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見經傳的百祿47炮,抗戰功臣,只可惜購買數量太少

百祿47炮是一款相對來説很少見的火炮,它主要裝備在歐洲國家,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也有少量購買。考慮到我國當時的情況,許多人認為百祿47炮是最適合我國國情的火炮,只可惜沒能大量購買。

名不見經傳的百祿47炮,抗戰功臣,只可惜購買數量太少

百祿47炮

意大利血統的百祿47炮

百祿47炮是奧地利百祿公司在1935年設計完成的,它的作用是充當步兵炮和反坦克炮,後來意大利不僅獲得許可自行生產這門火炮,不久後還收購了百祿公司,因此有些文章稱它為奧地利百祿47炮,或者意大利百祿47炮,這並不矛盾。

該炮屬於輕便類型的火炮,全重只有283千克,行軍時重316千克,比92步兵炮或者37戰防炮都輕了100來千克。

名不見經傳的百祿47炮,抗戰功臣,只可惜購買數量太少

百祿47炮

火炮採用47毫米口徑,炮長1.52米,採用開式炮架,各個部分可以快速拆解,高低射界-15°至 56°,方向射界62°,部分安了炮口制退器。火炮可以發射高爆彈和穿甲彈,其中高爆彈重2.45千克,穿甲彈重2.88千克。

炮口初速度630米每秒,能夠在100米距離上擊穿55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或者在500米距離上擊穿43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僅從穿甲能力上來看,該炮在47毫米這個口徑級別裏算是中規中矩,如果曲射發射榴彈,最大射程達到了6500米。

名不見經傳的百祿47炮,抗戰功臣,只可惜購買數量太少

百祿47炮

該炮標準炮班5人,對於缺少機動車輛或者騾馬的部隊,也可以適當增加兩三名成員,將火炮拆解成炮輪、炮架、身管等幾個部件,用人力運輸,平均每人負重三四十千克,對於軍人來説在承受範圍內。而且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拆解運輸的需求,整個拆解、重組過程簡單,一個熟練的炮班能夠在10分鐘內完成一次拆解或者組裝。

最適合抗戰的火炮

百祿47炮被一些軍事愛好者認為是最適合我國抗戰的火炮,事實上我國也確實購買了一部分,並且發揮了作用,只可惜數量太少,沒有後續跟進購買。

名不見經傳的百祿47炮,抗戰功臣,只可惜購買數量太少

百祿47炮

該炮問世之後,立即成為意大利、奧地利、瑞士、荷蘭等國的制式火炮,並且在二戰中還大量使用,意大利更是在北非將他當成反坦克炮的主力,據稱英軍在某次攻擊中,一次就在倉庫中繳獲了一百多門嶄新的百祿47炮。

1937年後,我國曾從意大利購買了100門百祿47炮。相比於當時裝備的37戰防炮,百祿47炮不僅重量輕,更適合我國的交通狀況,而且穿甲能力也不錯,能夠有效地對付日軍坦克,還能兼顧步兵炮,提供寶貴的支援火力。

名不見經傳的百祿47炮,抗戰功臣,只可惜購買數量太少

百祿47炮

而它和日軍裝備的92式步兵炮相比,雖然在威力上小了一些,但是勝在射程。如果抗日軍民裝備更多這種火炮,能夠實現步兵炮和反坦克炮的兼容,不用花費更多人力物力去裝備兩種火炮,而騰挪出來的資源則可以用在其他方面,提升整體作戰實力。

當時購買的這100門百祿47炮,按照每個炮兵連6門的編制裝備,給16個調整師各裝備了一個連。其中第58師在安徽作戰時,於烏沙閘陣地同日軍小型炮船展開炮戰,一名叫安德成的中士在一名炮手的配合下,重傷了數艘日軍炮船。

名不見經傳的百祿47炮,抗戰功臣,只可惜購買數量太少

百祿47炮

結語

從綜合性能來看,百祿47炮確實很符合我國當時的形勢,之所以沒有大量購買,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當時的我國國際形勢並不樂觀,能夠通過某些渠道購買到火炮就已經是萬幸了,哪還有資格挑三揀四呢?而且國內大部分的武器裝備都需要外購,有限的經費實在是難以支撐各個方面的需求。

名不見經傳的百祿47炮,抗戰功臣,只可惜購買數量太少

百祿47炮

其次是隨着二戰逼近,歐洲的武器裝備也變得緊張,不會輕易出售重武器。加上開戰後百祿公司兵工廠實際上已經無法自主,我國失去了繼續購買的通道。

百祿47火炮在二戰前以及二戰前期,都屬於中規中矩的火炮,性能均衡,完全達到了設計指標,不過它在二戰中很快就變得過時,難以滿足軍隊對火炮威力的需求,只能默默退出歷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1 字。

轉載請註明: 名不見經傳的百祿47炮,抗戰功臣,只可惜購買數量太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