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新華社平壤8月19日電(記者 程大雨 吳強)朝鮮19日宣佈,近期在開城發掘了高麗王朝第15代王肅宗的陵墓。

  據朝中社報道,朝鮮民族遺產保存社的研究團隊和國家科學院地球環境信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一起,對可能存在高麗王陵的一些地點的空間分佈特徵進行分析,之後確定了陵墓位置。

  朝鮮民族遺產保存社的研究人員和發掘隊員,與開城市民族遺產保護管理所及高麗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合作,從今年5月至6月,在開城市仙蹟裏地區進行了為期20多天的發掘工作,最終找到了肅宗墓。

  肅宗墓位於開城市仙蹟裏以西3公里處的低矮半山腰,墓南北長29米、東西寬13米。根據東西方向放置的4座築台,肅宗墓可劃分為3片區域。北邊的一區有墓室、墓底座、曲牆,二、三區有東西對稱分立的文武官像。墓室由經過打磨的整塊花崗岩砌成,南北長3米、東西寬1.2米、高1.6米,呈半地下結構。

  發掘過程中出土了一批可體現王陵性質和時代特徵的物件,如貼金木棺碎片、高麗時期的青銅勺柄、龍鳳紋瓦當等。現場考證後,這一遺址被認定為高麗第15代王肅宗墓。

  報道説,本次發掘對於全新闡釋高麗王朝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高麗(918年-1392年)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918年由王建創立,以今朝鮮開城為都。高麗第15代王肅宗是第11代王文宗的第三子,姓王,名顒,1096年(又説1095年)至1105年在位。


  1910年,剛剛稱帝14年的“大韓帝國”被日本完全吞併。通過《日韓合併條約》,日本開始了在韓國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

  為了徹底把朝鮮半島日本化,日本大搞進行奴化教育,把日語作為“國語”強制教學。同時日本人霸佔了朝鮮半島上一半的土地,把租税提高了四五倍。朝鮮的糧食和棉花源源不斷流向日本,日本軍隊和移民則源源不斷的踏上朝鮮。

  反日的義兵組織,在不斷增兵的日軍面前,也終於遭到徹底鎮壓。

  韓純宗李坧被授予“昌德宮李王”的“榮譽”爵位,太上皇高宗李熙被降為“德壽宮李太王”,軟禁在漢城的皇宮裏面。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英親王和伊藤博文合影)

  從1910年開始,在近半個世紀中,朝鮮完全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也被看做日本的一部分。朝鮮的糧食、棉花,為日本軍國主義在亞洲乃至全世界的擴張提供了動力。

  日本把朝鮮半島當做侵略中國的跳板,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日本關東軍以一個師團向二十萬東北軍發動全面進攻,其後盾就是駐紮在朝鮮半島的兩個師團。

  經過長時間的佔領和洗腦,很多朝鮮人實實在在變成了日本的“順民”,向鬼子繳納租税,出錢出力支持鬼子的擴張。大批朝鮮人在日本的工廠企業中幹活,還加入日本軍隊和特務機關,為日本侵略中國及其他國家當幫兇。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朝鮮總督府)

  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朝鮮族大量加入日軍,在日本方面的編制中稱為第一等“皇協軍”,裝備、紀律、戰鬥力比正規日軍也相差不遠,遠遠超過華北偽軍、汪精衞偽軍和其他偽軍。而我國軍民則稱其為“二鬼子”。據説“高麗棒子”的蔑稱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流傳的。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在1945年日軍窮途末路下,試圖全國拼命和盟軍決戰,號稱“一億玉碎”,這“一億”,就包括本土的七千萬人和朝鮮的三千萬人。

  直到日本戰敗投降,朝鮮才擺脱了殖民地的地位,從日本手中重獲“解放”。

  「科普」韓國不是中國藩屬麼,為啥他們敢在21世紀加冕皇帝,稱皇室,穿五爪金龍?

