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養生導致營養不良 所謂“辟穀養生”科學嗎?
據報道,最近漢口一位大爺因為每天只吃一頓素食,結果被診斷為營養不良,不僅體重驟降,身體還出現水腫。那麼,所謂的辟穀養生”科學嗎?到底科不科學?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專家的説法,為大家提供一些資料。
來自網絡資料圖
老人吃素嘗試飢餓養生
一個月前,陳先生從一場養生講座上得知,如果一個人感到餓的時候,只要一個小時後不進食,身體就會出現一種長壽基因,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有助於長壽。由於患有高血脂,陳先生決定嘗試飢餓養生。雖然中醫有疾病以減食為湯藥的説法,適當保持飢餓具有排毒、養生的功效。但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養生門診教授胡愛萍表示,飢餓主要作用是減重,對血糖、血脂、血壓等指標的控制有一定效果,但飢餓不會讓人體生成所謂長壽基因。
所以説,飢餓養生並非人人適合。如果是腫瘤、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盲目進行節食、禁食反而會加重病情。
那究竟什麼是“辟穀”?這樣的養生法科學嗎?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中醫科劉建華主任醫師介紹説,“辟穀”源於中國古代道家的養生之法。“辟穀”從字面理解,即限制米穀食物攝入之意。所以,真正的“辟穀”並不是完全不吃東西,而是限制飲食,可以吃些粥之類的清淡飲食,並少量食用松子、茯苓、白朮等,將人體新陳代謝調節至較低水平,減輕胃腸負擔,讓胃腸得以休息。從而達到養生目的。
現在很多騙子打着“減輕胃腸負擔”的旗號,來號召人們禁食。這是因為不少人受西方文化影響,膳食結構西方化,經常高熱量飲食,天天吃大魚大肉或吃煎、炸、油膩等高脂肪高熱量的垃圾食物,還有些人則應酬多多,經常暴飲暴食。“減輕胃腸負擔”是必須的,但不是讓你禁食,而是應該回歸中國傳統膳食以五穀雜糧為主。
“辟穀”應該因人而異。如果平時飲食規律,膳食結構合理,根本無需用禁食的方式來減輕胃腸負擔。
還有人“辟穀”是為了排毒,其説法是吃得少,排得多,把宿便也排得乾淨,可以減少身體的毒素。甚至還有一種説法説,“辟穀”能治療便秘。事實上,人們將東西吃進去後,食物經過食道、胃、小腸的消化和吸收後,殘餘的廢棄物以稀糊狀送入大腸,大腸再一次吸收水分,才逐漸成為成形的糞便。這些糞便堆積在直腸到一定量時,受到刺激的中樞才會發出排便的指令,這就是我們感受到的便意。
如果禁食,或者只吃果汁,經過消化道的吸收,就沒什麼成形東西到達直腸,或者在直腸的堆積物不足以刺激中樞發出有便意的指令,就便秘。事實上,不少年輕女性患便秘的毛病,原因就是吃的東西太少、太精,腸蠕動慢導致便秘的,排毒作用更無從説起。
“辟穀”時間1天為宜
許多“辟穀”的人的動機大部分是出於減肥,他們會一兩天或一兩餐不吃肉不吃飯,只喝果汁。這樣能夠健康減肥嗎?
專家説,這些人到最後往往會發現,肚子雖然餓得要命,體重卻沒有下降,或者
下降不明顯。這是因為人體必需的糖、脂肪、蛋白質三者間是會相互轉化的。雖然你沒有吃肉吃飯,但水果中的糖分會轉化為脂肪和蛋白質,為身體提供能量,所以這樣不能減肥或效果不明顯。禁食的目的應該是為了使身心獲得休息和調節。
人體細胞是由蛋白質構成的,重要臟器心、肝、腎、脾都是由蛋白質組成的,如果缺少蛋白質,這些臟器功能就會紊亂、退化、衰竭,人就不能活下去。當脂肪不足時,就會動員、消耗身體原有的脂肪,所以營養不良的人會越來越消瘦;然後再動員、消耗蛋白質,身體功能隨之退化,抵抗力下降,動不動就被細菌、病毒感染,健康更無從談起。禁食、節食後,依照“用進廢退”的原則,消化功能逐漸喪失,最後成為厭食症一吃東西就吐,只能靠輸液維持小命,或者乾脆就活活餓死。
平時飲食不規律,經常暴飲暴食,每餐的食量都很大,絕對的“肉食動物”,可以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嘗試體驗一下“辟穀”禁食。時間一般以1天為宜,不要超過3天。兩次禁食之間,最好要相隔兩週以上。日常飲食,儘可能不吃肉類食品,多吃瓜果。多喝水,每天喝足2000毫升以上;早晚各運動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