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戲骨版《紅樓夢》有人迷失 評:學習比名氣重要
一部小戲骨版《紅樓夢》 有人清醒有人迷失
戲再火,也不能耽誤學習
本期策劃 王琪鵬
一部小戲骨版《紅樓夢》,讓一羣十歲左右的萌娃出了名。在網上一邊倒的讚許聲中,擔任主演的幾位小演員曝光率大增。戲“火”了,人“紅”了,導演潘禮平卻希望能給過熱的關注度降降温。
張燕(化名)是一位“小戲骨”的媽媽。看到網上充斥的溢美之詞,她有些不太適應,擔心這樣會“捧殺”了孩子。她甚至教育孩子:“你離童星還差得遠,你就是個普通的小孩。”
8歲的劉怡麟在小戲骨版《紅樓夢》中扮演“吳新登家的”。
迴歸學校的“小戲骨”
“十一”假期之後,三年級小學生劉怡麟一下子成了學校裏的“名人”。今年7月,劉怡麟參加了小戲骨版《紅樓夢》的拍攝,並在其中飾演“吳新登家的”和“尤氏”兩個角色。突然有許多陌生人圍上來問長問短,小姑娘有些不太適應:“我還不是明星呢!”回到學校,劉怡麟依然認真聽講,刻苦練功,與拍戲前沒有什麼兩樣。
劉怡麟今年8歲,來自甘肅蘭州。端午節前的一天,張燕在微信羣裏看到了小戲骨版《紅樓夢》招演員的消息,便給女兒報上了名。“要求是學過戲曲、有表演經驗,身高在1米35到1米40之間,我家孩子正好符合。”
端午節後,北京一家少兒影視機構的老師發來了兩段視頻。這些視頻是87版《紅樓夢》的片段,老師要求報名的孩子模仿裏面的角色,錄成視頻後再發回來。看過小怡麟的表演視頻後,正在湖南的導演組很快發來了通知,讓她去長沙試戲。“我們跑了兩趟,終於獲得了演出機會。”
張燕説,女兒很喜歡小戲骨系列作品,最初設想是演大觀園裏的小姐或者丫鬟。不過,試戲完畢,導演組給她定的角色是“吳新登家的”,年齡偏大。小姑娘一開始不太情願,張燕便鼓勵她:“這個角色你要是能演好,別的角色你都能演好。”恰巧,此時“尤氏”一角的演員還沒有定下來,導演組看她氣質相近,便讓她一人出演了兩角。
張燕對這個結果足夠滿意。雖然女兒不是主角,台詞也不多,拍攝時,她專門請假,在劇組陪了女兒一個月。播出時,她又激動地看了好幾遍全片,還把有女兒演出的片段都截取了下來。即使是一個模糊的側臉,她也精心地進行截圖。在劇中,“尤氏”這個角色沒有台詞,只是一個陪襯的“綠葉”,張燕依舊樂此不疲。她單純地覺得,只要孩子喜歡,家長就應該全力支持。
“小戲骨”是用汗水煉成的
“我們只是希望她能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張燕説,當初送女兒學京劇,只是因為發現她有這方面的天賦,模仿的動作和眼神兒都挺像那麼回事兒。由於並不是梨園世家,張燕也不知道上哪兒去找老師,就直接跑到當地的京劇團去打聽。一位退休的京劇演員答應教孩子,但一見面卻嚇了一跳。“孩子太小了,當時只有3歲。”張燕形容,那個時候女兒是“坐在老師腿上”學京劇。
在拍攝《紅樓夢》之前,絕大多數“小戲骨”並沒有接觸過原著。試戲時,小怡麟模仿的是“周瑞家的”,因為記不住大段台詞,急得直哭。張燕問女兒:“你如果覺得太難,咱們就不拍了。”這一番退堂鼓起到了“激將”的作用,小怡麟答道:“不行,我一定要拍!”
