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19日電(吳濤)他是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所有的創新成果沒有一個躺在文件櫃,全部在實際中得到了應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他前一段時間乘坐高鐵二等座、穿一雙舊皮鞋聚精會神修改文件的照片曝光後,引發網友點贊意外走紅――這就是78歲的測繪專家劉先林。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劉先林。 吳濤 攝
敢於打破國際價格壟斷
1939年出生的劉先林,從事測繪儀器研發55年,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量尺”做到了極致,將中國測繪儀器的水平推進到國際領先地位。
“打破國外對相關儀器的價格壟斷”是不少人對劉先林印象較深的一點。據介紹,1962年,從武漢測繪學院畢業的劉先林,面對國外進口的天價測繪設備和對測繪技術的封鎖,立志要打破國外產品在測繪領域的壟斷局面,併為此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奮鬥。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之前,測繪儀器市場屬於半壟斷性質,國內沒有相關品牌,國際品牌好像也達成了某種共識,相關設備價格居高不下,但國內相關部門又要用,只能高價購買,“劉先林脾氣很好,但唯一對這點不能容忍,就是國外落後的測繪技術賣到中國,價格還很貴。”
劉先林帶領團隊研發的SSW車載激光建模測量系統,世界先進。 吳濤 攝
上述工作人舉例説,2002年,國家某部門採購了一批投影平台,800萬一台,劉先林知道以後説“就這個還能賣幾百萬?”後續就帶領大家研發了3DPT立體投影平台,80萬一台,國外上述設備立刻就賣不動了。
劉先林接受採訪時回憶,“八九十年代,我們生產的設備比國外同類產品便宜8倍。後續我們很多設備技術比國外的好,價格還便宜。”
不過劉先林還説,“從近幾年看,設備儀器價格太低的話,市場反而不認,所以我們有些產品現在和國外價格差不多了。比如,我們現在的SSW車載激光建模測量系統,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不太多,但是性能要好太多了。”
據瞭解,目前,SSW車載激光建模測量系統在世界上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其後期處理的絕對精度可達5釐米,一公里數據的處理時間只需要5分鐘,可以提取多達50種城市地物要素分類,而國外同類產品即便只提取一種地物要素,也需要半個小時。
劉先林愛“動手”。圖為劉先林辦公室一角。 吳濤 攝
注重實踐,辦公室堪比車間
作為測繪人,結合生產搞裝備研發是劉先林的原則。劉先林不看重論文、不關注專利,不單純追求填補行業空白,他所有的創新成果沒有一個躺在文件櫃,全部在實際中得到了應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這從劉先林其中一個辦公室可見一斑。18日,記者來到劉先林的辦公室,就如同到了一個車間,桌子上放着扳手、鋼鋸等,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工具、儀器零部件。78歲的劉先林神采奕奕,接受記者採訪期間,手還不時地摸一下辦公桌上的剪刀。
接近劉先林的中國測繪科學院工作人士對記者表示,劉先林的動手習慣由來已久,“原來他這一層辦公室經常掉閘,只要是掉閘了不用問,肯定是劉先林又在搗鼓什麼物件,用電超負荷了。”
工作人員介紹SSW車載激光建模測量系統。 吳濤 攝
幾十年如一日,劉先林牽頭的幾個重大項目,從開始到成功每次都歷時10年左右,經過上百次的失敗、無數次的起起落落。劉先林回憶,1968年,為了解決空中測量程序的一個難點問題,他親自在機房待了3天3夜。
1987年,為了推廣應用JX-3解析測圖儀,他把單板機上面的驅動軟件,一個個移植到系統機裏面。春節期間,劉先林的助手們回家探親,他覺得時間不等人,就拉着10歲的兒子幫忙,爺兒倆整個春節期間在實驗室連續苦幹,一共焊接了幾百個焊點。就在這一年,JX-3解析測圖儀實現了批量生產,並出口國際市場。
“既要動腦,也要動手,要做到實實在在的貢獻,做有用的科研,把艱苦奮鬥、不怕苦不怕累、敢於創新的精神傳遞給年輕人。”劉先林表示,這既是自己從事科研工作的感悟,也是自己對大國工匠精神的理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