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洽會觀察:大陸珠寶業突飛猛進 台灣同業搶灘“登陸”尋合作
中新社廈門9月20日電 (記者 林春茵)“大陸珠寶行業突飛猛進,對定製化設計的原創力量需求大,刺激了台灣設計圈。”正在廈門參加2017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廈洽會”)的林嵩山如是分析道。
2017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廈洽會”)啓幕,吸引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40餘個國家和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參展,超10萬名境內外客商、超4000家企業參展參會。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1992年,小有名氣的台灣珠寶玉石鑑定師林嵩山報讀位於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成為大陸這所最早也最具規模的寶石學教育和研究專業機構的首位台生。考取大陸首批國家珠寶玉石質量檢驗師後,他把整套教程搬回台灣開班教學。
當時的台灣,珠寶行業世界領先,但業界大多以西方美學為標準,20餘年間林嵩山的教學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最近5年來,找林嵩山報讀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教程的台灣設計師才漸漸多了。
廈門市珠寶協會會長、愛永福珠寶創始人駱婷婷也注意到,大陸珠寶市場快速擴張,當前珠寶商門店達10餘萬家,市場步入“原創為王”發展階段,吸引台灣珠寶行業以多種商業形態“登陸”搶灘。
2017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廈洽會”)啓幕。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本次“廈洽會”舉行的海峽兩岸珠寶行業高峯論壇上,大陸珠寶行業的“個性化”時代商機,吸引海峽兩岸珠寶業界人士共同尋求多元化合作模式。
台灣區珠寶工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蕭新才早在大陸改革開放之初,即往北京包下百貨公司貨櫃行銷“台式”珠寶,近年更不斷牽線台灣珠寶設計師往大陸發展。
入行已近50年的蕭新才指,台灣珠寶設計技術經驗積澱深厚,大陸市場體量不容小覷,兩岸有互補優勢,“正如珠寶設計中只有大鑽沒有小鑽,總有缺陷,兩岸一定要合作,創造的珠寶才能在全世界發光。”
“大陸工作機會對台灣珠寶設計師吸引力很大。”台灣《世界珠寶》雜誌社社長邱惟鍾説,大陸珠寶產業湧現多家上市公司,得益於相關法規、行業標準有力保障,市民消費能力提升,市場有序。
目前,大陸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寶石進口地,僅次於印度的世界第二黃金進口地。
邱惟鍾指,台灣設計備受大陸推崇,原因在於台灣設計師慣用善用傳統中華文化元素,並且大陸市場處於上升期,創造性人才儲備告急。
“中國風珠寶”創始人王月要認為,雖受全球經濟下行大環境影響,但大陸珠寶產業仍獲蓬勃發展,品牌意識在崛起。不少台灣獨立設計師越海而來,獲大陸大企業大力支持,事業突飛猛進。
“兩岸設計界的東方品牌意識均有抬頭,中華傳統文化是兩岸珠寶品牌突破自我研發限制的‘共同語言’。”王月要説,台灣也走過模仿西方品牌的迷惘過程,近年不斷提倡原創;隨着台灣設計力量湧入大陸,“東方品牌”將更凸顯意境故事性的中國元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