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勿忘國恥# 《“九一八事變”前後的張學良與蔣介石》
文/無風即風
1931年7月,東北地區發生中、日軍民衝突的“萬寶山事件”,《日本外務省檔案》記載,期間東北的日軍關東軍先後截獲和破譯了蔣介石在南京與在北平的張學良之間的電報。
★電報(1),7月11日蔣介石電張學良:
“日本狡猾陰險,但現非我國抗日之時,除另電外交部王部長之外,希兄督飭所部,切勿使民眾發生軌外行動。”
★電報(2),7月12日中常委于右任電張學良:
“目前以平定軍閥內亂為急務,希望東北同志此時切勿輕率對外行動”。
★電報(3),7月12日蔣介石再電張學良:
“中央仍以平定內亂為第一,故今非對日作戰之時”
注:此2電報同存於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室的《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之《1931中華民國二十年“辛未”》所證實。
★同為關東軍破獲的張學良對蔣介石的回電是這樣的:
“日本開始其大陸政策,有急侵滿蒙之意,已無疑問,無論其對手為中國抑或蘇俄,事既關係滿蒙存亡,吾人自應早為之計。”
★回于右任電:
“東北之安全,非借武力無以確保,日本既一意對外,我方亦應有所自省。現共匪殲滅期近,廣東力薄,似無用兵之意,吾公似宜執此外患煎迫之機,務其在政治範圍解決西南問題,則黨國幸甚。”
★7月23日,蔣介石召開全國軍政會議,地點在廬山,當時的親歷者、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回憶説:
“早在‘瀋陽事件’(即九一八事變)之前的夏天,他(蔣介石)就在廬山舉行擴大會議(7月23日那次),討論當時提出的,特別是少帥在東北的集團提出的對日採取強硬態度,和直接抵抗日本侵略的政策等要求。委員長是個現實主義的政治家、他覺得必須對日談判。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精明的政治家,他不願意公開明言直接談判的政策。我猜想那就是我被任命為外交部長的緣故,要我首當其衝”(第1卷,第425頁)。
★1931年9月1日蔣介石《為呼籲和平告全國同胞書》講話
★1931年9月6日晚,張學良的《魚電》——唯一一個正式的“不抵抗命令”之證據
“現在日方對我外交漸趨積極,應付一切,極宜力求穩慎,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希迅即密電各屬,切實注意為要”。
提問:“現在日方對我外交漸趨積極”——外交?是張學良負責的嗎?和7月份的會議難道一點關係都沒有??和蔣9月1日的講話一點關係都沒有???
★1931年9月18日晚,“九一八事變”爆發,瀋陽兩天內淪陷……
★1931年9月21日下午2時,蔣介石在南京召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緊急會議,商討對日方略,會議決定:
(一)外交方面,加設特種外交委員會,為對日決策研議機關;
(二)軍事方面,抽調部隊北上助防,並將討粵和剿共計劃,悉行停緩;
(三)政治方面,推派蔡元培、張繼、陳銘樞三人赴廣東,呼籲統一團結,抵禦外侮;
(四)民眾方面,由國民政府與中央黨部分別發佈告全國同胞書,要求國人鎮靜忍耐,努力團結,準備自衞,並信賴國聯公理處斷。”
★1931年9月21日晚,《蔣介石日記》:
“雪恥,人定勝天。團結內部,統一中國,抵禦倭寇,注重外交,振作精神,喚醒國民,還我東省。下午二時到京,約會幹部。餘主張:日本佔領東省事,先提(交)國際聯盟與非戰公約國,以求公理之戰勝;一面則團結內部,共赴國難,忍耐至相當程度,以出自衞最後之行動。”
★1931年9月22日,蔣介石在《中國國民黨南京市黨部黨員大會上演講詞》中説:
“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的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
★1931年9月23日(早),蔣介石發表《國民政府告全國國民書》:
“希望我全國軍隊,對日軍避免衝突”。
注:此2篇演説都被登載在當年度《中央週報》第173期報紙上。
★1931年9月24日,東北邊防副司令長官萬福麟在南京與蔣介石的對話
東北邊防總局令長官張學良派副司令長官萬福麟到達南京,請示機宜,蔣總統對之指示聽候國聯仲裁:“外交形勢,尚有公理,東省地位,必系整個,切勿單獨交涉,而妄籤喪土盛辱國之約。且日人狡橫,速了非易,不如委諸國聯仲裁,尚或有根本收回之望,否則亦不惜與日寇一戰,雖敗猶榮(《蔣總統秘錄》)。
注:《蔣總統秘錄》一書為蔣介石在美國與台灣斷交後的1972年,在病重中將他的《日記》與若干國民政府的“極密”極秘件打包給日本《產經新聞》,由記者古屋奎二執筆,在報紙上連載兩年半而成書,書中所有資料均來自蔣介石本人。
★1931年9月27日,《民國日報》採訪國民政府實業部長孔祥熙談對日方針
“中央對日方針與步驟,早已決定。一切應付辦法,早有準備”。
注:孔祥熙是中央委員,因此,“早有準備”他當知悉。
★1931年9月28日,蔣介石《告全國學生書》
“非以全國水陸交通集中於政府權力之下而指揮之,則不能戰;非以全國之經濟集中於政府權力之下而指揮之,則不能戰;非以全國人民平日所享受之自由生命集合於政府權力之下而指揮之,則尤不能戰。”(《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大事記》第17集)。
★1931年9月29日蔣介石在南京接見要求抗日的學生羣體講話
“我向你們保證,在三年之內,我將把日本人打得跪下來討饒,若相信我的話,就回去你們的學校好好讀書吧”(《蔣介石傳》第156頁,美.羅伯特.佩恩)。
★1932年1月11日,蔣介石武嶺紀念週講話《東北問題與對日方針》
“以中國國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於二十四小時之內侵佔吉、遼之範圍,若再予絕交宣戰之口實,則……必至沿海各地及長江流域,在三日內悉為敵人所蹂躪。"(《先總統蔣公全集》第2卷)。
注:他當時已經因為”九一八事變“而被引咎下野,當時已不是他主持政府工作,但他的態度依然沒變。
★1932年6月17日,《蔣介石日記》
“驚駭莫名!東北煤鐵如此豐富,倭寇安得不欲強佔!中正夢夢,今日始醒,甚恨研究甚至之晚,而對內、對外之政策錯誤也~!
