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拔罐風靡國外 “中國神器”為何如此受歡迎?

  中國拔罐風靡國外,“中國神器”為何如此受歡迎?10月10日報道 外媒稱,今年裏約奧運會上,世界游泳名將菲爾普斯身上的暗紅色大圓印子,讓中醫外療法“拔罐”一時爆紅。頂着一身拔罐印章比賽的還有白俄羅斯游泳選手、美國體操隊等多名奧運選手,拔罐是他們恢復運動訓練的一種方法。

中國拔罐風靡國外 “中國神器”為何如此受歡迎?

  重視拔罐興起 中醫藥振興呼之欲出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8日報道,拔罐在中國家喻户曉,很多家庭都備有拔罐器具,身體有恙時拔上幾罐立刻感覺“罐到病除”。這次“大圓印子”在世界頂級賽事中流行開來,自然有不少人把這看作是中醫的勝利,為中醫又一次成功走向世界歡欣鼓舞。

  一年前,中醫學家屠呦呦因受中醫典籍啓發,研發出抗瘧藥物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也讓很多中國民眾揚眉吐氣。雖然以化學合成手段提取青蒿素與傳統的中醫理論“煎煮熬”並無關係,但青蒿素的發現意味着中藥材可以進行科學化研究,這對於亟待振興的中醫來説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啓示。

  報道稱,拔罐走向世界,中醫學者榮膺全球醫學榮譽獎項,中醫振興呼之欲出。在中國國內,官方也正不遺餘力地從具體政策制定上推動中醫藥的發展。

  今年8月,中國第一部中醫藥的國家法律《中醫藥法(草案)》在二審時,提出改變過去中藥審評“以芭蕾舞的標準評判京劇”的做法,准許“經典古方可不做臨牀試驗”,極大簡化中藥審批流程。此外,今年初首次出台的國家層面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則將中醫藥列入國家發展戰略。

  中醫似乎呈現振興之勢。有數據顯示,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上183個國家和地區,中醫針灸診所已達十萬多家,針灸師超過30萬人,註冊中醫師超過五萬人。中醫針灸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報道稱,不過,中國中醫藥的現狀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在國際市場上,中國中醫藥所佔份額極少:2015年,中國中草藥出口額比率由2001年的3.6%降到2%,遠落後於日、韓、印度、泰國等國。

  孔子學院帶動漢語熱全球學漢語人數已達一億

  報道稱,隨着中國經濟政治地位的強勢上升,欲借“和為貴”“和而不同”儒學理念向世界解釋中國形象的孔子學院被認為是中國軟實力的代表。

  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成立,2005年,歐洲第一所孔子學院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成立以來,不到十年時間,全球五大洲都有孔子學院落地生根。

  根據漢辦網站,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134個國家(地區)已建立500所孔子學院和1000個孔子課堂。

  報道稱,孔子學院由隸屬於中國教育部的國家漢辦管理,提供漢語和文化教學,通常直接設在他國的學校中。中國獨樹一幟的市場帶來的商機與就業機會,讓漢語熱二三十年來持續不斷。

  據中國官方數據,2014年底孔子學院及孔子課堂累計註冊學員達345萬人,已有61個國家和歐盟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已從2004年的近3000萬人攀升至一億人。

  持續的漢語熱是否等同於中國文化得到認可?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喬木受訪時表示,以教授語言為主的孔子學院雖在規模上遠超英國文化協會、歌德學院等類似機構,但在文化影響力遠不如後者。

  他説:“一個國家的政治影響力和感召力有限,文化影響靠起伏的經濟和單純的語言教學,很難持久和深入。”

  報道稱,漢語熱雖然不等同於中國文化影響力的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增進漢語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在中國歷史上,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並非歷來欠缺。孔子學院作為中國軟實力的代表,除了向海外提供語言教學外,也可“隨風潛入夜地”地着力推廣中華文化精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拔罐風靡國外 “中國神器”為何如此受歡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