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中有句名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天攘攘,皆為利往”,政治經濟學更是教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作為國家而言,國家的發展,首先必須要是經濟的發展,國家的任何行為,理論上都不能影響到國家經濟的發展。所以必然對於國家貿易伙伴,特別是重要的貿易伙伴,應該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共進退才能共發展。但是就有這麼一個發達國家,對於自己的經濟支柱的國家,不斷摧毀,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兩個方面。
這個國家就是澳大利亞。要分析這個問題,不得不提一下澳大利亞的歷史,1785年英國政府在議會的授權下,選擇了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作為囚犯的流放地,因為它離英國本土夠遠,囚犯根本逃不了更跑不回來,因此英國人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新南威爾士。
隨着工業革命的發展,帶來了紡織業的繁榮,同時澳大利亞天降橫財,1851年在距離悉尼120公里的巴瑟斯特,發現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礦,有了黃金成了最原始的資本。紡織業的發展使得羊毛價格高高,加上美國內戰,棉花價格大漲,澳大利亞的農牧業出現了迸發式的增長。
作為原材料生產地和農業國的澳大利亞,這種經濟模式必然十分依賴出口,當時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國際夥伴就是宗主國英國,但是到了二戰時期,澳大利亞將主力部隊派往歐洲戰場,導致了本土空虛,萬萬沒想到,宗主國英國在東亞會被日本人打的落花流水,一塌糊塗,亡國,危在旦夕。
而此時崛起的美國就成了澳大利亞的救命稻草,正是因為有美國,才使其免於被日本吞併。二戰後美國更是成為太平洋上的霸主,但是澳美兩國優勢產業上重合度很高,在經濟上屬於競爭對手的關係,軍事上卻是保護關係,於是對於軍事盟友和經濟盟友的選擇上,必然會出現了分裂。
但是當時冷戰的背景,加上二戰日本的陰影,讓澳大利亞對於北方所有潛在的大國,蘇聯、中國、甚至印尼,都感到不安和威脅,甚至一度嚴控黃種人移民。隨着中蘇交惡、中美建交,印尼蘇加諾政權的垮台,澳大利亞頓時感覺沒有了危機。而且不但沒了威脅,亞洲地區各經濟體相繼崛起,讓澳大利亞享受到了經濟甜頭。
到現在亞洲各國成了澳大利亞的絕對經濟命脈,整個亞洲是其出口總額的84%,進口總額的63%,而我國就佔了出口總額的35%,進口總額的24%。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大環境下,因為我國的關係,即使澳大利亞其他的貿易國都紛紛衰落,而澳大利亞卻依舊保持對華出口30%的增長。
此時,澳大利亞的第三大出口產業——教育產業悄然興起,光是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人數就有20.5萬,佔到了留學生總人數的30%,光是留學相關的產業就為澳大利亞提供了將近25萬個工作崗位。所以説中國已然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了,但這些年澳大利亞對中國卻越來越充滿了敵意,政府更是緊跟美國不斷炒作“中國威脅論”。
這次的疫情,本來是一個世界性的災難,本來應該同心協力共抗疫情,共克時艱,但是澳大利亞卻有議員,口出狂言,大放厥詞,不但要中國向世界道歉,更是要對澳大利亞割地賠款作為疫情的補償。這種言論,雖然不代表所有的澳大利亞人,確實是一種態度的表現,那麼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為什麼澳大利亞要不斷挑釁自己的經濟支柱呢?
當然這一方面離不開美國原因,另一面和澳大利亞的自身這種的白人至上心態也分不開。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總額是對美出口總額的10倍,對華進口是對美進口的2.4倍。澳大利亞接受中國的投資才可以保證經濟發展,但是總是以安全理由拒絕中國投資,而美國在澳投資佔其佔GDP的5.4%,而中國在澳投資只能排到第十。
每每中國要投資澳大利亞,就會有人出來炒作國家安全,西方國家成天高調宣稱自己是自由市場經濟,民主自由更是不在話下。但是隻要一碰到中國,就把國家安全拿出來説事,感覺只要和中國有關,國家都要被顛覆了。中國公司要投資購買澳大利亞牧場,這時的牧場就直接等於國防基地了,這必然會影響國家安全,投資審查委員怎麼能同意呢,那豈不是賣國,這就是澳大利亞或是説是西方國家的邏輯。
其實説到底,就是一個身份的轉變,一個是不認命,中國曾經為了國家經濟發展有求於西方各國,希望得到西方國家的投資。而澳大利亞自以為是施捨者,但是隨着中國實行供給側改革後,澳大利亞的礦業和製造業則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這是他們才發現他們早已來不開中國,主動權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失去了。另外不斷崛起的中國,在科技等領域開始趕超西方國家,而澳大利亞因為和中國的緊密聯繫,作為面對中國的前線,心態變化最為明顯。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雖然處於亞洲經濟圈,經濟命運和亞洲經濟體息息相關,可是一照鏡子,自己是高人一等白人,盎格魯薩克遜新教文化的後裔,自命不凡,比亞洲人更是高貴無比,怎能跟亞洲人攪和在一起。但其實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原材料生產和農業出口國,國家發展的出路是非常明朗——脱歐入亞。
只有融入亞洲經濟中,為中日韓提供原材料和高端服務,但是無論在白人種族文明上,還是二戰以來建立的國際關係,都決定了澳大利亞要和自己的經濟競爭對手美國站在一起,更是捨不得放棄美國這個保護傘,最後無奈只能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
但是讓人無語的是,中國和澳大利亞關係本身沒有任何矛盾,而且少了中國的支持,澳大利亞經濟出現困頓。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重新定義一下自己,近代百年對於亞洲,特別是對於中國的看法是時候改變一下了,認清自己的地位,脱歐入亞。澳大利亞政府必須要將自己的外交和經濟政策,走在到同樣的道路上,否則一條腿同時走兩條路,最後只能截肢了,得不償失。
歡迎關注【歷史真相背後】,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澳大利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