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種強迫孩子的行為,説明他可能是自卑的,趕緊改正吧!
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也承載了父母極大的期望。父母們大都希望有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因為懂事的孩子非常讓人省心,而且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也會讓父母在其他人面前很有面子。可是懂事真的是孩子自己想要的嗎?
有一次,玲玲和她的朋友娜娜去購物,娜娜還帶着他7歲的小女兒妞妞。當超市去小吃區時,玲玲提到是否給孩子們買些食物。娜娜低頭看着妞妞,問他是否想買點東西。妞妞看了看架子,搖了搖頭,小聲説不,娜娜笑着摸了摸女兒的頭,稱讚“我們妞妞很懂事,知道吃零食不好,所以媽媽會回去給你做健康食品”,後來他們帶妞妞去了公園。妞妞想玩鞦韆,但公園裏有許多孩子。幾個孩子在盪鞦韆。妞妞獨自站在離鞦韆不遠的地方。她看得出來她非常想玩,有幾個孩子來到她面前,插在鞦韆中間。但她不敢説,最後跑回娜娜,靜靜地坐着。
在父母眼中,這樣的孩子的確懂事又省心。可是孩子自己開心嗎?
在有些父母看來,一個懂事的孩子,要聽父母的安排;體諒父母,不讓父母為難;應該能自己照顧自己,不讓人操心。家長們總是將省心和懂事放在孩子身上,可省心懂事的背後是孩子對自己天性的壓抑,時間久了,就會慢慢自卑、怯懦。父母們都應該注意了,“過於懂事”就會變得自卑。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表現,不一定是懂事,反而可能已經開始自卑了。
1、跟孩子説話的時候,孩子的眼神會逃避
孩子在和別人説話時躲避視線,不敢與人對視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很可能已經養成了內向的性格。他害怕看到別人的表情,害怕聽到不友好的言論,所以下意識移開視線進行自我保護。家長應該足夠重視,積極引導孩子,告訴孩子與別人溝通交流時應該看着別人的眼睛。同時,家長要適當修改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多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2、對於社交活動很排斥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少不了交友,少不了溝通。孩子不喜歡交朋友,總是一個人待著,很可能是孩子已經有了自卑心理。家長有時會説你看人家孩子考得多好、你看別的小朋友多聽話等等言論。這些將孩子之間進行比較的話會深深傷害孩子的心靈。次數多了,孩子自己也會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什麼都比不上別人。從而產生自卑。而且為了逃避這種比較,孩子就可能會選擇不與別人交流。家長應該注意言論對孩子的刺激。去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多多讓孩子與別人交流,養成好的交際能力。還應該多陪陪孩子,不要讓孩子習慣孤獨。
3、總是默默無聞,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正是無憂無慮,肆意玩鬧的時候。如果孩子總是不愛和別人説話,也不敢開口向父母要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就要注意了。孩子已經“過於懂事”,並且開始走向自卑了。有句話説得好:“一個壞孩子幹一件好事就會被父母誇讚,一個好孩子幹一件壞事就會被全世界責備。”一個被教導的過於懂事的孩子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渴望去迎合別人,害怕自己的要求不夠“懂事”,也害怕説“不”。家長們要注意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太苛刻。要鼓勵孩子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有許多的好奇和渴望,不是嗎?
4、特別聽話,家長説什麼就是什麼
聽家長話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可是太聽話真的好嗎?如果孩子事事都聽家長安排,養成了習慣,就會慢慢失去自己的主見。等到將來需要自己獨立做決定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另一方面,孩子事事聽從安排,把自己壓抑太久的話,等到長大步入青春期,可能會有更大的反彈,可能會更加叛逆。如果孩子有上述表現,家長要即時糾正,對孩子的天性不要過多幹涉,要讓孩子慢慢獨立,發揮自己的天性,去主動思考,去做自己想做並且能做的事。
孩子太過懂事是一種心酸,孩子從來不是為了聽話懂事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家長們,不可以為了眼前的懂事,而讓孩子在將來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