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人靠衣裝的科學道理是什麼? 原來是這樣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綜合

  人靠衣裝的科學道理是什麼? 原來是這樣!從企業的角度,着裝要求代表了企業文化和企業形象,但作為個人,穿什麼又跟工作有什麼關係呢?正裝綁手綁腳,工作不自在。有年長者覺得這樣太隨便、顯得不專業。

  人們對於穿正裝會有專業、權威、正式的聯想。有人研究過病人對於醫生穿着是否會影響對於醫生的信任。結果發現,病人最喜歡醫生穿白大褂、然後是手術服或者西裝,最不喜歡穿休閒裝的醫生。而病人也對穿專業服裝的醫生更加信任,更願意告訴他們自己病史和私人信息。即便都是正裝,也有分別。英國和土耳其的研究者就研究過服裝上很小的區別,都可能影響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人靠衣裝的科學道理是什麼? 原來是這樣

  他們給被試看了一些穿男裝或女裝的照片,這些人的面部經過了模糊處理,以減小其他因素的影響。男裝都是正式的西裝,樣式和材質都差不多,唯一區別是有些穿的是量體裁衣的定製服裝,而另一些則是從品牌店裏買的現成成衣,結果發現人們對於穿定製西裝的人評價更高,比如他們更聰明、更有錢、更成功,不過卻並不更值得信任。在女裝中,則比較瞭如何穿的區別:有些女裝更保守,裙子的長度到膝下、襯衫的扣子一個不落都繫上;另一些則相對“開放”,裙子長度稍高於膝蓋,襯衫解開了最上面的扣子。

  結果發現,人們對於穿着更保守的女經理,評價更為積極,認為他們更成功、更值得信任。但如果被告知這位女性是前台接待員,則兩種穿衣方式對第一印象就沒有影響。這可能説明,對職業的專業性期待更高,就更對衣着有所要求。

  上述患者對醫生服裝的喜好研究的部分圖片刺激,從左到右:西裝、白大褂、手術服、便裝。

人靠衣裝的科學道理是什麼? 原來是這樣

  “正裝效應”不僅會影響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呢,還會影響穿衣者本人的表現。首先,穿衣打扮會啓動了對於正式的概念網絡,是我們對“正式”相關的概念反應更為迅速。在一項實驗中,被試被要求穿着正式或者隨便來參加實驗,那些穿着正式的被試會更多使用正式的詞彙來形容自己,而穿便服的被試會更多用輕鬆的詞彙形容自己,在內隱關聯實驗中,正裝者對和正式有關的形容詞而便服者則對和休閒有關的形容詞反應更快。其次,穿正裝可能影響人們的思考模式。研究者招募了60名大學生,先詢問了和同學相比,自己穿得多正式。然後讓他們回答10個問題,可以選擇抽象的或者具體的回答(比如,問題是:投票可以説成是____?抽象答案是影響選舉、具體答案是寫選票)。

  結果發現,覺得自己穿着更正式的人,更傾向於選擇抽象的答案。後續的幾個實驗中,實驗者變換了任務內容(比如分辨事物內在聯繫),或操作了着裝(比如要求被試在實驗途中換上更為正式、或者更為休閒的衣服),並控制了社會階層、情緒、喚起等因素,結果都證實,穿正裝會促進抽象思維和全局觀念,而這種關係是由於感覺自己更有能力。

  另一方面,當我們穿上正裝去上班,就像演員穿上戲服去演戲一樣,衣服本身讓我們有某種感覺,也提供了應該如何去表現的一種線索和提示。一項對於公務員的研究發現,穿正裝或者商務休閒時自我感覺競爭力和權威感最高,穿商務休閒時自我感覺最值得信任也最有效率,而穿正裝時最不友好。還有人研究過休閒制服和正式制服對空乘人員的自我評價和行為進行了比較。通過訪談,研究者發現,穿正裝制服,空乘站得更直、也更拘謹,感覺更加自信、更驕傲也更能控制全局,而穿休閒制服,更加輕鬆,動作更隨便、不是那麼自信,走動也沒那麼勤快。不單是衣服本身,而是衣服所象徵的身份含義,影響了認知和行為。

  在一項研究中,穿上醫生白大褂的被試會表現得更加專注,但當告訴被試,這件白大褂是畫家的工作服時,他的專注度就沒有“醫生”的時候高。這和斯坦福監獄實驗異曲同工:我們通過服裝被賦予了特定的身份,從而指導了行為。穿衣的不同,對於我們來説不同身份轉換的標誌:如果週末和上班都穿牛仔褲和套頭衫,是意味着每週工作七天、還是意味着工作也是下班呢?不論哪種,都可能造成了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