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子與狗共用碗筷吃飯 母女餐館吃飯與狗共用碗筷 鄰桌食客看得吃不下飯
[摘要] 家住渝北兩路的文女士爆料,近日,她在江北大石壩某餐館用餐時看到奇葩的一幕:一位中年女子用餐館提供的筷子給寵物狗和自己夾菜吃,還讓狗在自己的碗裏吃東西,導致她剛吃沒兩口就“落荒而逃”。
家住渝北兩路的文女士爆料,近日,她在江北大石壩某餐館用餐時看到奇葩的一幕:一位中年女子用餐館提供的筷子給寵物狗和自己夾菜吃,還讓狗在自己的碗裏吃東西,導致她剛吃沒兩口就“落荒而逃”。
現場
狗聞過舔過的肉片主人一口吞
昨日,27歲的文女士回憶,9月30日,她到大石壩某冒菜館吃飯,一對母女抱着只棕色小泰迪犬也來吃飯。年輕女子選菜之際,中年女子擰開可樂,把瓶口對準狗説:“幺兒來聞下,想不想喝嘛!”隨後,泰迪犬舔了下瓶口,中年女子便用瓶蓋倒了一點可樂放在餐桌上,泰迪犬爬上桌聞了下但沒有喝。
這時,年輕女子回來了,隨手拿起被狗舔過瓶口的可樂喝了幾大口,而中年女子並未制止。不一會兒,冒菜上桌了,中年女子把泰迪犬抱到胸前,用筷子從碗裏夾了片肉餵它,泰迪犬聞了聞舔了下卻未咬下去,中年女子便自己吃了。
“奇葩的是那兩娘母好像習以為常,照樣吃飯。”文女士説,想到這對母女説不定經常到這裏吃飯,其他碗筷可能也被狗舔過,她雖然才吃了幾口,便立馬就丟下碗筷走了。“愛狗之心能夠理解,但在公共場所將人用的碗筷給狗用,既不雅觀也不不衞生嘛。”
調查
你接受與寵物狗共用碗筷嗎?
記者隨機詢問了13位養狗人士,有12位均説,讓狗用自己的碗筷這種行為讓他們無法接受,只有一位説,有一次他家的狗喝了他水杯裏的水,他覺得狗兒打了疫苗沒啥,就沒有清洗杯子。
家住渝中區南紀門的陳女士今年44歲,養狗3年,“雖然我也喊狗狗幺兒,有好吃的也分享給它,但從來都是放在它專用的狗碗裏,和人一起吃太髒了。”
家住渝北迴興的蘇先生今年23歲,養狗4年:“完全不能接受,想想都覺得起雞皮疙瘩。”
家住渝北空港新城的歐陽女士今年24歲,養狗1年:“我周圍有幾個愛狗的人也這樣,狗喝過的水他們也喝,但我自己是不大接受,人和人同用一副碗筷尚且不大衞生,何況人與狗?”
聲音
莫模糊人與動物的界限
渝北區疾控中心計免科科長喻林玲:動物身上通常攜帶有大量弓形蟲、包蟲等寄生蟲,人若不慎感染,可能導致腸胃疾病甚至更嚴重的後果,應避免同吃同睡。此外,撫摸寵物後要用肥皂洗手,最好常用消毒液給家裏消毒。
重慶市協和心理顧問事務所所長譚剛強:親情、友情等情感缺失或對人生沒有正確價值取向,容易導致人對寵物的過分寵溺。他提醒,飼養寵物應考慮到社會文化、公共衞生、他人感受等因素,不要模糊了人與動物的界限。臨空都市報記者 冉冉 受訪者供圖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瑞小A”:冒菜碗
網友“ZoobiDoobi”:泰迪,可樂
網友“空寂”:這素質也太低了
網友“Tony”:這鳥女人該賞她幾十個大二刮子
聽老人講,很久以前,有位神仙來人間視察,降落一個名叫監軍台的小寨子裏。
老神仙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衣衫破爛,蓬頭垢面髒兮兮的乞丐。
他拄着一根打狗棍,手裏拿着一個破碗,來到一户人家門前。
這户人家的女主人在餵狗,給狗吃的不是剩飯,而是雪白的饅頭。
老乞丐不動聲色,把手中的破碗慢慢地伸了過去,聲音幾乎是哀求的説:“夫人啦,發發善善心吧,我好幾天沒吃東西了。”
女人白了他一眼,説道:“我可憐你,誰可憐我呢?給你吃還不如餵狗呢,狗吃了還能看門呢。”
老乞丐心裏很不是滋味,但還是強忍了下來,又説道:“不給別的,那就給口水喝吧?”
