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錢包,只要帶着手機出門也能萬事搞定,是大陸移動支付帶來的消費行為模式的大改變,如今到杭州,更是連手機都不帶也無所謂!靠臉也能吃飯、住房,未來“刷臉”行遍天下亦是指日可待。
全球第一家“刷臉支付”的餐廳,9月初在杭州萬象城開幕的KPRO,為百勝中國肯德基品牌推出的一個全新子品牌,鎖定都市白領族,以及熱衷數字化科技的顧客,採用全電子化點餐服務,除了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更是首次使用刷臉支付,同時智能定位送餐到桌。開幕至今吸引不少人想來此體驗,不過必須先完成支付寶上的“刷臉支付”設定才能使用。
此次前往杭州參與“刷臉支付”體驗的台灣網紅全聖評近日表示,雖然台灣消費者還無法使用刷臉支付功能,但覺得這樣的技術確實新奇、方便,若台灣也能採用,自己會躍躍欲試。Youtube粉絲已破10萬的網紅、台灣世新大學多媒體管理系黃瑞年也表示,這樣的技術目前僅此一家,若接下來運用到很多地方,相信會帶來很大的便利性。
相關評論
台當局管死了一個產業,為害遠甚於貪污
“刷臉支付”成為時下大陸最新潮的消費體驗,對此,台灣《中國時報》也予以關注,相關評論摘編如下:
今年7月初淘寶造物節開幕,一家名為“淘寶會員店”的無人商店同時開幕,只要攜帶手機進店,沒有店員也能購物消費。到了8月底,京東和蘇寧兩家銷售大商宣佈,無店員、不需手機,僅憑“人臉辨識”即可入店消費的實驗店開店,刷臉支付商店很快將擴展到大陸各大城市。這讓淘寶剎時顏面無光,刷臉支付僅憑人臉辨識,就直接由顧客帳户扣款,省去開手機、APP掃碼、輸入金額等一連串繁瑣的動作,遠比手機支付更方便。
一場以人臉辨識來進行消費和身份辨識的寧靜革命,正在中國大陸興起:武漢火車站32個刷臉通道已全面啓用,只保留10個傳統檢票通道,配合身份證讀碼,所有人進站只需2~5秒。打算搭車潛逃的罪犯也可以被迅速確認,通報警方逮人。北京機場宣佈和百度合作打造智慧機場,機場即將進入刷臉登機,告別身份證和登機證時代。即使整容,也能被辨識出來,未來還會加上虹膜識別、眼球識別,辨認幾乎是萬無一失。
更令人驚奇的,江蘇省地税局開辦了刷臉查税服務,大陸40個城市已開辦了“刷臉政務”,涵蓋的服務包括查詢公積金、繳税申報、繳納交通罰單等;最近3個月有近900萬用户,以刷臉認證完成了政務辦理。
目前,人臉辨識的應用正在從安全控管轉入行動支付、智慧零售,未來發展其實難以想像。台灣有產業智庫預測,未來5年人臉辨識產值會快速成長,複合年成長率將達到18%,亞太是主要的市場,佔全球近6成。然而,這項預測是指供應人臉辨識的軟硬件設施帶來的產值,運用這種裝置帶動的商機成長,可能是數倍或數十倍於此。
我們要問的是,台灣技術並沒有落後,最先進的人臉辨識關鍵零組件是來自台灣的供應;但是,為何在應用上和大陸差距如此巨大?其實,一個重要的答案,很多人已經談過,就是我們對金融的控管過於嚴苛,讓金融支付的途徑被掐住咽喉,無法結合其他科技發展帶有金流內涵的新消費模式;這正是各方期待台當局新任金融監管部門負責人必須以“興利”為主的原因。
從台北捷運悠遊卡的購物功能被卡住兩年,台北市長柯文哲抱怨引發關注下、一次晤談即能搞定,即可瞭解管制的適度與否完全看主管機關的一念之間。多年不作為管死了一個產業,為害遠甚於貪污。
另一個影響金融支付創新,但較少被談到的重要因素,是島內市場的規模太小,難以誘發足夠的應用投資。只要看看大陸那些主要應用商都是業界大咖,就知道小咖的業者是難以投入的,台灣就是沒有那樣的大咖。特別在兩岸服貿協議持續被卡,台灣難以掌握大陸為腹地的情況下,這個弱點的負面影響將會日益擴大,而台灣原來相當自豪的服務業,也將會因此而日益落後。
這個弱點有賴於一個有責任感和企圖心的“政府”,積極、前瞻地扛起責任,將業者統合,在台當局主導下共同出資和研發,快速發展出一套可以由業者共用的基礎性辨識銷售系統,讓有企圖心的業者可以進一步優化或增添功能。畢竟,今天的“市場失靈”,是過去“政府失靈”加上市場過小造成的,必須靠台當局來調整失靈。如果當局繼續以“尊重市場”為由而不作為,那麼台灣的服務業將很快被對岸狠狠拋諸於後,沒有再生、領先的機會!
