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道 日媒稱,如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慰安婦”相關資料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則日本政府或將正式探討退出教科文組織。

  據日本《產經新聞》10月18日報道,據稱,安倍晉三首相對周邊人士表示:“不允許出現第二次失敗。”第一次失敗是指兩年前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申請的南京大屠殺相關資料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日本外務省和文部科學省沒有及時採取對策,首相官邸方面“勃然大怒”。

  報道稱,在吸取失敗教訓後,外務省努力加強與教科文組織建立聯繫渠道。這次是檢驗努力成果的機會,但仍有失敗風險。

  日本向教科文組織繳納的會費僅次於美國。美國的會費負擔比例是22%,日本的負擔比例約為10%,如果兩國退出會給教科文組織帶來巨大影響。

  報道稱,日本擔憂第三大會費國中國的影響力擴大,因此沒有停止繳納會費。


  近日,一條“美國退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的消息在中國各大媒體和社交網絡上刷了屏,然而與之相對的是,美國媒體卻反應冷淡。這種反差事實上體現出了聯合國在兩國民眾精神結構中所處位置的巨大差距。美國作為強權國家,自聯合國建立伊始至今,鮮少買賬;而整整二十世紀艱難地走向世界的中國則完全不同。

  自一戰後以“巴黎和會”為標誌而建立的“國聯”,到二戰後建立了“聯合國”,見證了中國作為一個邊緣國家在國際組織中尋找位置的艱難歷史。解放後的中國,從華約陣營的一員到與蘇聯分裂,漸漸從社會主義國際主義的遺產轉入聯合國框架下的國際秩序;改革開放後的八、九十年代,聯合國成為我們與國際接軌的符號性象徵;即便到今日中國已在國際舞台上從邊緣走向了核心,國民集體意識中依然把聯合國視作維持國際正義的依託。

  澎湃新聞對話了旅居美國的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王炎教授,回顧中國自五四以來中國自精英到民眾對聯合國(及其前身“國聯”)想象的變化,我們集體記憶中對聯合國的想象,投射出了中國百年來的如何識別自身。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澎湃新聞: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消息昨晚一出來,就佔據了中國各大媒體頭條,在各種社交網絡刷屏。因涉及巴以問題,在立足中東的相關媒體上也舉足輕重。但據您觀察,美國各大新聞平台似乎並未重視這一新聞?

  王炎:我基本保持每天早晚看美國三大電視網新聞節目的習慣,在CNN、MSNBC、福克斯上沒有看到“美國退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報道,而特朗普推特上一句不着邊際的話倒炒上一天。這消息我是從國內微信羣裏看到的,在美國卻沒有賣點。美國公眾對之如此冷淡,與中國民眾熱情之高漲相映成趣。這一熱度落差反比新聞更值得回味。

  我想起70年代童年的記憶。一位小夥伴天天看參考消息,然後與我們一幫孩子侃國際局勢。他提問誰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大家一致公認是聯合國秘書長。後來看到一些作家回憶錄,説小時候也認為聯合國秘書長乃世界之主。民間樸素的世界觀,一方面看出中國當時的封閉,另一方面也窺見我們的“天下”一統的變種,把各國和各種有關無關的權力統統兑換到一個金字塔體系裏,結果本來最無能力行使權力的人,卻成了世界之主,因為他在象徵性形式上高居金字塔之頂。

  80年代,我第一次到紐約,在一個國內代表團裏。團內所有人要看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而不是自由女神。車送我們到離聯合國總部只兩條街之外的地方,下車問當地人聯合國在哪,沒人知道。其實到如今,你在曼哈頓大街上問怎麼去聯合國,看有誰知道?但要問帝國大廈、華爾街或唐人街,無人不曉。其實俄國、或歐洲曾經的大國,對聯合國這個組織也沒有像中國人那麼敬仰。這個心理大落差要回顧我們的歷史才能理解。

  澎湃新聞:聯合國成立於二戰結束後,事實上聯合國的前身“國聯”正是伴隨着中國近代史的屈辱記憶而誕生的,也就是巴黎和會,直接導致了國內五四運動的爆發。那麼中國近代歷史記憶上對這種國際組織最早的記憶是事實是它的“恃強凌弱”性。

  王炎:一戰後,威爾遜總統提出“國聯”這個概念,中國剛剛走向共和才幾年時間,中國的知識與政治精英,既有被西方列強欺凌的恥辱記憶,又希冀改變國體,擺脱愚昧,步入現代,躋身世界之林,不被“國際大家庭”排出門外。世界圖景漸漸取代傳統”天下“觀。民國時期的精英知識分子將國際正義與走向世界,統統投射到“國聯”這個平台上。而1919年巴黎和會上德國轉手膠東半島給日本,知識界一夜間從“公理戰勝”,轉向反帝反封。其實,“國聯”不過是西方強國的俱樂部,轉讓膠東就是強國博弈的一貫邏輯,與國聯的浪漫理念——主權之外建立國際組織,實現永久和平無關。日本稍不順心,國聯不讓它託管亞洲殖民地,就立刻退出“國聯”,列強從沒對國際組織抱有幻想。五四後中國知識界分化,但無論左翼還是自由派,仍對國際正義和世界組織充滿期待。

  國聯的浪漫理想在二戰後有啓發出聯合國的建立,但軟弱的國際組織依然攥在美蘇的手中。

  澎湃新聞:即便是從未真正被聯合國庇護,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入常”還是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王炎:新中國為恢復聯合國席位,費盡一代領導人的心血,中國的精英對超國家的國際組織仍期待很高,希望聯合國給世界帶來正義與和平。但從其歷史演變的過程不能看出,聯合國就是一個虛體、一個民間組織。強國擺佈它,傳統大國的國民也不把它當回事,對國際政治持現實主義態度。而第三世界國家越是遭遇不公正待遇,越對國際秩序和跨主權組織抱有道德性期許,阿拉伯、亞非拉很多國家,在出現危機時,希望聯合國解決國際爭端。但聯合國很難主導國際社會,它靠主權國家的施捨,託缽乞食,無經濟、軍事實力,是依賴性的虛體。任何組織要想坐實,必須有硬實力。

  聯合國也有輝煌的一瞬間,一度有一定的實權。那是在冷戰後,美蘇兩極的一極坍塌,華約分崩離析。國際秩序出現一時真空,聯合國發揮了作用。九十年代初,對科索沃打擊、對一些國家領導人的國際審判等,在很短暫的一段時間裏一度輝煌。但必須承認,這個組織的理念浪漫,很理想主義。而且,實際操作中,有一整套成熟、縝密和完善的工作原則,恪守與主權國家政府之間公平、公正的關係,能長期堅守這些原則,實在令人敬佩。但冷硬的現實政治,決定它很難有所作為,一旦塵埃落定,大國權力架構趨於穩定,它能發揮的作用變小。

  澎湃新聞:六七十年代中國與西方世界隔絕,但是與蘇聯陣營的關係,以及在中蘇交惡後與亞非拉第三世界的交往十分密切,中國在世界圖景中位置的不斷變化,中國人對聯合國的想象一直是一如既往的?

  王炎:的確,毛時代中國與西方北約陣營隔絕。從建國直到中蘇交惡之前,我們的世界圖景是華約和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在這個世界裏曾一度是自足的。但中蘇交惡到中美緩和,這一過程中,中國人對於西方、對於聯合國態度出現轉變程,政治精英推動了這一轉變。

  改革開放後中國人對聯合國的想象,與“開放”和“國際接軌”密切相連,聯合國在八九十年代對中國的象徵意義巨大。從社會主義陣營轉向與西方接軌,當然不是與某個西方國家對接,必須用政治正確的官方話語,即在聯合國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我們是一個世界》歌曲的流行,以及後冷戰淡化主權,讓“聯合國”、“地球村”主導自由主義文化,在心照不宣的應和中,聯合國、特別是教科文組織,在中國大眾文化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外交涵義。

  澎湃新聞:改革開放後,我們又開始進入以西方為中心的國際社會。八十年代進來的那種“地球村”的想象,和民眾對重新嵌入世界的渴望緊密相連,這也和五四時期的精神結構形成了參照。

  王炎:晚清有封閉、落後、捱打的記憶,新中國之初有被世界隔絕的經驗,“走向世界”是中國知識精英和政治精英的共同願望。制度上與國際接軌,文化和思想上自我否定,這一五四傳統為所有知識和政治精英共享,即使國共內戰,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真正分歧。願望一定要投射到具體的組織上,才覺得踏實。因此,無論民間還是主流媒體的宣傳,中國參加聯合國維和、派出維和部隊,在國民心中是很大的榮耀,只有參加聯合國的行動,才算得到國際認可,只有國際認可,才算貨真價實,自己宣傳不作數。所以,聯合國在國民心目中具有崇高象徵意義,是“走向世界”地標。

  澎湃新聞:國際政治中的八十年代不同於文化界的“文化熱”,當時中國人面對世界圖景是:那個時候東歐在劇變之中,蘇聯還未解體,亞非拉不少新興獨立的民族國家仍然在國家建設之中。八十年代,聯合國這個框架對於中國民眾的象徵,與我們第三世界的認同、社會主義世界的認同有什麼聯繫嗎?