女人一聽,從屋裏取來一把漏勺,丟給老乞丐,不耐煩地説道:“自己舀水喝吧,小心撐死你!”
老乞丐忍無可忍了,用手指沾着唾沫在牆上留下一行字:監軍台大瘟疫,狼心之人必死無疑。
隨後,就化為一股清風消失了。
那女人看到這幅情景後,嚇得面色慘白,她尋思自己這下可是闖下大禍,惹到的不是凡人了。
翌日,老神仙揹着瘟疫袋,正要向監軍台撒播瘟疫,突見一個婦人一手抱着一個六七歲的娃,一隻手拎着一個三四歲的娃在匆匆趕路。
老神仙疑惑不解,為什麼抱着大的而拎着小的呢?
於是他又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老者,倒在路邊佯裝受傷。
婦人走過來,忙問他那不舒服?老者説他的腳底板被刺紮了,自己手腳不靈便,挑不出刺來。
婦人一聽,忙放下孩子,捧起老者的腳幫他挑刺,不一會兒刺就挑出來了。
老者向婦人道了一聲謝,問她:“看你行色匆匆的樣子,這是要去哪兒呀?”
婦人回答道:“昨日我們寨子有個婦人得罪了神仙,神仙留下話來,要讓我們寨子的人得瘟疫呢,我領着孩子去逃命。”
老者又問道:“你怎麼抱着大兒,不抱着小兒走呢?難道小兒不是你親生的?”
婦人笑了笑,説道:“您搞錯了,小兒是我親生的,大兒才是我丈夫和前夫人所生。我丈夫去世了,臨終前,我答應他要好好照顧大兒的。”
老神仙一聽,原來如此,自己差點犯下大錯,這天下間到底還是好人多啊!
想到這裏,老神仙打消了散播瘟疫的念頭,回到天上去了。
【故事完,圖片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圖文無關】
(2017-09-19)
話説,西安像安裝了自動花灑
天天都在漏水
濕漉漉的城市讓人覺得憂鬱
而一則新聞,把雨天的憂鬱變成憤怒
一位足月產婦,一個可愛的嬰兒
就在家人的“無知” + “固執” +“大意”下
去往了另一個世界
頭條新聞
新聞報道以後,家屬卻説自己同意了
是醫院的錯誤
且不參與扯皮,究竟誰對誰錯
一屍兩命,人是真的沒了
常聽一些老人説,生個孩子能有多疼
以前家裏生6/7個,女人都沒這麼多事
真真是站着説話不腰疼的主
來,咱們看一下疼痛金字塔
生孩子的疼痛是7~8級
這些人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亦或者,站着説話不腰疼
這邊是不讓剖宮產的,那邊還有不讓側切的
01
某親戚傳統老思想,兒媳婦生娃時不讓側切
結果好嘛,硬生,外陰撕裂最高等級
現在生完孩子也6.7年了
時不時還會漏尿
前段時間被逼着要二胎,那小嫂嫂當場翻臉
勇敢!給她點贊
02
七月份,在浙江東陽發生一起事件
產婦胎位不正,胎兒臍繞頸三圈
其婆婆卻因沒到【好時辰】逼產婦回家待產
四天後,臍繞頸三圈變成五圈
孩子差點勒死在肚子裏
03
還聽過一個事件
孩兒比較大,產婦疼痛難忍要求剖
卻被老公嫌棄説 “脆弱”
還説產婦自私,不考慮孩子
真的是考慮孩子嗎?還是在為二胎做考慮
順產身體恢復快,很快就能要二胎
到底,是誰自私呢?
04
還記得十年前,22歲的李麗雲在北京待產
也是因為丈夫拒絕在剖宮產上簽字
最終導致了孕婦的死亡
諸如此類的新聞和消息越來越多
還不能引起我們的反思和反抗嗎?