新任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下一支箭,能不能射向“人臉辨識交易”,帶動金融創新及新消費模式與服務業的成長,我們拭目以待。
柯文哲轟台灣電商落後:大陸買菜都刷手機
2017年第21屆“世界信息科技大會”日前在台北正式登場。台北市長柯文哲致詞時表示,資通訊科技是管理都市最重要的關鍵,現在大陸很多老太太買菜都刷手機,台灣在整個電子商務還需要加速進行。
柯文哲表示,資通訊科技是管理都市最重要的關鍵,其中包括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還有很多現在還沒想到的技術。要做到資通訊管理一個城市,目前台北市政府的想法是“由內而外、由公而私”,從公家企業往私人企業推展,目前台北市府規劃有五個重點:交通、醫療、公宅、學校、悠遊卡。
在公宅部分,柯文哲表示,公宅會引入智慧電錶、智慧水錶等系統,帶動智慧公宅產業。至於學校,柯文哲承諾未來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台北市每個學生都有平板電腦,全校園都要建立無線網絡,讓學生可以自由從網絡上獲得必需的知識。
最後提到悠遊卡時,柯文哲表示,大陸老太太去市場買菜是刷手機,台灣在電子商務還需要加速進行。
新聞:螞蟻金服與肯德基今日宣佈共同落地“刷臉支付”。刷臉支付從線上走到線下,真正實現落地的場景,這是第一次。據視頻所示,用户結賬時,消費者只需面對點餐系統屏幕上的3D攝像頭,系統自動拍照,掃描消費者人臉。消費者人臉信息同時與支付系統相關聯,等到消費者的身份信息和支付信息顯示出來後,只需在觸摸顯示屏上點擊確認,全部交易過程即告完成。
解讀: 目前人臉識別的主要商業應用場景包括安防、門禁、新零售以及人證合一等領域,螞蟻金服的刷臉支付是新零售領域的又一次創新,有望在提升效率上更進一步。
此前消息顯示,蘋果將在9月12日推出的新款iPhone上使用3D感應通過人臉識別進行解鎖和Apple Pay付款以替代現在的指紋識別。而3D的人臉識別在理論安全性上更高於目前的指紋識別,相信隨着互聯網巨頭的推動,人臉識別將成為下一輪行業變革。
更多信息,點擊人臉識別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2017-09-01)
大概10年前,人們還認為人工智能遙不可及是存在於小説和電影裏的橋段但是技術的發展速度已經快到了讓這一輩人應接不暇的地步,兩年前覺得炫酷“黑科技”今天看來好像也並沒有那麼的“黑”。這不,9月1日,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就聯合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曠視(Face++)在杭州肯德基KPO餐廳上線了刷臉支付,而這也是這個黑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的首次商用。
時機醇熟刷臉支付從實驗到商用
要説刷臉支付,還得回到兩年前的3月,當時在德國漢諾威的電子展上,馬雲手機刷一下臉就買了一枚郵票,這一舉動不僅震驚了世界,也讓更多的人知道原來人臉識別還可以這樣用。緊接着,2015年的9月份支付寶就上線了人臉識別登錄的功能,但是和“刷臉登錄”相比,“刷臉支付”難度更大。
一方面,“支付”比“登錄”離資金更近、安全性要求更高,直接牽連這用户的財產安全,所以“支付”一直是人臉識別征服金融領域的最後一環;另一方面,刷臉支付是在線下公共設備和開放環境下進行,真實場景複雜多變:白天和晚上的光線不同、不同人羣面對攝像頭的角度和姿勢各異,識別難度更高。因此此前行業裏多是在特定場景下內測,未能商用,然而隨着技術的成熟,以及近兩年以來人臉識別在泛金融領域中應用的逐漸深化,刷臉支付成熟的時機已經到來。
軟硬兼施確保安全性
記者瞭解到,其實這個刷臉支付技術,已經是支付寶和曠視Face++聯合研發的第二代技術,也就是“人臉+手機號”。之前的第一代是“人臉+簽名”,未來的第三代是多模態生物特徵。
第二代刷臉支付體驗過程雖然看似簡單,但背後卻藴含了許多黑科技。首先,要在不同的場景下,準確的識別人的臉部信息。螞蟻金服生物識別技術負責人陳繼東表示,這代技術誤識別率控制在十萬分之一,完全可以達到金融級支付場景的風控要求。其次在刷臉過程中,支付寶採用的是曠視Face++最新的人臉識別算法,同時通過3D 結構光深度相機的硬件升級,可以有效防止用人臉照片、視頻甚至3D重建及人融合軟件冒充他人身份的行為發生。
此外,除了搞定一般人臉識別情況外,目前據稱支付寶還在實驗室測試了更先進成果,即雙胞胎、四胞胎的人臉也能被輕鬆識別。所以從這個節奏來看,今天杭州肯德基KPRO餐廳上線的“刷臉支付”,是該技術邁出實驗室的第一步,後續肯定還會繼續更新升級。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李清郎”:蠟像能不能刷
網友“靈動”:有一天妝化淡了會不會刷不出來
網友“地兒嚨咚嗆”:我們單位也有,滴!已簽到,謝謝!