  王炎:社會主義在國際政治上的一個遺產是國際主義,以階級為價值核心的國際主義——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全世界受壓迫民族團結起來。這是中國到70年代早期之前的重要理念。中蘇交惡、中國入聯合國、中蘇邊境衝突,讓這個理念發生變化。聯合國框架與社會主義的國際主義不是一回事。聯合國的框架是二戰後大國建立的國際秩序,比共產國際主義隱含了更多現實主義成分。從尼克松訪華到改革開放,中國漸漸從國際主義遺產轉入聯合國框架下的國際秩序。我們從支持亞非拉民族獨立,轉向大國博弈的國際政治邏輯,從1972年到80年代逐漸完成了這一個轉型。後來越南、非洲和阿拉伯國家與中國疏遠,與中國角色的轉變直接相關。世界也在七八十年代從激進走向保守,革命消解而進入後革命時代。這既是中國自身的轉變,也是世界大勢的變化。

  澎湃新聞:今天我們作為一個超級大國,早就不再是“第三世界”時期要依託虛弱的國際正義來維護尊嚴了。

  王炎:中國從邊緣弱國在幾十年內成為強國,崛起之迅猛,使大眾文化觀念落後於現實,文化沒有趕上中國的地位。民間以聯合國為正義代表維持國際秩序的美好願望,與現實有一定落差。兒時想象聯合國為世界之主,或仍留存在集體記憶中。大眾文化是歷史記憶的容器,新的現實進來,舊的觀念慢慢蝕損。所以,美、俄心目中的聯合國,與中國大眾的認知才有這麼大的差別。

  政治是實力政治,中國實際上——而非完全在聯合國框架內——已經扮演着大國角色。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觀念正深入到政界和大眾文化之中。我們也許仍應看到聯合國象徵的積極意義,它給未來永久和平希望帶來希望。我們這個重禮儀、講場面的民族,也許永遠對聯合國情有獨鍾。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戀俗”:小國和小國之間有矛盾,聯合國一調解,矛盾沒了。小國和大國之間有矛盾,聯合國一調解,小國沒了。大國和大國之間有矛盾,聯合國一調解,聯合國沒了。

  網友“酒泉用户66xxxx658”:吃瓜羣眾罷了

  網友“tommy_91”: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出我們國家閒人真多,什麼事都想瞎摻和

  網友“金來”:美國人民又攢了一筆錢,

  網友“不要不説話”:不用擔心,我們這一代,起碼我身邊的人沒有誰把聯合國放在眼裏,在我們眼裏聯合國就是大國的玩具。

  網友“sssGGGppp”:我一點都不操心

  (2017-10-14)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是由法國在1945年11月牽頭成立,目的是為了對世界文化的保護已經防止戰爭狂熱分子發動世界大戰。至今為止,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秉承地球公平信念,先後接納了超過195個國家申請加入,並且成為聯合國旗下最重要的機構之一,對世界文化交流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013年,中國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郝平首度擔任科教文組織主席。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公平和睦的世界性組織,卻被一個老鼠屎攪壞了。據悉,在1984年時,美國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而後在2002年小布什再次宣佈加入,隨後在2011年再次表明要退出,原因是因為科教文組織接納了巴勒斯坦,美國政府認為小弟以色列受欺負了,所以宣佈退出科教文組織。如今,美國政府再度向科教文組織宣佈退出,而隨之退出的還有鐵桿小弟以色列。

  難道科教文組織是可以説退就退的嗎?美國到底有什麼底氣可以這樣做呢?

  首先,任何組織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源,而美國在多次退出後欠下了鉅額的會費,這讓科教文組織一直對這筆錢很期待,但是美國政府就是不給,似乎在吊着胃口一般,將科教文組織玩弄於鼓掌之間。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其次,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擁有眾多小國,就算是退出後,還會有大量的小弟國排着隊力勸他回來。就如同前不久的巴黎協定一樣,特朗普叫囂要退出,但是法國總統卻力勸他回來。

  最後,科教文組織是一個自由和平的世界組織,而且美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對旗下的科教文組織有一定的管控權利,所以根本不在意這個組織。

  有軍事專家分析指出,特朗普下令退出科教文組織,很有可能是準備發起大戰的嫌棄,生怕被人指責所以才退出。目前,美軍的羅斯福號航母已經奔赴海灣地區,隨時可能正面與俄羅斯碰撞,那對中東來説是災難性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誰在私下唸叨我”:拳頭硬,説話不怕人不聽。美國就是個攪屎棍,到那那裏亂,蠻不講理,誰能把我怎麼樣,都不想説他了。

  網友“汕頭用户66xxxx658”:這種組織早就名存實亡,不要也罷,美國人開始變聰明瞭,讓其他國家折騰去

  (2017-10-13)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12日在巴黎接受採訪(路透社)

  參考消息網10月14日報道 外媒稱,在美國因其所謂的“反以色列的偏見”而疏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年後,特朗普政府12日宣佈,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2日報道,除了“反以色列的偏見”外,國務院稱退出原因還包括該組織“有必要進行徹底改革”,以及“拖欠的會費日益增加”等。

  報道稱,儘管美國退出了該組織,但特朗普政府説,它希望繼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美國的觀點以及專長,不過是作為非成員性質的觀察員。這一退出決定將於2018年年底生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12日對美國退出的決定表示遺憾。

  報道稱,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投票通過關於巴勒斯坦以成員國身份加入該組織的提案,美國和以色列對此表示不滿,兩國隨後停止繳納會費。2013年,在拖欠會費兩年後,美國失去了在該組織的投票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依賴美國應繳納的、佔其預算22%的會費,當時約為每年7000萬美元。

  博科娃説,自2011年以來,美國拖欠該組織的會費已達5億多美元,但她曾一再表示,只要美國在政治上再次參與該組織,立即繳清會費不會是問題。她認為美國在政治上再次參與進來符合美國的許多海外利益。

  博科娃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是致力於反對反猶太主義,保留關於大屠殺的記憶。

  分析人士説,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實際上是其對聯合國機構的批評的重大升級。

  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歷史悠久的希伯倫核心地區為巴勒斯坦的世界遺產,該地區位於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地區。這項決定遭到以色列及其盟友的猛烈批評。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13日報道,美國宣佈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評該組織有“反以色列的偏見”。

  報道稱,外界猜測在這個時機宣佈有關決定,部分原因是因為教科文組織正在選舉新一任總幹事,目前呼聲最高的卡塔爾代表並非美國和以色列中意的人選。

  又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10月12日報道,以色列也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色列總理辦公室12日稱,總理內塔尼亞胡已指示外交部準備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美國宣佈退出的決定,內塔尼亞胡表示歡迎。

  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認為,美國退出是該組織要“為歧視以色列付出的代價”。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丹尼·達農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成為公開譴責以色列的戰場,並忽視了它真正的作用和真正的目標”,美國的退出是一個“轉折點”。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嘎哈呢”:復活希特勒

  網友“挑燈的夜行者”:個人感覺中國也應該退出,將這比錢用於環境保護和對低收入羣體,這樣會更好

  網友“白馬旗飄”:能夠看出,美的走狗

  (2017-10-14)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道德媒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來圍繞巴勒斯坦作出的一系列決定,遭到以色列以及西方國家內猶太團體的強烈反對。12日,美國與以色列分別宣佈退出這一組織。

  據德國之聲電台網站10月12日報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指示該國外交部為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好準備。同一天早些時候,美國國務院已經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認為該組織越來越具有“反以色列立場”,因此需要“徹底的變革”。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通過官方渠道向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通報了這一決定,該決定將於2018年底生效。此後美國將保留該組織觀察員身份,以保持影響力。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發佈的一份聲明中指出,內塔尼亞胡對美國政府退出的決定表示歡迎。

  報道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對美以兩國的退出表示強烈遺憾。她説,這是“聯合國大家庭以及多元文化的重大損失”。

  近年來,總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次被牽涉到有關中東問題的爭執中。2011年,該組織接納巴勒斯坦為會員,美國方面強烈反對,華盛頓甚至還停止向教科文組織繳納會員費;而以色列方面也曾多次削減繳納會費金額,導致該組織預算規模縮水了1/5。今年夏天,教科文組織將猶太教中僅次於耶路撒冷的聖城希伯倫宣佈為巴勒斯坦的世界文化遺產,再次引起了以色列方面的強烈抗議。

