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熱議十九大報告:看到在大陸發展的方向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時光)台胞熱議十九大報告:看到在大陸發展的方向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 題:台胞熱議十九大報告:看到在大陸發展的方向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路梅
“同等待遇”“心靈契合”“文化自信”……兩天來,中共十九大報告多個詞彙在頻繁往返兩岸的台胞圈引發熱議,更加豐富細膩的涉台論述讓台胞可感,也助其看到在大陸發展的方向。
10月18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期待與大陸居民有同等待遇
中華兩岸少數民族文化經貿交流協會副理事長、台灣政治大學北京校友會總幹事楊品驊1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北京工作十多年來,他體會到十多年來大陸的發展,以及台胞生活的變化。
數年前,楊品驊曾呼籲,應解決台胞證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時所面對的不便。如今,他的台胞證從紙質換成卡式,辦理火車購票、出入境手續明顯更快捷。楊品驊期待,不久以後,台胞在大陸工作、生活可以和大陸居民有同等待遇。
楊品驊來自台灣少數民族阿美族羣,他所經營的少數民族特色文創在北京頗具規模。他説,希望大陸相關部門更加重視在大陸發展的台灣文創團隊,出台更多惠及文化產業的扶持政策。
兩岸文化聯繫無法被人為斬斷
正在台灣忙於會務的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通讀了十九大報告。他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説,作為“常年奔波來奔波去的兩岸文化交流工作者”,十九大報告對他而言“特別有感”。
如何堅定文化自信,他認為應從三個面向來看。文化研究上,過去100多年來,中華民族因國勢羸弱喪失了一部分文化自信。現在重新整理傳統文化必須要檢視、研究歷史,使下一代理解、建構起文化自信。
文化創造上,中華民族的美術、音樂等藝術創造,應利用不同平台,憑藉自身筆觸、聲調到世界舞台上發揚壯大。
文化傳播上,把兩岸同胞所受的中華文化良好教育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台灣同胞在這方面可發揮所長,為弘揚中華文化提供經驗。
“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一句也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陳春霖説,文化聯繫融入兩岸同胞血液,無法被人為斬斷。中華文化是台灣同胞的資產,不是負擔,弘揚中華文化不只要靠大陸同胞,也要靠台灣同胞、港澳同胞,還需要全球華人的共同努力。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看到未來在大陸發展的方向
18日,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李偉國和同事一起收看了十九大開幕會直播。去年6月成為北京華燦工場合夥人兼總經理,他正“擼起袖子加油幹”,準備在大陸做出一番事業,因此也特別關注十九大報告內容,“希望從中看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他告訴記者,報告內容既有方向與綱領,也有實實在在的具體措施,因應世界局勢的變化,塑造未來幾十年大陸的發展方略,帶給人民信心。
一直在研擬特色小鎮計劃,李偉國説,自己目前在一線城市工作、打基礎,未來如果創業,會選擇有更多可能性的大陸二三線城市。“我一直在思考,把台灣特色產業帶到這些產業還未飽和的地方,並與當地做結合,或許能發揮我們更大的優勢。”
十九大開幕會後,李偉國為媒體撰文時特別寫道,現在,全世界都向大陸靠攏,台灣應把握良機;如繼續閉門造車,只會加速邊緣化,“我相信這是大多數青年所不想看到的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