生孩子的時候,遇到種種問題
為什麼沒有一個真正為產婦着想的人出現
為什麼家屬總要變成“間接殺人犯”
至各位老公
她臨產時,陪着她,好嗎?
她臨產時,鼓勵她,好嗎?
她臨產時,把你所有的智商帶上,好嗎?
説句不好聽的話
如果你的原因或者決定導致她和孩子的離開
以後的日子,你是可以重新再來。
但午夜夢迴的時候,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夢魘的時候,她和孩子,不會來找你嗎?
至各位父母
女兒生孩子的時候,
無論如何,陪在她身邊,可以嗎?
你們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
正在穿過“鬼門關”
你們在,她成功的幾率就可以大很多!
至各位公婆
收起所謂的經驗説
收起自己的無知,愚昧,倔強
收起可笑的私心
雖然,你們也有你們的理由
但此時此刻,產婦為大
一切都得以,產婦的平安為原則
2017.9.6 七月十六 週三
告●誡
告誡所有人,分娩時順or剖
這個不是根據個人意願來決定
而是根據
產婦的情況,孩子的情況來判斷決定
不要盲目追求 順產
或者選擇黃道吉日 剖宮產
一切以產科醫生給出的建議為主
宜 商量
忌 倔強
有句話説的好
想明白自己嫁的那個他,是人是鬼!懷個娃啊!
(2017-09-06)
人家都説有後媽就有後爹,我特別心疼我家的這個孩子,我和老公重組家庭之後,我們各自帶了一個孩子,現在的四口之家並沒有想象中的其樂融融,我兒子還好,對他的這個後爹接受的比較快,但是老公帶來的兒子對我好像總是有一種距離感,而且總在找機會傷害我的感情。昨天晚上我給兩個孩子煮的麪條,生怕孩子們多想,兩碗麪條裏放的東西一模一樣,不敢有絲毫偏差。
海鮮、蔬菜我準備了好幾樣,就是希望孩子愛吃,然後能給我個好臉兒。上次我給孩子燉排骨就是,孩子可能特別喜歡吃,吃完一碗飯之後問我阿姨還有米飯嗎,我還想吃一點,就這一句話給我樂夠嗆。
(2017-09-16)
文/李緒廷
萬家山下有個萬家村,村裏的王木匠早年喪妻,因為走街串巷幫人打傢俱,在村裏屬於能人,很多媒婆找上門來,要給他張羅婚事。但王木匠左看右看都不順眼,乾脆不再相親,專心幹活。
外人不知道,王木匠是看上了鄰村的秦張氏。
還是三年前,王木匠去鄰村幹活,僱主就是秦張氏的丈夫秦大寶。秦大寶是個老實巴交的種田人,但很有福氣,娶了一個漂亮媳婦。秦大寶和秦張氏是父輩指腹為婚,誰也沒想到當年的黃毛丫頭出落成遠近聞名的美人了。那時候,婚事都是聽父母的,秦張氏雖然極不情願,但還是在16歲那年哭哭啼啼地嫁了過來。一年後,給秦大寶生了一個大胖小子。
生兒子後,一個陰陽先生走過秦大寶家,推門進來説,他看整座院子被祥光籠罩,想必這孩子以後必成大器。不過,孩子生的時辰不對,命裏缺木,需要製作一個實木箱補一下。算命先生説,這實木箱不能有一點縫隙,否則,孩子就會夭折。
兩口子給點錢打發走了算命先生,大眼對小眼坐了半天,最後還是秦張氏説,那就打一個實木箱子,萬一兒子因此飛黃騰達,不就光宗耀祖了?秦大寶本來就疼媳婦,一看媳婦發話了,不敢怠慢,一溜小跑來到王家村,請王木匠過去打一個實木箱子。
