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希望早點知道的是:這個答案的大多回答,都只講了前半句,沒講後半句:
1、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是前半句。 後半句是:“選擇”本身就是一種需要大量練習、大量努力來磨練的技能。
優秀的選擇能力本身就是一個領導者的必備素質,也叫作“決策能力”,它包含了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仔細對比,這是一個極為辛苦的認知過程。而它也包含了在信息不那麼對稱的情況下進行一把小小的賭博。如果把它總結成一句話:我們必須努力學會真正清晰地思考和決策方式,才能讓自己是“做選擇”,而不是“做賭博”。
2、人生最重要的是,是你內心深處的慾望,你要努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前半句,它告訴我們內在動機是最重要的。
後半句是:每一個人的自我發展過程中都需要足夠大量的嘗試,與外界互動,獲得反饋和提升。社會環境成就人,內心真正的渴望只是一個指南針。能讓你到達目的地的不是指南針,而是真正開船航海,學會搏擊風浪,繞開暗礁。
核心思想是80後、90後大學生最熱愛的“Follow Your Passion”,追尋你內心的熱愛。我們都有過在大城市中,活在小小角落,內心疲憊,嚮往世外桃源的心情。也曾在委屈和焦慮的夜晚,默默問自己,是不是應該拋下這一切,歸園田居,桃花源去。你説你熱愛攝影,熱愛電影,熱愛詩歌還熱愛遠方,你想背起行囊開個旅行公眾號,養活自己,養活自己的旅行。
儘早認識到,你內心深處的渴望,可能只是“對現實生活逃避”的一種反應。因為如果你足夠熱愛某事,這種熱愛應該已經強烈到能支撐你產出相關的成果和作品,並讓你順理成章地靠這個熱愛吃飯了。世界上所有的路都是彎路,你越認為自己熱愛的一條路,越有可能放棄——
在你心中,你或許已經不知不覺地把這份熱愛看得太重了,以至於,你無法用世俗的方式結合這個熱愛,你會認為以它做世俗的營生是一種對熱愛的玷污。
我希望早點知道的是,沒有一個人能單靠自己成就自己,即使內心深處最強烈的熱愛和渴望,也需要符合社會結構中的某種需求,找到相應的團體和圈子,才能得以被支持與被成就。這樣,我便會對自己,對這個世界,多一份接納,多一份寬容,而少一分逃避,少一分懷疑。
3、知道很多大道理,卻做不到,書讀得太多,踐行得太少。這也是前半句。
後半句是,所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不是因為你知道得太多,而是因為你知道的不夠多——你沒能從心智模式、思維習慣、適用情境等各個方面真正深入透徹地理解一件事情。你沒有理解到極致的事情,怎麼可能做得到呢?這也是王陽明先生所説:“知到極處便是行,行到極處便是知。”
每個人都説“知道那麼多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一生”,反過來想想,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知道的大道理既不夠多、也不夠深,才讓我們無法在思想中融會貫通,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從而在自相矛盾的道理中無法前行。
就像,你知道自己應該早起,需要早起。然後你訂了一個5點起牀的計劃,無法執行。於是你很難過。一個透徹地知道早起的人,應該深入細緻地瞭解自己的睡眠習慣,瞭解自己的常態睡眠方式,然後深刻地瞭解自己怎麼樣一步一步地把起牀時間慢慢向前撥,更重要的是配合分析自己24小時中的精力狀況,飲食、運動和情緒狀況,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又能保證精力充沛的5點起牀方案。想一想,這中間需要投入多少知識,和多少努力,才能做到?
相反地,每當我們責怪自己不能“踐行”,或是“執行力”不佳的時候,我們其實就掉入了“用蠻幹代替策略”的思維模式。須知,大多數相對複雜的事情,都得靠順着性子的策略來,而不是一蹴而就地蠻幹就能成。對,任何需要比較複雜的認知系統的事情,都不是靠“執行力”實現的。當你覺得自己執行力不足的時候,一定要反過來思考——
明白道理只是第一步,後面兩步叫做:取勢(認識客觀規律)、優術(優化執行方式)。在“知道”這件事情上,別偷懶。
4、一定要理解真正的需求後才去努力。這也是前半句,而且聽上去非常正確。
後半句是:在你努力做出東西,拋出魚餌之前,你很難理解真正的需求。而這世界上有很多需求,全部是被創造者自己創造出來的。
關於需求研究,福特曾經説:“如果你去問人們需要什麼,他們會説需要一匹更快的馬。” 這是用户研究界的經典故事,譬如電燈發明以前,關於照明,人們會説自己需要更長更大的蠟燭。那些簡單淺顯的需求,確實是可以一次性就理解的。就如同在喬布斯之前,永遠沒有人會告訴你,我需要一部iPhone,而今天,我們已經完全無法離開iPhone。有意思吧?
在創業和創造的過程中,我們都容易掉入一種“創造者的自我懷疑情緒”,我們害怕自己又重新發明了輪子,害怕自己做出一個根本沒有人需要的破爛玩意兒。而整個互聯網產品界的“用户至上”,“需求狂熱”主義,更是讓人變得謹小慎微,只敢跟着用户亦步亦趨。
當你是跟隨者的時候,請理解真正的需求再去努力。當你是引領者的時候,你需要做的是,把所有既成的規則、束縛全部打破,do the impossible。(就像Elon Musk一樣,對吧?)
總結一下,我最希望早點知道的道理就是:
人類的認識本身就充滿矛盾、充滿不確定性,
不要試圖追求萬靈丹,
也不要追求精神上的狗皮膏藥。
保持自己對自己真實環境的客觀認知,
學會自己觀察、判斷,也學會自己去思考。
忍受矛盾和複雜性。
並,祝自己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