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新聞閣網絡熱點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網絡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社會、民生、國家等熱點綜合資訊。

  吃貨們你們還記得幾年前就已經在中國網絡上廣為傳播英國、德國大閘蟹橫行的事件嗎?

  當時很多網友紛紛自告奮勇要前去滅災,幾年過去了,這情況已經有沒有改觀呢?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當年橫行的大閘蟹)中國大閘蟹首次在英國泰晤士河出現是1935年。

  1999年的時候,BBC發了一篇驚恐的報道,大閘蟹在泰晤士河中沒有天敵,繁殖迅速氾濫成災,

  而且特別喜歡上岸打洞,將泰晤士河兩邊的草坪破壞得千瘡百孔。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獨立報》有個專欄記者2009年時主動做了英國吃大閘蟹第一人;並在獨立報上寫了一個長篇食評,闡述這玩意兒有多好吃啊多好吃,還給了個菜譜。

  《每日郵報》也緊接着給報道,號召英國人都來吃螃蟹,也附上了菜譜,《每日郵報》這篇文章評論為0,完全沒有英國人鳥它。我們英國人就是不吃,就是不吃!這玩意兒再好吃能比土豆好吃麼?吃掉它宣告失敗。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對於大閘蟹在國外氾濫成災沒人吃的消息,國人紛紛表示願意向國際友人伸出援手,説大可以把大閘蟹送回國內由國人內部消化。

  的確,去年荷蘭旅遊局駐中國的官員就曾好找中國遊客前往荷蘭,其中一條口號就是去吃荷蘭大閘蟹。

  德國人發現了中國人“好這一口”,也紛紛開始變廢為寶。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由於無序養殖和生態失衡,純種原味的大閘蟹在中國的水系當中已經幾乎滅絕。

  相反,大閘蟹在歐美一直只在自己的種羣內交配,品種純正。

  然而最後國家質檢部門表示這些大閘蟹沒有進口資格,這個美好的願望只有破滅。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英國人曾經嘗試大面積捕撈大閘蟹,但是由於撈到到大閘蟹裏往往混着一種瀕臨滅絕的淡水鰻魚,極具保護意識英國人最後連大規模的捕撈都禁了。

  有趣的是,09年的時候倫敦還專門開了個會,研究能不能商業化“中國大閘蟹”,會上有人問:如果中國人吃上癮了,會不會有商家在英國別的河裏養起更多的蟹?英國人再次呆掉。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現在大閘蟹的情況就是泰晤士河有上百萬的純種中國大閘蟹,但是沒有人吃!

  還木有開放大面積捕撈,中國吃貨們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看看網友的看法: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英國研究人員對800個古埃及動物木乃伊進行了掃描。

  近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向世人公佈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們運用最新的醫學成像技術掃描了800件古埃及動物木乃伊,然後發現其中近三分之一都是空的——充斥其中的不過是泥土、木棒和蘆葦。

  據悉,動物木乃伊在古埃及常常被作為一種陪葬品,它們被放置在墓穴中,作為奉獻給神明的禮物。研究者認為,當時購買動物木乃伊陪葬的風氣非常流行,甚至造成了一些動物頻臨滅絕,受衝擊最大的是狒狒,幾乎從埃及這片土地上銷聲匿跡。

  研究者對800多具木乃伊進行了掃描,包括貓、狗、猴子、鳥、鱷魚等,其中大約三分之一包含有完整的動物屍體,另有三分之一僅包含部分動物殘骸,另外的三分之一完全沒有動物在其中。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掃描鏡頭裏一具鱷魚木乃伊的殘骸。

  研究人員推測,可能因為當時對於動物木乃伊的需求非常大,導致供求關係極度不平衡,貨源缺乏造成了這種造假成風的現象。

  “早期的研究者在考古現場就曾打開動物木乃伊,發現內裏沒有完整的屍身,或者根本沒有殘骸,所以這一發現並不是新的,”曼徹斯特大學莉迪亞•麥肯奈特博士告訴《每日郵報》記者,“儘管我們早就知道並非所有木乃伊都是真材實料,但是居然有三分之一的木乃伊完全沒有任何動物,根本沒有任何骨骼殘骸。”造假比例如此之高依然令人震驚。