  報道稱,美國曾經在1984年退出過教科文組織,當時的里根政府認為,該組織經營不善,且持反美立場。直到2002年,布什政府才宣佈美國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報道稱,美以兩國宣佈退出後,許多國家政府都對此表態。法國駐聯合國大使德拉特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理念是“美國基因的一部分”,“我們需要一個繼續參與世界事務的美國”。德國聯邦政府文化國務秘書格呂特斯(Grütters)則認為,美國和以色列的這一決定“傳遞了一個完全錯誤的信號”。

  俄羅斯駐教科文組織副代表德夫伽連科(Dovgalenko)則説:“作為聯合國創始國的美國離開教科文組織,這令人感到震驚和惋惜。”不過,德夫伽連科並不認為這會導致組織內出現權力真空:“比如我們俄羅斯,還有中國,已經在教科文組織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2017-10-13 09:50:27 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王天僚

  核心提示:俄羅斯駐教科文組織副代表德夫伽連科並不認為美國退出會導致組織內出現權力真空:“比如我們俄羅斯,還有中國,已經在教科文組織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延伸閲讀]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只因為錢?其實是被這件事激怒了——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道外媒稱,美國國務院10月12日發表聲明説,美國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該決定將於2018年12月31日生效。

  據路透社10月12日報道,美國國務院説:“作出這個決定並非輕率,這反映出美國對拖欠越來越多會費的憂慮,認為該組織需要進行根本改革,而且還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依然存在針對以色列的偏見。”

  另據法新社10月12日報道,美國當日宣佈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它指責該組織有“針對以色列的偏見”。

  美國國務院女發言人希瑟·諾爾特説,華盛頓將成立一個“觀察員團”,以取代目前美國在這個總部設在巴黎的組織的代表團。

  報道稱,2011年,儘管以色列表示反對,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給予巴勒斯坦該組織正式成員地位,此事激怒了美國。

  華盛頓反對聯合國機構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的任何舉動,認為這需要等到通過談判達成中東和平協議後才可以。

  報道稱,由於奉行所謂“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美國總統特朗普領導的政府目前也在重新審視美國的多邊義務。

  另據路透社10月12日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日對美國決定退出該組織表示遺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在一份聲明中説:“在接到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的官方通報後,我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對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決定深表遺憾。”

  博科娃還説,美國的退出是聯合國大家庭的損失,也不利於多邊主義。

  報道稱,美國在2011年停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繳費,以抗議該組織接納巴勒斯坦為正式成員。

  (2017-10-13 08:11:09)

  [延伸閲讀]英法德勸特朗普勿撕伊核協議 伊朗聲稱要給美國教訓

  參考消息網10月12日報道外媒稱,白宮10日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本週將宣佈一項“針對伊朗的總體戰略”,包括是否撕毀限制德黑蘭核計劃的國際協議。

  據路透社10月10日報道,在被問及特朗普對伊核協議的認定結果以及美國政府對伊總體戰略時,白宮女發言人莎拉·桑德斯對媒體記者説:“他(特朗普)將於本週晚些時候宣佈。”

  報道稱,特朗普曾表示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2015年達成的核協議“令人難堪”。一名美國政府高官上週説,預計特朗普將在10月15日這一最後期限前宣佈他將廢除該協議。預計特朗普還將把伊朗最強大的安全部隊伊斯蘭革命衞隊認定為恐怖組織,作為其對伊新戰略的內容之一。

  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指責伊朗支持恐怖主義,並稱2015年達成的協議在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方面做得不夠。伊朗稱其不尋求核武器,反過來指責美國及其地區盟友的政策導致“伊斯蘭國”等武裝組織發展壯大。

  美國對伊政策轉向強硬令美國許多歐洲盟友感到不安。英國首相特雷莎·梅10日在電話中對特朗普説,伊核協議“對地區安全至關重要”。

  德國外長西格馬·加布里爾9日敦促美國“不要懷疑這樣一項改善了我們安全環境的重要成果”。

  法國10日表達關切,認為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衞隊列為恐怖組織可能加劇該地區的緊張關係。

  報道稱,若特朗普拒絕認可伊核問題協議,美國國會領袖將有60天時間決定是否重新對德黑蘭施加已根據伊核協議叫停的制裁。

  因美國可能認定伊朗伊斯蘭革命衞隊為恐怖組織,伊朗當局對特朗普政府的語調已變得更加強硬。伊朗當局曾表示德黑蘭不會率先違反該協議。

  伊朗武裝部隊發言人馬蘇德·賈扎耶裏10日説:“美國人的行為已把全世界逼瘋。是給他們一個新教訓的時候了。”

  9日,在德黑蘭的一次會議上,伊朗外長扎裏夫(右)笑着擁抱伊斯蘭革命衞隊司令賈法裏。(路透社)

  (2017-10-12 14:14:00)

  [延伸閲讀]美國務卿罵特朗普白痴?特朗普:假新聞

  參考消息網10月12日報道德媒稱,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雖然表示不相信他的國務卿會説他是笨蛋,但是如果事情果真如此,他會邀請這位首席外交官比試下智商,而且他對誰會在智商測試中勝出充滿自信。

  據德國《世界報》網站10月10日報道稱,特朗普在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時説,他認為所謂的國務卿稱他是笨蛋的報道是假新聞。儘管如此他也在採訪中再次用言辭表明了誰是這裏的領導。“但是如果他這麼做了,我估計我們就必須比比智商測試的結果了。而且我可以告訴你誰會獲勝。”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電視台上週援引“政府高級工作人員”的話説,蒂勒森在7月20日五角大樓的一次會議上作出了這一批評。報道稱副總統彭斯這些日子以來一直在對這位國務卿進行挽留。報道播出後不久,蒂勒森否認了自己有任何辭職的想法。稱他“從未考慮過離開這一崗位”。但他並未否認自己曾經稱特朗普是笨蛋。蒂勒森的發言人則説他從使用過此類的表達方式。

  特朗普發表推文表示:“NBC新聞是假新聞,而且比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還不誠實。”他還説:“你們是優秀報道的恥辱。你們的新聞收視率遠遠落後一點都不奇怪!”而NBC新聞則堅持自己的報道屬實。

  週末特朗普雖然竭力聲明他與他的國務卿有着“非常好的關係”,但與此同時他也揶揄説:“我們在某些事情上持不同見解。我希望他有的時候能夠更強硬一點。”(編譯/趙漣)

  (2017-10-12 00:11:02)

  [延伸閲讀]外媒稱英國無意跟隨美國在南海“巡航”:不想挑釁中國

  參考消息網10月12日報道澳媒稱,英國國防大臣邁克爾·法倫表示,英國沒有計劃在南海進行“航行自由”演習。

  據澳大利亞《時代報》10月11日報道,在曼徹斯特舉行的保守黨會議間隙,有媒體提問英國是否會進行“航行自由行動”。法倫説,英國“颱風”戰鬥機去年曾飛越南海上空,而且可能還會這樣做,但不會進行演習,因為這是對中國的直接挑釁。

  法倫説:“我們將行使我們的航行權,美國人一直在爭議島嶼上演習,我們沒有,我們沒有這樣的計劃。”

  報道稱,2015年至2016年間,奧巴馬政府在南海進行了多次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而在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已經三闖南海。而與英國一樣,澳大利亞也沒有開展所謂“航行自由行動”。

  前保守黨議員傑拉德説,英國不願加入美國這個唯一在南海進行所謂“航行自由行動”的國家,這是因為英國希望鼓勵中國的投資和貿易。(編譯/王天僚)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2017-10-12 00:11:02)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斷鴻”:一個立國不到三百年,一個才半個多世紀,在教科文這樣的組織裏就是孫子輩。

  網友“紫風綠影”: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就是想賴掉會費的理由嗎?

  網友“陳然”:聯合國應該搬離美國,然後開除美國和以色列的會員國資格,要求以色列立刻從巴勒斯坦國搬走。

  網友“風和日麗2822”:怎麼感覺美國對以色列馬首是瞻 這個以色列就是恐怖主義的鼻祖

  網友“LSH”:聯合國解散,沒人聽美國佬了

  (2017-10-13)


  我們可是從小每天都認真刷牙的,怎麼一口牙還是沒保住?!

  現如今生活條件已經大大優於過去,沒有幾個父母會吝嗇甚至偷懶給孩子早晚刷牙的功夫,重點其中的玄機在於'你真的給孩子刷對牙了嗎?”

  刷牙刷牙,至少要等有牙才需要刷,沒牙刷什麼刷?

