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寢室、操場、食堂等地留心“第三隻手”;
網購、兼職、匯款電話都要警惕大一新生注意了
這些防盜、防騙知識要記牢
本報記者 楊漸 通訊員 修琳琳
在寢室、操場、食堂等地留心“第三隻手”;網購、兼職、匯款電話都要警惕
大一新生注意了
這些防盜、防騙知識要記牢
9月,下沙高教園區內的各大高校陸續開學,大學生們也開始為開學做最後的準備,與他們同樣興奮激動的還有另外一羣人,他們就是盯上學生錢包和財物的騙子和小偷。
記者從白楊派出所瞭解到,每年的開學季都是大學新生被騙、被盜的高發期,為此白楊派出所的民警梳理了一些被盜、被騙的真實案例,並總結了細緻的防範提醒,來為新生們支招。
寢室、操場、食堂、圖書館
這些地方
要警惕“第三隻手”
2017年9月11日,北京,中央戲劇學院開學典禮在昌平校區舉辦。俊男靚女雲集校園參加典禮,顏值爆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去年9月25日中午,白楊派出所接到大學生小劉報警,稱放在寢室內的手機被盜。小劉説,他的手機是剛買的iPhone6 Plus手機,花了他6000多元錢。上午,他把手機放在寢室充電,等上完課回來,就發現手機不見了。“我走時,寢室還有人,就沒關門,回來時門還開着。”
同樣被盜手機的還有杜同學,去年9月22日,他回到寢室發現放在桌上的白色三星S6被偷了。“5分鐘前手機還在的,我去上了個廁所,回來手機就找不到了。”
除了寢室,食堂、操場、圖書館也是盜竊發生率較高的地方。
中國計量學院的小田和同學一起到學校餐廳吃飯,因為當時排隊就餐的人比較多,她隨手把手機放在上衣口袋裏。“當時人擠人的,有人靠過來也沒怎麼注意。”等小田買完飯,一摸口袋才發現手機不見了。
中國計量學院張同學到學校東門操場跑步,順手把書包放在足球場邊上,約20分鐘跑完步回來,發現書包內的一部手機被盜。
杭州師範大學小丁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放在書包內,將書包鎖在學校圖書館六樓教室的一張凳子上,然後就去食堂吃飯了,等回到圖書館發現電腦被偷,損失價值8300元。
警方提醒:
1、將帶來的現金及時存入銀行,保管好銀行卡(存摺)、密碼和身份證,三者建議分開存放,切記不要將密碼泄露給他人,不要用出生日期作密碼,要及時繳納學費,不要在身邊及宿舍內存放過多現金,以免丟失、被盜,造成財產損失。
2、筆記本電腦、手機、iPad、相機等,一定要妥善保管,不要隨便在牀上、桌上一放,以免被他人“順手牽羊”,箱子、抽屜要及時上鎖,留個心眼。
3、關好門窗,尤其是最後一個離開房間的人,以防小偷趁無人之機入室盜竊或從窗口“釣”走物品。
4、在食堂、圖書館、教室、運動場等公共場所時務必將書包和貴重物品保管好,做到物不離身。
5、提高警惕,防止各類詐騙,如發現冒充同學、老師的可疑人員或推銷商品的外來人員要及時跟老師溝通。
“公檢法”來電要辨清
涉及到匯款、轉賬的
都不要相信
再來看看大學生被騙的幾個案例:
1、網購“客服”聯繫退款
去年5月26日,浙江理工大學李同學接到自稱是網店“客服”的電話,稱其之前購買的貨物存在質量問題要給其退款,小李隨後和對方互加了QQ聯繫,點擊了對方發來的一個網址鏈接,並通過支付寶向對方轉賬1800元,後發現被騙。
警方提醒:網購時應該保持警惕,不要在交易過程中隨意點擊對方發來的鏈接,不要按要求輸入用户名、密碼;自己收到的驗證碼,是信息、資金的最後一條安全防線,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接到所謂“訂單異常”電話,應掛掉,直接與網店賣家聯繫,或直接致電網購平台的官方客服電話諮詢。
2、兼職刷單
去年7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生小李,在宿舍上網時看見了網上的兼職刷單廣告,添加對方QQ號後,收到了對方發來的一條網址鏈接,在對方的指示下小李連續刷了十多單,花光了賬户裏的3000多元錢,等他聯繫對方,要求返還本金和佣金時,卻發現自己已經被拉黑。
警方提醒:在上網瀏覽信息、網購時,遇到“足不出户兼職賺錢”信息時,要多加留心。一是不輕易泄露個人信息,特別是不要輕易告知他人自己的銀行卡、網銀和支付寶密碼等信息。二是遇到不熟悉的網址、轉賬電話和短信,不要輕易操作,以免誤入騙子設置的“釣魚陷阱”。三是如果已發現自己或身邊有人被騙,應及時報警,全力配合警方調查。
3、“警官”來電,涉嫌洗錢配合調查
去年,大學生小李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快遞員,説小李有一個快遞被攔下了。小李告訴對方,自己並沒有寄快遞,對方稱可能是他的身份信息被人冒用。隨後,電話轉接到“上海警方”。“警官”説小李涉及一起洗黑錢案件,還給他發了一張“通緝令”,並要求他提供銀行賬户和密碼配合調查。最終,小李被騙走1萬元。
警方提醒:此類案件是典型的冒充公檢法類詐騙,詐騙分子會以涉及刑事案件即將被抓捕為由,威脅誘騙事主相信自己的權威身份,從而讓事主聽從他們的指揮。大學生們一定要提高防範意識,接到自稱公檢法、以任何理由要求你轉賬、匯款、索要賬號密碼的電話,不要慌亂,不要理睬,直接掛斷電話就是。
樹立正確的消費心理
警惕“校園貸”陷阱
防範金融風險
去年11月下旬,白楊派出所接到某高校報警,稱一名學生小王離校失聯了。經過調查,民警發現小王深陷網貸套路,欠下11萬元債務,無力償還後他選擇到武漢輕生。最終,白楊派出所聯合當地警方,將其成功找到並帶回下沙。
除了自己借錢,還有學生輕信同學、朋友的介紹,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幫助他人貸款或為他人擔保,從而落入網貸高利息陷阱。
民警表示,網絡借貸風行校園,主要和大學生羣體的消費特徵有關。“大學生對手機、數碼產品都比較感興趣,有些學生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缺乏正確的消費觀,自控力又很低,容易衝動消費,即便囊中羞澀也要想辦法去買。”而網絡貸款過低的放貸門檻,恰好迎合了大學生這種“卯吃寅糧”的消費需求。
警方提醒:
1、要樹立理性消費心理,杜絕虛榮攀比、盲從的不良現象,避免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如確有消費需要,可向家長説明情況預支生活費用或者向老師同學求助,不要輕信低息免押快捷的借貸平台廣告,避免落入高利貸陷阱。
2、要加強學習金融消費和網絡安全知識,掌握單利、複利、違約金、滯納金等基本金融知識,增強金融理財知識,提高甄別和防範非法網貸詐騙的能力。
3、對於推銷的網貸產品,切勿盲目信任,尤其警惕熟人推銷,不隨意填寫和泄露個人信息。
4、要全面合理評估自己的經濟狀況,謹慎使用校園貸,在使用信用消費時,應當優先向正規的銀行機構和信譽良好的商家平台申請信貸服務,制定合理的消費和還款計劃。