  麥肯奈特博士説,這些沒有動物殘骸的木乃伊中含有防腐作坊裏常見的泥土、木棍、蘆葦,也有雞蛋皮、羽毛等動物身上的部分,但並不是動物本身。

  她推測説,購買者本身可能知道自己的這個木乃伊可能並未包含動物屍體,因此嚴格地説來,這未必算是一種欺騙行為。

  “我認為這未必是造假,他們只是儘量利用能夠得到的素材進行製作。並且往往最精美的木乃伊裏頭反而並沒有動物。”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越是精美的木乃伊裏頭往往沒有動物。

  據悉,人類木乃伊是為死者來世而製作,動物木乃伊則是一種宗教祭品。

  曼徹斯特博物館埃及和蘇丹文物館負責人坎貝爾•普萊斯博士表示,古埃及人崇拜動物神,而一具動物木乃伊使人與神的世界有某種聯繫。

  普萊斯博士説:“動物木乃伊就好像還願的禮物,今天的人們在教堂裏點燃一支蠟燭,古埃及人用動物木乃伊”。

  另據報道,曼徹斯特博物館將在今年10月舉辦一次動物木乃伊展覽。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小浴霸”:非常的好

  網友“你你大元帥”:這還不好下結論

  網友“ydai”:成像不僅僅包括掃描,ct掃出來的都是二維切片,怎麼整合成三維圖像才是技術更新的熱點,算法一直在變,軟件年年換……

  網友“Tsghj”:因為內臟易腐爛,在製作木乃伊時大多數都會用一根特製的棍子從嘴巴伸進身體內掏出內臟。我還以為這是基本常識,也值得大驚小怪?

  網友“奮鬥小小巫”:越假越好的意思嘍

  網友“梯子”:最新毛啊?!!就是CT而已!!!

  網友“jiang”:有時候不太相信現在科技

  網友“侯飛予”:原本就是為了哄鬼,何必當真?

  網友“簡單生長”:沙發

  (1970-01-01)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2014年6月24日,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參觀電視劇《權力的遊戲》的拍攝地。  CFP 圖

  歷史給每個民族騰飛的機遇都是有限的。

  1865年,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在他所著的《煤炭問題》(The Coal Question: An Inquiry Concerning the Progress of the Nation, and the Probable Exhaustion of Our Coal-Mines)一書中這樣寫道:“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有我們的牧羊場;秘魯送來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流向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未我們種植茶葉;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遍佈東印度羣島。我們的棉花長期以來栽培在美國的南部,現在已擴展到地球每個温暖的地區。”

  150年後,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卻直言英國不再是全球性強國。

  1909年,大英帝國領土總面積為3302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面積的25%,是法國領土的3倍,德國領土的10倍,統治着4.44億人口。而現在,英國領土總面積為24.41萬平方公里,與全盛時期3302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總面積相比,整整縮小了135倍。更糟糕的是,今年9月,蘇格蘭還將進行全民公投以決定是否脱離英國自行獨立。如果蘇格蘭真的獨立,那麼英國的領土面積將會進一步縮小。

  公投的選擇不僅是英國內部所面臨的問題,在外部,英國同樣也面臨着這一難題。從法律上講,英國現在是歐盟國家,但英國卻與歐盟始終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這一點從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承諾在2017年就英國是否退出歐盟舉行公投便可看出。

  從國際權力格局來看,現在的英國更多是被看做一個歐洲國家,而不是一個全球性的國家。正如馬丁•沃爾夫所講的那樣,英國已是一個歐洲國家,它現在是、未來也將永遠是一個歐洲國家。

  “帝國的時代早已結束,”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曾鋭生(Steve Tsang)日前在接受澎湃記者採訪時這樣評價英國對自身國際角色的認知。對於近來有關“蘇格蘭進行獨立公投”這一熱點問題,曾教授表示,蘇格蘭獨立對於英國的影響只是“邊緣性”的而不會是“根本性”的,英國依然會保留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位置,也會繼續在世界事務中發揮它的影響力。

  澎湃:英國在過去號稱“日不落帝國”,那麼現在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定位又是怎樣的呢?