  這類不絕於耳的誤區困擾了多少家長。

  別以為沒牙的寶寶口腔就不需要清潔。

  今天和糕媽一起來科普科普怎樣才是兒童口腔清潔的正確打開方式。

  1 關於氟這個成分的説法

  兒童的乳牙尚未發育完全,其堅固程度也遠遠不如成人的恆牙。

  因此,在專業的牙科診所中有一項針對兒童的項目叫做“塗氟防齲”,也就是在幼兒牙齒的表面塗上一層保護乳牙牙釉質的氟材料,保障牙齒健康。

  當然,如果沒有條件進行專門的塗氟防齲處理的寶寶,在日常清潔牙齒使適當使用含氟牙膏是有必要的,這裏要説的很多兒童牙膏中“不含氟”的商業宣傳只是針對那些無法控制容易意外吞嚥的孩子,但實際一般寶寶在需要用到牙膏進行口腔清潔時已經具備有一定控制吞嚥能力,因此,家長們並不需要談氟色變。

  兒童在選用牙膏時,建議選用專門的兒童牙膏,因為兒童所需堅固牙齒的氟含量與成人是不同的,一般的兒童牙膏每次使用的計量是一粒黃豆大小,如果使用成人牙膏,則大約是米粒大小即可。

  2 刷牙的正確步驟

  寶寶適於自己刷牙的年齡

  市面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適用於寶寶的訓練牙刷,有些是一些柔軟的硅膠質地,帶有安全擋板,可以防止孩子深入過度受傷的人性化設計,但從孩子自身年齡上看,年齡過小的孩子無法掌控自己刷牙的順序、力度大小、時間長短,所以訓練牙刷更多可以借用刷牙這件事情來鍛鍊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能力,主要的牙齒徹底清潔還需要依賴家長,一般需要堅持到五歲至七歲為佳。

  直至孩子能力領悟並自主掌握家長刷牙的步驟順序。

  巴氏刷牙法

  巴氏刷牙法又稱齦溝清掃法或水平顫動法。 是美國牙科協會推薦的一種有效去除齦緣附近及齦溝內菌斑的方法。

  這一套專業的刷牙方法是寫入口腔教材的標準刷法,為寶寶刷牙時一定要遵照既定的順序深入刷到每一個角落。

  關於電動牙刷的選擇

  電動牙刷不能説完全沒有優勢不可選擇,畢竟電動牙刷刷頭的高頻震動的效率確實解放雙手事半功倍,並且也是雙手無法到達的速率。

  但達到了刷牙的頻次未按照刷牙的既定步驟進行仍會留有死角,因此,嚴格説即便選擇了電動牙刷也需要按照巴氏刷牙法刷牙才是正確的上策。

  牙線的選擇

  説實話,牙線這個東西對於兒童而言應該普及率並不高,確實身邊很少聽到孩子有用牙線的,但這確實必不可少的。

  再好的牙刷加上再事無鉅細的按步驟刷牙,也只能清潔牙齒表面及背面的殘留細菌和污垢,牙齒與牙齒間相鄰縫隙卻無法以來牙刷清潔,這個死角還需要依靠牙線進行清理食物殘渣。

  所以牙線也是牙齒情節工具的一種。

  窩溝清潔

  寶寶的七齡齒表面呈現溝渠狀凹陷,凹陷部分非常容易藏污納垢且不容易被徹底清理,如果有條件的寶寶建議在去專業牙科做一次窩溝封閉,將牙齒窩溝處保護起來,避免食物殘渣的駐留導致齲齒。

  除了這些,定期牙齒檢查也是及時發現並預防齲齒的重要手段,媽媽們需要多鼓勵寶寶至少每半年做一次牙齒檢查,保障寶寶口腔發育健康。

  (2017-09-22)


  第一軍情評論員:星星之火

  自打被美國35位精神科醫生公開診斷為“精神病人”的特朗普先生上台之後,美國就開啓了震世駭俗的“羊羔瘋”模式。這主要表現在美國處處不合羣,悖逆世界主流,作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癲狂行為。比如,前不久,特朗普公然宣佈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甚至打算退出《中導條約》。這一系列“特立獨行”的行為遭到了世界範圍內的質疑和痛批。而剛剛,美國又宣佈要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再次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和各種猜測。

  10月12日據新華社快訊稱:美國12日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此同時,以色列也宣佈追隨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退出科教文組織的消息一經發布,旋即引發了世界性大討論。法國駐聯合國大使德拉特無比遺憾的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理念是“美國基因的一部分”,“我們需要一個繼續參與世界事務的美國”。德國聯邦政府文化國務秘書格呂特斯則認為,美國和以色列的這一決定“傳遞了一個完全錯誤的信號”。俄羅斯駐教科文組織副代表德夫伽連科則説:“美國離開教科文組織,這令人感到震驚和惋惜。”

  那麼,美國人是對此如何解釋的呢?據路透社10月12日報道,美國國務院説:“作出這個決定並非輕率,這反映出美國對拖欠越來越多會費的憂慮,認為該組織需要進行根本改革”。據瞭解,截至目前為止,從2011年開始,美國累積欠科教文組織會費高達五億美元!

  坦白説,美國的這種解釋“很官方”“很敷衍”,不足以令人信服,堂堂世界超級大國,居然會交納不起幾億會費。德國之聲電台網站則一針見血的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來圍繞巴勒斯坦作出的一系列決定,遭到以色列以及西方國家內猶太團體的強烈反對。這就是説,美國退出科教文組織的深層次原因則和以色列有關。

  眾所周知,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和多種族的美國之間的關係是超友誼的存在,而猶太人對美國的影響力是全方位的。上至白宮政界,下至民間商界,猶太人的影子廣泛存在於美國各行各業,極大左右着美國最高層的政策決定。這就決定了,美國對以色列的態度是有區別於其他盟友的。就美國宣佈退出教科文組織而言,很明顯是對以色列猶太人的一種強有力聲援。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美以聯合退出教科文組織,其直接原因是由於在五月份,UNESCO(教科文組織)宣佈以色列是耶路撒冷城的“佔領國”,七月份又宣佈約旦河西岸地區的希伯來舊城和兩個神社屬於巴勒斯坦的瀕危世界遺產。這兩個決定令以色列怒不可遏,以色列認為這是製造“假歷史”,UNESCO直接否定了猶太人和耶路撒冷聖城的關係。以色列一怒之下,宣佈一百萬美元的聯合國會費不交了!更深層次來看,UNESCO的舉動則反映了聯合國在巴以衝突中支持巴勒斯坦的政治立場,而反對美以為首的西方國家。

  實際上,美國退出UNESCO不僅僅是因為以色列,更是推行“美國優先”的王霸政策。這是特朗普的既定政策,也是其堅決要執行的政策。無論在中東,還是在東亞,或者在西歐,特朗普在每一個公眾場合都表現的盛氣凌人,不可親近。在不久前召開的北約峯會上,特朗普當着數十位北約成員國的領導人面,痛斥28位成員國“欠下鉅款”,不遵守集體防禦承諾,讓美國納税人的血汗錢白白浪費。

  除此之外,特朗普對《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也是不屑一顧,他甚至斷言“如果堅持執行協定內容,到 2025年將犧牲掉國家 270萬個工作”。今年6月,美國正是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直接影響了其他各國對該協定的履行。有專家擔心,特朗普的行為也人類改善地球未來的氣候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子孫後代並不是好事。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其實不管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也還,還是退出科教文組織也罷,都反映出一個共同問題;特朗普正在全面削減支出,回籠資金,為重新壯大美國作進一步準備。但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在特朗普的帶動下,美國很有可能會退出聯合國,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在此之前,特朗普就宣稱要終止美國的聯合國會員資格,包括所有聯合國內部機構、特別組織、各項委員會,以及其他相關實體的會員,並關閉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

  而這背後則真實的反映出美國擔心霸權旁落的恐慌心態,反映出世界中心將不可避免的轉移到經濟增長迅猛的東方。2015年10月,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曾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時提議,應考慮將聯合國總部遷移至亞洲。俄羅斯杜馬副主席、“公正俄羅斯黨”主席團委員列維切夫也曾表示,聯合國的改革或可從遷移該組織關鍵部門着手,比如遷至中國。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美國發展多年,當慣了世界霸主,習慣了對世界指手畫腳,但隨着“平等互利”的國際思想深入人心,美國那套“趾高氣揚”的做派早已和世界脱節。逆歷史潮流而為之必然會被歷史所淘汰,曾經的晚清就是明證,而美國現如今正面臨着這樣的遭遇。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2017-10-14)


  美國10月12日宣佈決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此前,美國已中止向這一組織繳納會費長達6年之久,而且總統特朗普上台後不斷有美國將退出的傳言。

  雖“早有鋪墊”,但這一消息的宣佈,仍然讓巴黎總部的教科文組織大樓裏充滿了失望的情緒。畢竟,這是在教科文組織執行局會議召開期間,也是下一屆總幹事換屆選舉投票最激烈的時候。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美國10月12日宣佈決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視覺中國 圖

  記者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看到,教科文組織總部各執委所在國的旗幟在飄揚,其中包括美國國旗;顯然已經有不少人知道了美國退出的消息,下面有記者和遊客在拍照或錄像。

  在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會議廳前,由於執委會當天會議剛剛結束,各國代表團正在等候馬上進行的投票,但各國代表私下聊的大多是關於美國退出的新聞。

  教科文組織現任總幹事博科娃從會場走出,步履匆匆,臉上的表情非常複雜,類似無奈的微笑,不少委員與她互致問候,記者聽到了“加油”的鼓勵祝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12日下午就美國退出發表長篇聲明,對這一決定表示“深切遺憾”,並認為這既是聯合國大家庭的損失也是國際多邊主義的損失。

  為何退出?