注:當日,蔣介石在會議中聽取下屬彙報東北情況,當聽到東三省煤礦產量佔全國60%以上,鐵礦佔82%以上時,在《日記》中記下了這句話。
★台灣教科書的“九一八事變”
“蔣中正總統考慮國內外情勢後,決定[攘外必先安內]。因此下達[不抵抗原則]的指令。”
[附錄]東北淪陷的滅頂之災
★財產損失
上述損失不包括鐵路、工礦及教育等方面的損失,而且只是東北遼寧局部一時的損失。總計約損失175億元法幣。以3.5元摺合1美元計,總計損失約50億美元之巨。
★武器損失
損失各種大炮668門,機關槍2724挺,步槍10萬餘支,各種彈藥無數,及大批其它機器設備,摺合美金10億元。
★航空與相關損失
東北航空處損失各種新舊飛機260架,遼寧電話局損失電話線路8600英里,電話機1100台,摺合美金1600餘萬美元;
★資源損失
東北煤炭1.15億噸;鋼材1308萬噸;生鐵300萬噸;石油年產20萬餘噸;黃金產量從11.1萬克增加到357萬克;木材產量從1932年的89.7萬立方米增加到1937年的277.1萬立方米。年均提供軍糧數量1000萬噸以上。
除此還需負擔日本、朝鮮移民的大量口糧,因而使東北農民自己每年所留口糧甚少,無法滿足食用。以1932年至1944年為例,日軍向東北農民無償收繳糧食123346餘萬噸,遠遠超越可供數量。
★土地損失與日本移民
1931年底起,日本不斷向東北進行移民,直至1945年總共遷移日本人18萬户,55萬人左右,強佔東北優質耕地152.1萬公頃,幾乎佔東北全部耕地面積的10%。
★貿易掠奪
日本侵略者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對東北貿易極盡壓榨。一噸煤20美元,低於市場價格約50%,摺合損失23億美元;糧食每噸100美元,摺合損失33億美元。加上上述的50億美元,東北在短短2年間就損失了100億美元之巨。如再加上交通、文教、電力、及其它礦產資源損失,東北地區損失總數遠不止150億美元也。
★經濟掠奪
日本侵略者侵佔東北全境後,瘋狂濫發紙幣。日本侵佔東北地區的整個14年間,通過偽滿銀行在東北共發行紙幣100多億元。除此以外,日本還向東北地區的商賈、商號等資產機構與富人階級強行勒索“逆產“無算。
上述數據出自:《“九一八”國難痛史資料》,民國上海書店影印,作者:陳覺先(民國報人)。
其實,人家蔣公三月份前就已經確定了:《剿匪手諭》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小老頭説評”:什麼原因不抵抗?問問民族英雄張學良吧!很多人都不明白,一個手握幾十萬雄兵的人,對日本鬼子不放一槍,讓它們長驅直入,竟然逼蔣抗日?反正沒有幾個人信的。
網友“迷戀的味道”:張少帥沒他爹的骨氣
網友“縱觀古今”:誰説張學良是愛國將領???手握重兵卻對來犯之敵不抵抗……這是愛國還是賣國???
網友“譚力17”:30萬人讓1萬多日本兵兵不血刃佔領全東北,在人類歷史上也絕無僅有,張學良要承擔歷史責任。
網友“噴我者BS”:張學良快死的時候在美國説了實話,是張學良下命令不抵抗的。這個民族罪人遺臭萬年。
網友“廣寧15”:張學良能活到90多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屬甲魚的,要不老爸被殺,地盤丟失,自己常年被關壓,換做別人,早氣死了。
網友“九月來客二月風”:上個月印軍入侵不打擊和近年前菲越印尼等國侵佔島礁不奪回是和九一八事件一脈相承的,國人應原諒張將軍。
網友“長春用户73xxxx358”:問題是,張學良沒放一槍就逃跑到關內,居然沒上軍事法庭,而韓復渠的第三集團軍快拼光了才跑,居然被槍斃了
網友“瀋陽用户15xxxx522”:不抵抗就是不抵抗,抵抗侵略不需要任何理由,張學良就是一大罪人,
網友“呼和浩特用户97xxxx770”:歷史是如此的神奇,不抵抗將軍張學良成了民族英雄,浴血抗戰的國軍將士成了反革命,國軍抗日名將成了戰犯。侵略者成了國際友人被禮送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