  曾鋭生:英國現在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英國人明白,帝國的時代早已結束,現在全世界講求的是集體安全與行動,聯合國則是實現集體安全與行動的一個很好的平台。而英國也很好地適應了這個新的全球現實。

  澎湃:英國的外交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藴。“勢力均衡”、“離岸平衡手”等都是英國外交風格典型代表。就您的觀察,當代的英國外交在保留其原有的一些風格特徵之外,有沒有出現一些全新的變化?

  曾鋭生:外交是為了確保和促進國家利益的。“勢力均衡”不是外交,而只是應用在具體情況當中的一種手段或者方式罷了。

  現在英國的國家利益不僅僅關注於促進經貿聯繫,同時也支持民主價值和人權。英國的外交工作在這些方面是非常高效的。過去那種只把權力當做國家利益的時光在英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澎湃:德國和法國被譽為是歐盟發展的兩駕馬車。但英國在歐盟中的地位常常給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那麼在您看來,英國在歐盟中的位置有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呢?

  曾鋭生:德國和法國是歐洲經濟共同體(即歐盟前身)的關鍵締造者。這兩個國家是支持歐盟一體化的,但英國在歐盟一體化的問題上卻是猶豫不決的。英國是歐盟的一個關鍵成員,但在推動和深化歐盟一體化方面卻顯得並不是那麼熱心和支持。

  澎湃:前幾天中國總理李克強出訪了英國,兩國也簽訂了一系列的投資、經貿協議合作。但另一方面,英國又常常借用西藏問題、人權問題等指責中國,這種又倚重又時不時詰難的行事模式是英國外交慣用的一種策略嗎?

  曾鋭生:英國歡迎中國去投資,但這並不意味着英國就完全依賴於中國的投資。英國需要中國投資以幫助其推動經濟增長的這樣一種説法是缺乏根據的。英國之所以老拿西藏問題説事,是因為人權在英國被視為核心價值。英國常常對中國提及人權問題,也並不是説英國要“鞭打”中國。人權問題只是反映了普通英國人的信念,英國的民眾自然也希望他們的政府能夠為這種信念提供支持。

  澎湃:在當前國際權力格局中,美國的相對實力在衰落,而中國有望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就您的觀察,您覺得英國的政治精英和普通民眾能夠接受一個來自東方文明差異極大的國家的領導嗎?

  曾鋭生:為什麼不呢?文化差異不是問題,是否具備共同的價值才是問題所在。如果有關人權、個人尊嚴以及自由能夠得到保障,英國人才無所謂到底哪個國家是超級大國呢。

  澎湃: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將發起一場“獨立公投”,您怎麼看這次公投?如果蘇格蘭真的獨立了,會不會減弱英國的大國地位和影響力?

  曾鋭生:我相信幾個月之後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將是一次自由和公正的公投,蘇格蘭人民將自己選擇他們的未來。如果蘇格蘭真的選擇獨立,在英國的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很惋惜,但是他們還是會接受和尊重公投的結果。

  蘇格蘭獨立對於英國的影響只是“邊緣性”的而不會是“根本性”的,英國依然會保留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位置,也會繼續在世界事務中發揮它的影響力。

  (1970-01-01)