  從表面上看,美國退出是源於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投票通過關於巴勒斯坦以成員國身份加入這一組織的提案。

  當時,作為對此事的回應,美國中止向教科文組織繳納會費,其理由是:國會通過的相關法律,禁止向那些在巴以達成和平協議前就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的聯合國機構提供經費。

  在連續兩年拖欠會費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於2013年停止了美國的投票權,但美國在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中仍佔據着執委的席位,博科娃對美國也極其重視。

  而從美國國務院12日發佈的一項聲明看,美國決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要考慮,包括不斷增加的欠費、機構需要根本性改革、及對該組織“針對以色列有持續偏見”的關切。

  然而實際上,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背後有一個不能明説的真正原因——美國在教科文組織無法完全掌控局面。與聯合國安理會不同,教科文組織的決策程序不實行一票否決權。

  美國曾於1984年退出過一次教科文組織,後在2003年迴歸。其重返是因為“9·11”後,美國認為教育和文化在其反恐戰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而這一次,除非美國法律修改或巴以形勢發生變化,否則美國會無限期拖欠教科文組織會費。

  後續影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12日就下屆總幹事提名人選進行了第四輪選舉投票,但仍未能有候選人達到法定票數。

  領先的三國中,卡塔爾候選人獲得22票,法國和埃及候選人均獲18票。卡塔爾候選人率先進入13日晚間的第五輪、也是最後一輪投票,法國和埃及候選人將在13日下午通過淘汰制投票決出另一張第五輪入場券。

  美國此時宣佈退出對選舉結果的影響顯然非常微妙。卡塔爾、法國、埃及三個候選人正在相持不下,誰都有可能最終勝出。美國此舉,明顯是不希望“針對以色列有持續偏見”的候選人具有優勢,其吸引眼球的效應也算成功。

  教科文組織總部工作人員對美國的做法十分不滿。記者在現場採訪了幾位工作人員,他們對美國拖欠會費表示憤慨,其中一人直接了當:“特朗普就是個商人,5億美元直接就這麼賴掉了。”

  不過,其中也有人並不驚訝,畢竟會費已經拖欠了6年多。“美國正式退出,實際上對教科文組織來説,比拖着要好,這樣可以重新分配繳費份額,教科文組織過去無法實施的項目可以重新開始,經費反而可以得到保障。”另外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

  目前,美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繳納的會費佔該機構總會費收入的22%,日本是9.68%,中國是7.92%。會費是根據成員國經濟總量、人均GDP、負債率等多種因素算出,每三年重新審核一次。日本、英國最近也因為種種原因拖欠會費,實際上中國在教科文組織中的貢獻已經非常大,美國退出後預計還將增加。

  金盆洗手?

  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並非就對它沒有了影響力。之前,在2011年拒交會費後,美國仍然保持着執委的席位。這次退出,美國希望保留永久觀察員身份,就是仍然希望發揮在其中的影響力。

  在教科文長期工作的內部人士認為,即使美國退出,仍然會通過夥伴國家或民間組織參與教科文活動,來發揮美國的影響力。

  他們指出,即便是1984年完全退出的情況下,美國作為世界遺產公約的締約方,仍然可以繼續繳納世界遺產委員會(教科文組織有世界影響力的委員會)會費和成為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仍然可以參加政府間海洋委員會(教科文組織下屬海洋政府間官方組織)的活動。今後美國仍然不會放棄在這些在世界有影響力的組織發揮作用。

  (原題為《微妙時刻,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背後竟打着這些算盤》)

  (2017-10-14)


  [新聞事件]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道美國國務院12日宣佈,美國決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相關條款,美國的退出將於2018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美國務院在當日發佈的一項聲明中稱,美國決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要考慮包括不斷增加的欠費、機構需要根本性改革及對該組織“針對以色列的持續偏見”的關切。

  [參考快評]

  戚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海外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事實上並不值得驚訝,這本身就是一個有極大概率要發生的事情,只不過特朗普的執政推動這個預期迅速成為了現實。

  外界對美國的退出行動,應該早有很高預期。首先,這不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1983年美國就對教科文組織表達了退出的意向,隨即於1984年退出,直到2003年才重新加入。其次,巴以問題是最直接導火索,教科文組織2011年接納巴勒斯坦為正式成員國,這在某種意義上意味着教科文組織承認巴勒斯坦的獨立主權國地位,這與美國、以色列的中東外交最高原則是絕對對立的,美國對教科文組織的不滿早已有之。再次,特朗普總統對“全球主義”“多邊主義”的不屑與反感及其行事風格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影響力的存在與消失不是一瞬間的事情,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絕不意味着美國退出全球教育科學文化領域,也並不意味着美國在該領域的影響力就消失了。事實上,美國在該領域的影響力依然是全球最強的,這一點從諾獎獲得者的國籍與工作機構所在地就能看出。

  而對教科文組織及國際社會而言,美國的退出負面影響巨大。除去會費問題之外,教育科學文化領域許多國際規則修訂與構建的工作都將遭遇更多的障礙。

  (以上言論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參考睿評:美國計劃“重返月球”,為人類進步還是另有目的?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道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近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將指令美國航空航天局將宇航員送上月球,並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人們對於美國“重返月球”的再次關注。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衞星。大量研究認為,探索月球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作為全球航天領域的領頭羊以及目前唯一一個成功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美國重新開啓探月之旅也在情理之中。

  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歷經反覆

  自從56年前美國時任總統肯尼迪在國會上提出在20世紀60年代末把人類送上月球探測的“阿波羅月球探測計劃”,美國就開始了對這顆星球的探索。

  “阿波羅計劃”的任務包括為載人月球飛行作準備,並進行載人月球飛行。1969年7月21日,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的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表面,成為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就是在那裏,他説出那句不朽的名言:“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直到1972年,美國先後成功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共有12名宇航員踏上月球,進行各類探測,取回381.7千克月球樣品。雖然“阿波羅計劃”是冷戰時期的產物,但通過與蘇聯的太空競賽,美國的確在載人航天、登陸月球、深空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了大量珍貴的月球數據。

  隨着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少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美國用於探索太空的經費也大不如前,多個太空項目被迫推遲或者取消,其中也包括對月球的探索。

  由於認為月球具有重要價值,在小布什執政時期,美國就已經打算“重返月球”。2005年9月14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向白宮送交了重返月球的“星座計劃”。但奧巴馬上台後放棄了該項目,取而代之的是小行星重新定向計劃,試圖通過小行星登陸火星,繞開月球。

  但現在看來,這一步跨得無疑有些勉強。此次特朗普政府“迴歸月球”,顯然是認為把月球作為跳板實施進一步載人深空探測更加可靠。

  “重返月球”因覬覦月球資源?

