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80後沒用過90後沒見過!熱水袋普及前全靠它取暖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綜合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北京市豐台區長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區書記尹喜軍,除完成日常工作,長年致力於老物件的收藏。走進合成公社區辦公地,各種老物件讓人感覺時光倒流。近日,又有居民將家中舊物送到了合成公社區——一隻老式陶瓷暖水壺。

  因為相貌獨特,這個老物件有不少外號——瓷鱉、水鱉子、王八壺……估計很多80後、90後都沒用過、甚至沒見過。在橡膠暖水袋普及之前,老百姓冬天暖被窩就指着它。

  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記者 崔毅飛

  白瓷壺重兩公斤左右,頂上還有一個拎手,側面設一螺絲蓋用於進出水。由於連接處的橡膠老化,已經難以將壺蓋擰開。

  尹喜軍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他是1961年生人,小時候家裏孩子多,冬天大人就用這個暖被窩兒。灌滿熱水後,放在腳底下,被窩裏便有了熱乎氣兒,到後半夜才慢慢冷卻,保温效果與橡膠暖水袋相當。

  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記者 崔毅飛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發現,相比後來的橡膠暖水袋,老式陶瓷暖水壺重量大、佔地面積大。由於造型似鱉,老百姓給它起了不少綽號——水鱉子、瓷鱉、王八壺……

  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記者 崔毅飛

  尹書記説,在橡膠暖水袋普及之前,幾乎家家户户都有瓷鱉。由此判斷,這個老物件應該也有半個世紀的歷史。

  70後徐女士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她同學家是姐妹倆,住上下鋪,結果上鋪睡覺不老實,將瓷質暖水壺踹了下去,後果不堪設想。由此看出,瓷鱉也確實存在弊端,難怪後來被橡膠暖水袋所取代。

  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記者 崔毅飛

  有老北京人回憶説,家中還有紅色的瓷鱉,但早就不再使用,僅作為一個時代的生活回憶。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