  姜豐,曾主持過CCTV的《正大綜藝》和《文化視點》,她漂亮、聰明,知性的形象得到了大眾的喜愛。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大學時代曾到新加坡參加辯論賽,獲得冠軍,畢業後通過激烈的競爭得到了央視的工作機會,後來姜豐主持《正大綜藝》,開始為人熟知,97年又擔任《文化視點》的主持人,越發得到觀眾的歡迎。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2002年,她正處在主持事業的上升期,卻毫不猶豫地跑到英國劍橋攻讀博士。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在這期間她認識了英國男子理查德·杜比,對方是一名企業高管,兩人於2004年在英國結婚。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3年後生下一對混血兒龍鳳胎,這對混血兒寶寶真的很可愛,當時的姜豐雖放棄了國內的主持人工作,但她在英國的生活讓人羨慕。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2010年,她創辦了杜比國際教育集團,任董事長。

  從那時開始,她博客裏甚少提到她英國老公,不久後,經姜豐證實,她已經與杜比離婚了。

  (2017-03-29)


  英國曆史學家Julia Lovell(藍詩玲)博士的著作《鴉片戰爭》中文版(新星出版社,2015年7月)近日出版,她在這本書中,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英國學者看鴉片戰爭的視角。澎湃新聞經授權刊發作者自序。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中國讀者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一個英國作者寫了一本關於鴉片戰爭的新書,因為中國學者和西方學者已經就這一悲劇性事件撰寫了很多優秀、詳盡的著作。我在撰寫本書時,的確受到了這些學者們非常大的幫助和啓發,特別是茅海建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著作《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該書廣泛利用了中、英文檔案資料。英文學術著作方面,我極大地受益於波拉切克的《鴉片戰爭與清廷之內部鬥爭》和魏斐德的《大門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間華南的社會動亂》。

  但是,我之所以決定寫這本書,是基於中國普通民眾和英國普通民眾之間對這場戰爭理解上的巨大分歧,我想要提醒健忘的英國讀者,我們國家過去曾經從事過鴉片貿易。

  *

  今天,大多數英國人對自己國家過去的殖民行徑感到非常尷尬,有太多令人震驚的帝國擴張活動令我們感到羞恥:奴隸貿易;用馬克沁機槍對手無寸鐵的土著居民進行的無數次大屠殺;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裏制度化的種族主義。但是,與其他那些殖民罪行相比,英國帝國主義有一件不可告人的醜事易於被視而不見,這就是鴉片——一種令人十分容易上癮的毒品,它在整個18世紀和19世紀給英帝國提供了滾滾財源。

  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擴張得如此之大,形成了一個大帝國,這使得它很是自豪,認為基督教世界比被其征服的民族具有優越性。不過,這個帝國,這個使英國成為富庶的世界強國的帝國,它的一大半建立在從毒品賺取的金錢上,即英國從在印度的鴉片專賣中賺取的利潤。18世紀後期英國得到孟加拉後,迅速在那裏建立起鴉片製造壟斷制度,強迫當地印度農民簽訂種植罌粟的合同。到收穫季節,鴉片汁原液在英國開辦的工廠里加工成產品,裝進芒果木箱子,然後以極高的利潤賣給中國。

  英國不光是從事鴉片貿易賺取利潤,還為鴉片發動戰爭。由於中國政府拒絕使鴉片走私貿易合法化,英國於1839—1842年間和1856—1860年間發動了針對中國政府的軍事遠征(在此過程中,英國攫取了現今香港版圖的大部分),卻聲稱它的主要目的是打開中國自由貿易的大門。英國在亞洲從事鴉片貿易及為之發動戰爭的歷史,是明顯的機會主義和偽善行為,因為它的政客、商人和軍人都隱瞞了他們是在文明和進步的幌子下為保護非法的毒品貿易而戰的事實。

  從很多方面來説,鴉片對英帝國都很重要。在華南,鴉片換成白銀,白銀為英國公眾購回茶葉,因而,鴉片扭轉了英國在亞洲的貿易逆差,為英國人的茶葉嗜好提供了資金;相應地,茶葉交易的税收,又為皇家海軍提供了很多費用。1850年代以後,向中國出售鴉片的收入,實際上負擔了英國統治印度時期的大部分費用,併為英國在印度洋沿岸的貿易提供了白銀。19世紀,嚴格管理的鴉片生產還為新加坡提供了大部分的政府財政收入。