  閒話朝韓半島:今日大韓皇室,有人破產離婚,有人打工賣唱,有人爭奪皇位

  閒話朝韓半島:韓國滅亡後的皇室,有的當二鬼子,有的堅持反抗

  閒話朝韓半島:朝鮮終於被日本嚼碎嚥下去了

  (2017-08-12)


  話説公元9世紀末,朝鮮半島又陷入中央衰微、羣雄並起的風雨飄搖之中,史稱“後三國時代”(這三國分別是:新羅、後百濟和泰封國)。在北部的泰封國,其皇帝金弓裔雖武力過人,但卻天性暴虐。他自稱彌勒佛,頭戴金幘,身披方袍,吃齋唸經,以長子為青光菩薩,以季子為神光菩薩,利用佛教來麻痹大眾、維護統治。他曾煞有介事地自述《佛經》二十餘卷,其實全是為自己歌功頌德的歪理邪説。有個名叫釋聰的和尚批評金弓裔所宣揚的佛理都是“邪説怪談”,金弓裔知道後大為光火,立即將釋聰逮捕,用鐵錐活活打死,其殘忍本性可見一斑。正是不堪忍受金的猜忌與迫害,廢君再立的念頭逐漸成為羣臣的共識,一場朝鮮版的“黃袍加身”因之上演。

  918年夏六月的一天夜裏,在泰封國的軍事重鎮松嶽城的將軍府內(今朝鮮京畿道開城),大將軍王建被心腹洪儒、裴玄慶、申崇謙和樸智謙等人團團圍住,眾人説道:“今主上淫刑以逞,殺妻戮子,誅夷臣寮。蒼生塗炭,不自聊生。自古廢昏立明,天下之大義也。請公行湯武之事。”王建畢竟是政壇老油條,雖欲取金弓裔而代之,但還是裝出一副頗為驚懼的模樣,連忙推辭説:“使不得!使不得!”

  正在僵持不下、形勢微妙之際,王建的夫人柳氏從內室緩緩走出,她手捧王建平日行軍作戰所穿鎧甲,慢慢地披在丈夫身上。眾人見此情景,自然心領神會,“扶衞太祖出門, 令前唱曰:'王公已舉義旗'!”於是,眾兵將齊呼萬歲!

  金弓裔得聞此事,趕忙從王宮北門出逃,後死於荒郊。王建於是“即位於佈政殿,國號高麗,改元天授”,就這樣“被迫”成為王氏高麗王朝的開國之君。

  身世之謎

  王建是何許人也?翻檢相關史籍,筆者發現關於王建身世的傳説可謂是眾説紛紜,版本不一。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出自《高麗世系》,書中寫道:

  太祖(高麗王朝)王建之先名虎景、自稱聖骨將軍。虎景生康忠,康忠有子寶育,天資慈惠,入知異山修道。寶育之女配唐貴姓,生作帝建,作帝建晚年居俗離山長岬寺,常讀佛典卒。作帝建之子曰隆建,即世祖而太祖之父也。時桐裏山有道誢,與世祖相見如舊識,同登鵠嶺究山水之脈,上觀天文,下察地理,築松嶽之新第,預言將一統三韓,誕生英主。

  這段話無疑透露出兩條信息:一是王建的出身極好,是處於骨品制最頂端且可以繼承王位的聖骨等級;二是王建稱帝乃天命所歸,尚未出生已被世外高人預言將成為一代明君。不過這段頗具神秘色彩的記載實在經不起推敲。據後人研究,這段話其實出自高麗毅宗王時金寬毅編寫的《編年通錄》,而金寬毅是毅宗時的大臣。臣下給皇帝的祖先修史,自然秉着“為尊者諱”的原則極盡溢美誇張之詞,故頗不足信。

  目前學界比較靠譜的説法,是認為王氏起源於新羅開城西面的禮成江下游的禮成港。這裏在八、九世紀時是一個水陸極為發達的交通樞紐,也是一個商賈輻輳雲集的大都會,朝鮮半島前往中國的貿易就是以此為起點。王氏祖先便在此依靠貿易起家,成為富可敵國的巨賈,其後逐漸壯大為開城地方頗有勢力的豪強。不過,王氏家族並不滿足於其在商業上獲取的巨大成就,而是希望能夠進一步在政壇上謀得一席之地。到了王建父親王隆這一代,其進軍政界的家族目標得以實現。公元896年,王隆攜子王建歸附金弓裔,此後的王建便成為金部下的得力干將。也就有了後來“黃袍加身”的故事。

