盒飯送到各個作業面,王維説,礦工的午飯都是在井下解決,飯菜通常是米飯、包子還有幾個小菜等。礦工們短暫吃飯休息之後需要接着工作。下午1時許,王維在作業時發現一處安全隱患,他立即找工友解決。他説,工作中細小甚微的疏忽都可能引發事故,為確保每個工友的生命安全,必須第一時間解決。
如今採煤機械自動化程度變高,從開採原煤到運輸煤礦、再到最後裝載火車全都由機械獨立完成。雖然現代化的礦井提供了安全的生產環境,但一線作業人員,煤灰滿面十指黑仍是礦工們的職業本色。王維説,礦井之下基本是男人的世界,很少有女礦工幹這行,體力和生理方面都不好接受。
下午4時許,王維將當日的開採情況錄入到電腦後準備升井。在井下工作一天,王維的雙手早已沾滿了煤渣。他每天下班後就立即洗澡,要是加班耽擱了,洗完澡天也都黑透了,這一天算是沒和太陽有照面。值完夜班更是累得連飯都不想吃,回家躺在牀上倒頭就睡,彷彿從一個黑夜再到一個黑夜。
王維當班長兩年,全面負責班組12人的日常生產工作,多次獲得金牌班長榮譽。在同班組的工友心目中,王維學歷高、工作細緻、要求嚴格。在他的帶領下,這個班組不僅井下作業零事故,還創造了多項煤礦生產作業記錄新高。來自徐州的王維是外地人,剛開始父母都不太願意讓他從事煤礦行業,覺得太危險,王維説,相比其他的小煤礦,神東這樣的大型國有現代化煤礦設備很先進,生產安全性很高,很多人對於煤礦的理解還留在煤窯的時代。但他仍然時常都會給家人報平安,為的是讓遠方的家人安心。
王維説,所有的成績都離不開家人對他的支持和鼓勵。每次下井前,妻子都會反覆叮囑他作業時要注意安全,畢竟自己擔負着全家的希望。這一場景像極了《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師傅的妻子對於丈夫和少平温暖的囑咐。
這羣從井下出來的礦工,陽光灑在他們的臉上,烏黑的臉上只能看見一雙眼睛,笑起來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對於王維這樣的礦工而言,黑夜比白天多是一種常態。井下的世界一片漆黑,每次升井後,如遇到晴天,王維會脱下安全帽,狠狠地享受這温暖的陽光。
在礦上,像王維一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在平凡的世界裏奮鬥着,身處井下度過了無數個黑夜,温暖的陽光是對他們最大的慰藉。不由地想起一首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或許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