  不過,在我看來,英國一直竭盡全力忘記它與中國打了兩次鴉片戰爭的事實,在英國中學和大學的歷史課上看不到鴉片戰爭的內容是十分可能的。英國對於這兩次戰爭的健忘症早就開始了。還在1900年前後,一些英國曆史教科書在談到香港和英帝國在東方的管轄範圍時,就不再提第一次鴉片戰爭,而是委婉地寫道,他們在1842年“得到了”那個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着香港成為自由的全球金融中心,它的殖民地的歷史逐漸被抹去了。1841年英國靠炮艦建立香港的歷史,在1991年150週年時悄無聲息地就過去了。1997年香港移交時英國高官的告別演説,也對鴉片和為鴉片打的那兩場戰爭隻字不提。

  英國從事毒品貿易的那些歷史痕跡在倫敦也被有意忽視了。在整個19世紀和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倫敦東部那些巨大的碼頭上卸載了從英帝國各地運來的奇珍異寶:香料、靛藍、絲、波斯地毯、煙草、咖啡。東印度公司碼頭(The East India Docks)——倫敦卸載中國茶葉的碼頭——是印度、中國和大不列顛最為重要的牟利貿易三角(由茶、鴉片、絲構成)匯聚點之一。原東印度公司碼頭在其19世紀如日中天的時候,任何一個時間點上都有上百艘商船彙集在這些碼頭,很多船上裝滿用印度鴉片換來的中國茶葉,然而,這個地方如今已經荒廢破敗,靜靜地橫卧在那裏,或被成羣的野鳥佔領,或被重新改造為漂亮的玻璃和鋼鐵建築的公寓式街區。

  但是,這是一段對全球政治依然能產生強烈共鳴的歷史。如果英國——不論是故意地還是隻因為太懶——已經忘記其鴉片貿易的歷史,那麼,在大陸中國,對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的記憶卻大不相同。在中國,小學生可以從課本、博物館、紀念儀式和電影中瞭解到,鴉片戰爭標誌着近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開端,它被看作是西方用毒品和武力毀滅中國的開始,開啓了恃強凌弱的西方凌辱中國的災難世紀,也開啓了中國為成為現代強國而奮鬥的世紀。要理解今天中國與西方麻煩不斷的關係——這是當今地緣政治中最為重要的外交關係之一——西方讀者就必須要明白中國是怎樣記憶鴉片戰爭的,以及英國在雙方衝突中的表現。

  *

  不過,在利用中、英文原始資料和二手資料研究鴉片戰爭的過程中,我也發現這段歷史中有讓我吃驚的細節,這些細節與我所熟悉的歷史大不相同。撰寫一部關於鴉片戰爭的著作,幾乎改變了我對於中國的每一個偏見。很久以來,鴉片戰爭被明確看作是一場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即擴張主義、自由貿易的英國與頑固排外、閉關鎖國的中國之間的衝突。很多西方人依然認為,自遠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地方,其人民一直認同於一套單一的、核心的政治和文化理念。但是,在1839年中國與英國開始進行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情形卻並非如此。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躁動不安的衰敗中的帝國,到處是對帝國中央政府沒有忠誠感的心懷不滿的人。很自然,如果中國老百姓的生命、家庭或財產受到威脅,他們就會與英國人作戰。但是,也有很多人把這場戰爭看作是從英國人那裏掙錢的機會,他們向英國人出售補給品,為英國人導航領路,甚至為英國人提供情報。所以,中國在據稱與英國作戰的同時,也在與自己作戰。在廣州被圍困期間,城裏的中國軍隊卻在忙於搶劫、殺人乃至(在極端情況下)互相獵食,以至於不能同仇敵愾。