  美國之所以此次決定“重返月球”,有其對現實因素的考量。首先,就月球本身而言,其礦產資源豐富,僅鐵就可能有上億噸。通過對從月球上採集的樣品進行分析,可以推斷月球表面的塵埃中含有大約有55種礦物,其中6種是地球上從未發現的物質。

  據推斷,月球表面還存在有儲量為100萬至500萬噸的氦-3,氦-3是核聚變反應堆的理想原材料,如果用氦-3取代核聚變中氘,不僅能解決能源危機,還可以大大減少核污染。

  同時,月球引力很小,在其上建造發射場向空間發射載荷成本很低;由於沒有大氣,在那裏建造天文台能看得更遠、更清楚;如果建造太陽能發電站,效率也將更高。

  此外,探索月球這樣的大型航天活動對於美國經濟、科技發展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以“阿波羅計劃”為例,該計劃不僅使美國在與蘇聯的太空爭霸中奪回主動權,更促進了多個領域的技術進步,催生了液體燃料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計算機、無線通訊等一大批高科技工業羣體。目前,美國領先於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術,相當一部分都來自對“阿波羅計劃”相關技術的消化、優化和二次開發。

  通過該計劃取得的4000餘項高科技專利和技術被轉為民用後,帶動了美國整個科技的發展與工業繁榮。其二次開發應用的效益,也遠遠超過“阿波羅計劃”本身所帶來的直接經濟、社會效益。有分析稱,IBM、惠普、微軟、高通等美國商業公司或多或少都受此恩惠而發展起來;而波音和通用電氣等公司則直接受益於航天科技的發展;甚至羽絨服、旅遊鞋技術也是來自該項目相關技術的民用化。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不排除“一不小心”成功的可能性

  有分析認為,此次特朗普政府的探月計劃會大體參考先前的“星座計劃”,在此基礎上予以一定的改進。根據先前的“星座計劃”,短期計劃建造新型載人航天器和運載火箭,先把4名宇航員送上月球,並在月球上停留7天;長期計劃是在月球建立有人值守的基地,建成後的月球基地上將有探測車和生活區,能夠實現電力供應,保證宇航員在月球上長駐180天。在實現每年執行兩次載人任務後,於2030年之前建成一個功能齊全的宇航員居留地。

  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美國新探月計劃的首次發射任務或將於2018年下半年進行,不過更傾向於使用不載人的“獵户座”飛船。飛船將在距離月球表面4萬英里(約合6.4萬公里)的軌道上運行,整個任務約三週。至於長期安排,應該與“星座計劃”相似,即尋求在月球建立長期有人值守的基地。

  不過,出於對美國“重返月球”如此重大項目的鉅額預算從何而來等疑慮,目前輿論對美國此次的探月計劃能否順利實施並不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個計劃也並非完全是天方夜譚。

  首先,從人類發展角度來説,探索與開發月球是人類走出“地球搖籃”必經之路,作為太空探索領域的超級大國,美國並不甘心缺位。其次,美國已經進行了多次成功登月,具有較為深厚的基礎和成熟的技術,再次登月的把握也比較大。再次,美國在戰後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在高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和勇氣不可小覷,如果真能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該計劃“一不小心”成功的可能性也並不能排除。

  (以上言論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2017-10-13 00:33:00)

  澳學者:美國已成新型“制裁超級大國”

  參考消息網10月12日報道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10月3日發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副教授薩爾瓦託雷·巴博恩斯的文章《金錢萬能——地緣經濟學的興起正中華盛頓下懷》稱,美歐動輒採用制裁手段,軍事力量越來越不是美國世界影響力的主要來源。

  文章稱,與其他地方一樣,危機的解決方案很可能是制裁。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時,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報以制裁。在敍利亞,戰況也許正在朝着有利於總統巴沙爾的方向變化,但是美國和歐盟的制裁卻始終在收緊罩在其政權之上的羅網。朝鮮的導彈和核挑釁到目前為止也遭到制裁。

  文章稱,進入新世紀以來,關於制裁和援助的地緣經濟學一直在慢慢地取代關於外交和戰爭的地緣政治學。在美軍在非洲和中東的廣闊地域活躍參與交戰的情況下,地緣政治學向地緣經濟學的過渡或許看上去不那麼明顯。但在更為密切的檢視下,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即如今軍事幹預的對象只限於那些缺乏可進行有效制裁的正常經濟的地方。全世界的大部分地方,以及整個具有經濟生產力的世界,都處於地緣經濟學的有效範圍內。

  文章稱,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最昂貴的軍事力量。然而,軍事力量越來越不是美國世界影響力的主要來源。如果説,美國曾是20世紀傑出的地緣政治大國,那麼它或是21世紀的地緣經濟巨人。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所佔份額也許在下降,但是其企業日益主宰全球價值鏈,其機構在國際論壇上擁有壓倒性的影響。同樣重要的是,美國處在構成21世紀全球經濟基礎的金融、技術、教育及其他網絡的中心。

  地緣經濟力量更多地是由向心性,而非依靠龐大的規模所產生,美國在21世紀經濟中的向心性使它成為一種新型的制裁超級大國,具備把個人、企業甚至整個國家排除在全球經濟活動之外的力量。在地緣經濟學領域,美國不只是一個主要參與者,甚至還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很簡單,它行使全球政府的諸多職能。

  文章稱,美國實際上是位於一體化全球經濟蛛網中心的那隻蜘蛛。這一地位使它擁有格外的影響力,併成為新的大國地緣經濟博弈的最強大參與者。從亞洲到歐洲,中國、日本、德國等大國也掌握着21世紀經濟的關鍵節點,但是美國的企業和機構卻佔據支配地位,因為它們擁有的領導地位不只是在一兩個領域,而是同時在幾乎每一個領域。由此產生的網絡效應使美國的影響力倍增。

  文章稱,地緣經濟學並不是一切,制裁也許無法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地緣政治危機。有時,地面的軍隊和空中的導彈是實現重要的政策和人道主義目標的唯一途徑。然而,地緣經濟學將變得日益重要。

  (2017-10-12 11:14:08)

  參考睿評:沒有國家信用擔保的比特幣,比美髮卡還不靠譜

  參考消息網10月2日報道中國關停比特幣交易平台在短時間內已重塑了全球比特幣市場。就在交易者們忙於轉場之際,一個更大的議題卻在發酵。《日本經濟新聞》網站稍早報道,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已相繼開始討論發行具有法律依據的數字貨幣,因為各國央行存在一種危機感:如果比特幣等以驚人的速度普及,那麼在資金結算服務等領域,本國貨幣的存在感將下降,未來勢必對貨幣政策產生影響。

  這番話裏信息量不小:第一,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所謂“虛擬貨幣”真能擠壓現行貨幣流通,對屬於國家主權範疇的貨幣發行權構成挑戰?第二,不久之後我們是不是要使用虛擬貨幣來進行日常消費?

  要看清這些問題,還得把“比特幣”做個拆分,“比特”先放在一邊,看看“幣”到底意味着什麼。

  貨幣是怎麼來的

  作為一種交換媒介,人們藉助貨幣從市場上換取自己的所需。千百年來,黃金和白銀是人類從實踐中找到的最適合充當交換媒介的物品。然而今天人們最熟悉的還是紙幣。一張紙能夠讓人相信它有價值,根源還是在於它的背後有國家信用作為擔保。

  如果把這種信用發揮作用的過程舉個形象點的例子,那麼可以理解為,比如政府從一個人手上借走100公斤黃金,並寫下一張以政府名義借債的欠條。隨後這位欠條的擁有者發現,他直接用欠條就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購買商品,同時還可以用來繳税。

  在這裏,欠條能夠流通是因為市場中的所有人都相信,不管將它交換到誰手上,最終只要拿着它找到政府,都可以換回100公斤黃金。而政府償還這張欠條的能力是有國家税收、國家強制力等措施來保障的。

  與此同時,這張欠條還可以用來繳税,也就是説當它通過税收渠道回到國家財政中,這個小紙條就完成了從政府手中發出、再回到政府手中的流通閉環。

  真實的歷史中,這張欠條就是國家最初發行的國債,並最終演變成為了今天的紙幣。人類社會,也從最初的實物貨幣時代邁入了信用貨幣時代。

  如今,世界上無論貨幣的名稱、形態如何變化,最根本的原型就是兩種:擁有實際價值的黃金和白銀,以及由國家強制力做擔保的紙幣。

  比特幣不是貨幣

  顯然,目前比特幣不像黃金白銀一般擁有實際價值,並且也沒有與黃金白銀形成掛鈎;而對照紙幣,比特幣又缺少了國家信用的背書。因此儘管名稱裏含有貨幣的意象,比特幣仍然很難被視為貨幣。

  當然你也可能會問,如果信用是一種非實物貨幣成立與否的關鍵,那麼在一定範圍內獲得了大眾認可、能夠用它換回自己所需商品的交易媒介,為什麼不可以説它就是真正的貨幣?

