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視覺:印度越界挑釁突然"後院起火" 這些數據全面暴跌
非法越界,公然侵入。8月2日,中國政府發佈《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有數據有真相,擺事實講法理,全方位還原了事件,也讓國際社會認清了印度那些毫無根據的所謂藉口。
印方前方在越界挑釁,然而後院卻着起了火!
善意不是沒有原則,剋制不是沒有底線
8月3日上午至4日凌晨,外交部、國防部和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以及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等先後就印方越界事件密集發聲。24小時,6次鮮明表態,理越辯越明,道越講越清,“善意不是沒有原則,剋制不是沒有底線”。
“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誰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統帥的意志就是軍隊的堅定決心,作為國家的堅強柱石,人民軍隊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不屬於我們的領土,多一寸也不要;屬於我們的領土,少一寸也不行。
印度後院起火,這些數據全面暴跌!
印方前方在越界挑釁,而後院卻着起了火。
據路透社消息,北京時間週四(8月3日),印度綜合PMI指數報告出爐。該指數從6月的52.7暴跌至7月的46,創下了2009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核心服務業活動從53.1驟跌至45.9% ,為2013年9月份以來最低,2009年一來次低,跌破了榮枯線以下。
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Pollyanna De Lima指出,受累於政府突擬引進商品及服務税對市場造成混亂,7月PMI數據突顯了印度財富逆轉,當地經濟扭轉6月呈增長態勢,預計2017/18財年第二季開始,經濟將受到雙重打擊,令人失望。
央行降息至7年來最低
8月2日,印度央行將回購利率從6.25%下調至6.00%,創2010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並敦促印度政府加快改革進度,因為“迫切需要”促進私人部門的投資。
這是去年10月以來印度央行首次降息,也是12月以來第一次有亞洲央行降息。
印度6月CPI增幅放緩至1.54%,為逾五年低點,這遠遠低於印度央行4%的通脹目標。根據媒體彙總的分析師觀點,至少到2018年底,印度的政策利率都將維持在6%的水平,今年二季度GDP增速或達到6.9%,低於此前7%的預期。
印度經濟遭遇雪崩
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印度2017年第一季度GDP也僅增長6.1%。
據路透社,印度6.1%的經濟增長率遠遠低於36位分析師同比增長7.1%的預估中值。
印度經濟的這一糟糕表現更是創24個月以來新低:
按照印度調整GDP算法之前常用的GVA測算,以2011年到2012年的價格為基準(修改算法前印度是以2004~2005年的價格為GVA的計算基準),印度經濟增長的模樣是這樣的:僅為5.6%。(注:GVA是一種衡量經濟增長的方式,和GDP的差別主要在於不計入產品税和生產補貼)
根據世界銀行的分析,如果沒有政府支出的影響,印度經濟增長將僅為4.1%。
是什麼導致印度經濟遭遇雪崩呢?
目前不少媒體把矛頭指向了莫迪在2016年11月8日宣佈的廢除大額紙鈔的運動。
在印度的日常生活中,大額紙鈔在消費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因而不少人覺得廢除大額紙鈔會嚴重打擊印度的消費產業。
然而其實,從印度的消費數據來看,廢除大額紙鈔並沒有真正打擊到印度消費者的熱情。
根據印度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和消費支出來等數據,大額紙鈔並沒有如期產生那麼強烈的負面影響:在莫迪廢除大額紙鈔之後,印度的消費信心指數和消費支出仍然保持上漲。
真正讓印度經濟在最新的這一季度遭遇重創的是採礦、建築、金融等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
下面這張圖表取自印度中央統計局,不難發現,除了農業和國防等產業,幾乎所有第二、第三產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下滑。
除了農業、國防等產業,印度幾乎所有產業的增長都在放緩。
印度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比重
考慮到,印度經濟比重最大的部分是第三產業服務業,且目前已經超過5成,因而,最大的問題其實應該出自金融行業在內的第三產業!
根據印度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印度的不良貸款已經上升到貸款總額的17%,這是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
穆迪在其最新報告中警告説,印度銀行業持續的高比例的不良貸款會拖累經濟增長,如果不解決,將會最終約束與經濟發展有關的投資信貸。
除了剛才提到的房地產和建築行業,印度最具壞賬潛力的部門還包括電力、鋼鐵、紡織等工業部門。
據IHS Markit的數據,電力、鋼鐵、紡織和工程建築四大行業一種佔銀行系統壞賬比重的80%。而在這些壞賬中,有70%以上的壞賬是由印度國有銀行所持有!
另據彭博報道,目前,印度的信貸增長已跌至25年低點。換言之,過度槓桿化和存在大量呆壞賬問題的銀行已經不願意提供新的貸款。而私人投資受此影響也開始縮水。
這些數據表明,這個亞洲第三大的世界新興經濟體經濟狀況可能十分脆弱。有分析稱,由於消費税改革導致國內供給鏈和分銷鏈出現紊亂,印度的商業情況極度惡化,達到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