  國號高麗

  王建為何要將國號定為高麗?難道他具有高句麗族血統?還是出於其他目的?這自然就涉及到高麗王朝與高句麗國的關係問題。

  眾所周知,新羅在公元七世紀後半葉與唐帝國聯手,合力消滅了當時與己並立的高句麗、百濟二國,結束了朝鮮史上所謂的“前三國”時代。高句麗滅國後,高句麗族居民的流向,大致可分成四類:即入中原、入突厥、入靺鞨(指渤海)、入新羅。東北民族史專家孫進已先生指出:

  高句麗人在渤海民族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渤海亡後,融入渤海的高句麗人,被遼、金西遷,先到了東蒙遼東,後到山東,最後大都融入於漢族。因此,高句麗族的四個流向中,加入漢族的居其二,漢族成為高句麗的主流了。……流入新羅的高句麗人和原來居住在大同江流域的高句麗人,以後大都融入到新羅族中,成為今天朝鮮族的一部分,因此朝鮮族是高句麗的第二個重要流向。但是過去認為高句麗人的後裔都是朝鮮族的説法卻是錯誤的。高句麗人的後裔,不僅不都是今朝鮮族,而且今朝鮮族也不是高句麗人的主流,相對來説,加入漢族的高句麗人要比加入朝鮮族的高句麗多一些。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王建所創的高麗王朝,不可能是以高句麗族人為主。並且,王建在去世前,曾頒佈《十誡書》,其中第五條寫道:“朕賴三韓山川陰佑以成大業”,可見王建的祖先更可能是三韓人(南部古代居民的總稱。包括馬韓、辰韓和弁韓三支。其前身是辰國,後成為朝鮮半島居民的主要來源)。

  那王建定國號為高麗的目的何在?這又同金弓裔頗有些關係。金最初起兵時自稱是新羅憲康王之庶子。後來他撕掉所謂新羅王室的正統外衣,在開城(這裏是高句麗故地)建都稱王,聲稱復興高句麗,定國號為高句麗,史稱後高句麗。904年又改國號為摩震,獨自建元。905年他遷都鐵圓(江原道鐵原郡),復改國號泰封。在王建看來,正是由於金弓裔的反覆無常,導致他失去民心,喪國殞命。有了前車之鑑,王建自然學乖了,於是擎起高句麗這面大旗,用來喚起民眾的歷史記憶,為自己的王權披上正統外衣。

  不過,有趣的是,從詞源學上追溯,高句麗同高麗還是蠻有些聯繫的。高麗的英文名“Goryeo”源於高句麗的英文名”Goguryeo”,而韓國的英文名“Korea”恰恰是高麗英文名“Goryeo”的變形。

  李氏崛起

  稱帝后,王建歷經16年的東征西討,先後滅掉新羅、後百濟,統一朝鮮半島,開始了長達四個世紀的高麗王朝。不過,雖然國內政局安定,高麗卻飽受外患侵擾。先是契丹三次出兵高麗,繼之而起的蒙古更是七度進攻朝鮮。雖然高麗君民齊力抵抗,但終究不是蒙古鐵騎的對手,公元1259年,蒙古徹底佔領朝鮮半島,將高麗歸為己之屬國。

  隨着蒙古在中國統治的衰落,其對高麗的控制也日趨減弱。14世紀中後期,朝鮮半島又進入亂世,北部有元軍和紅巾起義軍的威脅,南部則屢屢受到日本兵船的騷擾。在南倭北虜兩面夾擊的危局之下,朝鮮半島急需一名鐵腕人物出來扭轉頹勢,而就在這個歷史關口,李成桂橫空出世。

  李成桂,出生於武將世家。他自小武藝非凡,據民間傳説,少年時他曾一箭射下牆頭五隻飛鳥,還甚至徒手深入虎穴,與老虎搏鬥。可見,此人絕對是個狠角色。

  李成桂在政壇剛一露面,便以驚豔表現贏得滿堂喝彩。高麗恭愍王十年(公元1361年)九月,高麗禿魯江萬户樸儀反叛,前往討伐的官軍大敗而歸。李成桂當時官居通議大夫金吾衞上將軍,受命領兵進援,不久便捕殺了樸儀等叛軍頭目,令朝中元老對其刮目相看。後來,他在抗擊紅巾軍和元軍的入侵時屢立奇功,曾與之作戰的元軍遼陽守臣納哈對李推崇備至:“我本非與高麗戰。伯顏帖木兒王遣年少李將軍擊我,幾不免。李將軍無恙乎?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將任大事於而國矣!”