(2017-09-02)
隨着蘋果新機iPhoneX的發佈,Face ID取代Touch ID成為最大亮點,用户只需看它一眼,就能解鎖。
從“手”到“臉”,人臉識別技術這兩年發展迅速,刷臉吃飯、刷臉買保險、刷臉住酒店、刷臉進機場……就連在技術創新方面相對保守的銀行也陸續推出遠程刷臉開户、刷臉取款等服務。近日,農業銀行宣佈上線刷臉取款,並計劃在全國推廣。
作為首家支持刷臉取款的銀行,招商銀行在上海已有23台支持人臉識別的ATM機。9月13日,《IT時報》記者親自體驗了這種新奇的取款方式,不需帶銀行卡,便直接取款成功。
不過,多位專家表示,人臉識別技術處於探索階段,只靠人臉識別做安全認證仍存在風險,需要其他安全認證技術做支撐。目前,在銀行業,人臉識別還只是身份核實的輔助手段。
和銀行卡説再見
前幾年,人臉識別技術剛剛火起來,就有思維超前的銀行找徐偉談刷臉取款。徐偉是全國安防標委會人體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委員會的委員,也是深圳脈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從事生物特徵識別十幾年,有機構想上人臉識別項目,總會先找他聊一聊。
“那時銀行的想法太虛,做不了,一是技術障礙,二是銀行雷聲大雨點小,純靠軟件搞人臉識別,不用專業設備,不僅中標金額太小,廠商之間還打價格戰。”徐偉告訴記者。沒想到,短短兩年間,多家銀行陸續上線遠程刷臉開户、取款,人臉識別火了。
9月13日,記者來到招商銀行中遠兩灣城支行體驗刷臉取款業務,在一台貼着“本機提供刷臉取款”標識的ATM機前,無需攜帶銀行卡,只要對着攝像頭看一眼,就能操作賬户。在這個過程中,系統會自動抓拍現場照片,與銀行可信照片源進行比對,然後輸入手機號碼進一步確認身份,之後便可輸入密碼取款,整個流程方便快捷,臉部識別在1~2秒間就可完成。
“支行安裝刷臉取款ATM機後,有不少來嚐鮮的用户,已經開通刷臉取款功能的用户可以直接取款,沒開通的老用户,補開通後也可以享受這項業務。” 中遠兩灣城支行副行長施源告訴《IT時報》記者。
招商銀行在生物識別領域走得比較早,早在2013年,便開始研究生物技術,指紋、人臉、聲紋、靜脈、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都在探討之列。招商銀行上海支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終選擇人臉識別作為首期應用的生物特徵數據,主要考慮到人臉識別技術的普適性和易用性兩大特點。
除了招商銀行,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也都宣佈要試點推廣刷臉取款。
農業銀行上海分行的刷臉取款ATM機分佈在徐匯漕河涇開發區支行、浦東農銀大廈支行,按照農業銀行總行的計劃,將會為全國24064家分支機構、30089台櫃員機、10萬個ATM機安裝人臉識別系統。
建設銀行則相對謹慎,客服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目前,ATM機刷臉取款僅向活躍用户開放,新用户無法體驗該服務。
“只要你父母還認識你,機器沒問題”
“銀行選擇廠商有兩個指標,一個是代表用户安全的認假率FAR(false accept rate),要能抵禦紙張照片、手機照片、視頻以及面具的攻擊,不能把假的認成真的;另一個是代表用户體驗的拒真率FRR(false rejection rate),不要把真臉識別成假臉。”徐偉告訴《IT時報》記者,目前,我國人臉識別技術的精度是,當認假率在萬分之一時,拒真率在百分之五,這個數值與指靜脈識別精度還有一段距離。指靜脈識別精度是認假率在百萬分之一時,拒真率在萬分之一。
活體識別技術正在提高人臉識別的準確度和安全性,農業銀行的供應商是在業界頗有知名度的雲從科技,除了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雲從還拿下了中國銀行總行訂單。
