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小編之前盤點過 世界上寫詩最多的人乾隆皇帝,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不過今天的世界之最大全來看的卻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
其實,世界上最長的史詩在中國。這個世界之最也是
中國之最
。 史詩《格薩(斯)爾》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間文化與口頭敍事傳統的最高藝術成就,是研究古代西部少數民族社會歷史、民族交往、道德觀念、民風民俗、民間文化等問題的一部百科全書。
世界之最配圖
英雄史詩《格薩(斯)爾》以恢宏的氣勢,高度的藝術技巧,敍述了英雄格薩(斯)爾一生的業績。這部史詩還流傳到了境外的蒙古國、俄羅斯的布里亞特、卡爾梅克地區以及喜瑪拉雅山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和周邊地區。這種跨文化傳播的影響力是異常罕見的。目前,《格薩(斯)爾》約有百餘部,50萬行之長。僅從篇幅來看,遠遠超過了世界幾大著名史詩的總和。作為活形態的史詩傳統,這種口頭傳承千年的宏偉史詩,在世界上也實為罕見。目前中國境內約有近百位藏族、蒙古族、土族説唱藝人,他們是史詩的傳播者,也是創作者。但隨着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加之一些藝人年邁體弱,史詩的傳承面臨“人亡歌息”的危境。烏力格爾烏力格爾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一種曲藝説書形式,烏力格爾的漢語意思是“説書”,因採用蒙古族語表演,故又被稱作“蒙語説書”。在蒙古族民間,將徒口講説表演而無樂器伴奏的烏力格爾稱為“雅巴幹·烏力格爾”,又稱“胡瑞·烏力格爾”;將使用潮爾伴奏説唱表演的烏力格爾稱為“潮仁·烏力格爾”;將使用四胡伴奏説唱表演的烏力格爾稱為“胡仁·烏力格爾”。烏力格爾的藝術積累非常深厚,節目有短篇、中篇和長篇之分,尤以長篇最為引人,《鎮壓蟒古斯的故事》、《唐五傳》、《元史演義》、《青史演義》、《北遼》、《
三國
演義》和《紅樓夢》等都是其中的經典。烏力格爾節目的題材來源非常廣泛,有的出自文人或藝人創作,如《青史演義》;有的源於民間敍事詩、敍事民歌,如《嘎達梅林》、《達那巴拉》;有的據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創作,如《紅太陽》、《煙酒之害》、《整齊的林落》;還有的從漢族相類形式或文學故事移植改編而來,如《
三國
演義》、《封神演義》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編演的新節目有《二萬五千里長徵》、《劉胡蘭》、《黃繼光》、《草原兒女》、《創業》等。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許多知名的藝人相繼去世,後繼乏人,再加上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娛樂方式趨向多樣,烏力格爾藝術傳統的文化生存和發展空間面臨危機,亟待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扶持和保護。
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勒勒車是蒙古式的牛車,又名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聲音。勒勒車是為適應北方草原的自然環境和蒙古族生活習慣而製造的交通工具,有“草原之舟”之稱,現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腹地東烏珠穆沁旗及其周邊地區依然可見。勒勒車是牧民流動的家,它車身小,雙輪大,完全用樺木、松木、柳木、榆木製成,不用鐵件,便於製造和修理,而且易於在草原上行走,被譽稱為“草上飛”,除了搬運氈房、物資、生活用水外,戰時還常用作馱運軍隊輜重的戰車。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勒勒車已逐漸為機動車所取代,掌握勒勒車製作技藝的藝人多數已上了年紀,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已有了較大改變,對勒勒車製作瞭解有限、不感興趣,使其面臨着消亡的危險。
世界之最圖片樺樹皮製作技藝樺樹皮製作技藝是我國北方遊獵民族的獨特手工技藝,主要流傳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鄂温克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根河市。鄂倫春、鄂温克、達斡爾等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的樺樹皮器皿,體現了森林狩獵民族的文化特色。樺樹皮具有良好的防水、抗腐蝕性能,以此製成的器具輕便、易攜帶、不易破碎,是狩獵民族喜愛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它形式多樣,造型各異,主要有船、簍、箱、盒、碗等種類。這些器具都是將樺樹皮以獸筋、馬尾繩縫製而成,上面刻壓有各種花紋和圖案,它們不但是重要的用具,也是精美的藝術品。隨着社會的發展,遊獵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狩獵文化已漸衰微,樺樹皮製作技藝也逐漸衰落,保護這一技藝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相比於史詩的宏大情詩則婉轉細膩,但是也有讓人想不到的,比如:太后也失戀,千古一見的太后失戀詩; 李白白居易寫給新婚妻子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