  北方戰局穩定之後,李成桂赴抗倭前線。在這裏,李百戰百勝,被倭寇視作神人。因懼怕李成桂的聲威,倭寇甚至每次出兵之前,都要派人打探李成桂大軍所在,以避免同其正面交鋒。

  息內亂、驅紅巾、退元軍、平倭患,這一系列的戰功讓李成桂權傾朝野,距離皇位僅一步之遙。

  “朝日鮮明”

  李成桂是個聰明人,雖然想當皇帝,但他清楚這事既不需要自己開口,更用不着自己動手,只要給個暗示,手下的官員們立即會替自己張羅造勢。公元1392年7月16日,在高麗左侍中裵克廉、鄭道傳、趙浚等人的倡議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開城)壽昌宮如願即位,又完成一幕“黃袍加身”的好戲。

  李成桂的聰明之處還不止這些。他明白:廢黜高麗君主,自立為王,總是免不了篡權的色彩。如果能得到明朝皇帝的認可,那自己的皇位豈不是顯得名正言順。於是,未等把龍椅坐熱,李成桂就急匆匆遣使赴明,以高麗羣臣名義奏報明廷,擁戴自己為王,請朱元璋予以準請。該奏文寫得很是煽情,有一段説:

  切念軍國之務,不可一日無統,擇於宗親,無有可當輿望者。惟門下侍中李成桂澤被生靈,功在社稷,中外之心,夙皆歸附,於是一國大小臣僚賢良耆老軍民等鹹願推戴……附從輿意,以安一國之民。

  説白了,就是一句話:高麗的那些王室繼承人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只有我李成桂最適合當朝鮮半島的老大,請大明皇帝批准!

  不料朱元璋的回覆卻十分冷漠:

  爾恭愍王死,稱其有子,請立之,後來又説不是。又以王瑤為王孫正派,請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來,大概要自作王。我不問,教他自作,自要撫綏百姓,相通來往。

  “這老朱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麼藥?”羣臣百思不得其解。要説還是李成桂高明,一眼便參透了朱元璋的用意,於是就在“相通往來”上大做文章: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癸巳)朝鮮遣使送馬九千八百八十匹至遼東。

  (乙巳)朝鮮權知國事李成桂遣門下贊成事禹仁烈貢馬及方物。

  六月,朝鮮權知國事李成桂遣使上表箋貢馬。

  ……

  原來,朱元璋是暗示李成桂:要我認可你,可以,那你首先得給我點好處。而李成桂順水推舟,所進貢的馬匹正好補充了明朝在對元作戰中所遭受的損失。

  李成桂很識趣,朱元璋自然很滿意,立即下詔書認可李氏王朝的正統地位。不久,李成桂擬定兩個國號--“朝鮮”和“和寧”,請朱元璋予以裁定,朱元璋認為,“東夷之號,惟朝鮮最美,且其來遠矣,宜更其國號曰朝鮮”,以“朝日鮮明”之意,選了朝鮮二字。於是李氏王朝將國號定為朝鮮。到了1897年,朝鮮高宗李熙改國名為“大韓”,這成為如今韓國國名的由來。

  清代學者夏燮在讀到明朝與朝鮮建交之事時,曾言:

  成桂當更號易名之際,一歲之貢多至九千八百餘匹,太祖所酬不及其十之一。而李旦(李成桂後更名李旦)之所以嘗太祖者,不禁懷易與之心,前恭而後倨矣。二十七年以後之表文,始而謾語,繼涉譏仙,雖太祖不欲稱兵招釁,而已為外邦所輕矣。