嚴若碧是北京一家少兒影視培訓機構的指導老師,她對這對母女的印象非常深刻。她説,在挑選小演員時,需要家長上傳孩子的表演視頻,許多家長雖然也傳來了視頻,但都是敷衍了事。而這對母女對這件事就特別重視。“晚上10點多我們要求重拍,家長説孩子已經睡了,等早上再錄。第二天一大早,新的視頻就發過來了。”她説,導演組的要求非常高,一個動作不到位就要重來。這對母女就一遍一遍地錄視頻,不厭其煩,直到導演組滿意為止。她被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深深打動:“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小孩子演大人戲,最難把握的就是“年齡感”。為了讓女兒演出“婆子”的感覺,張燕拿出原著講解角色,甚至親自給女兒做示範。吃飯的時候,逛街的時候,她也會讓女兒演一段。慢慢地,女兒的表演越來越自然了,終於實現了“一條過”。
真正讓張燕刮目相看的是,小戲骨版《紅樓夢》雖然是“兒童劇”,但劇組對所有小演員都是按專業演員的標準來要求。這部劇的拍攝是在7月份,橫店的最高氣温達到了44℃,孩子們穿着冬天的服裝,身上起了疹子,卻沒人撂挑子。在拍“元妃省親”時,好幾場都是夜戲,小演員們晚上8點多鐘開始進場,一直拍到天亮。散場後,小演員們回到住地休息,到了下午四五點鐘,又要開始化妝準備新一輪的拍攝。
“參加完這次拍攝,孩子提高了不少。”從橫店回來,女兒更有自信了,比同齡的孩子得到了更多的鍛鍊,這讓她很欣慰。
學習比“名氣”更重要
張燕介紹,女兒在學校裏是“文藝骨幹”,學習也非常優秀。上個學期,她有兩門考試考了100分。即使因為參加演出不得不請假,回到學校的第一件事也是要她把課程補上。
嚴若碧告訴記者,在“小戲骨”系列的拍攝中,許多小演員都是帶着作業進組的,一邊做作業一邊拍戲的情況很常見。家長們彷彿達成了一個共識:戲再“火”,也不能耽誤了學習。
“拍戲給孩子帶來的名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綜合能力。”嚴若碧説,這個“綜合能力”,包括學習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統籌時間的能力等,這些都是“小戲骨”們一生受用的。小戲骨版《紅樓夢》導演潘禮平告訴記者,小演員們在劇組也沒有放鬆學習,他們都有家長陪同,還有劇組的實習生為他們輔導,整個劇組就像軍營一樣,張弛有道。
潘禮平説,大部分家長都是抱着讓孩子提高能力、增長見識的目的來拍攝,一開始並沒有讓孩子當明星的想法。只是這部劇走紅之後,外界的反響比較大,一些家長才開始有了這方面的念頭。他非常反對家長的這種想法:“孩子這麼小,當什麼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小戲骨版《紅樓夢》中還有許多羣演,這些羣演也都是8到12歲的孩子,他們不但比不上演賈寶玉、林黛玉這樣的主角,甚至連句台詞都沒有,只能在片尾字幕中出個名字。不過,這羣孩子的家長卻更加淡然,有的家長用摳圖軟件把自家孩子從“人牆”中摳出來,還發了朋友圈:“范冰冰也是從丫鬟走過來的。”
嚴若碧説,參加拍攝的小演員幾乎沒有片酬,有的甚至連食宿也是自己負擔,這對家長的考驗比較大。“這部戲要求‘顏值’,又要自己花錢,還要耗得起時間,需要家長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家長不能迷失自己
嚴若碧提醒家長,“小戲骨”火了之後,往往是家長先迷失了自己。“孩子很單純,得失心、虛榮心都沒有那麼重。”但家長浮躁了,孩子也會跟着浮躁。
她曾經帶過一個小演員,待人非常有禮貌。後來,這位小演員有機會與一線女星配戲,再次見到老師,卻連招呼都不打了。她認為,這是家長的引導出了問題。這件事讓她意識到,小演員“出名”之後,應該先給家長上心理輔導課。
潘禮平也表示,他拍“小戲骨”系列,是提醒小演員們要做真正的“小戲骨”、“大戲骨”、“老戲骨”,而不是為了出名,當明星。“目的性太強,沒有平常心,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同時,他認為這些小演員年齡太小,現在談當明星還為時過早。
張燕對潘禮平的觀點十分贊同。她覺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的事物要去接觸、學習,不要過早地給孩子定位,讓孩子去搞什麼追名逐利的東西,扼殺他們的天性。“參加拍攝僅僅就是人生的一次經歷,不是孩子的全部,孩子的理想和未來應該掌握在他們自己手裏。”
她説,她從來沒想過把女兒培養成為“童星”。畢竟,女兒只是小學生,走出“紅樓”,她還是個孩子。
本報記者 王琪鵬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