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根據規範校園貸管理文件,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為了滿足學生金融消費的需要,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
權威部門發話,除了正軌的商業銀行外,任何網絡貸款都被勒令禁止。對此,專家們的解釋是,一些網貸機構利用學生金融知識不豐富,引誘他們來借貸款,最終成了高利貸,利滾利,有的學生到了還不起的地步。這類不良網貸機構所造成校園內的金融亂像必須禁止。
那麼校園貸究竟有多麼可怕呢?為了購買蘋果6手機及其他消費,湖北一名大學生從某網貸平台申請了貸款。隨後,經過拆東牆補西牆,不斷通過其他平台貸款還債,這名大學生最終欠下多家公司共計70多萬元的債務,而最初貸款本金僅為3萬元。
正因為校園網貸亂像叢生,從2015年監管部門就開始進行整治。目前“校園貸”的治理已初顯成效,“校園貸”的數量由2015年的108家跌到2016年的74家。但是以更加隱蔽形式存在的校園貸依然存在。
之前,有專家建議,校園貸金融“宜疏不宜堵”,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校園貸”的監管力度,給學生提供合規合法的授信。而這一次監管部門卻徹底的封住了網貸機構給大學生髮放貸款的大門。
那麼,教育部門為何會在此時叫停“校園網貸”呢?一方面,“高利貸”使本無經濟來源的學生陷入困境。校園網貸的利率普遍在20%-30%之間,是銀行一年期基準利率的4.12-6.19倍,若學生不能按期還款發生違約行為,還須支付12%-18%(年化)的服務費。之前就出現,某大學生在校園借貸晚還6天1萬變4.2萬的案例。
一旦大學生長借款後逾期未還,網貸機構甚至還要派人上門催債,鬧的校園不安。如此一來,不但擾亂了當事學生的安心學習,還嚴重影響到學校的正常運營秩序。更嚴重的網貸機構,還要將欠款女學生的裸照和身份證發佈於網絡之上,給正常的社會秩序帶來惡劣的影響。
另一方面,通常當事大學生在多個網貸平台上借錢,購買了電腦、手機等數碼產品還不算,還要買一些成人所用的奢侈品,如此一來便養成了透支消費的壞習慣,而當網貸機構前來催債之時,才不得不外逃躲債甚至於自殺的悲劇發生。
對此,筆者認為,校園網貸本身給學生和家長帶來的是極大的負面影響,相關部門及時叫停,也正逢其時。其一,校園貸對無收入來源的大學生高息放貸本身就有問題。其二,多數網貸機構誘導貸款、提高授信額度引學生陷入圈套,隨後又用各種方式,甚至武力來催貸。如此,將使校園正常教育秩序長期受擾。
當然,對於學生正常的小額度的貸款,監管部門也並未一概喊停,只是引入正軌的商業銀行,提供優惠的貸款利率,來滿足大學生羣體合理的貸款需求(比如助學貸款等)。相信此次教育部門叫停校園貸,校園貸將退出大學生貸款市場。那麼,校園貸的亂像叢生,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啓示呢?
首先,引導大學生養成正確的消費觀,社會各界責無旁貸。“校園貸”作為互聯網新生事物,頗受大學生的歡迎。此時,社會各界應引導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消費觀,不要養成愛慕虛榮的壞習慣,拿着高息貸款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理,購買昂貴手機、名牌手錶、品牌服裝,甚至充值遊戲、賭博。
再者,“校園貸”被叫停。也給大學生羣體提高財商和風險意識上了一堂生動教學課。如果當事大學生在簽署貸款協議時,仔細閲讀協議條款,尤其要注意協議中除利息以外的手續費、違約金等費率。通過對借款協議的閲讀,大學生應在還款能力上做一個正確的估量。但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大學生在借校園貸時,很少仔細閲讀協議條款。
最後,網絡借貸平台一開始就吸引了大學生羣體。但殊不知,大學生羣體沒有收入來源,高息貸款本身就充滿着較高風險。所以,監管部門在叫停校園貸之時,網絡借貸平台本身應自查反思,並堵上貸款安全缺陷和風險漏洞。校園貸已被叫停,以後網貸平台就要規規矩矩做業務,若一味地打法律的擦邊球、鑽監管制度的空子,一定會得不償失。
在校園貸方面,相關部門採取的是最嚴厲的取締措施。這主要是高息的校園貸在大學校園內氾濫成災,影響到學校和社會的正常運行秩序。不過,通過此事件,引導大學生羣體樹立理性消費觀的同時,也給在校大學生上了一堂深動的財商課。更關鍵的是,那些網貸平台可藉機自查貸款漏洞,順利完成業務的轉換,這樣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看o下雪了oo”:必須家長在場擔保就行了 家長知道後肯定不會同意的
網友“泣影”:支付寶借唄3萬額度路過
網友“網事如風”:學生正常費用都不缺,就是為了攀比,享受。
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