秦木匠來到秦家,看到秦張氏的第一眼,就驚呆了。想不到這窮鄉僻壤還有此等仙女啊。活沒幹,王木匠就開始想入非非了。
因為垂涎秦張氏的美貌,王木匠的活幹得特別認真,一塊木料,先用刨子刨平,再用粗砂和細砂先後磨面,直到兩塊木板合在一起嚴實合縫為止。
活幹完,秦大寶兩口子非常滿意,要給王木匠雙倍的錢。結果,王木匠一分沒要,説自己經常出門幹活路過這個村裏,渴了就過來討碗水喝。秦家本來也不富裕,一聽這話,秦張氏也就把遞過去的錢又裝回兜裏。
從此以後,王木匠隔三差五就去秦家討水喝,一來二去就和秦張氏熟絡起來,有時還開個小玩笑啥的。
這年秋天,秦大寶去地裏收玉米,到吃飯的時候也沒回來,秦張氏就揹着孩子去地裏送飯,到了才發現,秦大寶倒在地上,已經死了多時。
秦家在村裏也沒什麼近人,秦張氏就讓王木匠幫忙,打了一個棺材把男人給埋了。想到孤兒寡母的日子以後沒發過,秦張氏哭得很傷心。王木匠也跟着掉了不少眼淚。
幾天後,王木匠揹着工具來到秦家,説自己要去三十里外幹活,這一陣就不能過來了。但説完他就是不走。秦張氏悶了半晌,説,要不我們娘倆跟着你去吧,村裏幾個老光棍晚上經常來敲門,快嚇死了。王木匠自然歡喜異常,找個獨輪車,讓秦張氏娘倆坐在獨輪車上就出發了。不過,他沒有去三十里外,而是把娘倆推到了自己家裏。
就這樣,王木匠和秦張氏就合成了一家。
對了,現在秦張氏應該改名叫王張氏了。
這一年,王張氏的兒子七歲,正是叛逆的年齡,看王木匠和娘在牀上翻滾,就以為王木匠欺負娘。雖然王張氏給兒子解釋,那是娘和木匠叔叔在做小雞進洞的遊戲,但孩子還是經常搗亂,睡覺就拿根樹枝,待發覺娘又和木匠叔叔做遊戲了,就拿着樹枝很抽,把王木匠氣得,黑夜裏坐在土炕上運氣。
王木匠因為經常出外幹活,就養了一條大狗看家護院,這條狗長得跟小牛犢一樣,除了對王木匠忠誠,對別人一概視為敵人。王張氏和孩子的到來,本來是好事,但這條狗卻表達了極不歡迎的態度,整天衝着屋子狂吠。
這天晚上,孩子鬧肚子,跑到院子裏大便,王木匠拿了件衣服出去,説天涼了,怕孩子冷。王張氏感激地望着王木匠,慶幸自己跟對了人。
王木匠出去後很快回來,把王張氏按到土炕上,一陣快活。
待兩人平息了,王張氏才想起,孩子還沒完事啊,就披上衣服出去看。王木匠在屋裏聽到一聲尖叫,跑出來一看,那條狗正在撕咬孩子。
王木匠大吼一聲,抄了根木棍,兜頭打了下去,大狗沒有防備,被這一棍打了一個趔趄。王木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幾棍子下去,大狗晃晃悠悠倒在孩子身邊。
王張氏撲到孩子跟前,抱到懷裏一看,孩子的身上被狗撕咬得遍體鱗傷,早已經嚥氣了。
王木匠扔了棍子,嘴角浮現出一絲冷笑。
就在一刻鐘前,王木匠拿着衣服出來,一下蒙在孩子頭上,直到他窒息,又扔到大狗跟前,這才進屋和王張氏快活。因為事先懲罰這條狗不認新主人,已經餓了五天了,一個一動不動的孩子仍在大狗跟前,結果可想而知。
王木匠設計的很周全,孩子被狗咬死了,自己又打死了狗,孩子雖然死了,王張氏也能看出自己是愛孩子的。