  其實,信用背書的關鍵在於:最終有沒有一個主體來買單。貨幣發行主體的信用等級不夠高,它發行的所謂貨幣,適用範圍以及生命力就會十分有限,也就更加容易被市場拋棄。對於這個問題,超市積分卡和美髮卡就是典型的例子。

  如果一個消費者用超市卡中的積分換得了兩個麪包,此時這個積分在某種程度上就已經成為了超市自己發行的“貨幣”,但它的流通範圍僅限於這家超市,換到其他商場往往不能通用。

  理髮店辦卡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一間理髮店承諾憑卡剪髮20次,但還沒用完店鋪就倒閉了,若是無人接盤,那麼意味着這張卡的信用徹底失效,退出流通;若是可以轉到其他店鋪繼續用卡,但享受的服務質量存在差距,也顯示這張卡長期流通下去的信用效力不足。

  説到底,真正的貨幣不是隨便一個主體想發就能發,只有最高等級的信用背書,才最能確保一種貨幣立得住、活得久。

  不久前,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對市場熱炒比特幣評價得十分直白:“不能做這樣的生意,一些人打算憑空創造出一種貨幣”,“它不會有好結果……有人會被幹掉,政府也會嚴厲打壓”。講這番話時,戴蒙直接抨擊比特幣是一場騙局,“比鬱金香球莖還要糟糕”。

  換句話説,炒作比特幣實際就是一場金融遊戲,其間充滿了泡沫,並沒有實際的價值支撐。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未來貨幣什麼樣

  既然比特幣不是貨幣,為什麼能讓各國央行感到危機呢?這就好比投幣打遊戲。

  很多商場都有投幣式遊戲機,玩家需要投入商家特製的遊戲幣才能啓動遊戲,不過後來有人學會了自己仿造遊戲幣。這意味着總的市場份額中,商家能夠做擔保的遊戲幣數量縮水,而缺少信用背書的遊戲幣增加,商家維持遊戲機收支平衡的規則遭到破壞,遊戲機長期穩定經營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

  如此再來看比特幣一類虛擬貨幣,如果它們不斷普及,金融秩序必然大亂,勢必衝擊國家的貨幣政策。

  不久前,國際清算銀行(BIS)發佈的三季度報告説,世界各地央行不能對虛擬貨幣袖手旁觀,任其自由發展,因為它有可能對金融體系穩定構成風險。BIS還在報告中評論説,各中央銀行不但要考慮隱私和支付系統增效問題,還要考慮其所產生的經濟、金融和貨幣政策影響。

  因此,現在各國央行雖然開始討論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但這些醖釀中的數字貨幣即使會借鑑比特幣相關技術,其運行邏輯也必然不同於比特幣。因為只要是央行發行,不管電子形態還是紙製形態,內核都是國家信用背書。

  如今,虛擬貨幣、數字貨幣等等眾多名詞亂花漸入,人們也越來越能夠接納無現金支付,陪伴人類數百年的紙幣已經迎來生命倒計時,但現行體系之下,貨幣運行的主要邏輯並未顛覆。(作者/李巍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賈元熙 本網評論員)

  (2017-10-02 00:38:01)

  參考睿評:中國造的這艘大船,擁有“下五洋捉鱉”的本領

  參考消息網9月29日報道中國正在建造的世界首艘深海採礦船已經完成船體部分安裝,目前正在安裝船載設備,最快將於2018年底完工並交付加拿大鸚鵡螺礦業公司使用。該船最大設計作業水深達2500米,載重排水量4.5萬噸,堪比一艘中型航母,能在海上連續作業5年多時間。深海採礦船是海上採礦生產支持與控制的母船,是深海礦物開採系統中最為重要的水面支持系統。

  大船“出身”顯赫

  中國這次建造的這艘深海採礦船,有完整的配套系統,水下機器人,大型甲板吊車,直升機平台等,除了搭載相關設備外還可以裝載礦貨3.9萬噸。該船結構複雜,建造技術難度大,説明中國的船舶建造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世界上的船舶種類繁多,按照民用船舶分類有:運輸船、工程船、漁船、港務船、海洋開發船、拖船和推船等六種。公認最難建造的有三種,除了航母之外,就是被譽為造船界“皇冠上明珠”的豪華遊輪以及被稱為“海上超級冷凍車”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深海採礦船按照標準分類屬於海洋開發船一類。事實上,它的建造難度綜合係數不亞於上述三種最難造船,在某種程度上講與LNG運輸船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為世界首創船型,該船許多設計都是全新嘗試,設計建造均沒有任何參考系數,一切都只能從零開始,這就是典型的創新、創造、創建。與其他在近海水深幾百米內作業的普通鑽井船或平台不同,深海採礦船是在幾千米深的深海海底進行採礦作業,必須經受住長時間,大風浪以及深海及其海底複雜情況的考驗。同時,該船融合當今世界多項高端技術,集成深海採礦機器人、深海提升系統、儲水系統和裝卸貨系統,可容納約200人居住工作的生活系統,還有深海底礦物的儲存系統。

  承建如此高端設計以及高難度建造深海採礦船的單位是福建省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馬尾造船公司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造船企業,論名氣比不過悠久歷史的上海江南造船廠,以及以修造航母著稱的大連造船廠,但其實也算“名門”,其前身為1866年創辦的馬尾造船廠,時稱“福建船政”,被視為中國民族工業重要源頭之一。19世紀末的大約30多年裏,馬尾船廠為清王朝建造出了40艘艦船,組建了第一支海軍艦隊——福建船政水師,併為北洋、南洋兩支水師配備了大量艦船和將領。

  真正的“富礦”在深海區

  中國承建世界首艘深海採礦船為未來開發深海資源開發積累了技術和經驗。中國在國際海底區域調查和研究工作始於上世紀70年代,目前已經在4個國際海底區域擁有采礦權。2001年5月,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礦區面積為7.5萬平方千米,為期15年。此後,中國分別在2011年和2014年,獲得西南印度洋1萬平方千米的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和西北太平洋3000平方千米的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2015年,中國又獲得位於東太平洋克拉里昂—克里帕頓區的7.274萬平方千米多金屬結核勘探區。中國還提出了力爭到2020年攻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商業化試採的目標。目前中國南海已經發現了大量的天然氣水合物儲量,並完成了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採氣。

  水下采礦並不是一個人類完全陌生的領域,只不過之前的作業都是位於淺海區域。2014年,中國首艘水下采礦船開始在海南島附近海域開採鋯礦和鈦礦,突破了大多數海底礦藏開採僅侷限於淺於40米海牀的歷史,可以在水下80米到100米的海底作業。但海底真正的富礦還是在目前人類難以到達的深海區。

  據估計,全球海底藴藏有880億噸稀土、10億噸鈷、3萬億噸多金屬結核礦。這些礦產在電子、醫療設備、紡織、有色金屬、汽車和化學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中國目前已經供應着世界上95%的稀土,而風力渦輪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環保科技產品的新需求,甚至可能超過了中國的陸上供應能力,因此海底稀土的開發利用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不是要不要開發的問題,而是在成本核算、環境保護、作業安全、開採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的前提下,如何加快開發步伐。

  隨着科技創新突飛猛進,使開發沉睡千百年的深海底礦產有了可能,人類向海洋要能源,向海底要資源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深海探測技術已經世界領先,“蛟龍”號深海研究載人潛水器自2010年投入使用後就在為將來的開採做探測發現的準備。現在,中國建造出世界首艘深海採礦船,進一步夯實了深海採礦的技術儲備,迎合了時代進步和形勢發展的需要。有道是,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神舟飛船已上天,未來,中國必將更多地引領全球高端技術,為世界海底礦產開發技術與裝備智能化水平注入新的驅動力。(作者/鬱志榮 中國太平洋學會副秘書長、浙江海洋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系專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2017-09-29 00:38:01)

  參考睿評:美試射“航母殺手”?原是為應對中國這一絕招——

  參考消息網9月11日報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網站日前發佈消息稱,美國空軍一架B-1B轟炸機在8月中下旬成功發射了第一枚戰術遠程反艦導彈(LRASM)。

  據稱,戰術遠程反艦導彈是一款精確制導防區外反艦導彈,其基於已經成功研發的聯合廣域防區外空面導彈(JASSM-ER),具備多平台發射能力,旨在滿足美國海軍和空軍在對抗環境中作戰需求。

  按照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遠程反艦導彈項目主管羅伯·麥克亨尼的説法,“推進這個項目的總體目標是,確保美海軍的反艦作戰能力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是世界一流水平”。分析認為,美軍發展遠程反艦導彈能力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在未來與中國爭奪制海權中佔據更多優勢,尤其是應對中國正在發展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美軍將中國“反進入∕區域拒止”視為眼中釘

  美軍提出遠程反艦導彈應具備四大特徵:一是射程足夠遠,海軍平台(艦船或飛機)可以在敵直接對抗火力射程之外發射這種導彈;二是目標探測和識別能力強,導彈本身的傳感器可以在有許多幹擾船舶的目標區域探測和識別打擊目標,從而確保打擊精度;三是突防能力足夠強,能夠突破足以擊落它的現代化戰艦防禦體系;四是戰鬥部殺傷力大,投送的彈藥足以擊沉大型戰艦。

  當今世界能夠將美海軍平台拒於防區之外、擁有現代化戰艦防禦體系,同時裝備大型艦船的國家屈指可數,而中國就在此列,並且排名靠前。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正大力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按照美國最新版《國家軍事戰略》的定義,“反介入”指的是對手阻止美軍向海外戰區投送和維持軍事力量,“區域拒止”指的是對手限制美軍在戰區內的行動自由。中國將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表述為:旨在發展針對可能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部隊實施遠程打擊的能力,用以限制或控制敵方進入中國外圍(包括西太平洋)的陸地、海洋和空域。當前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的戰略重點是阻止和控制第三方外部勢力在第二島鏈內(尤其是台灣地區)的自由活動。