農業銀行的項目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啓動,這兩年,刷臉取款ATM機看似普及慢,實際上各個公司及銀行都在對技術進行改進和驗證,為今年幾家大型銀行正式採用刷臉取款做鋪墊。雲從科技的工作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雲從科技給農業銀行提供的紅外雙目攝像頭安裝在ATM機上,一台舊機具改造費用數千元,用户在ATM機上刷臉,紅外活體檢測時間小於1秒,識別率超過99%。
之所以採用紅外雙目攝像頭,是因為在人臉活體檢測研究中,圖片和視頻畫面或者面具的表面是沒有温度的,而根據人體温度產生的人臉紅外感應成像就成為一個新的人臉活體檢測研究熱點。由於人體血液流動的過程中產生了温度,會被皮膚髮散,從而使皮下血液系統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面部信號,這種信號可以被紅外照相機獲取,提高識別精度,防止惡意用户欺騙系統。
對於整容和雙胞胎該如何識別,雲從科技的工作人員直言:“整容和雙胞胎在全世界人臉識別學界都是重大難題,但機器識別準確度絕對比人眼識別高,通過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和矢量信息表達等方式進行針對性優化,只要你父母還認識你,機器是沒問題的。”
招商銀行採用的則是依圖科技的人臉識別和雙目活檢技術。招商銀行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兩項技術利用核心算法對人臉部的五官位置、臉型和角度進行計算分析,將誤識率控制在較低水平的同時保證識別的準確率。
十萬個人只能錯一個
穩定、安全是銀行嘗試新鮮事物最基本的要求。比如,銀行的要求是十萬分之一誤識率,也就是十萬個人裏面只允許錯誤識別一個人,包括錯誤識別、無法檢測、無法識別等各類異常情況。
任何前沿的技術從實驗室走到實際應用都會有很多難以解決的系統問題和工程問題,例如刷臉取款在實驗室識別穩定準確,但拿到實際應用場景就有可能因為光線、角度、服務器配置等其它因素讓系統受到干擾。比如,在室內光線穩定的環境下,雲從科技的1:1人臉識別可以達到99.8%以上,到室外則會降到90%以上,1:N(即是在海量的人像數據庫中找到與當前使用者人臉數據相符合的圖像)識別則穩定在70%以上。
“活體識別還是有漏洞,我們曾經做過測試,極少數的照片依然可以通過系統識別,所以ATM刷臉取款只能是銀行驗證身份的輔助手段。”徐偉説。
目前,銀行使用人臉識別在常規輔助開户身份核實等方面的應用,已經有了監管層的意見支持,但在明確性支持方面仍有不足。例如並未對人臉識別場景應用做有效性界定,同時也缺少在開户、支付等方面的統一行業標準和指導意見。因此,除了在開户身份核實輔助、刷臉取款、智慧網點等部分場景開始有大範圍應用外,其餘場景銀行仍以試點為主。
採集到的人臉信息也需保密
除了賬户安全,銀行或供應商會如何處理採集的照片、視頻,個人隱私信息是否會被泄露,也是用户關心的問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刷臉取款留下來的影像資料都會經過加密由銀行保存,只有少數有權限的人才能查看。雲從科技則從採集階段就注意合規,公安聯合實驗室的數據存儲在公安內網上,雲從只訓練,不帶出,自行採集的數據會採用物理加密方式存儲在保密機房中,現在正由科學家牽頭研發量子加密技術。
這些刷臉留下的影像資料如果泄露,是否會對用户造成危害?《人工智能學家》主編、《互聯網進化論》作者劉鋒表示,泄露的風險不大,一是銀行或企業有相應的安全防範機制,在行業裏已經比較成熟;二是這些圖像和視頻即使泄露,也並不屬於危害非常大的信息。徐偉則告訴記者,不能因為技術的隱憂而否定人臉識別的發展,生物識別技術只有和信息安全技術結合才會有發展,這是從業者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用户98xxxx868”:卸妝了識別不了,還得回去補妝,麻煩
網友“瀋陽用户20xxxx092”:弱弱的問一句,女的卸了妝識別不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