埋了孩子後,王張氏雖然悲痛,但也認命了,説自己命硬,剋夫克子。王木匠抱着王張氏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説他會給王張氏幸福。
有天夜裏,王木匠去院裏小解,走到原來的狗窩前,卻發現早就進了肚的大狗,卻站在那裏,脖子上的狗毛豎着抖動。
王木匠嚇了一跳,以為是幻覺,揉揉眼睛,月光下衝着自己呲牙列嘴的,正是那條大狗。
更驚奇的是,大狗還説話了:姓王的,你好狠毒啊!借我的手殺了孩子,又棒殺了我!我不會放過你的。在你臨死前,我要告訴你,我之所以自願來你家當狗,是因為前世我殺了你的父親,閻王讓我來贖罪的,所以,我對你非常忠誠。如果我能善終,就會重新輪迴為人。誰成想,你竟然毀了我……好吧,你對我不仁,也別怪我對你不義,等我殺了你,一起到閻王跟前去講理!對了,還有秦大寶也是你殺的,你等着下地獄吧!説着,大狗撲了過來……
第二天早上,王張氏起來不見男人,開門一看,一屁股坐到地上——王木匠躺在狗窩前,腦袋少了一半。但奇怪的是,滴上一滴血也沒有。
(2017-08-31)
豬肚包雞是一道廣東省傳統的地方名菜,屬於粵菜系,又名豬肚包雞火鍋、鳳凰投胎,流行於廣東的惠州、河源、梅州等粵東一帶,是廣東客家地區酒席必備的餐前用湯,湯裏濃中帶清,有濃郁的藥材味和胡椒香氣。
豬肚雞所需材料:想要滋補的,也可以放點四物湯的藥材在裏面。
雞1只
豬肚1個
白胡椒適量
薑片6片
枸杞1把
1、煮沸
將去掉雞頭和雞爪的雞身洗淨,冷水下鍋,煮沸。
2、撇去浮沫
水沸後撇去浮沫,將雞撈出,用熱水衝去表面的雜質。
3、搗碎
將白胡椒粒搗碎。裝進紗布袋中。
4、塞進雞腹
將布袋塞進雞腹。
5、塞入豬肚
豬肚要先洗淨,用線將靠近肚尖部分的一端紮緊,然後將整隻雞塞入豬肚。
6、放入薑片
放入薑片,再封住豬肚的另一端。
7、擺“井”字
豬肚入鍋之前,取兩雙乾淨的筷子,預先放在鍋裏擺成“井”字,再放入豬肚,這樣燉不容易粘鍋。
8、注入清水
加薑片,注入清水,完全沒過豬肚,開火將水燒沸。
9、燉
撇去浮沫,蓋上鍋蓋,轉中小火,慢燉兩個小時。
10、取出雞
將豬肚撈出,取出整隻雞。
11、切
將豬肚切成細條。整雞切塊。
12、放回鍋中
把豬肚和雞塊放回鍋中。重新燒開。
13、枸杞
撒上一小把枸杞,稍微煨一下,就可以出鍋了。
(2017-09-10)
美女主持人餵狗未栓繩,公開向孩子致歉,一段不堪入目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所幸孩子沒有受傷,擔心孩子我們可以理解,只是幾個人將主持人圍住攻擊,是否太過暴力。如果主持人首先道歉就肯定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2017-09-04)
以下是部分網友的觀點,不代表記錄東平的觀點!
1、把狗放進嬰兒椅也就算了,直接用筷子餵狗就太過分了!
2、請問餐廳的服務員和老闆,你看見有人用筷子餵狗了嗎?你們允許客人這樣做嗎?
3、養寵物、愛寵物那是你的自由和權利,公共場合直接用筷子餵狗,讓別人怎麼想?
4、是不是誰都可以在飯店餐館用筷子、勺子直接喂貓餵狗?
