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力推金融開放 中國“説話算數”

  中新社北京10月4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官方多次申明: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在事關國計民生的金融領域,中國正以行動證明自己“説話算數”。

經濟觀察:力推金融開放 中國“説話算數”

  資料圖: 圖為中國人民銀行中新社發 楊明靜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改革開放以來,金融業逐漸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中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8.35%,超越美國、英國等傳統發達國家,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金融大國。

  近年來,開放道路上一個個紮實的腳印,讓中國金融業愈發具有“國際範兒”。

  201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2017年,歐洲央行增加等值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2018年,中國A股將正式進入明晟(MSCI)指數。中國正成長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之錨”。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表示,過去兩年中國金融開放政策和市場波動外溢影響增大,國際金融市場一致認為中國的地位正逐漸提高,作用不斷放大。“中國經濟金融越來越成為國際金融的一個主要力量,對國際金融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朱民尤其提到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他向記者表示,在該倡議中,金融是重要部分。例如,相關方可建立涉及銀行、股票、保險市場的金融網絡,搭建監管機構溝通交流平台,構築監管制度建設合作機制等。這將進一步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並鞏固中國金融的國際地位。

  不過,在開放的大背景下,亦有聲音主張對金融業進行保護,暫緩參與國際競爭。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曾公開強調,各國經驗,包括中國自身經驗都表明,保護易導致懶惰、財務軟約束、尋租等問題,反而使競爭力更弱,損害行業發展,市場和機構不健康、不穩定。

經濟觀察:力推金融開放 中國“説話算數”

  資料圖:山西太原,民眾在銀行辦理業務。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金融開放還有可能幫助我們部分釋放風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指出,以往中國金融資源集中在個別部門,由於開放不夠,市場機制亦未能發揮足夠作用,造成風險有所聚集。有序開放將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強化市場紀律、弱化道德風險,使金融資源和風險分散化。

  中國高層對金融開放的態度一以貫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指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面。要合理安排開放順序,對有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於增強金融有序競爭、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的領域要加快推進。

  對於金融開放的下一步路徑,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發佈的一份報告建議,相關政策應重視平衡效率與穩定,制定與當前經濟現實相適應的理念與策略。例如,在積極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同時,也應考慮設立適度、臨時性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機制,支持金融穩定與貨幣政策獨立性等。

  對此,CF40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分析稱,在未來人民幣走向浮動匯率的背景下,宏觀調控應淡化國際收支平衡目標,將主導權交給市場。同時要促進資本項目可兑換、服務貿易投資便利化,將監管重點從事前轉向事中、事後,迴歸市場監管。

  他進一步指出,與此同時官方也要完善政策工具,保留逆週期調控等宏觀審慎管理工具。但跨境資本流動管理不能取代必要的改革和調整,而是要為未來更多改革調整措施爭取時間。(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0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濟觀察:力推金融開放 中國“説話算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