  夏之點評可謂一針見血、慧眼獨具。不過,雖然起初的交往頗有些不光彩,但自此開啓了中朝兩國長達500多年的友好關係。從高麗到朝鮮,朝鮮半島以李氏取代王氏的形式完成了朝代間的更迭,與中國的交流也愈發密切。作為鄰邦,唯有和平相處,才能共同繁榮。走筆至此,筆者願以李朝詩人許筠贈給明朝文人吳明濟的送別詩作結:

  國有中外殊,人無夷夏別。

  落地皆弟兄,何必分楚越。

  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

  (2017-07-24)


  現在的網上有大量的“明粉”,説起這個明朝,在歷史上的影響有確是比較大的。不説別的,光那些藩屬國就是歷史上最多的!還有後來的鄭和下西洋,如果明朝不亡,可能那個不落太陽的帝國就是大明瞭。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不過,藩屬國多了,也難免會那些不聽話的國家,那真是成“番薯”了。還別説歷史上還直有那個一個“番薯”,這個國家就是在大明東北的高麗,大明似乎一直北邊就沒安靜過,後來的朱棣所以就把北京建都了,正是:天子守望國門,君王死社稷!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可是,就在大明剛建立之初,大明立刻就冊封了高麗國號,並恢復從元朝中高麗與中原的藩屬關係。高麗其實並不想接受,不過看在元朝北遷,還在被朱元朝吊打,於是也沒説什麼就接受了。

  很快,高麗朝中的那些親元派系掌握大權,擁立了新的高麗王,於是,開始與大明對搞起來。他們是一面聯合已經北逃的北元並重新接受了北元的封號,一面準備對抗。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這時的高麗王是準備興全國之力與大明一戰,並將當時的大將李成桂為指揮官,而這個李成桂是非常反對對大明用兵的,無奈在高麗的任命下不得不上戰場。於是,四萬多高麗兵,向大明開來,可能是天意,這支高麗兵是在路不是遇大風就是遇洪水,搞得士兵大量逃亡,軍中厭戰情緒你瘟疫蔓延。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就這樣子,走着逃着,這支軍終於與早已等候多時的大明軍隊就要開戰時。李萬桂知道一交兵必敗,還不如為了這支部隊求點生機。於是,與大明言和,帶着這支沒開戰的部隊退回高麗,來一次“黃袍加身”。就這樣高麗王朝就此滅亡,朝鮮開始臣服大明。

  此文章為邊關急報原創,歡迎訂閲!如您有感興趣的題材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

  (2017-07-09)


  高麗王朝是朝鮮半島早期一個國度,其有着四百多年的歷史,是繼新羅以後的又一個統一的國度,而且“高麗人”也逐漸成為了朝鮮人的一個別稱,而高麗在我國明代的之時,對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十分尊崇的,這是怎樣一回事呢?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這事要從元代開始提及,元代的皇帝據傳聞稱喜好高麗的女子,認為她們不只靈巧可愛,而且性情也非常的温柔,因而便常常讓高麗向元代納貢美女,因為元朝的強勢讓高麗的統治者不能不遵從他們的號令。

  .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

  到元代中期,元代皇帝派官員到高麗去搜尋容顏貌美的女子,高麗皇帝也只好默默忍着,這時間一久,元朝時期都城內便吸納了眾多的高麗女子,這元朝皇帝便成天沉浸美色,盡情玩樂而曠費朝政,從而引起了全國各地的不滿,紛繁起兵造反,元代天子便只好帶着他的文武百官和嬪妃們到處逃亡。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

  而朱元璋打下江山以後,建立明朝。但是元代都城內,還留下了數千名高麗的女子,被明軍俘虜以後,將領徐達便去問朱元璋該怎樣處理這些人,朱元璋想了想便下令將高麗女子全部釋放,而且幫那些到了婚嫁年齡的女子尋覓婆家,有想回高麗的,便將她們平安護送歸去,由於人數太多,這讓徐達有些難堪,出於各方面的思索,徐達還是將這些高麗女子都送了回去,而且還和她們家人説明了狀況,因而古高麗人不只感謝朱元璋,而且還尊崇他。

  (2017-07-0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901 字。

轉載請註明: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