  我們一般認為戰爭會帶來一些異於尋常的結果,如慘無人道的殺戮、勇敢頑強的精神和愛國主義的情懷。不過人們在單調乏味的和平時期常犯的錯誤在戰爭中也普遍存在。鴉片戰爭期間,迫在眉睫的人員傷亡和物資耗費並沒能阻止悲劇性的粗心大意的官僚行為發生。在人民被殺戮、城鎮被攻陷的時候,中國負責指揮這場戰爭的有關官員卻藏匿或丟失了英國關於戰爭要求的文件副本;他們厚顏無恥地向皇帝撒謊,把事實上的一敗塗地説成是大獲全勝;一個將領在本該指揮一場戰鬥的時候卻因鴉片煙癮發作而頭昏腦漲以致不能指揮作戰。這場戰爭打了兩年半時間,花費了數千萬兩銀子,犧牲了幾千人的生命,皇帝卻在給他一個前線大臣的華麗麗的諭旨中詢問,他想知道,英國到底在什麼地方。

  因而,我寫這本書有兩個目的。其一,我希望將英國讀者從他們對我國曾充滿鴉片的歷史的健忘症中喚醒。其二,我還想描述這場戰爭紛繁複雜的某些方面。我使用的很多英文原始資料是由維多利亞時代參與這場戰爭的英國軍人撰寫的,他們是把它純粹當成一場軍事行動來記述的。但是戰爭從來不是這麼簡單的:戰爭充滿了傷害、機會主義、錯誤、謊言和喧囂。對鴉片戰爭的研究會給我們多方面的啓迪:關於中國和英國的歷史,關於個人的痛苦經歷和文化衝突,關於政府和社會的功能或機能失調,關於人們在絕望狀態下產生的折中妥協、措置失宜、欺瞞哄騙及悲劇結局。

  鴉片戰爭是中英兩國所該共同面對的話題,而英國新鋭漢學家藍詩玲女士的這本新著正是站在一個更加廣闊的視域來對此加以考察,旨在讓我們跨出地域的限制,認真反思這場世界衝突的種種罪惡和矛盾。藍詩玲充分吸收了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又能在中英文原始史料中找尋更多動人的歷史細節。得力於她深厚的文學造詣 ,像林則徐、琦善、義律這樣的歷史人物經她描寫,彷彿便可浮現於眼前。除了戰爭過程中的細節敍述之外,藍詩玲還往後記述了中英兩國人民對此戰爭的複雜的歷史記憶,尤其在中國近代國族構建中扮演的角色。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犯法從哪兒來”:歷史説明了什麼問題,歷史説明了現實將會重演。

  網友“王若谷Museology”:那是清末強奪的。

  網友“風雷”:加害者總是善於遺忘的。希望被害者在牢記這次戰爭的同時,不要忘記這次戰爭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

  網友“qzuser”:現代社會的透明度使得我們的精英上層手段更加凌厲,中國本來就是精英集團治國的社會,鴉片戰爭那些欺上瞞下的狗官,禍害國家的可能性已經被大大降低了。這也是為何單兵都開始配備攝像的原因。元首都能準確地知道局勢。能爬上哪個位置的再也不可能是八歲的孩子了。

  網友“1495442167”:看過英文版,寫得不錯,國內應該會刪改。

  網友“winnyang”:50年後俄國作家寫到,我們靠輸出思想鴉片得到了海參崴

  網友“九鼎食的觸手君”:這本書是個新視角,但現在在國內,比她更出名的是文章在開篇便提到的那幾本書,那是歷史圈學生被推薦次數頗高的幾本著作。

  網友“高山明月姑蘇夜”:卡梅倫首相,為什麼不抓這個作家?

  網友“胖劉劉”:然而並沒什麼卵用。依然是西方的非主流。

  網友“winnyang”:50年後俄國作家寫到,我們靠輸出思想鴉片得到了海參崴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662 字。

轉載請註明: 大閘蟹氾濫成災, 是崩潰的英國人? 還是蠢蠢欲動的中國吃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