對於這種現象,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泰安綠化苗木:黃興亮”:變態。
網友“順順順”:讓人看不慣
網友“強顏歡笑丶是誰在敷衍っ”:那是人家親生的
(2017-09-03)
給狗狗餵食通常應該定時定點,但是有些主人因為工作的原因,可能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所以往往會準備滿滿的一碗狗糧,讓狗狗自己餓了就去進食,這樣也不用擔心狗狗會出現餓肚子這一問題。但你有想過嗎,這樣的辦法或許會讓狗狗的健康出現問題。
過度飲食
狗狗不管是飽是餓,吃起食物來永遠像是幾天沒吃飯一樣,進食速度不可謂不快。有些狗狗能夠很好地剋制住自己,吃飽之後就會走開。但是有些狗狗即使已經吃飽,但是看到碗內還有食物,仍然會繼續進食。對於平時較忙的主人基本上沒有多少時間去帶着狗狗外出運動,但是飲食量上升勢必會造成脂肪的堆積,所以很容易引起狗狗的肥胖問題。但是主人也不可能抽出過多的時間,到時就有可能引起惡性循環,狗狗的肥胖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如何改善
1
安排好狗狗每天的食物和種類,合理控制好飲食的量或者是遵循狗糧/罐頭的建議餵食量,根據自家狗狗的情況加以調節。如果飼主是經常外出的,那麼就準備狗糧,零食或水果可以等回來之後再稍微餵食一些。
2
定時定量餵食能讓你更有效的監控狗狗們的進食量,最好不要總是變來變去,這樣對於狗狗的健康狀況不太好判斷。同時,定時定量的餵食能激發對於食物的渴望,某些情況下還能治癒某些挑食的狗狗。對於那些沒時間照顧狗狗的飼主,建議購買一個定時的飼餵器,這樣也能較好地做到定時定量地餵食。
3
不管狗狗是否會吃飽之後就停止進食,都不太建議自助式地給狗狗餵食,如果狗狗過早地將準備好的食物吃乾淨,等餓得時候,就有可能去找尋家裏其他可以進食的東西,這樣同樣會增加狗狗誤食異物的幾率。有的狗狗可能還會會去啃咬傢俱,造成破壞,對自己的財產造成損失。因此儘量養成定時定點定量餵食的好習慣。
(2017-09-01)
大媽用餐廳盤子餵狗,鄰桌和網友全炸鍋!
2017-09-23
人民網
去餐廳吃飯,看到隔壁桌有寵物坐餐椅、用餐盤,你是什麼感受?
近日,家住江蘇無錫市惠山區長安街道的楊小姐反映,9月18日中午12點多,她來到自家附近的一家餐館吃飯。當時她背後坐着一名五十歲左右、牽着條狗的阿姨,讓小楊詫異的是,這名阿姨竟讓狗舔自己的盤子。
圖自無錫廣播電視台
小楊説,如果是在自己家裏,狗主人這樣做誰都沒有意見,但餐廳是公共場所,應該要顧及他人的感受,並且當時餐廳工作人員也沒有上前制止,這讓小楊覺得不妥。
事後,該餐廳的秦經理解釋:“雖然有員工看到了,但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特別的事情。後來,餐廳對員工進行了批評教育,第一時間對所有餐具進行了銷燬。”
人狗共餐的確很難讓人接受,有的狗主人説了:這沒關係,在家裏一直這麼做的,我也沒生病。真的是這樣嗎?
南京第二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建表示,如果餐具消毒不到位,餐盤裏殘留狗嘴裏的病菌會通過人口腔的粘膜甚至潰瘍口等處進入體內,如果人體抵抗力差,很容易受病菌感染。
現實中,帶寵物進餐廳的事並不少見。
8月19號中午,在遼寧大連柏威年地下一層美食廣場,一對男女把奶茶倒進公共餐具,讓寵物狗舔食碗裏的奶茶。現場照片被傳到網上後,引發熱議。
圖自半島晨報
7月,有常州市民在當地論壇發帖稱,自己在快餐店內用餐時,竟然看到一隻寵物狗也在主人的餐盤裏“大快朵頤”。
對於這類事件,網友們紛紛指責:
火星人:我也養狗,但是不會這麼做。在家裏你願意怎麼樣就怎樣,出門了,你要是真愛它,幹嗎不給它買個專用的便於攜帶的杯子呢?這畢竟是人吃飯的碗,不是給狗用的。
大白:那些強詞奪理説自己的狗不咬人、不髒的,我打個比方,如果有人的寵物是蛇,蜥蜴,放在你狗主人的身邊,你有沒有想法?
曾經的狼:其實很多養寵物的人是很自覺的,不自覺的還是少數。養寵物我能理解,我也喜歡養狗!可是狗就是狗,人就是人,狗就是有病毒、有細菌,再幹淨也沒用!
強健的人:這應該是店家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如果店裏的管理人員不讓把寵物帶入餐廳,就沒什麼事了。你要麼直接拒絕,要麼單獨闢一個區域寄存客人的寵物,如果客人願意付費,還可以專門提供寵物食品。
你怎麼看?
大家都在看
主編丨楊鴻光編輯丨喬梁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