  自蘇聯解體以來,美國軍隊一直能夠在行動自由極少受到重大挑戰的情況下向海外投送力量,在冷戰後幾次局部戰爭中,美軍都嚐到了將軍事力量前出部署的甜頭,因此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也被美軍視為限制其“橫行”自由、阻礙其以武力隨意干涉他國內政的眼中釘。美軍認為,中國軍隊的“反進入∕區域拒止”系統和作戰方式,在可預見的將來會對其在至關重要的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和力量投送能力構成嚴峻並持久的“挑戰”。

  美試圖用新導彈填補“分佈式殺傷”短板

  為了能夠繼續充當世界警察,也為了能夠延長力量投送的“黃金年代”,美軍也是絞盡腦汁來削弱對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這其中就有“分佈式殺傷”概念。2015年年初,美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提出該作戰概念。該理念核心思想是將昂貴的大型裝備的功能分解到大量小型平台上,通過自主、協同等技術達到相同或更高的作戰能力,其具有成本低、靈活性強、對抗性強等優勢。

  以海軍為例,其“分佈式殺傷”是指“使更多的水面艦船,具備更強的中遠程火力打擊能力,並讓它們以分散部署的形式、更為獨立地作戰,以增強敵方的應對難度,為潛在敵人制造難以解決的目標選擇問題,並提高己方的戰場生存性”。其核心思想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海上反艦、防空能力分散到更多的水面艦艇上;二是提高單艦作戰能力,在“宙斯盾”艦上加裝反艦導彈等進攻性武器,在兩棲艦上加裝“宙斯盾”系統。用美軍的話來形容,就是要達到“凡船皆可戰”。

  但美軍目前要執行“分佈式殺傷”理念有一個明顯的短板,即缺乏合適的反艦導彈,導致現役水面艦艇的反艦能力不足。從2009年起,美軍啓動了“遠程反艦導彈”項目,由美海軍研究辦公室(ONR)和美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共同出資並參與管理,旨在研製出滿足未來反艦作戰需求的攻擊型反艦武器。

  有人將此款導彈稱為“航母殺手”,這種説法雖然有些誇大其作用,但此次發射成功,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補“分佈式殺傷”理念的短板,意味着美海軍距離“凡船皆可戰”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其“分佈式殺傷”理念在貫徹時也會減少不少障礙。

  (以上言論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2017-09-11 00:39:01)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提拉米蘇”:美國不想現在登陸月球是有原因的,如果五十年前登月是真的,那麼過了五十年美國的技術早已經發展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可以説登火星都沒有問題,中國人就是喜歡自欺欺人

  (2017-10-13)


  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又一次使美國霸權顏面盡失的任性之舉

  2017-10-13

  澎湃新聞

  10月12日,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將再次正式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決定將於12月31日生效,美國將在該組織保留觀察員國地位。

  反全球化、質疑國際組織和多邊主義,符合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的一貫畫風。然而,美國此次退出的一個理由是拖欠了教科文組織高達5億美元的會費,這是從2011年奧巴馬執政時期停繳會費開始累積而來的,因此美國的退出有“止血”的考慮。美國的這次退出背後的真正原因,是否也有“前特朗普時代”的淵源?澎湃新聞“外交學人”邀請美國研究領域的幾位專家就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的原因及影響發表他們的觀點,以饗讀者。

  專家簡介(以姓氏拼音順序排名):

  達巍: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韋宗友: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

  並不意外的退出

  韋宗友:特朗普對全球治理及多邊機制興趣索然。他不久前在聯大的演説中就強調,民族國家依然是當前國際社會的主要行為體,很多國際問題的解決,還是主要依靠民族國家,而非不負責任的國際組織。他在多個場合也強調,要減少美國繳納的聯合國會費,認為美國承擔的會費太多。聯合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行動效率不高,需要改革。

  在特朗普今年提交的2018年財年預算中,就大幅度減少美國對外援助及發展援助的資金,包括減少對國務院等涉外部門的預算。特朗普認為,對於美國來説,重要的是在國內進行建設,而非在遙遠的地方進行“國家建設”,浪費美國納税人的錢。他拒絕繳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費,與他上述一貫態度相一致。

  刁大明: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實體現了特朗普治下的美國的反全球治理、去多邊化、反國際機制的態勢,從特朗普在去年大選期間以及就任總統以來的言行來看,其政策導向具有一貫性。

  達巍:特朗普政府上任後表現出的對國際制度的懷疑、乃至敵視,實際上在一次次地削弱美國的合法性。美國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拒籤TPP、重談一系列自貿協定、質疑伊核協議等都是這方面的例子。美國兩黨當中,共和黨本來就比較傾向於這樣做,而特朗普的性格更加劇一種傾向。

  “止血”,還是另有別情

  刁大明:儘管很多媒體已經指出,美國退出UNESCO有因拖欠鉅額會費而需要“止血”的因素,但我認為這不是美國退出的主要原因。即使美國現在退出,也未必意味着它作為UNESCO成員時欠下的會費可以一筆勾銷。

  美國之所以欠下高達5億美元的會費,是因為2011年UNESCO接納巴勒斯坦作為成員國,而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曾立法禁止向那些在巴以達成和平協議前就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的聯合國機構提供經費,美國即以此為由停止向UNESCO繳費。儘管奧巴馬時期美以關係並不理想,但美國在2011年停繳UNESCO會費,一定程度上仍是為了捍衞以色列。

  而特朗普上台後,其外交政策重心明顯向中東回調。在土耳其這個盟友已出現離心傾向時,美國更需要拉住以色列。美國國務院在宣佈退出UNESCO的決定時,也提到了UNESCO持有“反以色列偏見”。特朗普是沿着奧巴馬的方向,進一步強調對以色列的支持和捍衞。

  如果再聯繫到美國媒體近期正在熱炒的美國即將對伊核協議做出新的決定,可能重新審查,甚至不承認伊核協議,並同時宣佈新的對伊朗不利的政策,就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特朗普政府一方面通過退出UNESCO來傳遞美國堅強捍衞其盟友以色列的利益的信號,另一方面通過強調伊朗的威脅來為美國外交政策強勢回調中東創造藉口和抓手。這可以看作美國中東政策在不同方向上的表達。

  所以,美國退出UNESCO的主要原因是其中東政策的延續和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體現,而客觀上也達到了“止血”、減少國際義務負擔的效果。

  美國的“任性”到底傷害了誰?

  韋宗友:美國作為聯合國會費的最大繳納國,特朗普的這一做法影響非常負面。不僅讓聯合國教科文面臨資金短缺問題,還可能引發其他國家效尤,日本等國家可能因此拿會費説事,提出新要求。

  刁大明:進一步來看,美國可以通過這樣一種在國際社會面前令其大國形象顏面盡失的方式,來凸顯在中東地區支持以色列的立場。一定程度上也再次説明了特朗普政府的反全球化傾向,在特朗普政府眼裏,國際機制相比於它的外交政策立場是一文不值的。

  達巍:美國的這次退出,我覺得這基本上反映了美國的一種"權力的任性"。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手上有很大的權力。那麼美國是通過國際制度去實現他的霸權,還是直接使用手上的權力特別是硬權力來實現霸權?這是擺在美國決策者面前的選擇。前者效率比較低,花費比較多,但是合法性比較強;後者短時期內見效快,但是合法性差。

  作為美國這樣的大國,或者其實對於所有的大國都是一樣的,永遠面臨着一個"權力的誘惑",也就是直接使用你自己手上權力的誘惑。因為這樣做效率很高,花費相對比較少,短期見效可能很快。然而在現代國際社會里面,這樣直接使用自己權力,可能會帶來合法性的問題。

  當代國際關係中,一個國家的霸權地位或者説領導地位,其實很大程度上不僅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更建立在其他國家對霸權國領導地位合法性的認可之上。特朗普政府自認為美國實力強大,可以在國際社會造成一種恐懼感和不確定性,以達成其政策目標,保護狹窄定義的美國國家利益。但是從更長遠眼光看,這實際上是對美國霸權地位的損害。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阿渝”:聯合國的存在本來就沒有什麼實質性意義。就只是解決了幾個人的吃飯問題,欠此而已。

  網友“孫麗萍”:美國的強大就是會花別國的錢,辦自己的事。這筆賬要記着,聯合國的成員們一定讓他償還。

  網友“海濤”:聯合國是美國總統牽頭成立的現在又是美國總統來否定它,真是世事難料。

  (2017-10-13)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802 字。

轉載請註明: 日本反對慰安婦資料申遺 或考慮退出教科文組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